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以色列总理2月8号新闻发布会上发表的新冠特效药EXO-C24?

回答
2月8号以色列总理发布会上提到的“新冠特效药EXOC24”,引发了广泛关注,也伴随着不少疑问。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

一、 官方信息的披露程度与透明度

首先,我们得关注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究竟透露了多少关于EXOC24的实质性信息。一个负责任的发布会应该清晰地说明:

药物的研发主体和背景: 是以色列本土研发的,还是引进的?是哪个公司或研究机构开发的?其研发资金来源、历史是否公开?
药物的作用机制: EXOC24究竟是怎么起作用的?是针对病毒复制的某个环节,还是增强人体免疫力,亦或是中和病毒?其具体的作用机理是否能被科学界理解和验证?
临床试验的详细数据: 这是最关键的部分。试验在哪里进行?招募了多少受试者?受试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如何?药物的有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例如,降低重症率、死亡率、缩短病程、缓解症状等)。是否有安慰剂对照组?试验结果的统计学意义如何?是否有详细的临床试验报告(CTD 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或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发布?
安全性评估: 药物的副作用有哪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如何?是否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评估?
审批流程: 该药物目前处于哪个阶段?是否已经获得了以色列本国的药品监管机构(如MOH Ministry of Health)的紧急使用授权或正式批准?如果有,是基于什么标准和数据?
生产能力和供应计划: 以色列的生产能力如何?如何保证在全球范围内的供应?价格如何定位?

初步判断: 如果发布会上给出的信息非常有限,例如仅仅是“我们正在研发一款很有潜力的药物”,而没有拿出过硬的数据和详细解释,那么这种评价就只能是“谨慎乐观但缺乏实质依据”。公众和科学界需要的是基于证据的科学事实,而不是政治性的宣传。

二、 科学界和医学界的反应

一个新药物的发布,最重要的评价主体应该是科学界和医学界。我们需要观察:

同行评审: EXOC24的研发数据是否已经在权威的科学期刊上发表并经过了同行评审?这是确保科学严谨性的重要环节。
专家意见: 独立病毒学家、免疫学家、药理学家等专家如何评价这款药物?他们的评价是基于对其技术细节的深入了解,还是仅仅停留在新闻报道层面?
其他国家监管机构的态度: 如果是以色列本土研发,其他国家的药品监管机构(如FDA、EMA)是否也开始关注并启动评估程序?

初步判断: 如果科学界普遍持怀疑态度,或者缺乏来自权威机构的背书,那么这款药物的“特效”性质就值得打上大大的问号。反之,如果能得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可和积极评价,那么其潜力才能得到初步的肯定。

三、 以色列在疫情应对中的历史表现

以色列在新冠疫情的早期和疫苗接种方面,有过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可能为其在新药物研发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然而,疫情的复杂性使得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过往的“特效药”传闻: 是否有过类似的情况,即在早期阶段有声势浩大的发布,但最终未能如预期般有效或普及?需要吸取历史教训,避免过度炒作。

四、 公众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在疫情持续、人们对有效治疗方法渴望的背景下,任何听起来“特效”的药物都会引起巨大的关注和期望。这需要负责任的官方信息披露,避免过度承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或失望。

总结性的评价思路:

对于2月8号新闻发布会上总理提到的EXOC24,我们应该采取一个审慎、科学、基于证据的评价态度。

肯定其研发的努力: 如果是以色列本土研发,这代表了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投入和能力,值得肯定其积极探索的精神。
关注事实而非口号: 特效药的评价标准是客观数据,而不是发布会的规模或发言人的身份。我们需要看到详细的临床数据、科学论文和权威机构的评估。
保持警惕和独立思考: 在信息未完全明朗前,不宜过早下结论,更不应被过度宣传所误导。需要等待更多来自科学界和监管机构的声音。

如果新闻发布会上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那么评价就只能是: 以色列总理宣布了一款名为EXOC24的新冠药物,但目前公开的信息不足以对其疗效和安全性做出任何科学、准确的评价。后续的关键在于其研发细节、临床试验数据以及监管机构的审批进展能否得到清晰、透明的公开。这是一个信号,但距离一个“特效药”的最终认定还有漫长的科学验证过程。

