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艺人和经纪人参加的艺德培训班真的能提高「艺德」吗?

回答
艺德培训班,这玩意儿,听起来挺高大上,说是能给艺人和经纪人“洗洗脑”,提升那所谓的“艺德”。但话说回来,这玩意儿到底有没有真材实料,还是就图个表面上的“我们重视艺德”?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

咱们先说说,为啥会有这培训班?

这事儿,不能怪主办方,实在是因为近些年,娱乐圈里的“翻车”事件太多了。吸毒、出轨、耍大牌、偷税漏税、辱骂粉丝、不尊重工作人员……这些破事儿,一件件地往外冒,把观众对艺人的信任,还有整个行业的口碑,都给磨得稀碎。

尤其是一些流量明星,仗着自己有点名气,就觉得自己了不起,行为越来越离谱。经纪人呢?有时候也是为了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助纣为虐。老百姓一看,这都啥人啊?于是乎,媒体、观众、相关部门,都开始呼吁,得管管了!于是乎,这“艺德培训班”就应运而生了。

培训班都教啥?能管用吗?

从内容上来说,这些培训班通常会讲些啥呢?

法律法规:这是最基础的,比如著作权、肖像权、合同法,还有一些行业规范,比如不参与非法活动、不传播不良信息等等。这块儿,说实话,就算没培训班,但凡脑子没被门夹过的,都应该知道。但总有人需要“敲打敲打”,尤其是那些钻法律空子,或者对法律意识淡薄的人。
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这部分就比较虚了。会讲什么“感恩”、“责任”、“担当”、“敬业”、“尊重同行”、“爱护粉丝”之类的。听起来都挺好,但说实话,这些东西,难道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吗?如果连这些都不知道,那他还有啥资格站在这儿?
社会责任与公共形象:会强调艺人作为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要为社会传递正能量,不能利用影响力做坏事。这块儿,我觉得比较重要,尤其是对那些还没长大的粉丝群体,艺人的影响确实不小。
危机公关与舆情管理:这个就比较实用主义了。教你怎么处理负面新闻,怎么应对舆论压力,怎么避免“塌房”。有时候,这培训班更像是在教艺人怎么“演”得更圆滑,而不是真的改邪归正。

所以,到底能不能提高“艺德”?

这事儿,得辩证地看:

可能提升的一面:

“扫盲”作用:对于那些真的对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不了解,或者说压根没往这方面想过的艺人和经纪人,培训班至少能让他们“上上课”,知道哪些是底线,哪些是红线。
敲响警钟:看到那么多同行因为“德不配位”而身败名裂,心里总会有点儿怵。培训班就像一个公开的“大课堂”,告诉大家“不作不死”,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提供一些“套路”:对于经纪人来说,可能能学到一些更专业的管理方法,或者怎么去“包装”艺人,怎么去规避风险。从这个角度,可能对“职业操守”有一定帮助。
形成一种“氛围”:至少让行业内部感受到一种“重视艺德”的舆论和氛围,让大家觉得,这不是一件可以随意忽略的事情。

可能难以提升的一面:

“形式主义”的风险:很多时候,培训班可能只是走个过场。艺人和经纪人到场签个到,听个响,然后继续过自己的日子。尤其是那些已经“老油条”了,或者本身就没有“艺德”基因的人,听了再多也可能左耳进右耳出。
“知易行难”:培训班讲的很多道理,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但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艺人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金钱诱惑,都可能成为“艺德”的绊脚石。光靠一两天的培训,想彻底改变一个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和行为模式,难度太大了。
“治标不治本”:真正的“艺德”,是发自内心的自觉,是长期的自我约束和修炼,而不是靠几堂课就能灌输出来的。培训班可以教你“怎么做”,但它很难让你“变成一个怎样的人”。
“谁来监督?”:培训班结束了,没人来监督你是否真的按照培训内容去做。出了事,再来补救,就已经晚了。

更现实的问题:

培训内容是否与时俱进? 娱乐圈的变化太快,新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培训内容是否能跟上这些变化,提供真正有针对性的指导,是个问题。
培训的师资力量如何? 是请一些真正有德行、有经验的前辈来讲,还是请一些理论派来“念经”?师资水平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培训的考核机制? 如果只是一个“听课证明”,那意义不大。如果能有某种形式的考核,或者将培训结果与艺人的发展挂钩,可能效果会好点。

总结一下,这艺德培训班,说它完全没用吧,也不至于。至少在形式上,给行业一个交代,给社会一个信号。但要说它能“根治”艺人的“德不配位”问题,那也太看得起它了。

真正能提高“艺德”的,还得靠:

