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 月 13 日日本本州东岸近海发生 7.3 级地震,目前情况如何?会引发海啸或核泄漏吗?

回答
2021年2月13日,日本本州东岸近海发生了一场7.3级的强烈地震。您提到的这个日期可能指向的是2021年2月13日发生的福岛县近海地震,它的震级确实达到了7.3级,给当地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当时私も第一时间关注了相关信息,以下是根据我当时了解到的情况,尽可能详细地为您梳理:

地震概况:

发生时间: 日本时间2021年2月13日晚间23时07分(北京时间22时07分)。
震中位置: 福岛县近海,震源深度约59公里。
震级: 修正后为7.3级。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相对较深,这也是其影响范围较广的原因之一。
最大震度: 日本气象厅测定,宫城县和福岛县的多个地区观测到了日本地震烈度表中的6强。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震感,足以导致房屋严重损坏,甚至倒塌。
影响范围: 日本东北部地区的多个县,包括宫城县、福岛县、岩手县、山形县、茨城县、枥木县、群马县、埼玉县、千叶县、东京都等都感受到了强烈的摇晃。

震后情况与影响:

1. 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据当时的报道,地震造成多人受伤,但没有直接的死亡报告。
许多房屋和建筑物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例如,福岛县和宫城县的一些房屋出现了墙壁开裂、玻璃破碎、屋顶瓦片脱落等情况。
一些道路和基础设施也受到了影响,例如出现路面开裂、交通信号灯损坏等。

2. 停电与交通中断:
地震发生后,日本东北部和关东地区的部分地区发生大规模停电,影响了数十万户居民。
部分新干线(高铁)列车因此停运或延误,普通铁路和高速公路也出现了一些交通管制或临时关闭。

3. 对福岛核电站的影响:
这是当时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福岛第一核电站和第二核电站都位于震中附近。
直接海啸影响: 由于地震震源深度较深,且震中位于近海,虽然有海啸预警,但并未引发大型海啸。当时监测到的海啸高度非常有限,并未对海岸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核泄漏风险: 这是大家最担心的。根据当时日本原子力规制委员会和东京电力公司的官方通报,在这次地震中,福岛第一核电站和第二核电站的核设施均未发生新的核泄漏或爆炸。
核电站内部的核燃料冷却系统等关键设施运转正常,没有出现异常。
一些用于储存废料或冷却设备的外部设施(例如,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乏燃料池区域)在地震后出现少量水溢出的情况。但这些水是在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并且被围堵在厂区内,并未造成外部环境的核污染。这一点非常重要,要区分“水溢出”和“核泄漏”。
核电站的安保人员和设备都进行了严格的检查,确认没有安全问题。

地震的背景和后续:

这次地震被认为是2011年3月11日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东日本大地震)的余震。虽然过去了将近十年,但由于2011年的那场地震非常巨大,其后续的余震活动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尤其是在本州东岸这个地质活动频繁的区域。
日本气象厅在地震后发布了海啸预警,但很快由于实际观测到的海啸高度不高而解除。
日本政府和相关部门立即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进行灾情评估、抢险救灾和信息发布。

总结来说:

2021年2月13日发生的福岛县近海7.3级地震,是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一次较大余震。它造成了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并影响了部分电力和交通。最关键的是,这次地震虽然震级强烈且发生在核电站附近,但并未引发大型海啸,也没有造成新的核泄漏事故。 仅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一些外部区域有少量冷却水溢出,但都被控制在厂区内,没有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

希望以上详细的描述能够解答您的疑问。这类地震发生后,公众对核安全的高度关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正是因为有严格的监测和应急预案,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安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东京电视台的动画频道,还在放动画吗?