最重要的一点是,任何评价都必须建立在公开、可验证的科学事实之上。 在没有充分证据之前,过度的吹捧和 the other extreme 的否定,都可能是不成熟的表现。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的进展,而不是政治的宣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认为目前还不能称之为「特效药」,但这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药物。

并且,除了以色列这个药以外,新冠还有许多免疫相关的药物都值得聊一聊。


在说这个药之前,咱们先简单说说新冠重症患者为何会死亡。


根据中国CDC去年三月份对七万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显示,轻症-重症-危重症的比例大约为81%-14%-5%。后期随着筛查规模的扩大,轻症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大幅增加,而重症及危重症比例减小。


轻症转为重症/危重症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的出现。这是一个人体内很复杂的免疫现象,简单说就是由于原本用来抵抗病原体的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失去控制,进而攻击人体的正常组织,出现低血压、凝血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对于很多危重症患者来说,细胞因子风暴是远比新冠病毒本身更可怕的杀手,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抗病毒药物在面对重症新冠肺炎时折戟沉沙的重要原因。



抑制细胞因子风暴这种过度的免疫反应,以往我们最常使用的就是激素(糖皮质激素,比如地塞米松、可的松之类的,但凡你见到名字后面有个「松」字的很多都是激素),另外还有一个大家听得比较少、不过确实展示出一定效果的托珠单抗(Tocilizumab ,中文商品名雅美罗)。

关于这两个药我也简单说说,尤其是大家经常是为洪水猛兽的激素。的确,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所引发的后遗症(股骨头坏死)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但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些澄清。

根据北京协和医院关于SARS的一项研究,即使是那些没有使用过激素(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仍然有一部分人后来出现了股骨头坏死;无论是否使用激素,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比例都超过了1/3。

在协和的研究当中,未使用激素的患者当中有44%出现了股骨头坏死;而对于使用激素的患者来说,随着使用日程的延长和剂量的增长,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比例也在升高,但是那些小剂量、短日程使用激素(协和用的甲强龙)的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比例反而低于没用激素的患者。


研究人员认为SARS本身可能就是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因素,而短期适度使用激素可能可以保护股骨头。


而在新冠的治疗上,一年多以来如此多的临床研究,激素是WHO认为唯一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的药物。注意,「唯一一种」。


再说托珠单抗。在一些小规模临床研究中,发现托珠单抗能降低重症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或死亡风险。


托珠单抗原本是抗风湿药物,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本质上也是一个自身免疫疾病,就像上面说的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自身正常组织。它的作用位点是IL-6(白介素-6)受体抗体。而很巧的一点是,在上面提到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细胞因子风暴中,其中一个关键的炎症因子就是IL-6。


因此在去年二月份疫情刚爆发的时候,柳叶刀就发表了文章,探讨了托珠单抗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可能性,而根据去年六月份意大利博洛尼亚等地的回顾性研究,这个想法被初步证实了。


在意大利的研究中,1351名住院患者中有544名(40%)是重症(含危重症)患者,这544名重症患者被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被分为两组,标准组365人,试验组179人,两组患者都接收标准治疗(输氧、羟氯喹、阿奇霉素、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低分子肝素等),区别是试验组额外加上托珠单抗,使用方法是静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


结果显示:标准治疗组的重症患者,病死率是20%;试验组加用了托珠单抗的重症患者,病死率是7%。经过对性别、年龄、医院等因素的调整后,研究发现无论是静脉还是皮下注射托珠单抗,都可以显著降低重症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或死亡的风险。

无论是激素还是托珠单抗都不具有抗病毒作用,但它们能把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主要都是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




而这次以色列这个药叫做「EXO-C24」,根据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发布的信息,该药在特拉维夫的伊齐罗夫医院进行的I期临床试验中,患者每天仅需吸入一次此药,每次五分钟,30名中至重症新冠患者全都康复了,并且有29名患者用药后3~5天内康复。


