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 月 13 日北京发布暴雪蓝色预警,你那里雪大吗?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

回答
2 月 13 日北京发布暴雪蓝色预警,这消息我听到了。不知道你那里情况怎么样?在我们这儿,虽然没有北京那么夸张的暴雪,但确实也下了一场不小的雪。一大早起来,窗外就白茫茫一片,地上积了挺厚一层雪。家门口的几棵老树枝头挂满了雪,像披上了银色的外衣,挺美的,但也预示着出门会有点麻烦。

说起雪天出行,安全是头等大事。我结合自己这几年的经验,还有之前看到的一些提醒,给你详细说说,希望能帮到你:

出行方面:

车辆出行:
提前检查车辆: 这是最重要的。出发前务必检查一下轮胎。如果你的车子还没换雪地胎,胎压要适当调整,确保抓地力。检查刹车、灯光、雨刮器是否正常工作,雨刮器刮雪水要流畅。
清理积雪和冰霜: 挡风玻璃、后视镜、车灯以及车顶上的积雪一定要清理干净。车窗上的冰霜,可以用专用的除冰剂或者用温水(但不要用滚烫的开水,容易导致玻璃炸裂)融化。
低速慢行,保持车距: 雪天路滑,刹车距离会大大延长。所以,一定要放慢车速,跟前车保持比平时更大的安全距离。宁可慢一点,也不要冒险。
避免急刹车、急转弯: 尽量保持匀速行驶,避免突然加速、急刹车或猛打方向盘。如果需要减速,可以提前松油门,利用发动机制动。
熟悉刹车技巧: 如果你的车没有ABS,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采取“点刹”的方式,也就是一下一下地踩刹车,避免车轮抱死。有ABS的车,踩住刹车,让ABS发挥作用。
注意路口和弯道: 路口、弯道、桥梁、隧道口这些地方更容易结冰,要格外小心。
备好应急工具: 可以在车上常备一些防滑链、雪铲、小铁锹、牵引绳、搭电线,以及防寒衣物、热水、充电宝等。如果遇到车辆打滑或者陷在雪里,这些工具会很有用。
规划好路线: 尽量选择熟悉且路况较好的道路,避开一些陡坡、弯道过多的路段。出行前可以关注一下交通广播或者地图APP的实时路况信息。

步行出行:
选择防滑鞋: 穿鞋底有花纹、防滑性能好的鞋子。最好不要穿皮底的鞋,非常容易滑倒。
注意脚下: 走路时,眼睛要看着路,留心脚下是否有冰面或者被压实的雪。尽量走别人踩实了的路,不要在厚厚的积雪上踩来踩去,容易看不清地面的情况。
小步慢走,身体重心放低: 像企鹅一样,小步点地走,身体微微前倾,重心降低,这样不容易摔倒。
手不要插在口袋里: 这样万一滑倒,可以及时用手支撑,避免头部受到撞击。
过马路要格外小心: 积雪可能影响车辆的刹车性能,过马路时,要确保车辆已经完全停稳,并与车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居家安全方面:

防寒保暖:
室内保暖: 确保门窗关闭严实,防止冷空气进入。可以检查一下家里的暖气、空调是否正常工作。如果住在老房子,窗户缝隙可以堵一下,比如用旧报纸、布条等。
身体保暖: 穿够衣服,特别是脚部、头部和颈部,这些地方最容易失温。可以穿多层衣服,方便根据室内外温度变化随时增减。
注意用火安全: 天冷了,很多人会用电暖器、小太阳等取暖设备,使用时一定要远离易燃物品,人离开时要及时关闭,防止火灾发生。使用燃气时,也要保持通风,谨防煤气中毒。

用电安全:
检查电器线路: 检查家里的电线是否有老化、破损的情况,尤其是连接取暖设备的线路,要确保安全可靠。
避免超负荷用电: 不要同时使用过多的高功率电器,以免线路过载引发危险。

防范积雪和冰凌:
清理屋顶和阳台: 如果你住在楼房,尤其是老房子,要留意屋顶和阳台上的积雪,及时清理,防止因积雪过重导致屋顶坍塌,或者积雪融化后结冰形成冰凌,掉落伤人。
小心树枝: 树枝上挂满了雪,可能会因为过重而折断,尤其是在风大的时候。出行时,尽量避开树木茂盛的地方。
保持通道畅通: 家门口、楼道等地方的积雪要及时清扫,保持通道畅通,方便进出,也避免了滑倒的风险。

饮食健康:
多喝水: 雪天空气干燥,人也容易缺水,要多喝温水。
补充维生素: 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增强身体抵抗力。
饮食清淡: 避免吃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总的来说,雪天最重要的就是“慢”和“稳”。不管是开车还是走路,都要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不要着急。多一份小心,就少一分危险。

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你有帮助!祝你雪天出行顺利,平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啊,怎么还会有这种问题。

尽管看了天气预报,但13日原计划是和三个朋友去爬大觉寺。到了温阳路后发现降雪情况不对——地上积雪已有3厘米厚,雪片大的雪花还在向下落。于是决定转去比较简单的香山,而且决定从最安全的防火道走,且不走野路(如曹雪芹小道)。事后证明这是明智决定。