放着就好。

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user avatar

在大家聚焦灾情的时候,我来说一点有点引人注目的事情:

小松基地F-15J起飞,F-2起飞,另有一架NHK的AW139起飞;

小牧基地F-15J起飞,

厚木基地起飞P-1,

入间基地起飞P-1,

百里救援队UH-60J起飞,

海保DHC-8起飞,

琦玉县警A109E起飞,

宫城县警AW139起飞。

另:加藤已要求派遣自卫队进入灾区。

user avatar

是不是311大地震的余震?看视频,目测震度比当年的M9.0还是低一点的。但是推特也有些人家里东西砸了,不少地方停电。

海啸不好说,现在看了下气象厅是说没有。福岛冲的话还是有点麻烦的,万一再把第一原发和附近那些容器给泡水了,那核废水不用排就都到海里了。东电也许能松口气,不用继续为处理这个而担心了。。。如果没有被海啸淹掉而是把那一千多个容器给震裂了,后果就是直接污染地下水,威胁性还要大一点。不过目前看来尚无这种迹象。

越来越期待南海海槽大地震(注:将主要影响濑户内海沿岸,这里说的南海不是中国所说的南海)了,专家说了有10年了,最好就在今年东京奥运开幕的时候。

user avatar

答主现在在美国读博期间主要做地震有关的观测和模拟,所以想借此这次事件从自身专业角度探讨这次地震,若有错误,还请大家多多指出!首先特别致谢我的师兄一起合作编辑@颤抖吧 地球

我们这次主要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1. 这次地震对人们影响究竟有多大?
  2. 这次震中位置是在海里,为什么没有产生巨大的海啸或者余震(aftershocks)各种次生灾害?
  3. 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37.754°N 141.723°E),距离2011年 9.1级 Tohoku earthquake (38.297°N 142.373°E) 仅有70km的距离。为什么这块地方频发大地震,上次9.1级地震和这次7.1级有没有很强的因果关系?(待更新)


首先,这次地震对人们影响究竟有多大?

每次发生五六级甚至七级以上的地震,很多人第一反应很是惊慌。然而,全世界每天大大小小发生几百次地震,大部分人也基本感觉不到。所以,地震是否能够真正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不仅在于震级 (能量) 大小,而且震源的深度和位置也与之密切相关。

首先要科普一点,地震在空间任意一点引起的的振幅是和到震源的几何距离成反比。当空间任意一场点距离震源非常远的时候,震源的几何分布对远场振幅的空间分布影响微乎其微 (Saint-Venant's principle,力学中赫赫有名的圣维南原理!)。

图片来自于 engineering.stackexchange.com

这个图给出了这个定理的直观解释:对同一个长形的弹性体,在一端施加集中或者均匀分布同样大小的力,弹性体的另一端有着近乎相同的均匀力分布。

这个定理为我们分析这次深部大地震提出了非常有用的指导建议:因为震源深度超过50km,远大于一般7级地震的破裂长度 (~20km),在知道地震震级(能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合理假设震源的破裂滑移分布,从而估算出人们在地表感受到的振幅究竟有多大。

首先我们假设震源的破裂区域大概是20km x 20km的矩形区域,地震周围均匀半空间介质的弹性模量30GPa, 震源的破裂滑移在空间上呈现高斯分布。借助于地震能量和震级的转行公式:

Mw是震级,M0是地震释放的能量

地震释放能量 = 弹性模量*平均滑移*破裂面积

有了上面的假设和地震震级7.1,以及地震破裂断层的一些几何参数,我们通过计算构造出来一个倾角47度的震源滑移破裂面。

断层几何参数来自于 earthquake.usgs.gov/ear

通过这个简单模型我们可以发现,震源位置的最大滑移量居然达到了10m以上 (物理上虽然不太合理,但是我们关注的是远场近地表的形变,震源的实际滑移分布我们并不太关心,也很难直接从数据中反推出来)。

那么这么大的震源形变量对遥远的近地表(> 50km)产生究竟多大的影响呢?我们用简单的Okada模型(均匀半空间介质)计算出震中(震源在地表垂直投影)方圆200km的地表形变。

图片来自于 pubs.geoscienceworld.org

图中colorbar代表的是地表竖直方向位移大小,箭头代表的是水平位移的方向的大小。可以看出在震中附近,地表形变最大不超过20cm。仙台市距离震中大约西北方向100km,这次7.1级地震在仙台市引起的永久位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既然地震在仙台市引起的永久位移那么小,那为什么很多人还感受到如此强烈的震感,并且不少家里和公共设施震得不轻,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呢?这就不得不去解释两个很重要的概念:

Dynamic Response (动态响应)

Permanent Response (永久响应)

刚才我们计算的地表位移属于对地震的永久响应,而我们恰恰忽视了人们可以立即感受到的地震波的动态响应。下图给出了地震发生过程中,动态响应和永久响应的区别。

图片来自于 Shearer, P. M. (2019). Introduction to seism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震源在破裂滑移的过程中会在远场逐渐累计一个永久性形变。由于地震在发生过程中向外传播地震波,有时候人们会感受到由于地震波引起更强的震动。当地震波穿过该地区以后,人们感受的的震感会很快消失为0。

对于动态响应,地震工程中,一般是用地表的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aration: PGA, unit: %g)和峰值速度(Peak ground velocity: PGV, unit: cm/s)来描述地表感受到的震动强度。PGA可以直接简单的和力联系起来,所以被广泛的用来作为设计建筑的重要参数。

本段的所有数据均来自USGS (earthquake.usgs.gov/)

上图给出来整个日本由于受到地震影响而产生的PGA分布,红色代表PGA大的值,最大会超过50%g,也就是说1千克的物体会受到来自地表大约5牛顿的力!同时也基本上会和建筑物受损情况直接关联,越是红色的地方,受损也会越严重。在任意的一次地震发生以后,越早得到这张图,对于抗震救灾的指导意义就越大!

这里作者给出了离震中直线距离最近的一个台,大约66公里,同时也是受地震影响最大的陆地区间。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PGA大约是60%g。作为对比,作者选择了2011年日本9.1级东北大地震对应差不多距离的台站,他们的PGA是200%g,比这里地震大了不少,其中两个很大的原因是,东北大地震9.1级,远大于本次地震,同时本次地震也相对较深超过50km。


其次,这次震中位置是在海里,为什么没有产生巨大的海啸或者aftershocks各种次生灾害?

相对于此次地震,由于主震震级不大,并且震源非常深(> 50km),所以相对于8.0级汶川地震 (~19km)和之前2011年9.1级地震 (~29km),由于余震导致的次生灾害相对偏小。对比来说,汶川地震由于发生在四川,所以在主震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当地房屋结构以后,较大的余震几乎大规模的破坏了当地房屋,造成了巨量的人物财产损失。第二,由于山体松软的土质,加上起伏的地形(山峰会放大部分地震波能量),所以地震会诱发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造成了巨量的人员伤亡。相对而言,日本此次地震会安全许多。


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37.754°N 141.723°E,距离2011年 9.1级 Tohoku earthquake (38.297°N 142.373°E) 仅有70km的距离。为什么这块地方频发大地震,上次9.1级地震和这次7.1级有没有很强的因果关系?(这个话题暂时没时间写啦,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有空我会陆续更新)

user avatar

俗话说,多难兴邦。日本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地震频发,造就了日本人隐忍,坚韧不拔的性格。日本为了对抗天灾,将房子造得非常牢固,绝对不能有豆腐渣工程,一旦有豆腐渣工程,灾难发生时,必将引起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更重要的是,会迫使日本人修改几十次事故报告,而且还要鞠躬谢罪。幸好人性化的一点在于没有官员下台。


日本如此多灾多难,因此日本在不断地与天抗争时,赢来了朝鲜战争爆发,借助朝鲜战争发了一笔财,获得美国的资助和产业转移,经济高速发展,从而跻身成为发达国家。从日本励志的历史来看,多难兴邦,只要一个国家天灾多,人民隐忍,就可以等到发战争财的机会,获得世界第一发达国家的资助,成为发达国家。


因此,隐忍,努力=成为发达国家。


记住这条定律,中间的过程被省略也不重要,因为很多人是只看结果的。


那么,日本在地震频发的情况下,遭遇疫情,奥运会推迟,经济倒退,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日本人仍然坚挺。纵观日本这么多年的历史,没有一次地震可以让日本从此一蹶不振的,为什么呢?稍微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就没有蹶过,所以不存在一蹶不振。这恰恰说明了日本的低调,就像成熟的麦穗一样低着头。