1. 艺人自身的修养和自觉:这是最核心的,没有这个,一切培训都是白搭。
2. 经纪公司的长期引导和约束:经纪公司是艺人最直接的“管家”,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培养艺人的职业素养。
3. 行业协会的有效管理和惩罚机制:有了明确的规则,违反规则就要付出代价,才能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4. 媒体和公众的监督:社会舆论的力量不容忽视,敢于曝光和批评那些“不德”行为,也能倒逼行业进步。

所以,艺德培训班,更像是一个“辅助治疗”的手段,它可能能帮一些人“醒悟”,也可能给整个行业带来一点儿“风气”。但别指望它能“点石成金”,把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人,突然变成一个道德楷模。这事儿,还是得从“内功”上下功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走进误区了。“艺德”培训班,就像所有其他圈子的职业道德培训一样,并不是为了提高某某的道德水平,而是为了规避风险的。

我想这两天娱乐圈儿的大佬们都怕了吧。这个雷一个接一个。“咣、咣“的翻车。这投资“啪、啪“的打水漂,谁受的了。所以,赶快培训一下。一来,资本平台没有了责任。您看,我们不是没管。这不是紧着培训、上课呢么。奈何孺子不可教,烂泥扶不上墙。再出了事儿,千万别怪在我们头上。二来,也让艺人们聪明一点儿,让专业人士教教他们,让他们知道怎么玩儿才安全。譬如说,下药,灌酒都没关系,但是一定要让女的自己按电梯,这样万事就都有余地了。