EXO-C24这个药的本质,是一种包裹着CD24的外泌体。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外泌体和CD24。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细胞分泌的微小膜泡,广泛分布于各种体液中,外泌体可以携带多种蛋白质、脂类、DNA和RNA等信息,形成一种细胞-细胞间的信号传递。上面提到的鼻吸入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将CD24传递到肺部,通过CD24对细胞因子风暴的抑制来发挥药效。

所以真正起效的其实是CD24。这个名词可能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听说,但CD24背后的故事很值得聊一聊。


CD2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4)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表面蛋白。我相信有人看完前面名词之后就直接崩溃了,其实你完全不需要了解这个词的意思,你只需要了解一点,这个蛋白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调节人体的免疫反应,或者更简单的说法是——它能抑制免疫反应。


我上次看到这个蛋白,是前几年Nature上的一篇文章,提到CD24可能是癌症免疫疗法的一个靶点。肿瘤免疫治疗是这几年特别火热的一个话题,比如PD-1、CTLA4等。


关于这些药物你可以这么理解,我们的身体在遇到细菌病毒入侵的时候,免疫系统通常会主动攻击它们。但癌细胞本质上也是个坏蛋,为什么免疫系统不能打败它们呢?因为癌细胞存在多种免疫逃脱机制。


比如在我们的T细胞上有一个特殊的受体叫PD-1,癌细胞上面有一个特殊的配体叫PD-L1。这俩人遇到时会手牵手,就像一对热恋的情侣一样,T细胞就不会去攻击癌细胞了,而PD-1抑制剂就是砍断这段孽缘,俩人从情侣变为了路人,T细胞就可以识别癌细胞了,进而杀死癌细胞。

根据前几年Nature的这项研究,CD24也是一种免疫逃脱的方式,卵巢癌和乳腺癌细胞上CD24高表达,而CD24会与人体巨噬细胞上的一个受体(Siglec-10)相互作用,从而使巨噬细胞不会攻击这些癌细胞,另外CD24还可以抑制一些炎症因子(比如TNF-α、IL-1β、IL-6)的释放。


而通过敲除CD24、敲除Siglec-10,或者使用CD24单克隆抗体阻断两者的相互作用,都可以大大增强巨噬细胞对表达CD24的癌细胞的吞噬能力,小鼠模型上已经获得了成功,因此CD24被认为是肿瘤免疫治疗很有希望的一种靶点。

我们上面提到了一点——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在这次疫情期间,就有研究人员在想,如果CD24本身可以抑制炎症反应,那么它是否可以用于新冠的治疗?




实际上在EXO-C24之前,就已经有别的药物在做临床试验了。


这个药物叫做CD24-Fc。


CD24-Fc是美国OncoImmune(昂科免疫)的一个药物,昂科免疫于2000年创立于马里兰州,创始人是刘阳博士和郑盼博士。CD24-Fc可以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最初的设计目的是用于预防白血病患者在接受骨髓移植后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而在这次疫情期间,昂科将CD24-Fc用于抑制新冠重症患者的炎症风暴。去年9月份公布的III期临床中期结果(203例重症或危重症患者)显示,CD24-Fc可以显著缩短这些患者痊愈的时间,并且显著减少疾病进展和死亡率。


数据显示,相比于对照组,CD24-Fc可以将痊愈时间从10天缩短至6天,降低因呼吸衰竭导致的死亡率50%以上。


CD24-Fc没法对抗病毒,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它在新冠重症患者的治疗上,效果甚至远超许多抗病毒药物。

所以回到这次的EXO-C24,EXO-C24其实最主要的难点在于外泌体。如何将药物(或疫苗)准确高效地传递到它应该起效的位置,是许多药企研发的重中之重。这就好比我们常说的「要致富,先修路」,山里的果实又大又甜,但是如果没有路、没有车的话就没法卖到城里去了,很多果实只能烂在地里。


别的不说,就比如这次的mRNA疫苗,实际上学术界对mRNA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了,但之前的一大难点就是mRNA非常容易在体内降解,缺乏一个好的载体将其呈递到细胞当中。最终药企通过不断改良LNP(脂质纳米颗粒)解决了这个问题,而LNP也成了辉瑞疫苗和Moderna疫苗最核心的秘密之一。