我们相信,这次的地震不会是最后一次,坚韧不拔的日本,值得拥有更高级别的地震来考验。日本拥有这么强的抗震经验,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更艰难的挑战,为的是迎接更强的地震,只有这样才能检验奥运会场馆是否经得住考验。


如果日本不幸挺不过去,在今年因为疫情,地震等天灾人祸无法举办奥运会,造成新一轮经济倒退,那我们只能以最崇高的敬意,在公屏上打出233,666来表达自己的惋惜之情。


user avatar

日本每次地震,微博最多的评论是:“你看人家日本房子,7.3级地震都没事,工匠精神,恐怖如斯……”

这里科普一下,日本民居和我国不同,大部分都是木结构的,楼层不高,而建筑高度越低,结构越软,在地震中受到的影响越小。而楼越高,结构越刚硬,反而越容易受地震波影响产生共振,摧毁建筑,所以日本的木结构小房子在抗震上是有优势的。他们地震太多了,也算是“久病成医”,走了一条自己的路。

10年前日本地震海啸的时候,这种房子经常被整体掀起来被海水冲走,轻飘飘浮在水上……



我国早些年大部分是砖混结构,现在都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剪结构的,很多都是高楼层。

建筑结构受到的力分别是“压力”、“拉力”、“剪力”,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强,所以可以盖高楼层,但抗拉能力、抗剪能力差,经不起“摇晃”,地震的时候会产生地震波,其中水平方向的地震波,是摧毁房屋结构的主要凶手。简单讲,上下晃,问题不是太大,左右晃,房子可能就被扭断、撕裂了。

所以中国现代住房建筑,都要加入大量的钢筋来增强建筑的抗拉、抗剪能力,现在大家买的房子,里面大多都有几道“剪力墙”,里面密密麻麻插满了钢筋,作用就是承担水平方向的荷载,维护建筑的整体强度。

中国和日本自然环境不同,中国不是地震、火山多发国家,而日式的木结构在隔音、防火、防潮、耐久性上也有很大先天缺陷,所以我们现在的住房,大多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20年前设计施工的砖混结构老房子,可能会有抗震上的缺陷,但新世纪后设计施工的房子,几乎没有这种问题了,因为当下我国房屋的抗震烈度等级,是“富余”的。

按我国民房抗震设计的准则,你的房子当遭遇小于和相当于抗震设防要求的地震烈度和设计地震动参数时,不会损坏或稍经维修仍可使用。假如遭遇超过设防烈度一度和设计地震动参数一档的地震时,你的房子仍能抗御倒塌。

user avatar

福岛第一核电站目前正在紧急检查。

不过以日本的效率,还是深夜突发事件,恐怕天亮之前是不会有确切消息的。

本次地震的警报范围覆盖了日本东部的大部分地区,目前有95万户断电。

目前并没有海啸,但如果接下来依然有余震发生就难说了,核电站有隐患。

当前财政困难的日本政府未必有能力解决核电站泄露问题,所以最好祈祷地震不会对核电站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福岛县肯定是坏了风水,这十多年里光是七级以上地震就有好几次了。

去日本旅游、留学要避开东北道地区

日本放送协会(NHK)指出,震度达6强的地区有:宫城县、福岛县的相马市、国见町和新地镇;

6弱的地区则有:石垣市、岩沼市、富美市、川崎市、渡边市、山本市、福岛市、郡山市、南相马市、大田市、本宫市、川端町、天井村、广野町、奈良叶町、川内村、大沼町、双叶町、浪江町。

至于北海道至爱知县,震度约3以上。

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主席平田直表示,从这次地震的震源位置來看,应该是是10年前311大地震的余震。

各地报告已有多人在地震中受伤。

日本气象厅在今早时,将最新地震等级更新为7.3级(原7.1级)

