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为什么只有秦朝、汉朝和明朝修长城?其他王朝为什么不修?

回答


关于中国历史上“只有秦朝、汉朝和明朝修长城”的说法,实际上存在明显的错误。中国历代王朝中,周朝、秦朝、汉朝、北魏、隋朝、辽、金、元、明、清等朝代都曾修建或修缮过长城,只是不同时期的修建目的、规模和重点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为什么历史教材或大众认知中常提到秦、汉、明三朝修长城?
1.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
背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下令将六国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向北扩展至阴山一带。
意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系统性修建长城,奠定了长城的基本格局,成为后世防御体系的雏形。
局限:秦朝修建的长城主要集中在北方,且多为军事防御,未形成完整的防线。

2. 汉朝:长城的“黄金时代”
背景:汉武帝时期,汉朝对匈奴的战争进入高潮,长城被进一步扩展至河西走廊至阴山一线,成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屏障。
特点:汉朝修建的长城更加系统,包括烽燧、关隘、戍卒驻防体系,成为后世长城的模板。
后续影响:汉朝的长城建设对后世历代王朝的防御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明朝:长城的“巅峰时期”
背景:明朝面对北方蒙古势力的威胁,为巩固边疆,大规模修建并加固长城,从东部鸭绿江到西部嘉峪关,形成完整的防线。
特点:明朝的长城是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包括砖石结构、敌台、箭楼等防御设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长城。
意义:明朝的长城修建是历代王朝中最具代表性的,因此被广泛提及。



二、其他朝代为何也修长城?
1. 周朝:分封制下的“诸侯长城”
背景:周朝分封诸侯国,各诸侯国为防御周边部落(如猃狁、狄人),修建了分散的城墙和关隘。
特点:周朝的长城并非统一修建,而是各诸侯国根据需要自行修筑,后期逐渐演变为“周长城”概念。

2. 北魏、隋朝: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北魏:为防御北方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北魏在长城沿线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
隋朝:隋炀帝曾派人修缮北魏时期的长城,以抵御突厥,但因战事频繁,未能形成完整体系。

3. 辽、金、元:游牧民族政权的长城
辽朝:辽国在今河北、山西一带修筑长城,以防御北宋和西夏。
金朝:金朝在长城沿线修筑军事据点,但因与南宋对峙,未能大规模修缮。
元朝:元朝将长城作为边疆分界线,但因蒙古帝国的扩张,长城的防御作用被削弱。

4. 清朝:长城的“终结者”
背景:清朝统一中国后,长城的防御意义逐渐减弱,清政府对长城的维护趋于消极。
特点:清朝后期,长城逐渐被废弃,仅在部分区域保留遗迹,成为历史见证。



三、为什么其他朝代“不修长城”?
1. 军事需求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防御周边游牧民族,修建城墙,但未形成统一的长城。
秦汉时期:长城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手段,因此成为重点。
宋元明清: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减弱,长城的防御功能被削弱,修筑成本高,政治重心转向内政或对外扩张。

2. 经济与技术限制
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和强大动员能力,使得大规模修筑成为可能。
后世王朝:经济重心南移,技术进步(如火器、骑兵)削弱了长城的防御作用,修筑成本高,难以维持。

3. 政治策略的调整
汉朝:通过屯田、和亲等策略缓解边疆压力,减少对长城的依赖。
明朝:长城是军事防御的核心,但后期因财政困难,长城逐渐被废弃。
清朝:长城成为边疆的象征,但不再作为军事防线。

4. 历史记载的局限
中国古代史书多以“长城”为关键词,但实际修建的规模和范围因朝代不同而存在差异。
后世对长城的描述多集中于秦、汉、明三朝,而其他朝代的修建活动可能未被详细记载。



四、长城的历史演变与意义
1. 周朝:分散的诸侯国防御体系,奠定长城雏形。
2. 秦朝:统一后集中修筑,形成基本格局。
3. 汉朝:扩展至河西走廊,成为军事防御核心。
4. 南北朝:各政权争夺北方,长城成为战略要地。
5. 隋唐:隋朝修缮长城,唐朝因与突厥、吐蕃的战争,长城防御作用被削弱。
6. 宋元明清:长城逐渐被废弃,但作为历史遗产保留至今。



五、结论
中国历代王朝中,秦、汉、明三朝确实大规模修筑长城,但其他朝代也存在修建或修缮行为。长城的修建与维护,主要取决于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需求。秦、汉、明三朝因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中央集权的制度和强大的动员能力,成为长城建设的高峰。其他朝代的修建活动,往往因军事压力减弱、技术进步或政治重心转移而被忽视,最终导致长城成为历史遗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问题不成立。

战国的秦、韩、赵、燕、魏、齐、楚都修过长城,秦长城也是把秦、赵、燕的长城给连起来。

汉长城玩的大,在秦长城基础上增修了河西长城,西域也建有边障。

东汉长城基本沿袭了西汉的,但是在辽东有所内迁。

西晋还没来得及大规模修就没了,但是之后的北魏修了,防柔然。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在北魏长城基础上也分别增修了。

隋朝虽然短,但是前后七次大规模修建长城。

山西太谷、榆社有唐代长城。

山西岢岚有北宋长城。

辽代边墙沿着额尔古纳河修的,部分在苏联境内,然后在满洲里出境伸入外蒙肯特山。

金代边墙沿用辽代这条,然后又新建了沿着大兴安岭往西南走的边墙,一直到包头、呼和浩特北边固阳、白云鄂博、达茂旗一带,另有分支在苏尼特附近伸入外蒙,东线自克什克腾达里湖南下延伸到正蓝旗、多伦,南线抵进河北张家口,自野狐岭往西南延入山西天镇附近。

明代长城东起九连城西到嘉峪关。

清代延续了明代长城,康熙大规模修筑宣化(张家口)边墙,雍正年间九次重修延绥榆林长城,乾隆增修山西右玉长城外线。

清末为了围剿飘忽如风的捻军,清军在山东、直隶、河南、山西大规模修筑“长堑”,与长城无异。

所以,想用汉人政权修不修长城说事来论强盛与否,不如拿南宋和民国说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