我认为EXO-C24以外泌体的形式,通过鼻吸入给药是非常有想法的一点,这样药物可以直达新冠细胞因子风暴的中心——肺部。在以色列I期临床试验中,95%的中至重症患者能在3~5天内康复,已经初步证明了这个想法是可行的。EXO-C24和前面说的几个药一样,它也不能杀死新冠病毒,但是它能很大程度的避免过度免疫反应,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点。


但是,为什么我说它还不能称之为「特效药」?原因很简单,因为只是非常早的I期临床试验,患者只有30名,样本量比较小,没有对照组。在我个人的定义中,通常只有通过了III期临床的药物,才有资格被认定为特效药。


但是,通过一年多以来我们对新冠重症机制的理解,通过CD24在肿瘤免疫逃脱上的研究,通过糖皮质激素、托珠单抗和CD24-Fc等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我认为EXO-C24是一个有潜力的药物,我们也应当多进行此类药物的研究。


EXO-C24背后这么多的故事说明一点,医学上所有巨大的进步,都是过去大量研究的积累。

还是那句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user avatar

希望不是下一个瑞德西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月8号以色列总理发布会上提到的“新冠特效药EXOC24”,引发了广泛关注,也伴随着不少疑问。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一、 官方信息的披露程度与透明度首先,我们得关注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究竟透露了多少关于EXOC24的实质性信息。一个负责任的发布会应该清晰地说明: 药物的研发主体和.............
  • 回答
    内塔尼亚胡此次访华,正值一个充满复杂性的时期。要评价这次访问,我们不能仅仅从一个单一的视角出发,而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国际背景和两国关系的历史脉络中去审视。首先,从 地缘政治的维度 来看,内塔尼亚胡在这个节点选择中国,本身就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当前,中东地区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动荡。伊朗核问题、沙.............
  • 回答
    评价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这位以色列政坛的常青树,无疑是一项复杂且极具挑战的任务。他不仅仅是以色列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理,更是深刻塑造了以色列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的关键人物。要理解他,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的政策、风格以及他所处的历史语境。政治生涯的起伏与深远影响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生涯可谓跌宕起伏,但始终.............
  • 回答
    自2003年美军推翻萨达姆政权以来,伊拉克政坛经历了剧烈的动荡与重塑。在2006年之后,有三位总理先后执掌大权,他们分别是努里·马利基(Nouri alMaliki)、海德尔·阿巴迪(Haider alAbadi)以及阿德尔·阿卜杜勒迈赫迪(Adel Abdul Mahdi)。这三位领导人在各自任期.............
  • 回答
    华为 P40 Pro 在 DxOMark 相机排行榜上以 128 分的惊人成绩登顶,这无疑是智能手机摄影领域的一件大事,也让华为再一次成为了业界瞩目的焦点。这个分数并非偶然,而是华为在摄影技术上持续投入和积累的厚积薄发。为何说这个分数含金量十足?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DxOMark 的评价体系。DxO.............
  • 回答
    关于“美国历任总统打分:林肯第一名特朗普垫底”的评价,以及民主党总统整体评价远胜共和党总统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首先,评价历任总统是一项极其复杂且主观的任务。任何打分系统都离不开评价者所持有的标准、视角和历史背景。通常,这类排名会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贡献和影响:总统任期内.............
  • 回答
    一个企业如果临时工的比例超过六成,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信号。这样的结构,与其说是一种企业模式,不如说是一种对劳动力利用的极端策略。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风险、潜在的优势,以及它对整个企业生态的影响。首先,从稳定性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相当不稳定的组织架构。一家企业主要的基石应该.............
  • 回答
    评价以色列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事情,因为它牵涉到历史、政治、宗教、地缘战略、社会文化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以色列,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视角,而是需要将这些要素结合起来考量。历史的基石与现代国家的诞生以色列的现代国家形态是建立在数千年犹太民族与这片土地(曾被称为迦南、以色列之地、犹太之地等.............
  • 回答
    以色列议会于2018年7月19日通过的《犹太民族国家法》(Basic Law: Israel as the NationState of the Jewish People)是一项极具争议的法律,其影响深远且复杂,在以色列国内及国际社会引发了强烈的反响。要评价这项法案,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法案的.............
