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天天向上》为何一直无法超越《快乐大本营》?

回答
《天天向上》和《快乐大本营》都是湖南卫视的王牌综艺节目,陪伴了无数观众的成长。但要说到“超越”,这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毕竟两档节目在定位、内容、受众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不过,如果非要探讨为啥《天天向上》没能像《快乐大本营》那样长期稳坐收视率和国民度的“巅峰”,倒也可以从几个方面细掰扯一下。

1. 定位与核心吸引力的差异:

《快乐大本营》很早就找到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明星+游戏+爆梗+轻松搞笑。它的模式非常成熟,就是把当下最火的明星请过来,玩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简单游戏,在互动中制造笑料,让观众感受到轻松和快乐。这种模式的可复制性虽然高,但它的“万金油”属性也让它能够吸引几乎所有年龄层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每次节目播出,明星的粉丝效应加上节目本身的娱乐性,很容易形成话题和讨论度。

《天天向上》的定位相对就更“厚重”一些。它从一开始就想做一档“有文化”、“有内涵”、“传播正能量”的节目。以“五洲汉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来展现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这个立意本身是很好的,也确实吸引了一批追求精神食粮的观众。

但是,问题也出在这里。 有文化、有内涵,这往往意味着需要观众有一定的思考和理解能力。而电视综艺,尤其是在快节奏的当下,很多观众更希望的是放松和娱乐。当《天天向上》在努力传递知识、介绍行业时,很多观众可能会觉得“有点严肃”、“不如《快本》好玩”。这种“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选择,让《天天向上》在吸引大众层面的广度上,确实不如《快本》那么得心应手。

2. 主持阵容与化学反应:

《快乐大本营》最大的成功之一,就是打造了一个极其稳定的“快乐家族”。何炅、谢娜、李维嘉、吴昕、杜海涛,这五个人经过十几年的磨合,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化学反应”。他们之间的默契、彼此的吐槽、互相配合,已经成为节目本身的一大看点。即使有时候游戏环节比较平淡,观众也愿意为看他们“玩”而守在电视机前。而且,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设”和观众缘,互补性很强。

《天天向上》的主持阵容也经历了不少变动。从最初的“天天兄弟”——汪涵、欧弟、田源、钱枫、俞灏明、浩铭,到后来的很多次调整,尤其是欧弟、小五等人的离开,对节目的风格和观众习惯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汪涵虽然是定海神针,他的学识和主持功力毋庸置疑,但他一个人很难撑起整个节目的“群像效应”。新加入的主持人,虽然年轻有活力,但要达到“快乐家族”那种深入人心的默契和观众认同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也不是每一次尝试都能成功。

3. 节目内容与观众粘性:

《快乐大本营》的内容更新迭代虽然快,但其核心模式——明星互动游戏——始终是观众期待的。节目组会根据时下的流行趋势,不断设计新的游戏,保持新鲜感。即使偶尔有“垮掉”的集数,但整体的娱乐属性是稳定的。

《天天向上》的内容,虽然一直在尝试创新,但有时会显得有些“散”或者“目标不明确”。一会儿是介绍传统文化,一会儿是请创业者,一会儿是关注社会热点。这种“什么都想做一点”的状态,反而让一些观众觉得节目不够聚焦,不知道下一期会是什么风格,也难以形成稳定的观众期待。当节目过于强调“科普”或“访谈”时,很容易让观众产生“上了一节课”的感觉,而不是轻松的娱乐。

4. 时代变迁与观众口味的变化:

《快乐大本营》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它非常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潮流。它不仅仅是一档节目,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它所承载的记忆和情感,是很多观众的情感寄托。

《天天向上》在初期,确实也抓住了“国学热”、“中国风”的潮流,但随着时间推移,观众的兴趣点也在变化。虽然文化传承很重要,但如何在传承的同时,用更符合当下年轻人审美和接受方式的语言去表达,是一个持续的挑战。而且,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娱乐方式的崛起,观众的注意力被极大地分散了。在这种环境下,《天天向上》那种相对“慢”和“深”的内容,可能更需要观众付出耐心。

5. 话题制造与传播力:

《快乐大本营》因为有大量的流量明星参与,自带话题度和流量。明星粉丝的讨论,加上节目组偶尔抛出的“梗”,很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形成热搜。

