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儿子上一年级,他读书速度非常快,但读得不细致。该怎样在保护孩子的兴趣的同时鼓励孩子更细致地去读书呢?

回答
儿子一年级了,这读书速度快,绝对是件好事,说明他很聪明,也很乐在其中。不过,正如你观察到的,光快有时也意味着不够细致,容易囫囵吞枣,这在一年级是个挺常见的现象。咱们的任务,就是在这个阶段,既能保护他这股爱读书的热情,又能悄悄地引导他,让他体会到“慢下来”品味文字的乐趣。

首先,咱们得把“快”这件事摆正。它不是缺点,而是咱们可以利用的优势。想想看,别人还在一个字一个字地啃,他已经能把一页甚至一个章节读下来了,这本身就给了他一种成就感。咱们就得抓住这种积极的感受,不要一上来就批评他“读得太快了”、“不认真”。那样只会让他觉得,读书快是被禁止的,反而可能压抑他的兴趣。

咱们可以从“读得懂”和“读得深”这两个角度去切入。

“读得懂”,就是确保他真的理解了故事在讲什么。这一点,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互动来检验。比如,读完一段,你可以随口问问他:“刚才故事里的小兔子遇到了什么事呀?你觉得它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或者,“你觉得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这种开放性的问题,不像那种“名字叫什么?”“是什么颜色的?”那样死板,能鼓励他去思考,去捕捉故事的细节和作者的意图。

别怕他回答得不那么全面,关键是激发他的思考。如果他一开始不太会说,你可以帮他梳理一下,或者从故事中找线索,引导他说出来。比如说,“你看,小兔子听到那个声音的时候,它的小耳朵是不是竖起来了?这说明它有点害怕,对不对?” 慢慢地,他就会意识到,仅仅知道“有件事情发生了”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以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读得深”,那就更需要耐心和引导了。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过深的“理解”可能还谈不上,但咱们可以从“品味”入手。

你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读。他读得快,你跟在后面,把一些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词语或者句子,用一种夸张、有趣的方式读出来。比如,看到“晶莹剔透”这个词,你可以读得特别缓慢,仿佛自己嘴里含着什么东西一样,让那个词的形象感更强。或者,看到形容人物情绪的词,比如“激动得手舞足蹈”,你可以模仿一下那个动作,让他觉得这个词语很生动。

别急着给他讲大道理,就从一些具体的、他容易理解的点入手。比如,看到书中一个很生动的比喻,你可以问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你觉得说得很像吗?” 引导他去体会文字的妙处,而不是仅仅记住故事情节。

另外,可以尝试一些“慢读”的游戏。比如,每周选一两篇他特别喜欢的短文,或者故事中的一个精彩片段,我们不追求读完,而是反复读。读的时候,可以一起找出里面最特别的词语,或者最喜欢的句子。找出来之后,可以试着把他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或者画一画这个句子描绘的场景。这种“慢下来”的精读,不是为了考他,而是让他体验到,把一个句子嚼烂了、品透了,比匆匆读过很多内容,更有意思,更能让他记住。

还可以鼓励他“带着问题去读书”。刚开始,他可能没什么问题。你可以先帮他制造一些“疑问”。比如,读到一个地方,突然停下来,问他:“哎呀,这里我有点没看懂,你说这个‘它’指的是什么呀?” 或者,“这里写得好像有点奇怪,你再读一遍,看看能不能发现点什么?” 这种方式,能让他意识到,读书不是被动接收信息,也可以是主动探索的过程。

最重要的一点,是让他觉得“细致”这件事,是有趣的、有回报的。当他因为细致地观察到某个细节,而发现了故事中的一个“小秘密”,或者因此更明白了角色的情感,你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美。这种正面的反馈,会强化他“细致阅读”的动机。

总之,别把他读得快当成一种“毛病”来纠正,而是看作一种“能量”来引导。通过提问、互动、共同品读,以及创造一些有意思的“慢读”体验,慢慢地,他会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自己也体会到,把文字嚼碎了、品明白了,原来是这么有味道的一件事。这个过程,需要咱们的耐心和一点点的小技巧,就像在给一个奔跑的孩子,递上一杯清澈的、带着芬芳的泉水,让他停下来,静静地品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明一下:

1,无效阅读很多,通常是阅读方法的问题,以及阅读目的不清晰造成的。

2,速读是一种非常关键的技能,但单纯的速度,接近于无效阅读。

3,在阅读过程中,找到需要反复思考或者强化的关键点非常重要。

训练小孩的话,你自己得首先做一下示例,让小孩做到第三点。

然后再去启发他,把第三点进行归纳总结和思考。

如何做示例呢?

