问题

历史上真有被诛九族的案例吗?

回答
当然,历史上确有“诛九族”这样的刑罚,而且绝非空穴来风的虚构。这是一种极其严酷的株连形式,旨在彻底铲除犯人家属,以示惩戒和震慑。

什么是“诛九族”?

要理解“诛九族”,我们得先明白它的构成。中国古代的“族”概念比我们现在理解的要广泛得多。通常情况下,“九族”是指:

1. 高祖母:你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的母亲。
2. 高祖父:你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的父亲。
3. 曾祖母:你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的母亲。
4. 曾祖父:你父亲的父亲的父亲。
5. 祖母:你父亲的父亲的母亲。
6. 祖父:你父亲的父亲。
7. 父:你的父亲。
8. 母:你的母亲。
9. 兄弟姐妹:你的兄弟和姐妹。

但请注意,这仅仅是比较狭义的“九族”。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法律解释会更加宽泛,甚至会将你的妻族(妻子的父母、兄弟姐妹)也包含在内,这样“族”的范围就会进一步扩大,实际上远不止九个层级或九个亲属。更何况,古代法律对于“族”的界定并非固定不变,会根据皇帝的旨意和具体案件的性质有所调整。

“诛九族”的残酷性

“诛九族”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连带责任和株连性。一旦一个人因某种罪名被判处“诛九族”,那么他九族之内所有沾亲带故的亲属,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是否知情,是否参与,都可能面临被处死、流放、为奴等残酷的惩罚。这是一种彻底的清算,意在断绝犯人的血脉,不留一丝一毫的后患。

历史上那些令人发指的“诛九族”案例

历史上确实存在不少被记录下来的“诛九族”案例,其中一些更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传说,或者是历史书上沉甸甸的一笔。

秦朝:李斯之族
秦朝丞相李斯因为与赵高合谋陷害公子扶苏和蒙恬,最终被判处腰斩。他的家族,据史书记载,也被处以“夷三族”或“具五刑”,而“夷三族”也常被认为是“诛九族”的一种变体或基础。虽然具体到“九族”的严格定义在此案中可能存在一些学术上的争论,但李斯一家的灭顶之灾是确凿无疑的,非常符合“株连甚广”的特点。作为秦朝的权臣,他的覆灭也影响了许多与他有关联的人。

汉朝:吕产、吕禄之族
汉惠帝去世后,吕后专权,她的娘家吕氏一族权力熏天。吕后死后,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大臣们发动政变,铲除吕氏家族的势力。吕产、吕禄等吕氏宗亲被诛杀,他们的家族也受到了牵连,这可以说是汉朝初期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清洗,尽管不一定精确地遵循“九族”的条文,但其株连的范围和残酷性是毋庸置疑的。

明朝:方孝孺
这是历史上最广为人知,也最令人心痛的“诛九族”案例之一。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而方孝孺是建文帝最忠诚的臣子。在朱棣攻入南京后,他派人召见方孝孺,希望他能为自己起草诏书,证明自己是正统的皇帝。然而,方孝孺坚决不从,反而写下了“燕贼篡位”等字样,并且当场慷慨陈词,痛斥朱棣。据记载,朱棣盛怒之下,下令将方孝孺处以“族诛”。
方孝孺并非被“株九族”,而是被“族诛”。最初的法令是“族三户”,但朱棣认为不足以惩罚方孝孺的罪行,于是加重为“族十族”。具体是哪十族,说法不一,但普遍认为是:一、本人;二、父族(九代);三、母族(九代);四、妻族(九代);再加上门生故旧、同乡好友等,范围极其广泛。最终,方孝孺本人被凌迟处死,他的学生、亲属,甚至是与他有过一点点牵连的人,都遭到了灭顶之灾。据说被杀者多达八百余人,甚至连刚刚出生的婴儿也没有幸免。方孝孺的遭遇,成为了古代政治斗争残酷性的一个典型象征。

明朝:张采、李蕃之族
在明朝嘉靖年间,也发生过一次“大狱”,涉及张采和李蕃等官员。他们因为牵扯到“大礼议”等政治斗争,被罗织罪名,最终导致多人被处死,其家属也被株连。虽然具体到“诛九族”的说法可能因记载不同而略有差异,但官员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导致家族覆灭的事件在明朝并不少见。