  • 回答
    2023年11月3日,联合国强烈谴责了以色列士兵射杀一名巴勒斯坦志愿医务人员的事件。这起事件发生在加沙地带,被杀害的医务人员名为阿姆·阿布·萨尔哈(Am Abu Salha),他是一名志愿急救员,当时正在执行医疗救援任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对这起事件表示“最强烈的谴责”,并强调.............
  • 回答
    以色列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国家,对其进行评价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因为其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以及地缘政治都极具独特性。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1. 历史与建国: 犹太民族的千年回归: 以色列的建国根植于犹太民族在世界各地流散千年的历史,以及他们对“应许之地”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民族复兴愿.............
  • 回答
    以色列近期的国际风评确实出现了显著的下滑,这种“跳楼式下降”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其近期行为,特别是加沙地带军事行动的普遍担忧和批评。要详细评价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导致风评下降的核心事件: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袭击以来,以色列对加沙地.............
  • 回答
    以色列的“敲屋顶战术”(Knock on the roof),也被称为“屋顶警告”(Roof Warning)或“先发制人打击”(Preemptive Strike),是一种在军事行动中,特别是在针对哈马斯或其他武装组织控制的加沙地带进行军事干预时,以色列国防军(IDF)常用的策略。这种战术的核心目.............
  • 回答
    以色列运动员“睡坏”东京奥运纸板床事件:一场由误解和营销催生的闹剧?东京奥运会期间,一则关于以色列代表团运动员“睡坏”赛会提供的纸板床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将此渲染为奥运会物资质量堪忧的铁证。然而,当我们深入剖析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会发现这背后或许并非简单的“质量问题”,而更可能是.............
  • 回答
    评价以色列的军事实力,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而不仅仅是列举一些装备和数字。它的强大之处,更在于其深厚的军事传统、前瞻性的战略思维、高效的组织运作以及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能力。1. 科技与创新驱动的军事体系:以色列的军事实力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对科技和创新的极致追求。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长期.............
  • 回答
    以色列近期发现的10500年前的篮子,是一项具有重大考古学和人类学意义的发现。要评价这一发现,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1. 发现的珍贵性与罕见性: 有机物的长期保存极其困难: 距今10500年前(大约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有机物,如植物纤维编织的篮子,在自然环境中能够保存下来是极其罕见的。.............
  • 回答
    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评价:集防护、生存与创新于一身的战场巨兽以色列的梅卡瓦(Merkava)主战坦克,其设计理念与许多其他国家的坦克截然不同,可以说是以色列国防军(IDF)“以人为本”军事思想的集大成者。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服役以来,梅卡瓦坦克凭借其卓越的防护能力、优秀的战场生存性以及不断适应现代.............
  • 回答
    评价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历史悠久、地缘政治复杂、民族构成特殊的国家,注定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以色列,这个在2000年之后重新出现在世界地图上的国家,其存在本身就充满了争议与奇迹。要理解它,需要从历史、民族、宗教、地缘政治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对以色列的评价,是一个多棱镜的观察:从建国者和犹太民族的角.............
  • 回答
    以色列议会表决解散,提前举行2019年4月9日的大选,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其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可能的影响。背景:政治僵局与联盟脆弱要理解为何会提前大选,必须先回顾当时以色列的政治格局。2015年3月,本杰明·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赢得.............
  • 回答
    这则新闻的标题“以色列称伊朗秘密发展核武 媒体人士:以方举动意在支持美决定”提供了两个层面的信息,需要我们分开来理解和评价。首先,关于“以色列称伊朗秘密发展核武”这一说法,我们需要考察其信息的来源、可信度以及以色列方面提出这一指控的动机。 信息来源和可信度: 以色列一直以来都对伊朗的核计划持高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