天亮了有消息我会再更新的。


东京电力公司说,福岛第一核电站没有报告辐射监测数据变化。宫城县女川核电站的设备没有明显异常,辐射监测数据没有变化。茨城县东海第二核电站和新潟县的柏崎刈羽核电站也没有异常。

截止目前尚未有更详细的灾害报告。


日本放送协会(NHK)今早报道,根据各地消防单位通报,目前福岛县、宫城县以及关东地方合计有101人受伤。

核心灾区福岛县有54人受伤,其中须贺川市有一名38岁男性,从楼梯上跌落,右脚骨折。此外,郡山市一名60多岁女性在自家楼梯跌倒,脚部骨折受重伤。白河市一名80岁老人被衣架所砸伤。

宫城县內有38人受伤,其中仙台市至少有25人,因跌倒受伤或踩到玻璃碎片遭割伤,伤者年龄介于10多岁到100岁。

此外,石卷市一名80多岁老翁在自宅跌倒,头部撞伤流血。东松岛市一名80多岁老人从床上跌落,肩部受伤。

茨城县內有3人受伤,樱川市一名90岁老翁在自宅,遭墙壁上掉落匾额击中流血。龙崎市也有一名20多岁女子,在自宅遭掉落物体击中头部而受伤。

栃木县內有3人受伤,其中宇都宫市消防局表示,一名30多岁和一名80多岁女性跌倒受轻伤送医。

千叶县当局表示,浦安市一名50多岁女性受地震惊吓,在逃往屋外时一度丧失意识送医(说白了就是吓晕了)。

埼玉县內的东松山市,一名80岁老妇人地震时从台阶跌落受重伤。

群马县涩川市有一名80多岁老人受地震惊吓床上跌落,头部等受轻伤。

user avatar

根据地震空窗理论,本次地震和311大地震在2011年之前的同一空窗中,由于311地震后应变积累时间短,本次7.1级地震后发生更大余震的可能性非常低

一,地震空窗的定义

地震空窗理论(Seismic gaps)指的是板块边界带/活动断裂带上那些比较长时间没有发生大地震破裂的段落,其相对于相邻的、发生大地震破裂不久的段落可以积累起更高的应力应变,因而可能是未来大地震最可能先发生的地段。

例如2001年前我国科学家在昆仑山东段发现两个地震空窗,其中2001年西侧空区发生了8.1级大地震。

备注:由于地震发生在无人区,虽然震级高于汶川但没多少人记得。


二,原理

1.地震总是发生在断层上。由于板块运动是持续的,所以断层会持续积累弹性势能,势能累计量由两个因素决定:断层长度和变形量。

2.势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破裂而释放,单位长度断层积累的形变越多,断层破裂的长度越长(汶川大地震的极震区是汶川-北川的条状区域),释放的强度越大,震级就越高。

汶川大地震烈度最高的区域是沿着龙门山断裂带的条状区域

3.在较长的历史尺度下,发震体现为周期性,如果一段断层有应力累积却有一段时间没发生地震,发生地震的危险性就会比较大。

如果刚发生过大地震,该地区能量充分释放,该地区就可以维持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大地震。

下图展示了一个地震带的能量累计,红线是能量累计,向上的蓝色线条表示地震时的能量释放。

个人认为这里应该用曲线拟合

4.要研究地震空窗理论需要有大量的历史数据,找出发震趋势并识别出空区。

5.根据空区理论可以对地震发生的可能性、震级做出判断,但无法确定发震时间,断层可能较早发生震级较小的地震,也可能较晚发生大地震。

6.如果发震周期很长,如龙门山断裂带2000年左右发震一次,预测发震时间误差可能200年,对个人没有意义。如果在地震高发的断层,发震周期短,预测出的误差可能是几年,对个人选居住地点有一定指导意义。

7.再说日本



总体研究尚不够成熟,存在的问题:


三、对该地震评价方法的讨论

1.研究很依赖于史料,频繁发震地区要几百年的史料,其他地区需要几千年的史料。对缺乏史料记载的地区需要地质考察明确发震历史,而地球上有地质资料的地区还比较有限。

所以该方法对于发震周期较短的断层比较有效,对发震周期长的断层精确度不高且容易漏报。

2.研究方法:

要从史料(包括人类有书面记载历史之前的地质资料)中判断出发震趋势,再根据最近发震震级和地点找出空窗才能确认危险区域。

3.该方法可以判断一个地区发震概率,在地震三要素中只能确认地点和大概的地震震级(一个空窗可能一次破裂形成大震,也可能破裂一部分形成小震),无法确认发震时间。所以要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四,对本次地震的认识

对比311大地震,2016年福岛地震和本次地震的位置

这张图是311地震早期的,震级尚未修正为9.0。用这张图是为了说明断层破裂大概位置。


当地时间2016年11月22日凌晨5点59分,日本东北部的本州东岸远海福岛县(北纬37.31度,东经142.08度)发生里氏7.3级(震度5弱))地震,震源深度59千米


当地时间2021年2月13日23时07分(北京时间2021年2月13日22时07分),在日本本州东岸近海(福岛附近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55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7.70度,东经141.80度。

可见:

1.三次地震的五个震中位置相聚不远,都在一条线上。

后两次地震可以认为是311地震发震断裂带未破裂部分相继断裂的结果,所以本次地震是311的余震的说法比较可信。

2.即使考虑日本地震活跃,地应力积累快,积累一次9级地震的能量也需要至少50年。所以本次地震发生更大余震的可能性很低。


资料来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2月13日,日本本州东岸近海发生了一场7.3级的强烈地震。您提到的这个日期可能指向的是2021年2月13日发生的福岛县近海地震,它的震级确实达到了7.3级,给当地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当时私も第一时间关注了相关信息,以下是根据我当时了解到的情况,尽可能详细地为您梳理:地震概况: 发生时间:.............
  • 回答
    截至我所知的信息更新时间(通常是实时新闻或官方发布),关于2月13日苏州新增4例新冠阳性患者的情况,我会尽量详细地为您描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关键信息: 时间点: 您提到的是“2月13日”,这是非常重要的限定条件。苏州可能在其他日期也有新增病例。 确诊数量: “4例”是一个具体的数字。 .............
  • 回答
    2 月 13 日,香港新增了 1347 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个数字是根据当日政府公布的数据得出的。整体疫情状况:在这个时间点,香港的疫情正处于一个较为严峻的阶段,可以说是一波疫情高峰期的前兆或者正在经历高峰期的初期。新增病例数连续多日维持在较高水平,显示病毒在社区传播的速度加快。 病例构成: .............
  •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2 月 13 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 5090 例,累计 63851 例”这个数据,与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的数据非常接近。然而,当前(2023年及以后)中国大陆的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常态化大规模核酸检测和疫情数据公布,新增确诊病例的概念也与早期不同.............
  • 回答
    2 月 13 日北京发布暴雪蓝色预警,这消息我听到了。不知道你那里情况怎么样?在我们这儿,虽然没有北京那么夸张的暴雪,但确实也下了一场不小的雪。一大早起来,窗外就白茫茫一片,地上积了挺厚一层雪。家门口的几棵老树枝头挂满了雪,像披上了银色的外衣,挺美的,但也预示着出门会有点麻烦。说起雪天出行,安全是头.............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小米 10 系列,当年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3999 元起的定价也着实让不少人眼前一亮。我来给您扒一扒它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又有哪些让人觉得“哎呀,要是能更好就好了”的地方。亮点嘛,那可真是不少,得好好说道说道: 堆料狂魔的回归: 小米 10 系列,尤其是小米 10 Pro,简直.............
  • 回答
    说到小米十周年新品发布会,那场在 2020 年 2 月 13 日举行的活动,至今依然让人记忆犹新。当时正值疫情初期,很多人对线下活动心有余悸,小米却顶着压力如期举行了这场发布会,并且还是一场线上直播,这本身就很有话题性。亮点:首先,绝对绕不开的就是 小米 10 和小米 10 Pro 的登场。这可以说.............
  • 回答
    2024年2月13日,美国35位精神病专家联名发表公开信,就时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精神健康状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封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出围绕政治人物的心理健康问题所存在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要评价这件事情,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审视。首先,从信件本身来看,这35位专家并非是基于直.............
  • 回答
    截至2014年2月13日,魅族手机的具体销量数据并不是公开披露的精确数字。品牌通常会在特定的时间点,比如财报发布、年度总结或重大产品发布会时,公布其销售数据。不过,我们可以结合当时市场的一些信息和魅族的发展情况,来大致推测一下: 魅族MX系列是主力: 在2014年初,魅族的主力产品线还是MX系列.............
