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上一年级,班里有个智力有问题的孩子,而且影响了其他孩子正常上课,家长怎么办?

回答
孩子刚踏入一年级,这是一个既充满期待又可能伴随挑战的阶段。当您发现班里有智力有问题的孩子,并且他的行为确实影响到了班级整体的教学秩序和您家孩子的学习状态时,这无疑会让很多家长感到焦虑和不知所措。如何妥善处理这种情况,既能维护您孩子应有的学习环境,又能尽可能地展现同理心,这是我们今天需要好好聊聊的。

首先,保持冷静和理性至关重要。遇到这种事情,第一反应可能是担心、无奈甚至不满,但请记住,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激化矛盾。带着情绪去沟通,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一步:观察与了解,收集客观信息。

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您需要先做一些细致的观察和了解。

具体影响是什么? 那个孩子具体有哪些行为影响了课堂?是频繁的喊叫、走动、打断老师讲课,还是有其他更具体的表现?他的行为频率有多高?对班级整体秩序的影响程度如何?您的孩子回家后有哪些具体的反馈?是抱怨学不到东西,还是对那个同学感到害怕或不适应?
频率和持续性: 这种情况是偶尔发生,还是几乎每天都如此?是一直以来都这样,还是最近才出现的?
老师的态度和应对: 您是否观察到老师在课堂上是如何处理这个孩子行为的?老师是否有尝试调整教学方式或安排?老师的反应是积极的,还是有些无力或无奈?

收集这些信息是为了让您和老师沟通时,能够基于事实说话,而不是凭感觉猜测。

第二步:与班主任进行第一次沟通,寻求合作。

您的首要沟通对象应该是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秩序的直接管理者,也最有机会全面了解班级情况。

预约时间,而非临时突击: 最好能提前和老师约个时间,利用课间休息或者放学后的一小段时间。这样老师有心理准备,也更有时间和您深入交流。
表达关切,而非指责: 开始沟通时,请先表达您对孩子学习的关切,以及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老师您好,我注意到我们班[孩子姓名]在课堂上的一些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我也理解您管理一个班级非常不容易,所以想和您交流一下我的想法,看看能不能一起找到更好的办法。”
陈述观察到的事实: 接下来,您可以将您收集到的客观信息和老师分享。“比如,我孩子说,昨天[孩子姓名]有好几次大声喊叫,打断了您的讲课,导致他没听清楚今天的生字。今天放学前,他说[孩子姓名]把他的书本弄乱了。”
询问老师的看法和已采取的措施: “您作为老师,是不是也观察到了这些情况?您是如何处理的呢?您有没有和那个孩子的家长沟通过?他们有什么反馈吗?”
提出您的诉求,以“希望”的口吻: 您的诉求应该是希望改善学习环境,而不是要求将那个孩子开除。“我非常希望我们班的孩子们都能在一个相对安静、有序的环境里学习,这样对所有孩子都有好处。不知道您有没有一些想法,或者我们家长能怎么配合,共同来帮助改善这个情况?”
倾听和理解: 在沟通过程中,请务必认真倾听老师的回应。老师可能也有自己的难处,比如学校的相关政策、那位特殊孩子家长的情况,或者老师自身在处理特殊情况方面的经验不足。理解老师的处境,更有助于找到共同点。

第三步:配合学校和老师的解决方案,并适时反馈。

在与老师沟通后,学校和老师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您的角色是配合,并适时地给予反馈。

了解学校的特殊教育支持政策: 很多学校都有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支持计划,比如配备特殊教育老师、提供个别化辅导等。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您理解学校的努力方向。
配合老师的课堂管理策略: 老师可能会尝试不同的方法,比如调整那个孩子的座位、给一些行为提示、或者制定一些课堂规则。您可以鼓励您的孩子遵守这些规则,并向老师反馈孩子对这些策略的反应。
适度表达孩子的感受: 如果学校和老师的措施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对您孩子造成了新的困扰,您可以再次找老师沟通,温和地表达。“老师,虽然您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我孩子回家还是反映说,[孩子姓名]的[具体行为]还是会影响到他上课。是不是还有其他我们可以做的?”