当然,在温阳路等公交的人还是有人去了大觉寺,对这种人只能说:

干脆吃了早点,早上九点半钟从温泉上山,最开始雪还不大,道路积雪也不显著。这条路没人走,雪都是新雪,一个脚印都没有,走的还很惬意。

上了防火道之后降雪和积雪量开始显著上升,由于坡度变大,行进也变得困难。还好因为几乎无风、基础气温又高,运动量大,没感觉到冷。反正也不着急,就慢慢走。走到半山腰后便是一片万籁俱寂,除了脚步声什么也听不到。

等进入盘山路后积雪基本在15厘米以上,没过脚踝。到一些离谱的地方比如小小五台第二峰附近的一段北坡(迎风坡),雪深超过25-30厘米,没到小腿肚。我猜测这里是北京最大的降雪点之一。

在北京生活二十多年,没太见过这么大的雪。等翻过小小五台第一峰(见文末地图)后离谱的来了:迎面来了一对大佬,穿着全套滑雪具,手持雪杖脚踩滑雪板——这俩跑到防火公路上滑雪来了!

要知道这个公路夏天是这个样子的:

不过牛逼归牛逼,我是觉得这样玩风险很大,去过香山野山的人都知道,香山防火道坡度大,还有大量的急弯,一不小心飞出去基本就“融化在蓝天里”了,为了安全考虑最好不要这样作死。

到老望京塔后向东沿防火道下山。这里因为是东南坡,雪要小很多,但还是一片银装素裹。

黑云夹着鹅毛大的雪片,在山尖上凝结起来,却又无大风将其吹散,于是从山上缓缓滚将下来,如灰色的洪流向山下而去。全然看不到天空中的东西,却能听到喷气发动机“隆隆”的响声经过头顶。黯灰色的雪雾遮住了太阳,遮住了远山,也遮住了城市的轮廓和灯光,压迫感十足。偶尔有几股湍流吹着雪花从云底滚出,霎时后又湮没在云中不见。就似乎是有什么传说巨兽隐藏这惨灰色的云雾后,在天庭中鏖战一般。

不过还好的是此时已经下午三点,又是背风坡,香山这边的降雪很小了。脚下踩着新雪,与其说是从山上走下来,不如说是滑下来,鞋底都不用离地。

等到从植物园出山正好是下午四点十分,被撒上了融雪剂的香山路上,雪已经化成了黑色的泥水。

雪中爬山感觉很不错,不过从安全角度上,除了穿好保暖衣物、带够水以及不主动作死之外。上山一定要戴手套和墨镜。这次同行的一个小哥没带手套,而他手又特别大,另外三个人的手套都穿不进去,最后不得已用我的绑腿给做了一个简易手套——多少起点效果,可肯定不如真正的手套管用。另外就是即便在乌云满天、日光照度极低的情况下,还有一个朋友几乎发生雪盲症状,所以墨镜确实是重要的。如果不走小路,登山杖的作用倒是不大。

