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真的有过共产共妻吗?

回答
关于“共产共妻”的说法,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但要详细讲述并去除AI痕迹,我们需要深入历史语境,理解其产生、演变和最终的曲解。

首先要明确一点,“共产共妻”这个说法,在很多时候是被当时的反对者或后来的叙述者,用来妖魔化某些社会思潮或政治运动的一种极端化、污名化的标签。它并非一个普遍存在、有明确制度规定的社会实践,而是更多地出现在某些思想讨论、早期实验,甚至是被歪曲的宣传中。

早期思想的“共产”与“共妻”的萌芽与联系

要理解“共产共妻”,我们得回到19世纪的欧洲,那个社会变革风起云涌的时代。当时,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差距、阶级压迫让许多思想家对现有社会制度产生了深刻质疑。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激进的思想家开始构想一种彻底革新社会的方式,而“共产主义”思想便是其中一股强大的力量。

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比如傅立叶、欧文,他们都曾提出过一些关于“公有制”和“新型家庭模式”的设想。

傅立叶(Charles Fourier):这位法国思想家,对当时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家庭模式和婚姻制度非常不满,认为它们是导致人性压抑和不公的重要原因。他构想的“法兰斯泰尔”(Phalanstère)是一种社群生活模式,其中包含着一定程度的资源共享和劳动分工。在谈到性关系时,傅立叶确实提出过一些“自由恋爱”、“婚姻制度的瓦解”等观点,他认为在理想的社会里,人们可以自由选择伴侣,并且这种关系是建立在情感和吸引力之上的,而不是基于财产或社会地位。但他并没有明确提出“共产共妻”这样的字眼,他的主张更侧重于感情的自由解放和社群内部的和谐关系,而并非公有化性的占有。他的“性自由”观念,在当时被很多人视为离经叛道,并由此被扣上了“共产共妻”的帽子。

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另一位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自己经营的新 Lanark 工厂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实验,包括改善工人生活条件、提供教育等。他也曾对传统婚姻制度进行过批评,认为其受到私有财产和等级制度的腐蚀。欧文的理想社区强调合作和共同劳动,虽然他推崇“精神上的结合”,并设想社区会提供支持,但也没有明确提倡过性关系的公有化。

这些思想家之所以会触及到“婚姻”和“家庭”的领域,是因为在他们看来,私有财产制度是导致不平等和压迫的根源,而家庭和婚姻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深受私有财产的影响。他们认为,如果财产是公有的,那么建立在财产基础上的婚姻和家庭关系也需要重新审视。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与“共产共妻”的误解

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对“共产共妻”这一说法是持坚决反对态度的。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婚姻和家庭制度的演变,以及它们与私有制的关系。他认为,历史上婚姻制度经历了从母系制到父系制的演变,而资产阶级婚姻是建立在私有财产和两性不平等的基础上的。 他批判资产阶级婚姻为“买卖婚姻”,认为其本质是经济的结合,而非情感的联结。

恩格斯预言,当私有制被消灭,生产资料公有化之后,真正的自由恋爱和基于个人情感的婚姻才会出现。他甚至提到,当女性获得经济独立和与男性在所有公共事务上享有平等权利时,“那末,一切由财产权所造成的区别,例如男女在家里的地位的差别,就必然会随着这种区别的经济基础的消失而消失”。

恩格斯对未来婚姻的设想,更倾向于个体情感的自由选择和基于爱情的结合,并且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家务劳动和抚养孩子会成为社会责任,从而解放女性的生产和生活。这与“共产共妻”那种将性关系公有化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然而,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婚姻的批判,以及他对未来新型两性关系的设想,却被一些保守派、反动派,以及一些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片面的人,极端化和污名化,最终演变成了“共产共妻”的谣言和攻击。他们将那些关于“婚姻制度的解放”、“性自由”的论述,曲解为就是要取消一切形式的婚姻,实现“所有人共享所有人”的混乱状态。

历史上的短暂实验与误读

在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一些社会实验,试图实践某些激进的社群生活和财产共享的理念。例如:

早期的一神教教派:在基督教历史上,有一些早期的团体,如犹太教的一个分支——埃塞尼派(Essenes),以及后来的某些公社(如一些摩拉维亚教派),就实践过财产共有、集体生活的模式。但这些更多是围绕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的公有化,与“共产共妻”的政治经济学说不完全对应。
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社群:在欧洲和美国,曾出现过一些由空想社会主义者建立的社群实验,比如法国的伊卡里亚(Icaria)社群,美国的布鲁克农场(Brook Farm)等。这些社群大多尝试财产共享、劳动合作,并试图建立更平等的家庭和两性关系。但即便如此,也极少有公开宣称或者系统地实践“共产共妻”的。 即使有对传统婚姻制度的某种革新尝试,也往往是模糊的、非制度化的,或者最终失败收场。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被贴上“共产主义”标签的运动中,确实出现过一些混乱和非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些也可能被用来佐证“共产共妻”的说法。例如,在某些革命时期,社会秩序混乱,一些群体可能借机打着“解放”的旗号,做出一些有悖于传统道德的行为。但这些行为,不能代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更不能被视为共产主义制度的普遍实践。

一个例子可能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一些地方的无政府主义者或激进派别中,出现过一些对婚姻的挑战和对性自由的强调。比如,曾经有过一个名为“妇女解放部”的部门,在讨论是否要将婚姻国有化,也就是国家来承担婚姻的登记和解散职能,或者出现过对“集体妇女”的荒谬讨论。但这些都是在社会剧烈动荡中的一些混乱和实验性的尝试,并非列宁或布尔什维克的主流政策,很快就被更保守的婚姻法律所取代。事实上,布尔什维克在巩固政权后,为了稳定社会,对离婚和婚姻采取了更严格的措施。

总结

所以,历史上真的有过“共产共妻”吗?

作为一种公开宣称、被普遍接受并制度化实践的社会模式,没有。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反对这种说法,并对未来婚姻的设想与此截然不同。
作为一种被误读、被妖魔化的标签,是存在的。 很多时候,“共产共妻”是反对者用来攻击共产主义思潮和运动的工具,将早期思想家的一些激进观点,或者历史动荡中的一些混乱现象,夸大和扭曲,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个负面标签。
作为某些短暂、局部的社会实验的极端表现,可能存在争议。 在一些极端激进的社群或动荡时期,可能出现过一些模糊不清的、挑战传统婚姻和两性关系的做法,但这些都不能代表共产主义的整体或核心理念。