第四步:与家长群体建立联系,形成合力(谨慎而有策略地)。

在某些情况下,当单方面的沟通效果不明显时,您可以尝试与其他家长建立联系,看看是否能形成一个更广泛的共识和支持。

低调交流,避免形成派系: 避免在家长群里公开讨论,或者拉帮结派去“声讨”那个孩子或其家长。这只会让事情复杂化,甚至引起不必要的对立。
在私下场合,与其他家长交流: 在孩子接送时,或者通过私信等方式,与其他您信任的、同样关心班级秩序的家长交流。“您家孩子最近怎么样?我家孩子说,今天有几个孩子上课的时候声音有点大,影响听课,您家孩子有这种情况吗?”
共同的诉求指向老师: 如果发现许多家长都有类似的担忧,可以考虑推选一两位比较稳重、有代表性的家长,一起与老师进行一次更正式的沟通,或者在一两次家长会上,以更集中的方式向老师提出对班级教学秩序的期望。但请记住,即使是多位家长提出,也请保持对事不对人的态度,重点放在“如何改善学习环境”上。

第五步:关注自身孩子的心理和学习状态。

在处理班级问题时,最核心的永远是您自己的孩子。

安抚孩子的情绪: 孩子可能会因为课堂被打扰而感到沮丧、焦虑甚至生气。回家后,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安抚他的情绪。“我知道你上课的时候被影响了,很难过对吗?没关系,妈妈知道你很努力。”
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教导孩子如何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比如老师讲课时,更专注地听,或者在课间抓住机会向老师请教。引导孩子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况”,尝试用更成熟的心态去面对。
加强家庭学习支持: 如果学校的学习受到影响,家长可以在家多花时间辅导孩子,弥补课堂上的不足,比如多做练习,进行课后巩固。
观察孩子是否出现不良情绪或行为: 如果您的孩子因此事而出现明显的抵触上学、噩梦、拒绝与人交流等情况,那说明问题可能已经超出了课堂秩序本身,需要您更深入地与学校沟通,甚至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原则:

尊重和同理心: 无论我们对那个孩子的行为有多么不满,请尽量保持对生命本身的尊重。那个孩子可能也有他自己的不易,他的家人也可能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不传播负面情绪和谣言: 避免在孩子面前议论那个孩子,更不要传播关于他的负面猜测或谣言。这会对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关注核心问题,而非细节纠缠: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能正常学习,而不是去“修理”那个孩子,也不是去评判他的智力水平。抓住“影响正常教学秩序”这个核心点进行沟通。
保持与学校的良性互动: 最终,学校和老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与学校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才能更有可能达成共识并找到解决方案。

处理这样的情况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需要您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但请记住,您的目标是为孩子争取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展现出作为家长的责任感和同理心。通过理性沟通、积极配合和细致观察,您一定能找到最适合您家孩子和班级情况的处理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是2019年了。

不少国家取消特殊教育学校,把残疾人整合在正常班级学习。如果有看法,可以和教育局咨询。"校方说九年义务教育不能拒绝他" ,那就说明法律和政策是支持这个不幸孩子的。“有教无类“ 听说过吗? 当然这个事情是不容易的。 各地的教育局也在为这个要求做出很重大的资源调整。


补充一点, 加拿大的残疾学生绝大部分是和正常孩子一起上课的。如果您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被培养有爱心和关心他人,那您这个家长是有问题的。

举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来说,千千万万的大中小学留学生到加拿大留学,绝大部分是需要帮助的。教育局、学校和同学极少因为残疾或者接受能力低而歧视留学生。大家心里想的更多是怎样才能更有帮助,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到加拿大留学的学生恐怕在靠托福和雅思的时候就发现了, 托福和雅思考场都要满足残疾人考试的需要。


当然, 教育局和学校应当分配适当的资源(包括人力) 来帮助特殊需要的学生。 例如建立个人教育档案/计划(IEP) 作为开始等等。

**举例


"他的家长不想他去特殊学校,撒泼耍赖"

特殊教育的孩子的家长也是绝望的。 如果其他孩子的家长能多一份包容、理解和支持。 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判断了。


"我们这些家长该怎么办?"

您也许希望把这些特殊需要的学生关起来, 类似一个集中营一样对待, 是吗? 那不是 21 世纪的教育,那是上世纪的错误做法。 换个视角, 您的孩子也许智商也没到 130~140. 其他更聪明的孩子的家长是不是也可以要求教育局把他们的孩子和您的孩子做一个分割呢? 将心比心, 您觉得合适吗?