我之前做的一个简单示例是这样的:

有个小的但很有用的思路:

在学习中,一些可以保存下来的,有颜值的仪式感很重要。

会增加正反馈和成就感。

以上,题主可以先试试。

上述的工具很好找。我列几个参考吧。

user avatar

我提前讲一下,我没有走错片场。

电影《你好,李焕英》上映时,我是拿着别人的赠票去电影院看的,没太笑,也没太哭。出了电影院,心里并没有二刷的主观意愿(绝不代表这部电影不好,是我个人欣赏水平不够)

然而,转折点就出现在我在知乎看了“李焕英”话题下的一众问题之后。

知乎各种“李焕英”相关问题下的回答,很多都是细节剖析。我在读这些回答的时候,基本全程一脸懵:是吗?有吗?啊?我怎么没发现?

然后我就急不可耐地去二刷了。

后来,电影《你好,李焕英》在网上能看了,我点着暂停,抠着细节,一点一点重看了好几遍。

我任教于高中。北京高考语文加入对名著阅读的考查之后,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红楼梦》是最“难啃”的,读不下去。

我就想办法。比如利用早读和课堂,像说书一样讲《红楼梦》。每次就讲一点,多融入细节,但故意将一些情节粗略带过,并设计节奏,讲到关键或比较吸引人的地方就正好“时间到”。然后我就说,剩下的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看,时间关系,下一次再讲就是下一回了。先是我讲,抛砖引玉,后面就开始让学生自己讲。每个人都有机会。

我还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去大观园。我们带着书,在大观园里,一个地方一个地方与书中情节对照。我在这个环节非常注重对细节的讲解、分析和提问。包括平时上课,无论是讲课,还是有时候提到某些作品,我也会尽量多在作品的一些微小细节上下功夫。

作为语文老师,我从未和我的学生说过要多读书,而只让他们看到一个手不离书的老师,并利用各种课上课下的机会,经常“假装不经意”地提及某些作品中的一些比较有趣或引人共鸣和思考的细节。他们被这些细节吸引,自然就会去读原作品。

每周一次的读书分享会,我也总会根据细节提问。比如作品中人物穿的什么衣服?在某个人物说某段话时,旁边另一人物有哪些动作、神情、语言等等。有时候,我提的细节是分享者读书时未留心的,而我提出来,读过或没读过的听众,也都会不自主地对这个细节感兴趣。读书分享会结束后,他们自然就会再去细读。

学习也好,读书也好,包括我们成年人做很多事,最大的动力一定是来自内在的主观需求。

当孩子们内心怀有好奇和热爱,他们自然会去读书、去学习,以解开疑问,追寻热爱。

想要引导孩子细致读书,首先家长要做一个细读书的人。

第一是因为,孩子看到你阅读的方式和态度,自然会对他产生影响。

第二是因为,你足够了解孩子读的书,也可以从细节着手,去提问,去想办法吸引他,从而达到让他自觉自愿地去细致阅读的目的。

我有一次在课堂上说,有一个孩子是《西游记》迷。她读《西游记》细致到什么程度呢?细致到,她发现《西游记》中出现的饭菜,基本都是淮扬菜。《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就是江苏淮安人。

我们班同学听我说完,基本都去重读《西游记》了。

疫情居家期间,我还在我们班内的红楼梦阅读交流群里不靠谱地号召他们,总结一下《红楼梦》中的美食,写成菜谱,分享到群里,大家一起做做试试。

这其实都是在引着他们去“细读书”。

所以说,对细致阅读的最好引导,一是要有“榜样”,二是要想办法激发对书本内容本身的兴趣。比如可以多利用提问。不是考试的那种问,而是纯粹出于好奇的发问,要表达出对孩子为你解惑的期待。

