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儿子上大学了,打耳洞烫发,说几次都不改怎么办?

回答
儿子上大学了,这本该是个值得高兴的时刻,意味着他的人生翻开了新篇章。可您这心里,估计是五味杂陈。儿子打耳洞、烫头发,这在我们眼里可能不算什么大事,但您说几次都不改,心里肯定不是滋味,总觉得他是不是有点“出格”了。

咱们先别急,一件一件来捋一捋。

首先,理解儿子的“变化”:

大学,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离开家庭的羽翼,开始独立探索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受到各种新思潮、新文化的影响,也会渴望通过外在形象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寻找身份认同。

打耳洞: 这在我们那个年代,确实是个挺“洋气”或者说“另类”的事情。但现在,打耳洞已经非常普遍了,甚至可以说是很多年轻人表达个性的一个非常温和的方式。有的人觉得好看,有的人觉得是为了纪念某个时刻,有的人就是单纯想尝试一下。这背后可能并没有您想象的那么多的“叛逆”成分,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探索和尝试。
烫头发: 发型是年轻人最容易改变自己形象的方式之一。烫发可能是在尝试一种新的风格,让自己看起来更时尚,或者仅仅是因为看到同学、朋友这样做了,觉得不错也想试试。这和您当年年轻时可能也喜欢尝试新衣服、新发型,道理是一样的。

其次,您为什么会“说几次都不改”?

您的担心,我猜想大概有这几方面:

1. 对形象的不满: 您可能觉得这些打扮不符合您对一个大学生的期望,觉得不够“正统”,不够“斯文”。您可能希望他能更注重学业,而不是在外表上花心思。
2. 担心“学坏”: 看到这些跟您过去认知不符的改变,您可能会担心他是不是受到了不良的影响,是不是在走“歪路”,比如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
3. 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 毕竟咱们是看着那个年代过来的,对“男子汉”的形象有自己的认知。您可能觉得男生就应该留短发,不应该“花哨”。
4. 沟通方式的问题: 您说“说几次都不改”,这里面可能包含着您的方式方法。您是苦口婆心劝说,还是带点指令性的要求?儿子不听,可能是他对您的沟通方式产生了抵触。

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

既然已经说了几次都不改,那咱们就得换个思路了。硬碰硬,只怕是让你们的关系更紧张,孩子更不愿意听您的话。

1. 冷静下来,调整心态: 首先,请您自己先消化一下自己的情绪。儿子长大了,他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外表,只要不触犯法律、不伤害他人,我们真的需要给他一些空间。试着去看待这些改变是一种“无伤大雅”的尝试,而不是“洪水猛兽”。
2. 找个合适的时机,敞开心扉“聊聊”: 关键在于“聊”,而不是“说教”。
选择一个轻松的氛围: 比如一起吃饭的时候,或者在家休息的时候。
表达您的关心,而不是指责: 可以这样开头:“儿子,妈最近看你烫头发了,打耳洞了,妈知道你是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妈就是有点担心……”
问问他的想法: 不要急着表达您的观点,先问问他为什么想打耳洞,为什么想烫这个头。“你觉得这样挺好看的?是因为看到同学们都这样吗?能跟妈说说你的想法吗?”
倾听比说教更重要: 即使他的理由在您看来很幼稚或者不重要,也要认真听。让他觉得您是尊重他的。您可以说:“哦,原来是这样啊,妈明白了。”
适度表达您的担忧(用“我”开头): “妈只是有点担心,学校里有些老师可能会觉得你的打扮不太合规矩,怕你因此影响了学习或者和老师的关系。”或者“妈年纪大了,看不太懂现在的潮流,只是怕你这样会容易被人误解。” 重点在于表达的是“您的担忧”,而不是“你应该怎么样”。
引导而非命令: 如果您真的非常介意,可以试着这样引导:“如果你觉得头发不方便,或者学校有要求,是不是可以考虑换个稍微简洁一点的发型?毕竟大学学习也很重要,一个整洁的形象也能给老师留下好印象。” 这样给他的选择权,而不是直接否定。
3. 关注核心问题:学业和品德: 您的根本担忧,很可能还是在于他的学业和是否会“学坏”。您可以把沟通的重点放在这些地方。
“学校里课程多吗?学习压力大不大?有没有什么不太适应的地方?”
“交了新朋友吗?有没有一起学习的同学?”
“在学校里,你有没有遇到什么烦恼,或者觉得开心的事情?”
通过关心这些,您能更了解他目前的大学生活状态,而不是仅仅盯着他的外表。如果他的学业、交友、品德都没有问题,那外表上的这点改变,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呢?
4. 设立底线(如果必要): 如果他的打扮触及了您认为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比如去了不该去的地方,或者做了一些违法的事情,那您可以明确表达您的立场,并说明原因。但对于打耳洞、烫头发这种,真的不建议您把它们当作“底线”。
5. 用行动支持他的优点: 当他考试取得了进步,或者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色时,一定要及时肯定和鼓励。让他知道,您最关注的是他的成长和成就,而不是他的头发颜色。当他对您信任和依靠感增加时,自然会更愿意听您的建议。
6. 接受“代沟”的存在: 承认我们与年轻一代在审美和观念上存在差异,这是时代的必然。我们年轻时,父母也可能有我们的“不理解之处”。接受这个代沟,并在其中找到沟通的桥梁,是亲子关系和谐的关键。