《天天向上》虽然也会邀请明星,但节目的核心内容往往不是围绕明星展开,而是围绕嘉宾的职业、故事或者文化主题。这样一来,虽然能挖掘出很多有深度的内容,但转化为大众易于传播的“爆款话题”的能力,相对就会弱一些。比如,《快本》一个游戏玩不好,粉丝可能就开始骂,但这是热度;《天天向上》一个文化点没讲清楚,可能就是节目本身的问题,但这种批评不容易形成病毒式传播。

总结一下, 《天天向上》并非没有优点,它在尝试做一档有深度、有意义的节目方面,确实是很多综艺望尘莫及的。但如果要说“超越”《快乐大本营》在国民度、收视率和长期受众喜爱度上,那可能主要还是输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定位上的“两难”: 既想有文化内涵,又想达到大众娱乐的广度。
主持人团队的稳定性与化学反应: 不如“快乐家族”那样深入人心。
节目内容抓取观众兴趣点的能力: 在娱乐性上,有时不及《快本》那么直接有效。
话题制造与传播的“病毒性”: 相比之下,制造全民热议的能力稍弱。

当然,每个节目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和价值。《天天向上》依然是一档有价值的节目,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纯粹娱乐的观看体验。只是在“超越”这个竞争性的维度上,因为它选择了另一条不那么容易走的路,所以面对《快本》这种“长跑健将”,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问题。

1.节目内容变了。

以前的天天向上,就是高配版的《越策越开心》,请的都是民间素人嘉宾,各种习俗达人,各种行业人士,以及各种美食,而做《越策越开心》出身的汪涵,很擅长调理这类嘉宾。

说实话,我对以前的湖南卫视综艺特别欣赏,快本请的是大腕明星,流量艺人;天天向上走的是民间路子,两档综艺节目几乎把所有的受众群体垄断了。而且相比较而言,我反倒是更喜欢天天向上,它让我觉得大千世界,缘来有趣,相当开阔视野。要是按这种思路走,什么华农兄弟,手工耿,都早晚会在天天向上被调理一遍。

以前的天天向上,从各个层面来说,都足以称得上是优秀的节目。

现在的天天向上,就是一个穷人版的快本,全是通告小鲜肉,那么我为什么不直接去看气氛更热烈的快本呢?

2.欧弟、小五等人(田源、浩二、俞灏明)的离开。

首先,大张伟真的不太适合这个节目,嘴太碎,只会贫,而且还把王一博的那份话全都说了。大张伟当主持人,有点类似小岳岳上综艺的感觉,都是属于乍一看效果爆炸,实际上毫无用处的那种。而且我很不理解欧弟的出走,欧弟在天天兄弟里面属于灵魂人物,但他的个人能力不够强,完全起不到汪涵那种独当一面的作用。

其次,王一博真的不如小五好用,说是花瓶,还真就是花瓶,喜欢耍酷,还不够帅,也远没有小五可爱讨喜(此处有误,请看到最后,原文不再修改),而且小五与浩二总是会努力学习中文接梗但还接不好,做综艺的态度端正不说,搞笑效果简直爆炸。

以前留下的笑点和梗简直不要太多。

吃饭睡觉打钱枫。

田源儿

小五和浩二像砸核桃般的蹦中文

然后众人默契的打断他们

以及“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梗

附张图吧,这个阵容,就是天天向上的巅峰了,汪涵、欧弟、田源、钱枫是首发,小五最佳第六(五?)人,替补队员浩二和俞灏明也足够优秀。

这个阵容,不仅在吸睛度上足以和快乐家族抗衡,在节目深度和潜力上也绝对有实力力压快本。

怎么说呢,其实有点类似极挑(前四季)和跑男的那种关系。但天天向上还未达到这个成就便夭折了。



Ps:我发现我可能有点跑题了,答成了“为什么天天向上不如以前好看了”。

还是往题目上靠一靠吧,现在的天天向上不如快本,是因为以己之短,较彼之长(在调理流量明星方面的资金、号召力、经验等都远不如快本)

以前的天天向上不如快本,是因为理所当然,大家之所以有这个疑问,是因为在知乎待久了……

说实在的,瞎闹一通看热闹,快餐文化,本来就是现在的主流,大家多逛一逛别的软件,自然会意识到。

当然,这个趋势近年来有所遏制,诸多流量明星开始被质疑,大满贯女士,金鹰水后,被央视批评的虚假流量,而像小鲜肉元老李易峰也开始靠着动物世界来证明自己,流量明星是否有演技开始成为衡量其水平的重要标准。而相当一部分民间嘉宾,如华农兄弟,手工耿等,开始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