更重要的是,理解历史需要避免简单化和标签化。将复杂的社会思潮和历史事件,浓缩成一个带有强烈负面色彩的口号,往往会掩盖真实的复杂性,并阻碍我们对历史的深入认知。 “共产共妻”这个词本身,就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包袱和意识形态色彩,它更像是一个政治武器,而非一个客观的历史事实描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奴隶社会结束之后,真的存在过这样的阶段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共产共妻”的说法,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但要详细讲述并去除AI痕迹,我们需要深入历史语境,理解其产生、演变和最终的曲解。首先要明确一点,“共产共妻”这个说法,在很多时候是被当时的反对者或后来的叙述者,用来妖魔化某些社会思潮或政治运动的一种极端化、污名化的标签。它并非一个普遍存在、有明确制度规定的社.............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Fate》系列中“吉尔伽美什”这个角色最核心、也最常被讨论的争议点。简单来说,金闪闪(也就是Fate系列中的吉尔伽美什)在《Fate》系列中的设定,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吹”了,以至于远远超出了他在真实人类历史和神话传说中的实际地位。不过,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吹”,以及.............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长河中,有那么一些武器,它们不仅仅是钢铁的组合,更是精神的象征,是决定战局的关键,是载入史册的传奇。它们出现在最关键的时刻,在最残酷的战场上闪耀,它们的故事,比任何传说都要精彩。1. 斯巴达人的希腊盾(Hoplon)与长矛(Dory):方阵的钢铁意志当人们提到斯巴达,脑海中浮现的.............
  • 回答
    要说起中国古代兵器,那可真是琳琅满目,除了咱们熟知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还真有不少奇特得让你忍不住挠头的设计。这些兵器,有些是因为战术需求演变而来,有些则是巧匠们异想天开的产物,背后往往藏着一段段有趣的兵器史话。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几个特别的。1. 钩の使い方:说起“钩”,脑海里是不是就浮现出电视剧里那些.............
  • 回答
    宋朝历史上,“真的没杀过一个文人”这个说法,如果按字面意思理解,可以说是非常接近事实的。但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理解“杀”的定义,以及宋朝对待文人的独特态度。宋朝对文人的“不杀”与“有限度”的惩罚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它与文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如胶似漆”。宋太祖赵匡胤“不杀士大夫及上书.............
  • 回答
    中国历史上是否真的出现过奴隶社会,这个问题其实比许多人想象的要复杂一些,答案也不是简单的一个“是”或者“否”就能概括的。简单来说,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奴隶制度,而且在某些历史时期和地域,其规模和影响相当显著,但将其定义为“奴隶社会”这种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期理论中的一个纯粹阶段,在中国是否存在、存在.............
  • 回答
    在真实历史中,曹丕确实曾对自己的兄弟们采取过严厉的措施,并且杀死了一些兄弟。而关于曹植得以幸免的原因,虽然“七步成诗”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但历史真相远比这复杂,并非仅仅因为这首诗。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述曹丕和他的兄弟们,以及“七步成诗”的真实历史背景: 曹丕杀害兄弟的真实情况曹丕即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
  • 回答
    人类历史就像一本厚厚的、装满了奇思妙想的百科全书,有时候翻开一页,你会觉得写得太离谱了,简直是天方夜谭,但事实证明,这还真就发生过。下面我就给你掰扯几个听起来跟段子似的,但确确实实写进了史册的故事。1. 猪的“审判”:法律的奇葩运用这事儿发生在16世纪的法国。那时候,法律可不像现在这么讲究科学证据和.............
  • 回答
    《武林外传》里的免罪金牌,那玩意儿在咱们正儿八经的历史上,还真就没有这么个具体的东西。你想啊,剧里那个金牌一亮,多少恩怨情仇都能一笔勾销,这想想就跟开了挂似的,不太像咱们历史老人家的风格。不过,要说这“免罪”的概念,倒也不是完全没影儿的事儿。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统治,自然得有一套赏罚分明的体系,但有时.............
  • 回答
    “炸营”,这个词在一些历史故事和戏曲里经常出现,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场面惨烈,一股混乱和绝望扑面而来。那么,历史上真的有军队“炸营”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这“炸营”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说起。“炸营”到底是个啥?在咱们传统意义上的理解,“炸营”可不是那种像现代战争一样,事先计划好,一声令下,把营地炸得稀.............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一人当千”、“万夫不当之勇”,这些词汇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是能点燃我们对那些叱咤风云、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的想象。那么,历史上真的有没有那么一个人,能单枪匹马、凭一己之力杀入敌阵,上演一出“开无双”的好戏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理解“开无双”这个词的含义。它并非古代战争的正式术语,更像是现代游戏或.............
  • 回答
    在人们的脑海中,提起历史上的太监,脑海里常常会浮现出影视剧里那些尖细、略带嗲气的声调。这究竟是历史的真实写照,还是艺术创作的夸张渲染?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方面好好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历史上的太监,绝大多数情况下,声调并不是影视剧里表现的那样娘娘腔。 咱们得区分“太监”和“宦.............
  • 回答
    在咱们这片土地上,“嫡庶之别”这几个字,听起来就像古装剧里头那勾心斗角、糟糠之妻与外室女儿们争宠撕扯的戏码一样,深入人心。但现实中的嫡庶之别,是不是真的像那些跌宕起伏的小说桥段那样,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呢?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嫡庶”到底是个啥概念。简单说.............
  • 回答
    龙,这个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无比崇高地位的神兽,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它集祥瑞、力量、智慧于一身,是权力、皇权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那么,龙究竟是真实存在的生物,还是纯粹的想象?关于龙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世上是否有神一样,很难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从科学和生物.............
  • 回答
    中国历史上,关于北方游牧民族是否真的对中原王朝占据军事优势,以及人们为何会有这种印象,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地说,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北方游牧民族“真的”占据了绝对的军事优势,但他们的确在许多关键时期和特定方面对中原王朝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并由此形成了人们根深蒂固的印象。为何人们会有“北方游.............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故事、传说和误解,其中不乏一些“假东西”比“真东西”更为人所熟知,甚至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认知。这些“假东西”的传播往往有其复杂的原因,包括人们的心理需求、社会环境的变迁、政治宣传的需要,以及信息传播的局限性等等。下面我将从不同维度,详细讲述一些著名的“假东西”: 1. .............
  • 回答
    历史上确实有一些造反者,其主要动机并非为了争夺皇位,而是出于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推翻压迫、改善民生。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起义领袖”或“农民起义领袖”,他们的行动往往源于对现实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强烈不满。要详细讲述这样的人物,我们需要聚焦在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且其行为被广泛认为带有“救民”性质.............
  • 回答
    说到西洋刺剑,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贵族决斗的优雅场景,或是电影里剑光交错的惊险搏斗。但抛开这些浪漫化的想象,这些历史上的武器究竟有多重?杀伤力又有多大?最关键的是,它们真的像传说中那样,可以用纯粹的技巧来战胜对手的力量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厘清“西洋刺剑”这个概念。它其实涵盖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