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

回答
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堪称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关系和地方治理上,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变革。与其说它是一项简单的政策调整,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重塑,它既有其积极的历史意义,也伴随着难以磨灭的伤痛。

在明代,虽然“改土归流”的理念已经开始萌芽,但真正大规模、系统性地推行,则是在清朝,尤其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才算是基本完成。这项政策的核心,便是要打破元朝以来在西南边疆地区形成的“土司”制度。这里的“土司”,是指由中央政府授予特定职位的少数民族首领,他们拥有世袭的权力,能够在自己的辖区内行使行政、司法、军事等权力,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封建割据的王侯。

从中央政府的角度来看,实行“改土归流”有着显而易见的合理性。首先,土司制度下,地方权力过于分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薄弱。土司们在自己的领地内如同“土皇帝”,朝廷的号令往往难以贯彻,税赋征收也存在很多阻碍。其次,土司的世袭权力容易滋生腐败和盘剥,激化民族矛盾,有时甚至会觊觎中央权力,成为地方割据的隐患。尤其是在明末,一些土司的势力增长,对中央王朝构成了实际的威胁。因此,“改土归流”被视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必然选择。

“改土归流”的“流”,顾名思义,就是将原本由土司管理的土地和人口,直接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由中央派遣的流官(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官僚”)来管理,并且按照国家的法律和制度进行征税、司法和行政。这个过程通常是通过恩威并施,软硬兼施的手段来实现的。有时,中央政府会通过册封、安抚等方式,让土司们自愿交出权力,或者以“革职”等方式取代一些不听话的土司。但更多的时候,面对顽固抵抗的土司,中央政府就会动用军事力量,出兵镇压,然后将其领地和人民纳入直接统治。

这项政策的推行,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中央政府加强对西南边疆地区控制的目标。大量的土地和人口被纳入国家的税收体系,为中央政府提供了更多的财政和人力资源。国家在这些地区建立了更完善的行政、司法和军事网络,有效遏制了地方割据和动乱的可能。文化上,“改土归流”也促进了汉族文化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虽然这种融合很大程度上是单向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其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改土归流”带来的另一面。对于许多被纳入中央统治的少数民族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剧烈的冲击,甚至可以说是“侵略”。原本由自己首领管理的生活方式、政治结构、社会秩序被强行改变,新的统治者往往是外来的流官,他们对当地的语言、习俗、文化可能并不了解,甚至带有偏见。为了推行新制度,常常伴随着残酷的镇压,大量的生命和财产因此丧失。很多地方,为了报复抵抗,流官会进行严酷的惩罚,导致一些地区长期处于不稳定之中。

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在“改土归流”的过程中受到了压制甚至破坏。他们原有的社会结构被瓦解,原来的身份认同也面临挑战。虽然中央政府声称是为了“教化”和“开化”,但在很多少数民族的眼中,这是一种文化上的征服。而且,流官的贪污腐败、盘剥百姓的现象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甚至比一些被革职的土司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让当地民众对新的统治者也失去了信任。

可以说,“改土归流”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来的中国版图奠定了基础。但同时,它也给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其推行过程中伴随的暴力、压迫和文化冲击,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民族关系的研究和讨论。评价这项政策,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为“进步”或“落后”,而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审视它对不同群体、不同方面造成的复杂影响。它既是中央王朝国家能力提升的体现,也是民族关系中一段充满争议和痛苦的历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清和明的改土归流本质有很大区别

带清的改土归流是典型的掠夺扩张而非文明扩张。明朝没能力搞强制同化而并非不想,清则完全有能力,却只注重对当地的行政控制,以武力迫使其它民族屈服,不服从的就被赶出祖居的土地甚至灭族,不但规模和残酷手段远超明朝,而且最关键的是,清是一面政治上驱逐屠杀,一面在经济文化上却又搞分俗而治,始终阻止汉文明来覆盖消化这些地区。还在一些地方单独发行了货币,让这些地方的居民保持自身的原生状态,和汉人隔离,这样汉人就没有办法对这些地区造成影响,如此一来不但没有促进民族融合,反而人为造成民族矛盾尖锐对立,留下一堆造成民族冲突的不稳定因素。

