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飞机落地前为什么总是要绕一圈才下降?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飞机落地前绕圈,并不是“总是”都要这样做,也不是简单的随意绕行,它背后可是有一套科学又严格的程序在运转呢。咱们这就来聊聊,为什么有时候飞机落地前会“绕一圈”。

首先得明确一点,飞机落地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最核心的就是安全和效率。所谓绕圈,通常是为了满足这些安全和效率需求。

1. 空域管理和交通流量控制: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你想啊,机场就像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飞机就像路上的车。特别是在高峰时段,或者天气不好的时候,会有很多飞机在机场附近等待降落。

排队等待: 如果机场的跑道资源有限,同时又有好几架飞机需要降落,为了避免飞机之间靠得太近,或者为了给前面的飞机留出足够的滑行和撤离时间,后面的飞机就需要绕着机场或者指定的空域盘旋等待。这就像我们在高速上堵车时,前面有车慢了,后面的车自然就得减速甚至停下来等待。在空中,这种等待就表现为绕圈。
保持安全间隔: 空管部门会严格控制飞机之间的安全间隔,包括水平和垂直间隔。当需要降落的飞机数量超过了跑道处理能力时,空管就会指示飞机在指定区域盘旋,直到轮到它们降落为止。这个盘旋的高度和范围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的,以确保所有飞机都保持在安全距离内。
扇区划分: 整个空域会被划分为不同的扇区,每个扇区由一名空管员负责。飞机在进入某个扇区前,会有一个明确的指令。如果一个扇区内的飞机太多,空管就会指示后续飞机在扇区外围盘旋,等待扇区内的飞机有序放出后再进入。

2. 机场布局和航线设计:

进近航线: 机场的进近航线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它规定了飞机从某个空域进入机场管制区域后,需要遵循的特定路线和高度。有些机场的进近航线,特别是对于某些方向来的飞机,可能就是设计成一个弧形或者半圆形的路线,这看起来就像是在绕圈。这样做是为了让飞机能够顺畅地进入最终的跑道方向,同时避开障碍物、其他飞行器或者居民区。
避开障碍物: 机场附近可能有一些高楼、山丘或者其他障碍物。进近航线的设计就需要考虑这些障碍物,通过设计特定的转弯半径和爬升/下降剖面,确保飞机在整个下降过程中都能与这些障碍物保持安全距离。有时候,这种“绕圈”正是为了避开障碍物而进行的航线规划。
起降方向的协调: 机场的跑道可能不止一条,而且风向也会影响飞机起降的方向。当风向变化时,机场可能会临时调整起降跑道。这时,正在飞行的飞机就需要根据新的指示,调整进近方向,这有时候也可能表现为绕圈来适应新的跑道方向。

3. 天气原因:

低能见度: 如果机场的天气条件不佳,比如有雾、有雨或者能见度较低,飞机可能无法立即按照正常的程序下降着陆。在这种情况下,飞机可能会被指示在指定高度层盘旋,等待天气好转,或者等待地面引导系统(如仪表着陆系统ILS)能够提供更精确的导航信息。
强侧风或乱流: 如果有强侧风或者跑道附近存在严重的乱流,飞行员为了更安全地对准跑道,可能会进行一些调整,包括在进入最终进近阶段前,进行一次“拉平”或者“改出”的操作,这在视觉上可能有点像一个小幅度的绕圈,目的是以更小的侧风分量或者更好的姿态进入跑道。

4. 飞行员的操作习惯和飞机性能:

准备降落: 飞行员在接到进近指令后,需要对飞机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包括检查襟翼、起落架、速度控制,以及与空管进行最后的通话确认。这些准备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前面飞机还没完全撤离跑道,后面这架飞机就需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速和高度,这时候“绕一圈”或者在指定空域内保持飞行就成了一个自然的选择。
飞机本身的飞行特性: 某些飞机在设计上或者在特定速度下,转弯半径会比较大,为了精确对准跑道,可能就需要提前进行一些调整。

总结一下,飞机落地前绕一圈(通常在专业术语里称为“盘旋”或“保持航线”)并非随意的行为,而是为了应对以下情况:

空管的指令: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保证空域安全和机场交通的顺畅。
进近航线的需要: 某些机场的进近航线本身就包含转弯,以适应地形、障碍物或交通流。
天气条件的限制: 等待天气改善或获得更精确的地面指引。
为起降做好准备: 给飞行员和飞机留出充足的准备时间。