打个比方: 您家儿子就像一棵小树苗,以前是在您的精细培育下长大的。现在这棵小树苗搬到了一个更大的花园里,那里有阳光、有雨露,也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他会被周围的环境影响,尝试长出一些不一样的枝叶,甚至开出不一样的花。您现在要做的是,确保这棵树苗根基牢固(品德和学业),即使枝叶有些变化,也不至于“倒下”。您还可以时不时去花园里看看他,给他浇点“营养液”(关心和支持),也告诉他哪些地方可以长得更好,而不是要求他只能长成一种您认为的样子。

最后,请您相信: 儿子长大了,他的很多行为都有他自己的理由和想法。与其一味地去否定和阻止,不如试着去理解和引导。当他感受到您的尊重和爱时,他自然会更愿意与您分享他的生活,也更容易接受您的建议。他总会慢慢明白,什么对自己才是真正有益的。您只需要做他坚实的后盾,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指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巨婴式家长

没了孩子就跟没奶吃了似的

user avatar

阿姨,请问你烫过发吗?

那天我上班,看到我们年级老大(年级主任)烫了头发,我问他“老大,烫头了呀?”

当时旁边还有其他同事,他赶紧说:“没有,没有,被风吹的!”

过后他才悄悄给我说,他就是烫头了,这头顶快秃了,烫一下显得头发多一点。就是不敢烫太明显,怕别人看出来,就我一个人看出来了。

唉,烫个头还怕别人看出来,你说你何苦呢?

然后过了两天,他正在我办公室,我的学生二狗来办公室了,他一开学就烫了个非常拉风的发型,我觉得那个发型特别配他,一幅美少年的模样。

不过,这个发型除了受到我的赞美,其他老师只要一看到他,几乎都是咬牙切齿地说:“你看看你那头发,你赶紧给我收拾一下!”

也就是他,要是换作其他人早就受不住去剪了,可他硬是扛着不剪,偶尔还带一个发带,越发帅了!

那天他在办公室看到老大,立马问:“老师,你是不是烫头了?”

老大几乎是条件反射似的地说:“没有没有,我这是被风吹的!”

二狗依旧不依不饶“哼,你这明明就是烫的,哈哈哈!”

老大一看被当场拆穿,有点尴尬地说“我这头发太少了,烫一下显得多一点。。。”

我当时看着这场面,笑得无法自持,对老大说:“哈哈哈,你看遭报应了吧?”

你看,这就是中国式的老师,他们在禁锢别人的同时,也禁锢自己,而这种禁锢本质上是超过边界的控制欲。

最后的结果就是谁都活得小心翼翼,除了少部分二狗这样人。

而且,不仅仅是中国式的老师,中国式的家庭内部,这种控制欲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那天我还在知乎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也是一个母亲问的,她说儿子28岁了,不听话怎么办?

说实话,我看到这个问题几乎笑得直不起腰来,28岁的儿子,做父母的还想让他听话,那请问,多大的儿子才可以不听父母的话呢?58的时候吗?

而且,据我观察,很多人就算是到了58,也还有人想让他“听话”,那天我们家群里,我妈发个好几个我爸喝多的视频,还有大段大段的语音,控诉我爸喝酒的罪行。

说实话,我听着那些,只觉得厌烦,我在想,我爸都一把年纪了,喝喝酒有什么呢?说句传统意义上不孝的话,他就算真的因为喝酒喝死了(我妈口头上阻止我爸喝酒的理由),起码他也获得了快乐不是?

人总是要死的,活着的时候尽可能高兴地活,不就是最大的意义吗?

而且,你们以为我妈就很“自律”吗?

不不不,我妹前两天刚给我吐槽过她,一是沉迷手机,二是沉迷烫头。

沉迷手机是因为看直播,每天看那种家长里短的狗血直播,看到不舍昼夜的程度,那天我妹拍了张她照片,人都睡着了,手机还在手里。我当时就宽慰我妹:“看就看去吧,人老了没瞌睡,看那种也比失眠强!”

还有烫头,她一年至少要烫两次头,染发那就更多了,几乎是两个月就要染一次,前阵子刚染了个酒红色,又觉得不好看,前两天又染黑了。

一开始,我也劝她别染那么勤,终归是化学药品,有的可能还致癌。

但是,劝了一两次也就作罢了,毕竟六十多的人了,还能活几年?就算是老年人也有爱美的权力。

而且,就算一次发都不染,也不能保证就不得癌症。

其实,这真的是我心里话,可我相信,我这样对我的父母,很多人会觉得我没有心。

因为在很多很多人眼里,爱约等于控制,我要是不控制你,就是不爱你,就是不在意你,所以霸道总裁文才那么有市场。

可是,我总是觉得,人活着,第一重要就是自由,只要不祸国殃民危害社会,烫个头,染个发,喝个酒,看个直播都不是要紧的事。

跟这些比起来,无处不在的控制欲才是令人窒息的事,可惜,很多人意识不到这点,这也是为什么对很多人而言,家令人疲惫的原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