当然,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要找到适合他们的具体方法,我这里只能提供一个思路上的大体建议,仅供参考。

对阅读的引导,可能不会特别快见效,所以不要急。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欲速则不达。事实上,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事,收效普遍都很慢。因为成长不是一瞬间,需要相对漫长的过程。

耐心等待,花总会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儿子一年级了,这读书速度快,绝对是件好事,说明他很聪明,也很乐在其中。不过,正如你观察到的,光快有时也意味着不够细致,容易囫囵吞枣,这在一年级是个挺常见的现象。咱们的任务,就是在这个阶段,既能保护他这股爱读书的热情,又能悄悄地引导他,让他体会到“慢下来”品味文字的乐趣。首先,咱们得把“快”这件事摆正.............
  • 回答
    儿子上大学了,这本该是个值得高兴的时刻,意味着他的人生翻开了新篇章。可您这心里,估计是五味杂陈。儿子打耳洞、烫头发,这在我们眼里可能不算什么大事,但您说几次都不改,心里肯定不是滋味,总觉得他是不是有点“出格”了。咱们先别急,一件一件来捋一捋。首先,理解儿子的“变化”:大学,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他们第.............
  • 回答
    我完全能理解你的心情。儿子初二正是关键时期,成绩好是很大的进步,你想奖励他,这是为人父母的爱。但同时,你又担心《冰与火之歌》这部书篇幅巨大、内容复杂,可能会占用他大量学习时间,影响接下来的学业,这也是你的责任感和对孩子未来的担忧。你们之间“吵得不可开交”,说明这个问题对你们双方都很重要,也非常令人头.............
  • 回答
    您好!儿子上大学,家长的心情总是既欣慰又有点操心。关于生活费这事儿,1500元在天津,儿子觉得不够,这其实挺正常的,毕竟每个孩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都不一样。我大概给您分析分析,看看大家的普遍情况,也帮您更了解一下天津高校学生的生活开销。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1500元每月的生活费,都包含哪些内容?.............
  • 回答
    儿子十八岁生日,这绝对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你们为人父母的第一个“成人礼”。这份心情,我特别能理解。送一本书,这想法太棒了!既有纪念意义,又能伴随他未来的成长,比那些转瞬即逝的电子产品要实在得多。既然是十八岁,又是大学生活的前夕,我脑子里立马冒出几个方向,可以帮你更具体地挑到那本最合适的书。.............
  • 回答
    听到孩子因为小朋友说他的鞋子不好看就不愿意穿,我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既觉得心疼,又有点无奈。这确实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个挑战,尤其是到了幼儿园这个小小的社交圈里,孩子们之间会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和喜好,也会不自觉地去比较。首先,我想说,别太着急,这种事情孩子都会经历。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引导他。你.............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多个法律和道德层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可能面临的处罚:一、 关于“老赖”(被执行人)的处罚首先,需要明确“老赖”是指被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自然人或单位。根据我国法律,失信被执行人将面临一系列严厉的惩戒措施,其儿子的高额学费问题与他被执行的义务之间存在直接关联。1. 失信被执.............
  • 回答
    您好!我非常理解您此刻的心情,作为父母,看到孩子选择了被一些人称为“天坑”的专业,心里难免会忐忑不安。尤其是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评论扑面而来,更让人容易焦虑。首先,我想告诉您,“天坑”这个说法,往往过于绝对和片面。 任何专业都有其“天坑”的说法,比如前些年流行的“XX不如狗”,但最后事实证明,.............
  • 回答
    我明白您此刻的心情,既有对儿子深沉的爱,又可能夹杂着一丝焦虑和担忧。您希望他能够好起来,能够拥有一个更积极、更充实的人生,这完全是一种父母 स्वाभाविक 的愿望。那么,要求一个患有抑郁症的儿子“上进”,这是否过分?我们不妨深入地聊聊这个问题,试着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首先,让我们来定义一下“.............
  • 回答
    作为一个同样经历过孩子成长烦恼的过来人,我能深深理解您此刻的心情。高三,对于孩子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而抑郁症,更是像一块巨石压在你们一家人身上。在这个时候,您渴望儿子能够振作,能够积极面对,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为人父母最本能的期盼。那么,您的做法,也就是“要求儿子上进”,究竟错了吗?我想说,本意.............