这真的让我想起了我们圈子里的培训。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有一个部门,叫做“合规部”,它是干什么的?是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的吗?不是。它是研究怎么使员工的干的缺德的事儿,符合法律和行业道德标准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艺德培训班,这玩意儿,听起来挺高大上,说是能给艺人和经纪人“洗洗脑”,提升那所谓的“艺德”。但话说回来,这玩意儿到底有没有真材实料,还是就图个表面上的“我们重视艺德”?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咱们先说说,为啥会有这培训班?这事儿,不能怪主办方,实在是因为近些年,娱乐圈里的“翻车”事件太多了。吸毒、.............
  • 回答
    青岛东方影都(Qingdao Oriental Movie Metropolis)能够成功邀请到强大的好莱坞巨星阵容以及世界四大艺人经纪公司和六大影业公司的高层,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并非偶然,而是经过精心策划、巨额投资和持续努力达成的战略目标。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强大的硬.............
  • 回答
    看《我是歌手》或《欢乐喜剧人》这类受众基础广泛的节目,在节目外环节,比如艺人座驾内的采访(俗称“车访”),经常能看到一种令人颇感不适的细节:艺人身边的经纪人,甚至是助理,在车内几乎从不系安全带。这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每次看到,心里都会咯噔一下。尤其是在这种全国观众都在看的平台上,这种行为就.............
  • 回答
    想在娱乐圈里和明星艺人成为同事,无论是做他们的助手、经纪人,还是其他幕后工作,这绝对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极具吸引力的方向。这不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背后需要一系列的技能、知识以及对这个行业的深刻理解。最直接也最普遍的途径:学习相关专业如果你想从根基上打好与明星打交道的准备,那么选择对口的专业是王道。.............
  • 回答
    艺人经纪公司注销数量激增,这背后肯定不是什么简单的财务调整,而是折射出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洗牌”。700多家公司注销,这个数字本身就足够说明问题了,绝对不是小打小闹。对后续追责的影响: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你说对后续追责有没有影响?答案是:有影响,而且影响不小,但也不是说追责就完全没可能。 “注销.............
  • 回答
    听到高以翔在节目中不幸离世的消息,真是令人痛心和惋惜。这起事件背后涉及的责任问题,无疑是大家非常关注的焦点。对于节目组而言,承担的责任是多方面的,而且会相当复杂。咱们就来细致地捋一捋。一、 节目组的法定义务与过失责任:首先,我们需要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尽管高以翔是作为一名艺人参与录制,但节目组作为活动.............
  • 回答
    这是一个在娱乐圈里总是被反复提起、也常常让人纠结的问题——艺人的人品和作品,究竟该不该分开来看?打个比方,就像我们去餐厅吃饭,你会不会因为大厨私底下是个喜欢抱怨的人,就觉得他做出来的菜肴味道也变得索然无味?或者,你可能会因为一个歌手的歌声让你产生了非常美好的联想,但事后得知他在生活中对工作人员态度恶.............
  • 回答
    上海和北京之所以成为大多数艺人工作室或公司聚集地,而非广州,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马太效应”。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到底是什么让“北上广深”中的“北上”如此吸引人,而“广”相对而言就显得有些“冷清”了。一、 政治与政策的风向标:北京的天然优势首先.............
  • 回答
    日本搞笑艺人的世界真是五花八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像是从各种次元缝隙里钻出来的奇妙生物。要说名字,那真是一抓一大把,但咱们挑几个大家熟的,聊聊他们的看家本领和闪光点,保证让您听得津津有味。1. 松本人志 (ダウンタウン Downtown)提到日本搞笑界的“教父级”人物,松本人志绝对是绕不开.............
  • 回答
    区分艺术和非艺术,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蕴藏着人类文明的深层思考。它不是一个泾渭分明的二元划分,更像是一条渐变的河流,两岸的风光各自不同,却又相互影响,蜿蜒流淌。要说清楚,咱们得一点点来,就像品一杯陈年的老酒,细细体会其中的滋味。首先,咱们得明白,“艺术”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它的边界一直.............
  • 回答
    装置艺术与建筑学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各自为政的独立领域,而是存在着一种深刻而多维的联系,更像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对话,相互影响,彼此启发。理解这种关系,需要我们跳出单一的视角,去感受空间、材料、观念以及它们在人类体验中交织出的脉络。从“空间”的共同语言开始最根本的联系在于“空间”。无论是建筑还是装置艺术.............
  • 回答
    区分“艺术”与“垃圾”是一个永恒的难题,它没有绝对的公式,因为“好”与“坏”的标准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并且随着时代、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变迁而摇摆不定。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的维度去审视,尝试勾勒出两者之间模糊但重要的界限。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个“垃圾”并非指字面意义上的废弃物,而是指那些在艺术语境下.............
  • 回答
    问到梵高画作的好处,这个问题真的太棒了!作为学艺术和美术的同学,我们谈论梵高,那可不是一句“色彩鲜艳”或“笔触奔放”就能概括的。这背后,藏着太多太多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究的东西。首先,他的色彩,绝不是简单地“好看”。梵高使用的色彩,是带有情感的,是直接从他内心喷涌而出的。去看他的《星夜》,那深邃的蓝.............
  • 回答
    泰国艺术和建筑“肤浅”的说法,并非普适的评价,更像是一种带有主观色彩的观感,甚至可以说是对泰国丰富文化遗产的一种误解。如果我们深入探究,会发现这种“肤浅”背后,其实隐藏着泰国独特的历史、宗教、地理和社会文化影响,以及它们在艺术和建筑中的巧妙体现。要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泰国艺术和建筑“肤浅”,我们需.............
  • 回答
    新艺术运动主张艺术和技术的融合,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却是理解整个运动最关键的钥匙。打个比方,你可以想象一下,以前艺术和技术像是两个各行其道的邻居,虽然知道对方的存在,但很少有什么实质性的往来。新艺术运动的出现,就像是给他们搭起了一座桥,让他们开始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甚至合二为一。要详细理解这句.............
  • 回答
    亚文化是否会毒害人类的艺术和文明?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亚文化”和“艺术与文明”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亚文化:一种多元的生命力还是潜在的破坏力?亚文化(Subculture)指的是在主流文化之外,由特定群体(基于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兴趣爱好.............
  • 回答
    谈到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对人类文明艺术和建筑的贡献,这真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较量,两者都留下了令人惊叹的遗产,而且风格迥异,各具特色。要说谁的贡献“更大”,这本身就有些主观,因为“伟大”的标准可以有很多种。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比较一下,看看它们各自的亮点在哪里。阿拉伯帝国:连接东西的桥梁,.............
  • 回答
    好,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不搞那些冷冰冰的套话。诗人与清贫:一种古老的羁绊你问诗人为什么大多数过得清贫?这事儿说起来,好像自古以来就这么回事儿。你可以想想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人,李白、杜甫、屈原,哪个不是在坎坷的仕途和清冷的孤旅中度日?他们的诗句里,有的是对现实的不满,有的是对理想的追求,但很少有.............
  • 回答
    德国之所以能造就如此众多的文学、艺术和哲学大师,是一个复杂但引人入胜的现象。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历史、文化、社会和思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几个关键层面详细阐述:一、 历史的基石:神圣罗马帝国的遗产与分裂的地理政治 神圣罗马帝国的遗产:分散与多样性 虽然名义上是“神圣罗.............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