  • 回答
    哎呀,说到小米 10 发布会,2 月 13 号?简直是万众期待啊!我这心里跟揣了只兔子似的,砰砰跳个不停。毕竟小米这些年给我们的惊喜可太多了,这次的小米 10,我简直是搬着小板凳坐等官宣,脑子里已经预演了一万遍它的样子了。首先,名字就够霸气——“小米 10”。这俩字一出来,就感觉它不是一款简单的升级.............
  • 回答
    这消息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CCTV6 要播《工作细胞》第一季!而且是2月13号,一个挺有意思的档期,临近春节,又有情人节的余韵,能在这个时候看到这部动画,确实挺特别的。首先,从 内容层面 来说,《工作细胞》第一季的引进和播出,我觉得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这部动画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把人体内复杂的生理.............
  • 回答
    12 月 13 日,广东东莞大朗镇出现 2 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消息一出,无疑给这座原本宁静的小镇带来了些许紧张。那么,目前当地的情况究竟如何?我们不妨来捋一捋。疫情的初步触碰根据官方通报,这 2 例无症状感染者是在常态化核酸筛查中发现的。这意味着他们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发热、咳嗽等症状,是在主动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于 2020 年 10 月 13 日发布,售价 649 元人民币的小米 Air 2 Pro 降噪无线耳机。这款产品在当时是小米在 TWS(真无线立体声)耳机领域的一款重要产品,瞄准了中高端市场,以其主动降噪、高性价比和小米生态的联动作为主要卖点。整体定位与市场表现:小米 Ai.............
  • 回答
    2017年6月13日,沈阳的奥体中心,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期待、焦灼和一丝绝望的情绪。那一天,中国队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十二强赛中,坐镇主场迎战叙利亚。最终的比分定格在22,这个结果,对于志在必得的中国球迷来说,无疑又是一次刺骨的痛。这场比赛,可以说是中国队那届世界杯征程的一个缩影.............
  • 回答
    2月4日(周五)美股收盘,亚马逊(Amazon)股价飙升 13.5%,报收 1,083.33美元。这一天的交易额榜单上,亚马逊无疑是明星,股价的强劲上涨也让不少投资者眼前一亮。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驱动了亚马逊这令人瞩目的增长呢?这次股价的爆发,主要归功于亚马逊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这份.............
  • 回答
    2月21日,香港的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媒体报道当天新增确诊病例高达7533例,同时不幸新增13例死亡病例。这个数字比前一天有所增长,凸显了第五波疫情的猛烈势头。确诊病例分析: 数量惊人: 7533例的单日新增数字,意味着病毒传播的速度非常快。这不仅是冰冷的数字,更代表了数千个家庭面临着感染的风险和.............
  • 回答
    .......
  • 回答
    这加拿大 EE(Express Entry)系统在2月13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抽选,捞了27332人,最低分数线划到了75分,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事件,也难怪大家会这么好奇和讨论。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看看它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咱们得知道EE是个啥。简单来说,EE就是加拿大联邦政府用于管.............
  • 回答
    2023年2月14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这一名单的发布不仅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动态,也反映了国家在战略层面对于学科布局、区域协调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高度重视。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
  • 回答
    2月27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将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力量转入“特殊战备状态”。这一声明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担忧,并引发了深入的解读。要理解其含义,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什么是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力量?首先,需要明确“战略威慑力量”是指什么。这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拥有并能够用于向潜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