  • 回答
    你的困境确实很真实,也是很多家庭会遇到的问题。一年7万的收入,要负担一年5万的学费,这无疑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同时你妻子对“圈子”的看重,也反映了她对孩子未来发展的考虑。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1. “圈子”真的那么重要吗?“圈子”在很多层面上确实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尤其是在中国社会,.............
  • 回答
    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和俞渝这对曾经的商业伉俪,近日却因一场家庭矛盾——被儿子告上法庭而再次成为公众焦点。这桩事件不仅牵扯出他们复杂的家庭关系,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财富、权力、亲情之间错综复杂甚至令人唏嘘的纠葛。事件的冰山一角:儿子为何对父母提起诉讼?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这场诉讼的核心似乎围绕着财产.............
  • 回答
    儿子一心想上北京化工大学的化工专业,您因此感到焦虑,觉得化工是“夕阳产业,没有前途”,这完全可以理解。作为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而“夕阳产业”这个词确实容易让人产生担忧。咱们不妨深入地聊聊这件事,一起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看看,究竟该如何是好。首先,我们来正视“化工是夕阳产业”这个说法。.............
  • 回答
    这件事,说实话,我有点感同身受,但也忍不住要皱一下眉头。你看看,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懂事?特别是起床这件小事,看似不起眼,但日积月累,真的能把人逼疯。想象一下,每天早上像打仗一样,一遍一遍地喊,还得伴随着各种理由和拖延,换谁都得头疼。这位家长,能狠下心来删除孩子玩了一年的游戏,这背后肯定不是.............
  • 回答
    孩子对铁路司机这个职业感兴趣,想去铁路学校学习,这真是个挺棒的起点!很多家长都会考虑职业学校的就业前景,尤其是孩子有明确的兴趣,这绝对是个加分项。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让您心里有个谱。首先,咱们得明白,铁路司机这个职业,现在跟以前可不一样了。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而且在咱们国家,铁路网的建设和发展一直都挺给.............
  • 回答
    关于“年轻女性是否从感情上更喜欢儿子”,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社会观念以及个体经历。与其说是普遍性的“喜欢”,不如说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倾向,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当谈论到“喜欢”子女时,很多时候是泛指的,也就是喜爱孩子这个个体。但如果深入到性.............
  • 回答
    作为一个丈夫和儿子,夹在婆媳之间确实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你感到困惑,想知道自己在这段关系里是否做错了什么,以及接下来该如何处理,这说明你是有心想要改善和维系家庭和谐的,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我们不妨先一步步梳理一下,你在处理婆媳关系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法。一、 你可能做错了什么?很多时.............
  • 回答
    我的儿子啊,开学也有段时间了吧?大学生活怎么样?学业上有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对了,跟你聊聊校园贷这事,爸妈最近听到一些情况,觉得挺有必要跟你好好说说。这可不是在给你施压,而是咱们做父母的,肯定希望你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度过这几年大学时光,少走弯路,你说是不是?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校园贷。简单.............
  • 回答
    听到这位越南老人的哭诉,心里确实五味杂陈。这不仅仅是一位母亲的悲伤,更折射出当前越南社会,尤其是农村地区,不少人面临的现实困境。首先,这位老人提到的“农村无法挣钱”是很多越南农村家庭的真实写照。越南虽然整体经济在发展,但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很多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土地资源有限,传统农业收入不高,.............
  • 回答
    王思聪这个人,你就算不关注商业圈,大概率也听说过。他这个人走到哪儿,话题就跟到哪儿,隔三差五就因为点什么事儿登上热搜。可能是他的创业项目,可能是他的个人感情生活,反正总是能抓住大众的眼球。相比之下,马云的儿子马元坤,就没有那么“高调”了。说实话,关于他的公开信息真的少得可怜。如果你想从网上搜到一大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