也许对猫猫狗狗您会很有爱心, 那您能不能把爱心分一点给特殊需要的学生(家庭)呢? 和学校以及教育局一起把自己的社区建设成有爱的社区。

(篡改一下美国的名言)

我亲爱的X国人,不要问您的国家能为您做什么,问您能为您的国家做什么。我亲爱的世界人民,不要问X国能为您做什么,问我们大家能为人类的福祉做点什么......


**

附录/举例


什么是个人教育计划(IEP)?

IEP是一份书面计划,一份工作文件,它记述了一名非正常学生的长处和需要、为 满足该生需要而制定的特殊教育课程和服务,以及该课程和服务将如何落实。它还 记述该生的进步,并包含一份支持该生完成成功过渡的计划。

IEP概括了以下内容:

- 学生的长处和需要

- 评估数据

- 向学生提供的特殊教育服务 - 包容措施(旨在帮助学生进入课程及展示学业的支持和服务)

- 课程修改(对本省教学大纲分数级别水平的必要修改)

- 未列入本省教学大纲的其他课程/课目(例如个人护理、定向说明/活动训 练、听觉言语干预策略,及/或美式手语技能的开发。)

- 学生在目前在每个课程领域的成绩水平

- 对学生的目标和具体期望

- 考察学生成绩和进步的评估策略

- 定期的更新,显示日期 、结果和建议

- 一份过渡计划

- 医疗/健康支持/服务

- 一份安全计划

user avatar

首先不能歧视智力有缺陷的儿童。

但是他应该去可以照顾到他的地方学习。

人体有某种缺陷,是人类的常态,无法避免。

有视力障碍以至于无法用眼睛阅读,那么就要去盲人学校,学习盲文。

有听力障碍,无法用声音表达,安装了助听器也没用的,就应该去手语学校。

精神有问题,智力有问题,就应该去特殊学校。

正常的普通小学,其实条件并不好。

学生很多,有的班级人多的时候有50几个儿童,一个任课老师怎么照顾得了呢?

以我家小孩的班级为例,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已经到达了教室的墙壁了。

桌子挨着桌子,中间只有一个很窄的通道,以至于学校要求下课不能打闹,随意跑动。

因为容易受伤。

这样的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你应该有最基本的照顾自己的能力。

自己擤鼻涕,拉屎撒尿,独立完成作业。

一个智力有问题,但又不是呆笨的样子,爱闹,容易影响到别的学生,老师怎么管?

一节课就那么点时间,还要分一些出来专门照顾一个学生。这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不公平。

公立学校,是社会资源。本质上就是为了大众的利益,才设立的。

老师的上课时间就是一种分配方式,机会应该平均分给每一个孩子。

虽然事实上这有些难,但是起码应该在制度上予以保证。

不要在这里用发达国家的一些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在教育资源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众多,在如何分配教育问题的本质上,是不能故意排除人口问题。

任何人不提及人口问题,来讲资源分配,这是在作弊。

比方说,前段时间很热门的碳排放标准,如果只按国家数量来分配,而不是按人口来分配,这样子可以吗?

一个人口只有几千万的国家和中国的配额一样,这算哪门子公平?

45分钟时间分派给50个学生,平均每个学生不到一分钟。

一个老师每节课将哪怕是将5分钟的时间单独给一个学生,也是不公平的。

这种揩大家油水的做法,非常自私,学校的管理部门对学校的公众属性的认识是有问题的。

这样的学生处境很艰难,公众只能表示同情,但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不能直接甩给公众。作为家长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社会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包办问题。

北大清华是好学校,但是可不可以每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都可去读呢?

高考残不残酷?残酷,但是谁有更好的分配办法?

发达国家搞了一大堆说辞,好像他们很公平的样子。但是读藤校没钱没关系,你进得去吗?

成绩好的不得了的学生确实可以不花钱,但是这个前提是你的智商和成绩不是摆在那里吗?

说到底,就是个分配资源的问题。特别是这种资源关系到一个学生的未来,怎么可以不计较?