所以,当你看到飞机在落地前绕圈时,不必过于担心。这通常是空管和飞行员为了让你安全、顺利地抵达目的地所做的必要安排。这就像你开车在十字路口等红灯,是为了交通安全,而不是司机瞎转悠。每一圈都饱含着科学的计算和严谨的操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飞机并不总是绕一圈才落地——它有时候不绕圈,有时候绕半圈,有时候绕好多圈,然后才落地。不论是空中的飞机,还是地面的交通管制,其实都不想让飞机多绕圈,这种耗时、耗油、耗钱的事情,大家都想避免。然而,“绕圈”依然是航空交通随处可见、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效率与安全妥协的结果。

先从最简单的情形说起,假如你拥有自己的私人机场、私人空域,起降完全不需要考虑到其它飞机的话,那就可以怎样便捷怎样来飞,想不绕圈就不绕圈,想绕几圈就绕几圈。不过就算没有人为的规矩限制,自然规律还是要遵守的,那就是:飞机要逆风降落(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为什么逆风比较好? - 飞机 - 知乎)。比如跑道是南北走向,此时风自北边吹过来,而你从南边向北飞来,那么瞄准跑道直着飞过去落地就可以了,这就是straight-in approach & landing。而同样的情形下,如果你从北边向南飞过来,那么为了能够逆风降落,必须绕半圈变成头朝北再落地。在飞行刚刚诞生的阶段,天空鲜有别的飞行器,这样飞并没有什么问题。

随着飞机增多,机场不再仅仅属于一两架飞机,而是变成一处公共设施。这时候再随意飞就会有安全隐患产生——飞机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飞进来,这个想straight in,那个想顺时针绕圈,另一个想逆时针绕圈,迟早要乱套。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人们为机场设定了所谓的traffic pattern(称为起落航线,或称五边飞行)。Traffic pattern相当于一条半浮在空中的矩形“车道”,以跑道为其中一边,大家约定了行进方向、高度和entry point,并且给矩形的每个边都起了名字。大家都遵守这样的路线,方便了同一机场不同飞机互相发现、避让和预判彼此的行动。

上图中所画的,是一个无塔台管制的机场的两种traffic pattern,一种是所有的转弯都向左(left pattern),另一种是所有的转弯都向右(right pattern)。在无塔台管制的机场,飞行员之间用无线电沟通,报告自己的位置以及听别的飞机的位置报告。

然而随着机场交通流量的进一步增加,仅仅靠约定的traffic pattern和飞行员之间通话也无法满足安全飞行的要求了,这时候机场会设置管制塔。

有了塔台指挥往来机场的飞机,飞行路径就不必拘泥于traffic pattern了。塔台管制人员可以在雷达屏幕上看到每架飞机的位置,给他们相应的指令来确保飞机安全起落。不过,塔台给指令时,依然大量使用traffic pattern里的术语来描述给你分配的路线相对于跑道的位置。例如让你“Enter left base runway 35”,就是垂直飞向跑道再左转90度与跑道对齐。

Traffic pattern还有一个巨大的局限,就是飞行员必须能够看到跑道才能知道自己在traffic pattern中的位置。而在能见度很低的天气条件下,这一套办法就行不通了,于是,人们建立了仪表进近(instrument approach)系统,飞机依靠位于机场或其它地方的导航设备来获知自己和跑道的位置,来飞到机场并降落。仪表进近程序无非是帮助飞机在窗外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下,能够依靠导航设备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应该在什么高度。仪表进近程序的设计,与地形、地面导航设施、空域情况等诸多因素有关,进近路线出现多次拐弯也是常见的情形。下图是洛杉矶国际机场的一条仪表进近路线,算是饶了一大圈才对准跑道。


有的进近程序还有procedure turn, DME arc这样的路线(不用明白是什么意思,看图就可以了),也是大大小小的绕圈圈。


当然,绕圈圈之王还当属holding。试想地面交通里,我们为了避免车流冲突,可以在路口设置红灯让车停下来,而在空中,飞机无法说停就停,于是交通管制会让他们原地绕圈,起到“红灯”的作用。你能想象到的需要让飞机“停下来”的地方,几乎都会用到holding——机场因天气等原因不能接收飞机降落、航路上交通拥堵需要疏通、飞行员需要时间处理机舱里的问题、给出现险情的飞机让路,等等等等。

在普通人眼里hold可能是这样的:

在飞行员眼里hold是这样的:

不过这样也行吧。。

总结一下,飞机下降前先绕圈的三大罪魁祸首是:

1) Traffic pattern

2) Instrument approach procedures

3) Holding

如一开头所说,这些程序出现的初衷,都是为了安全而对效率做出的妥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