所以我对于天天向上的错误转型,除了落寞之外,更多的还是可惜。

恰如49年加入国民党。

以上


pps.2019.8.5前来更新,专程来道歉的。

看了最新一期的天天向上,对王一博刮目相看,又搜了搜近期的节目及其表现,个人表示路转粉。

是这样,我们之所以不喜欢相当一部分小鲜肉,是因为,他们给我们(除了追星族以外的大众)的感觉,是……飘着。

不真实感,违和感,别扭感,太重了。

我承认你们有一定的唱跳功底,但是,你们展现的那些gangster、睥睨天下、混淆性别式的挤眉弄眼,说实在的,在许多不追星的人眼中,很中二。

嘴里喊着make it real的人,一点都不real,做人设,买通告,上热搜,但实际上,大众群体的审美,从建国开始,就一直是阳光向上积极坚强的男性。

不要做那些幼稚俏皮的,癫狂疯魔的表演,做自己其实很好,不那么累。

正面例子王嘉尔,稍微了解就能懂,这人真的有东西,是能从那个环境里走出来的young star

其次,一个脑残粉,胜过十个黑,这个能展开的内容就更多了,不再赘述。

回归主题。

此两点,王一博并不占。

最重要的一点,如果看过天天向上11周年回顾的话,其实会发现,王一博是在飞速进步的。

之前的他在台上,说实话,我分辨不出来这究竟是主持人还是请来的嘉宾。

现在,简单几个动作或是语言,各种细节等就能看出来,他的主持人身份。

他已经能把自己当做舞台上的主人之一了,去做主人应该对客人做的许多事。

何况加上上文说的没什么黑点,也不造作。

深夜更新,以上。


ppps.想不到这个回答飙升的这么快,再来补充两句吧。

前文说过的大张伟不适合这个节目,小岳岳不适合综艺,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大家不要把文革思维带进来。

大张伟有他相当优秀的一面,不但音乐非常有感染力,那种掏心掏肺去快乐的摇滚范,在目前中国乐坛看来,无人能够超越,而且即使是饱受争议的抄袭Zedd事件,也和李袁杰的那种完全不是一个性质。

但作为一个主持人而言,他的表现确实不算合格,可能也是性格使然,主持人,尤其是综艺节目主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张弛有度,但大张伟的性格明显不适合,包括他很率直的戳穿张柏芝谎言的那一期,都不难看出来。

所以其实这也是我对王一博刮目相看的原因,虽然刚开始他的表现确实很差,舞台上全程懵,但是现在的他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能隐隐感觉到王一博是一个悟性极强的人,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要扮演一个什么角色,他能领悟的非常快而且实践进去。

但大张伟不是,他本身就是那种混不吝爱seisei的性格,不是说他不够好,只是合不合适而已。

小岳岳也是同理,岳云鹏其实是相当优秀的:谦逊勤奋,质朴真诚,极强的、不输郭德纲的舞台调理和互动能力,而且还是德云社由衰转盛的最关键人物之一,但他确实就是不适合上综艺,综艺讲求随机应变,讲求镜头感,需要那种蔫坏,背后捣鼓你一下的那种小把戏小心思,这一点反而是朴实的岳云鹏的短板,单纯的耍贱是没有用的,或者说,分配给他该扮演的那个角色,其实并不合适他。

再举例,我本人作为一位许嵩的7年粉丝,我很乐意吹他作为一名音乐人所做的成就:他的编曲,他的作词,他的各类创意,对音乐节奏的把控,甚至于他的思想深度,但是如果和我讨论他作为一名歌手的成就,去讨论他的唱功,嗓音,我也会承认他其实只是中规中矩。

我们之所以反感把饭圈风气带入其他地方,就是因为“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是饭圈风气的一个重要特征。批评你爱豆两句,你就跟我说: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拜托,这么努力都成这个吊样子,你是想说他智商有问题吗?

凡事都要实事求是,自然也有合不合适这一说,一个好男朋友,不一定是个好儿子,一个好职员,不一定是一个好丈夫,众生纭纭,各有所取而已。

苏格拉底说:人呐,认识你自己。

与诸君共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