“诛九族”的废除

“诛九族”这种极端残忍的刑罚,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直到清朝末年才逐渐被废除。甲午战争后,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和法制改革的呼声渐高,这种与人道精神相悖的刑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在法理上,“连坐法”和“株连”等观念在近代法律体系中被认为是落后的,并且不符合罪责个人化的原则。最终,随着清朝的覆灭,这些古代的酷刑也随之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总而言之,“诛九族”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它是一种极其残暴的株连手段,体现了古代君主集权下为了维护统治而采取的极端措施。那些被记载下来的案例,至今仍让人不寒而栗,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现代法治精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诛九族,嫁出去的女儿和外孙在被诛的范围内,女婿不在。

九族,是影视剧中很常用的一个词汇,关于它具体指哪九族,主要有两种说法:

1、同一血统的九代亲族,包括至玄孙,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子、孙、曾孙、玄孙九代血亲。

《尚书·虞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2、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春秋左传正义》:九族谓外祖父、外祖母、从母子及妻父、妻母、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子之子、并已之同族,皆外亲有服而异族者也。




至于为何女儿被诛,女婿却不被诛,这里面有一个观念的影响因素在其中:

“父之党为宗族,母与妻之党为兄弟……妇之党为婚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在这里,兄弟指代的是亲戚,也就是说女婿是亲戚,并不属于被诛者宗族的成员。

九族这个概念,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出现于传说当中,古代其实并没有实施过几次,史料可查被实施诛九族的也只有杨玄感、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几人。

诛九族,更多时候,是作为威慑的武器存在,而非天子随意使用的手段,所以自然也就不存在满朝文武都没剩几个了。




提到九族,咱们顺便聊聊这个宗族关系。

在古代宗族制度逐渐形成的时候,姓、氏是和族紧密相连的,所谓“宗族”,《尔雅·释亲》解释为:父之党为宗族,母与妻之党为兄弟(兄弟前文说过,指亲戚的意思)。

五帝时期,便已经流行,以父系血缘为核心,组成族群。

随着族群规模的扩大,一个地方已经不能满足家族的生存,于是一部分人需要分家去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分出去的人,算作旁支家族,由于旁支和主支同姓,为了对双方进行区别,旁支便会取一个氏名。