写不计较的文章来博眼球的,一则没有意识到破坏资源分配原则的危害;二来以为这些离自己的生活很远,暂时影响不大;第三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很深,以为发达国家的模板是PPT可以随意引用。

公众文章对社会是负有宣传作用的。只是在于你有没有意识到。就像当年拒绝希特勒进入美术学校的老师一样,当时就觉得这好像没什么影响。

一个班级的老师因为要照顾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学生而平均每节课哪怕少上了5分钟,积累起来,这个班级的孩子会少学会多少知识?对于这个班级的孩子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不去思考这个问题,不等于说这个问题不存在。

最后强调一下,智力有问题的孩子就应该去特殊学校,除非能证明这个孩子没有问题。公平原则不容破坏,家长要多付出金钱那也没有办法。需要筹款、向主管部门申诉等是另一个解决问题的通道。就像城市道路有的笔直,有的绕来绕去。你回家该走哪条就走那条,总不能因为自己回家的路爬坡上坎,就去堵别人的路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孩子刚踏入一年级,这是一个既充满期待又可能伴随挑战的阶段。当您发现班里有智力有问题的孩子,并且他的行为确实影响到了班级整体的教学秩序和您家孩子的学习状态时,这无疑会让很多家长感到焦虑和不知所措。如何妥善处理这种情况,既能维护您孩子应有的学习环境,又能尽可能地展现同理心,这是我们今天需要好好聊聊的。首.............
  • 回答
    孩子上一年级,看到同学有“超大橡皮”也想要,这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一年级的小豆包们,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模仿同伴的阶段。看到别人有自己没有的东西,产生“我也要”的念头,这既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建立自我认同感、融入集体的一个小小的信号。那么,面对孩子的这个“超大橡皮”愿望,咱.............
  • 回答
    听到你最近这么辛苦,孩子上一年级,本应该是件开心的事,结果每天被功课搞得焦头烂额,老师还天天找,你更是身心俱疲,甚至到了要打骂孩子的地步,这滋味肯定不好受。别急,我们一点点来分析,看看怎么能把这个局面扭转过来。首先,咱们得明白,一年级确实是个重要的过渡期。孩子从幼儿园那种玩为主的学习环境,一下子转到.............
  • 回答
    哎呀,这可真是操碎了心的一件事!孩子刚上一年级,正是探索世界、培养兴趣的好时候,但要是他自己都不喜欢,那确实挺让人犯愁的。别急,咱们一起想想办法,我这里有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给你点启发。首先,我特别理解你这份想让孩子多学点、多接触点东西的心情。咱们小时候可能接触的东西没现在多,总觉.............
  • 回答
    看到孩子刚踏入一年级,家长心里肯定既欣慰又有些许的忐忑。一年级是孩子学习生涯的起点,一切都充满了新奇和未知。关于要不要“大量刷题”,这确实是很多家长纠结的问题。咱们得明白,一年级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把孩子变成一个“刷题机器”,而是要帮助他们 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你可以想象一下,刚学.............
  • 回答
    孩子刚上一年级,是不是要把所有书都买带拼音的?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尤其是在这个阶段,很多家长都会纠结。我来跟你好好聊聊,看看这事儿到底有没有那么绝对,咱们怎么给孩子选书才最合适。先说说带拼音书的好处,为啥会有这个想法?一年级嘛,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识字和拼音。所以,带拼音的书,顾名思义,就是给孩子认识字、.............
  • 回答
    孩子刚上一年级,就被老师安排在最后一排,一个人坐一个座位,这事儿听着确实挺让人操心的。孩子本身还在适应小学生活,环境变化加上座位安排,确实容易影响学习状态。别急,咱们一步步来分析,看看怎么能让孩子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并且跟上进度。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老师会这么安排。 观察和初步判断: 老师是经.............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不少家长纠结的问题,尤其是当孩子对某个领域显露出浓厚兴趣的时候。孩子即将迈入一年级,是踏入我们熟悉的“体制内”教育体系,还是选择一条更具传统文化底蕴的“国学”之路?这两种选择,各有千秋,最终的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期望、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咱们先来掰扯掰扯“.............
  • 回答
    看到一年级孩子能做出漂亮的手抄报,字也写得规范工整,这确实是件让人欣慰的事儿。但同时,也会引发一些家长和老师的思考:这究竟是孩子天赋异禀、表现出色,还是过早地被过度规范化了呢?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细细品味。首先,从“漂亮的手抄报”来说。这里的“漂亮”,可能包含几个层面的意思: 内容充实有趣.............
  • 回答