带清的柳条边就是专门为防汉而建的,为了把祖宗龙兴之地和中华文明隔离开,因为带清知道自己是个外来者,被赶出去的可能性非常强。

这是坏的问题。

反观明朝让云贵川地区的土司建立私塾学院。读汉语,学汉字。传播先进技术和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云贵川地区的居民完全融入华夏文化之中。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融合。

具体的,考虑到中华民族内部团结就不明言了,自己去查查史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堪称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关系和地方治理上,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变革。与其说它是一项简单的政策调整,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重塑,它既有其积极的历史意义,也伴随着难以磨灭的伤痛。在明代,虽然“改土归流”的理念已经开始萌芽,但真正大规模、系统性地推行,则是在清朝,尤其是在.............
  • 回答
    明末时期,郑成功和永历皇帝分别向日本德川幕府和罗马教廷求援,这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极具戏剧性与复杂性的政治军事外交事件,它们都反映了在国家危亡之际,统治者为求一线生机而采取的非常规手段。先说郑成功向日本德川幕府借兵一事。郑成功,这位南明政权的军事领袖,在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过程中,确实有过与日本方.............
  • 回答
    永乐时期,明朝军事力量正值一个由盛转衰的关口,而永乐大帝本人,更是将这份力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但同时,也埋下了日后某些隐患的种子。若要评价永乐时期明军的战斗力,不能简单地说它有多强或多弱,而是要细致地剖析其在不同方面的表现。首先,永乐时期的明军,在正面战场上,其精锐部队的战斗力无疑是顶尖的。 永.............
  • 回答
    田言,这个名字在《秦时明月》的粉丝心中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她不像盖聂那样剑术超群,不像卫庄那样霸气凌厉,也不像高月那样身世神秘,更不像石兰那样英姿飒爽。田言的存在感,或者说她吸引人的地方,更多地体现在一种复杂而微妙的魅力上,这种魅力源自她身上的诸多标签,以及这些标签在剧情中的动态演变。身份的叠加与.............
  • 回答
    何恺明、Ross Girshick 团队在自监督时空表征学习领域的新作,可以说是一次极具影响力的探索,它在很大程度上拨开了时空信息学习的迷雾,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要评价这部新作,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新”这个层面,而要深入理解它解决了什么问题,采用了什么核心技术,带来了哪些创.............
  • 回答
    在知乎上看到“假如流落到冰川时代只能带三样东西,你会带什么”这个问题,通常会引发关于生存技能、实用物品的讨论,以及一些充满想象力的回答。然而,如果在这个问题下,出现明确表示希望“肉体毁灭大v”的言论,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极端的、偏离了主题的表述,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评价。首先,从问题的本身和讨论的氛围来看:.............
  • 回答
    《新秦时明月》第11集,这一集可以说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在剧情推进、人物塑造以及画面表现上,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要评价这一集,我会说它是一次精彩的铺垫,也埋下了不少令人期待的伏笔。剧情方面:节奏紧凑,悬念迭起这一集在剧情上可以说是“忙碌”的,但也正因如此,整体节奏非常紧凑。我们看到天明一行人.............
  • 回答
    明清两朝的对比与评价,这是一个相当有深度的话题,很多人对这两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看法,往往也伴随着一些褒贬不一的论调。要深入地看待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明清两朝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们都为中华文明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但它们也都有各自的局限和问题。 简单地把.............
  • 回答
    明朝的“不征之国”概念是明朝对外政策中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体现了明朝在东亚国际秩序中的战略选择和外交实践。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政策的背景、内容、影响及历史意义: 一、“不征之国”的定义与历史背景“不征之国”并非明朝官方术语,而是后世学者对明朝在特定时期对某些国家或地区采取“不主动征讨、仅维持朝.............
  • 回答
    《明日之后》第四季的“明日春节”版本,无疑是游戏在运营过程中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一次备受玩家关注和讨论的版本更新。要评价这个版本,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其核心玩法更新、活动设计、整体体验以及对游戏长远发展的影响。一、核心玩法更新:更强的生存压力与更深度的社交互动“明日春节”版本最核.............