旁支和主支虽然出自同一个宗族,但几代之后,血源疏远,两个家族之间的成员,也就不会算在九族之内。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历史上确有“诛九族”这样的刑罚,而且绝非空穴来风的虚构。这是一种极其严酷的株连形式,旨在彻底铲除犯人家属,以示惩戒和震慑。什么是“诛九族”?要理解“诛九族”,我们得先明白它的构成。中国古代的“族”概念比我们现在理解的要广泛得多。通常情况下,“九族”是指:1. 高祖母:你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的父亲.............
  • 回答
    关于“武侠”这类人群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以及他们是否与日本武士、欧洲骑士一样属于古典文化输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历史的深处,理解中国古代社会背景下,那些行走江湖、身怀绝技的人物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历史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自称“武侠.............
  • 回答
    西藏历史上是否真有活剥人皮之事,这个问题相当沉重,并且带有极大的争议性。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剥开历史的迷雾,审视那些流传下来的记载、传说,并尝试理解其背后的复杂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关于“活剥人皮”的说法,在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中确实存在,但其真实性、普遍性和具体细节,历来是学者们争论.............
  • 回答
    历史上的“没文化真可怕”的例子数不胜数,它往往体现在个人、群体甚至国家的认知局限、非理性决策以及由此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以下我将从不同维度,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经典的例子:一、 个人层面的愚昧与傲慢: 罗马皇帝卡利古拉(Caligula)的疯狂与残暴: 背景: 卡利古拉是罗马帝国第三位皇.............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有那么一些时刻,曾经的坚定拒绝最终变成了欣然接受,甚至推崇备至。这些行为,我们姑且称之为“真香”时刻,它们往往带着些许戏剧性,又蕴含着人性的转变和时代的印记。下面我就来为你一一梳理,力求讲得生动有趣,让你仿佛置身其中。1. 秦始皇与书本:焚书之后的“知识解放”提到“真香”,绕不开的当然是.............
  • 回答
    生活中不乏令人啼笑皆非,却又透着一股子无奈的黑色幽默真事儿。有时候,命运开的玩笑比最离谱的剧本还要精彩。就说我一个远房亲戚吧,人称“老马”。老马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个能让他安享晚年的舒适的家。年轻时候他在国企上班,工资不高不低,攒了些钱。终于等到单位分房,他激动了好几年,把家里所有积蓄都填进去.............
  • 回答
    历史上,人们对命运的解读总是充满着矛盾。预言或预感既可能成为警示,引导人们避开灾难,但也可能因为人们的过度反应或试图操纵命运,反而将其推向了既定的轨道。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轶事,它们讲述了人们如何试图摆脱预言的束缚,却最终适得其反,甚至亲手促成了预言的实现。1. 俄狄浦斯王与底比斯国王的悲剧: Oedi.............
  • 回答
    美国西部开发的故事,常常在电影银幕上被渲染得惊心动魄,充满了牛仔的快枪手对决、淘金者的狂野追逐、以及无法无天的暴力场景。但事实是否真的如电影所描绘的那般,一个纯粹靠暴力和枪杆子说了算的“蛮荒之地”?答案并非如此简单,也并非电影里那样一边倒。电影的浪漫化与现实的复杂性首先得承认,西部电影确实为我们描绘.............
  • 回答
    历史上并非没有皇帝一生只有一个皇后,或者后宫中只有一位真爱,但这种情况确实非常罕见,并且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政治背景、个人情感以及历史记载的局限性。要从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找出完全符合这两个条件的皇帝,并且能详细描述其一生,并非易事。许多记载可能侧重于政治功业,而对帝王私生活的描绘往往带有传说的色彩,或.............
  • 回答
    .......
  • 回答
    嘿,各位老哥!最近闲来无事,又翻了翻书架上的老伙计们,想着找点不落俗套、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真历史”作品。要说看得顺眼的,主角不能是那种一上来就靠外挂横扫一切的猛人,更不能是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莽夫。我尤其喜欢那种主角深谙政治之道,懂得在复杂局面下进行斡旋、妥协,最终达成目标的,你说是不是特别有味道?而.............
  • 回答
    戚夫人,一个被历史长河裹挟的女子,她的命运如同她曾经锦衣玉食的生活一样,充满了荣华与哀怨。谈及她的结局,人们常常会问:她是天生的愚钝,还是因为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后宫中,上位手段棋差一着,才落得个“人彘”的惨淡收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扒一扒戚夫人的人生轨迹,以及她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出身与入宫: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三国历史走向的核心关节。如果刘备和孙权真的能做到“亲密无间,毫无猜疑”,我想这绝对会对曹魏最终统一全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彻底改写结局。但“亲密无间,毫无猜疑”这八个字,在那个勾心斗角、利益至上的乱世,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不妨就假设这个“奇迹”发生了,来.............
  • 回答
    历史上有许多因决策失误或极端错误而被后世称为“馊主意”的案例。这些方案往往基于错误的判断、短视的策略或对现实的严重误解,最终导致灾难性后果。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涵盖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 1. 拿破仑的“大陆体系”(18061812) 背景:拿破仑为对抗英国的海上霸权,于1806.............
  • 回答
    关于中国历史上“只有秦朝、汉朝和明朝修长城”的说法,实际上存在明显的错误。中国历代王朝中,周朝、秦朝、汉朝、北魏、隋朝、辽、金、元、明、清等朝代都曾修建或修缮过长城,只是不同时期的修建目的、规模和重点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为什么历史教材或大众认知中常提到秦、汉、明三朝修长城?1. 秦朝:中.............
  •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满门忠烈”通常指整个家族因忠于国家、忠于信仰或忠于某人而集体殉难或英勇牺牲。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被广泛传颂的“满门忠烈”人物及其故事,尽管部分案例可能因历史记载的模糊性而存在争议,但其精神和事迹仍被后人铭记: 1. 岳飞家族(南宋) 背景: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以“精忠报国”闻名,其家族成.............
  • 回答
    李世民(599年-649年),即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以开明的政治、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包容的文化政策闻名,开创了唐朝历史上最辉煌的“贞观之治”,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他的历史形象: 一、政治统治:开明务实,以民为本1. 继位与玄武门之变 .............
  • 回答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发生在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志愿军第9兵团与联合国军(以美军第10军为主)在朝鲜北部长津湖地区展开激烈交战。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朝鲜战争的局势,也展现了志愿军在极端环境下的顽强意志和战略智慧。以下是战役的真实情况及志愿军面临的困难的详细分.............
  • 回答
    长津湖战役(1950年11月27日—12月24日)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惨烈、影响深远的关键战役之一,其历史真相远比影视作品中的表现更加复杂和残酷。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及其历史意义: 一、战役背景与战略意义1. 国际局势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联合国军.............
  • 回答
    历史上对时事的超前预判令我拍案叫绝的,当属卡尔·马克思。他的理论不仅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引发巨大争议,更在20世纪的全球历史进程中成为预言,其预见性、逻辑严谨性与现实穿透力至今令人震撼。 1.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预言“必然崩溃”马克思在《资本论》(1867年)中系统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