    儿子一年级了,这读书速度快,绝对是件好事,说明他很聪明,也很乐在其中。不过,正如你观察到的,光快有时也意味着不够细致,容易囫囵吞枣,这在一年级是个挺常见的现象。咱们的任务,就是在这个阶段,既能保护他这股爱读书的热情,又能悄悄地引导他,让他体会到“慢下来”品味文字的乐趣。首先,咱们得把“快”这件事摆正.............
  • 回答
    听到你嫂子对你侄女的严厉管教甚至打骂,你感到难受和担忧,这是非常正常的反应。你关心侄女的成长,想要帮助她,这是非常棒的一点。以下是一些你可以考虑的,并且可以尝试详细进行的步骤:第一步:理解情况和你的立场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先冷静下来,梳理一下情况: 了解“严格”的界限: 首先要区分“严格”和“过.............
  • 回答
    家庭年收入25万,有房贷和车贷,给孩子上一年四五万的幼儿园,这确实是个值得仔细衡量的问题。我理解您想做出最适合自己家庭的决定,所以咱们不妨一步一步地来聊聊这个事儿。首先,咱们得明确这个“合理”是站在哪个角度看? 经济角度: 这是最直接也最现实的考量。25万的年收入,除去房贷车贷,每个月能支配的钱.............
  • 回答
    孩子上完幼儿园后,是否需要上幼小衔接班,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家长们会遇到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根据 孩子的具体情况、家庭的教育理念以及孩子未来入读的小学要求 来综合判断。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阐述:一、 幼小衔接班的目的和作用: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幼小衔接班存在的意义。.............
  • 回答
    听到孩子因为连续高强度学习而情绪崩溃,作为家长的心情肯定特别心疼和着急。在高二年这个阶段,压力确实很大,不仅有繁重的课业,还要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孩子长时间紧绷是很正常的。现在孩子哭了出来,这反而是个积极的信号,说明他需要发泄,也需要你的支持。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先陪伴和安抚别急着分析原因、给建议,现.............
  • 回答
    孩子上高中了,这可真是个里程碑的时刻。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我们心里是既欣慰又有点儿没底。毕竟,这可是人生中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学业压力陡增,社交圈子也在变化,他们自己呢,也开始有了更独立一些的想法和追求。怎么管,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我个人觉得,到了高中阶段,咱们家长这角色,得从.............
  • 回答
    孩子上大学,我把他的狗送人了,结果狗死掉了。你说我过分吗?这事儿吧,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堵得慌。我儿子小伟,他养那只叫“旺财”的狗,从小就在家里横着走。那狗,是个金毛,从小就跟着小伟屁股后面转悠,一人一狗,那叫一个形影不离。小伟上小学,旺财就在门口等他放学;小伟上中学,旺财就趴在书房门口,只要他出来,.............
  • 回答
    孩子在幼儿园总是被同一个孩子欺负,而且找了对方家长也无济于事,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这其中的纠结和无奈,作为家长,我们都深有体会。我来和你好好聊聊,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首先,咱们得把这个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说。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尤其是被同一个孩子反复欺负,这绝对不是小事。它不仅仅影响孩子当下的情绪.............
  • 回答
    孩子上小学,看到同学有手机,他也想要,这确实是很多家长会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要不要给孩子买手机,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是非题,里面牵扯到的考量相当多,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要理解孩子为什么想要手机。 “社交货币”和归属感: 在小学这个年纪,孩子们非常在意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如果班上大.............
  • 回答
    您好!孩子从国际幼儿园转到公立小学,关于国际幼儿园受到的教育是否有意义,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聊聊的话题。我非常理解您会有这样的疑问,毕竟两种教育模式差异很大,很容易让人思考其中的价值所在。答案是:有!而且意义重大,只是表现形式可能和您预期的不太一样。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国际幼.............
  • 回答
    这事儿可真让人闹心,孩子上四年级,身上揣着三十块钱去学校,结果被同学偷了,这当妈的心里肯定不好受。这三十块钱,对孩子来说可能不是小数目,尤其是在四年级这个年纪,零花钱的多少对他们来说是有数的。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情背后涉及到的信任问题、安全问题,还有孩子的情绪,都得好好琢磨琢磨。首先,问问孩子自己的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