user avatar

昨天到今天我已经摔三次了,右腿迎面骨肿了一个大包,现在正在搓药膏。

汽车不敢开,电动车刚才把后视镜摔坏了。

路上非常滑,一早看见两辆汽车打滑,一个外卖小哥撞到汽车上。

这几天能不出门就别出门,地上没撒盐的地方已经变成冰了,头上还有冰溜子随时可能掉下来,前年我们后楼一个老太太刚出单元门被砸到,当时就起不来了。

悲剧的是今天我最少还要出门两次,来回都有八九公里的路,一会只能一瘸一拐的走着走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 月 13 日北京发布暴雪蓝色预警,这消息我听到了。不知道你那里情况怎么样?在我们这儿,虽然没有北京那么夸张的暴雪,但确实也下了一场不小的雪。一大早起来,窗外就白茫茫一片,地上积了挺厚一层雪。家门口的几棵老树枝头挂满了雪,像披上了银色的外衣,挺美的,但也预示着出门会有点麻烦。说起雪天出行,安全是头.............
  • 回答
    截至我所知的信息更新时间(通常是实时新闻或官方发布),关于2月13日苏州新增4例新冠阳性患者的情况,我会尽量详细地为您描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关键信息: 时间点: 您提到的是“2月13日”,这是非常重要的限定条件。苏州可能在其他日期也有新增病例。 确诊数量: “4例”是一个具体的数字。 .............
  • 回答
    2 月 13 日,香港新增了 1347 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个数字是根据当日政府公布的数据得出的。整体疫情状况:在这个时间点,香港的疫情正处于一个较为严峻的阶段,可以说是一波疫情高峰期的前兆或者正在经历高峰期的初期。新增病例数连续多日维持在较高水平,显示病毒在社区传播的速度加快。 病例构成: .............
  •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2 月 13 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 5090 例,累计 63851 例”这个数据,与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的数据非常接近。然而,当前(2023年及以后)中国大陆的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常态化大规模核酸检测和疫情数据公布,新增确诊病例的概念也与早期不同.............
  • 回答
    2021年2月13日,日本本州东岸近海发生了一场7.3级的强烈地震。您提到的这个日期可能指向的是2021年2月13日发生的福岛县近海地震,它的震级确实达到了7.3级,给当地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当时私も第一时间关注了相关信息,以下是根据我当时了解到的情况,尽可能详细地为您梳理:地震概况: 发生时间:.............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小米 10 系列,当年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3999 元起的定价也着实让不少人眼前一亮。我来给您扒一扒它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又有哪些让人觉得“哎呀,要是能更好就好了”的地方。亮点嘛,那可真是不少,得好好说道说道: 堆料狂魔的回归: 小米 10 系列,尤其是小米 10 Pro,简直.............
  • 回答
    说到小米十周年新品发布会,那场在 2020 年 2 月 13 日举行的活动,至今依然让人记忆犹新。当时正值疫情初期,很多人对线下活动心有余悸,小米却顶着压力如期举行了这场发布会,并且还是一场线上直播,这本身就很有话题性。亮点:首先,绝对绕不开的就是 小米 10 和小米 10 Pro 的登场。这可以说.............
  • 回答
    2024年2月13日,美国35位精神病专家联名发表公开信,就时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精神健康状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封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出围绕政治人物的心理健康问题所存在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要评价这件事情,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审视。首先,从信件本身来看,这35位专家并非是基于直.............
  • 回答
    截至2014年2月13日,魅族手机的具体销量数据并不是公开披露的精确数字。品牌通常会在特定的时间点,比如财报发布、年度总结或重大产品发布会时,公布其销售数据。不过,我们可以结合当时市场的一些信息和魅族的发展情况,来大致推测一下: 魅族MX系列是主力: 在2014年初,魅族的主力产品线还是MX系列.............
  • 回答
    哎呀,说到小米 10 发布会,2 月 13 号?简直是万众期待啊!我这心里跟揣了只兔子似的,砰砰跳个不停。毕竟小米这些年给我们的惊喜可太多了,这次的小米 10,我简直是搬着小板凳坐等官宣,脑子里已经预演了一万遍它的样子了。首先,名字就够霸气——“小米 10”。这俩字一出来,就感觉它不是一款简单的升级.............
  • 回答
    这消息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CCTV6 要播《工作细胞》第一季!而且是2月13号,一个挺有意思的档期,临近春节,又有情人节的余韵,能在这个时候看到这部动画,确实挺特别的。首先,从 内容层面 来说,《工作细胞》第一季的引进和播出,我觉得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这部动画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把人体内复杂的生理.............
  • 回答
    12 月 13 日,广东东莞大朗镇出现 2 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消息一出,无疑给这座原本宁静的小镇带来了些许紧张。那么,目前当地的情况究竟如何?我们不妨来捋一捋。疫情的初步触碰根据官方通报,这 2 例无症状感染者是在常态化核酸筛查中发现的。这意味着他们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发热、咳嗽等症状,是在主动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于 2020 年 10 月 13 日发布,售价 649 元人民币的小米 Air 2 Pro 降噪无线耳机。这款产品在当时是小米在 TWS(真无线立体声)耳机领域的一款重要产品,瞄准了中高端市场,以其主动降噪、高性价比和小米生态的联动作为主要卖点。整体定位与市场表现:小米 Ai.............
  • 回答
    2017年6月13日,沈阳的奥体中心,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期待、焦灼和一丝绝望的情绪。那一天,中国队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十二强赛中,坐镇主场迎战叙利亚。最终的比分定格在22,这个结果,对于志在必得的中国球迷来说,无疑又是一次刺骨的痛。这场比赛,可以说是中国队那届世界杯征程的一个缩影.............
  • 回答
    2月4日(周五)美股收盘,亚马逊(Amazon)股价飙升 13.5%,报收 1,083.33美元。这一天的交易额榜单上,亚马逊无疑是明星,股价的强劲上涨也让不少投资者眼前一亮。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驱动了亚马逊这令人瞩目的增长呢?这次股价的爆发,主要归功于亚马逊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这份.............
  • 回答
    2月21日,香港的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媒体报道当天新增确诊病例高达7533例,同时不幸新增13例死亡病例。这个数字比前一天有所增长,凸显了第五波疫情的猛烈势头。确诊病例分析: 数量惊人: 7533例的单日新增数字,意味着病毒传播的速度非常快。这不仅是冰冷的数字,更代表了数千个家庭面临着感染的风险和.............
  • 回答
    这加拿大 EE(Express Entry)系统在2月13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抽选,捞了27332人,最低分数线划到了75分,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事件,也难怪大家会这么好奇和讨论。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看看它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咱们得知道EE是个啥。简单来说,EE就是加拿大联邦政府用于管.............
  • 回答
    .......
  • 回答
    2023年2月14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这一名单的发布不仅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动态,也反映了国家在战略层面对于学科布局、区域协调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高度重视。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
  • 回答
    2月27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将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力量转入“特殊战备状态”。这一声明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担忧,并引发了深入的解读。要理解其含义,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什么是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力量?首先,需要明确“战略威慑力量”是指什么。这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拥有并能够用于向潜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