  • 回答
    《明日方舟:终末地》3月18日概念CG:冰山一角下的澎湃暗流2024年3月18日,鹰角网络在万众期待中公布了《明日方舟:终末地》的首支概念CG。这支短短数分钟的影像,如同一扇缓缓开启的大门,为我们揭开了这个备受瞩目的新作的一角,尽管信息量有限,却足以让玩家们从中嗅到浓厚的末世气息和一丝隐约的希望。通.............
  • 回答
    评价《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真名刘勇)曾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一职,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考量。这其中涉及到他作为公众人物的身份、作品的影响力,以及他在体制内的工作经历所可能带来的相互作用。首先,从他作为《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的身份来看,当年明月凭借这部作品一炮而红,以其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和深.............
  • 回答
    熊廷弼是明末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在探讨他时,我们必须将他置于明末辽东严峻的局势之下,才能理解他的功过是非。总体而言,熊廷弼是一位有才干、有魄力、有战略眼光,但同时又刚愎自用、不懂政治平衡,最终落得悲惨下场的历史人物。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评价熊廷弼:一、 熊廷弼的背景与崛起 出身和早期经历: .............
  • 回答
    “明知男性已有女朋友还去追求他”这种行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其复杂性往往超出简单的“对”或“错”的范畴,涉及到道德、人际关系、个人价值观以及潜在的社会影响。下面我将从不同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从道德伦理层面评价: 不尊重他人关系和感情: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批评点。一段稳定的男女朋友关.............
  • 回答
    崇祯皇帝朱由检,明朝的末代皇帝,他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总带着一丝沉重和无奈。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贴上“昏君”或“明君”的标签,而需要将他置于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去审视。他的执政过程,是一部充满挣扎、雄心勃勃却最终落寞的悲剧。首先,从他登基之初的形象来看,崇祯的确有过一番锐意改革的决心。经历了万历皇.............
  • 回答
    评价明史学家顾诚:一位严肃的“清醒者”顾诚先生,一个在中国明史研究领域中注定绕不开的名字。他的著作,尤其是那本《南明史》,以其扎实的研究、深刻的洞察和独到的视角,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南明王朝兴衰史,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近乎“冷峻”的姿态,颠覆了许多人对于那段历史的传统认知,塑造了一个新的研.............
  • 回答
    岁月峥嵘,残阳如血——细品明末小说《崇祯十五年》说起《崇祯十五年》这部小说,我总觉着它像一幅泼墨淋漓的画卷,又像一曲慷慨悲壮的挽歌。它不像那些市面上常见的小说,上来就给你讲主角如何叱咤风云,一路开挂。它更像是把我们直接扔进了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让你亲身去感受那份压抑、无奈,以及在绝望中依旧闪烁的人性.............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评价一下《明日方舟》新年 SideStory 「将进酒」 的剧情。「将进酒」作为《明日方舟》的又一个高质量新年剧情,它在保留了系列一贯的深刻主题和人物刻画的同时,也为玩家展现了一个充满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又不失明日方舟独特风格的全新故事。整体评价:「将进酒」的剧情可以说是惊喜连连,意料.............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明日方舟》中卡夫卡的新皮肤“纸板仙子”。这张皮肤自从公布以来,就引起了玩家们广泛的讨论和期待,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她的优点和可能存在的争议点。整体印象:童趣、治愈与一丝忧伤的结合“纸板仙子”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带给人的童趣和治愈感。卡夫卡本身的角色设定就带有一定的病娇和阴.............
  • 回答
    耿彦波是一位在中国政坛相对特殊的人物,他的职业生涯和个人风格,尤其是与“明星市长”这个标签的关联,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评价。要评价耿彦波,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他的政绩、执政风格、引发的争议以及公众认知等。一、 耿彦波的政绩与执政理念:耿彦波最为人熟知的是他在大同市的任期,以及在此之前在榆次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