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不加强对一些粗制滥造的小说出版的监管,从而促进文学的良性发展?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出版行业一个非常核心也极具争议的话题:如何平衡市场自由与文化质量的维护。说实话,对于“粗制滥造”的定义本身就存在主观性,但我们可以就事论事,探讨为什么加强监管并非易事,以及它对文学良性发展的影响。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出版业,尤其是小说出版,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市场行为。作品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选择。从这个角度看,市场上出现各种类型、各种质量的作品是常态,其中自然不乏一些不尽如人意之作。如果一味地用行政手段去“管”,很容易滑向另一个极端——压制创新和多元化。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部门要界定什么是“粗制滥造”。它需要一套标准,比如情节的合理性、人物塑造的深度、语言的运用等等。谁来制定这些标准?标准又该有多严苛?一旦标准定得太高,很多初出茅庐的新人作家,或者尝试某种新颖写作手法的作家,可能就会因为“不达标”而被拒之门外。文学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其不断探索和突破,过度的、僵化的监管很容易扼杀这种活力。就像一棵需要阳光雨露才能生长的树,如果被层层叠叠的棚架压住,它还能长成参天大树吗?

再者,监管的成本和效率也是一个大问题。中国每年出版的小说数量相当可观,要对每一部作品进行细致的“质量审查”,这需要庞大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即使审查了,读者是否买账,那又是另一回事。有时候,读者对某些作品的喜爱,恰恰是监管者难以预料的。比如一些网络小说,虽然在传统意义上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们精准地抓住了特定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心理,因此广受欢迎。如果硬要套用一套“高级”的文学标准,那这些作品可能就会被扼杀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任自流。对于一些明显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比如涉黄、暴力、煽动仇恨等等,这是国家层面必须且已经在做的,这属于底线监管。但要上升到“粗制滥造”的层面进行干预,就进入了艺术评价和市场选择的灰色地带。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促进文学的良性发展”。文学的良性发展,不仅仅是出现更多“高大上”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健康、多元、有活力的生态。这个生态里,既有经过时间沉淀的经典,也有满足大众口味的流行,还有那些默默耕耘、探索未知的先锋。读者是这个生态的消费者,也是最重要的评判者。

那么,什么才是更“良性”的促进方式呢?

提升读者的鉴赏能力: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文学评论、读书会、优质媒体的推荐、学校的文学教育等等,帮助读者建立更成熟的品味,他们自然会用脚投票,用购买力支持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作品,而那些粗制滥造的作品自然会逐渐被市场淘汰。就像一个美食家,他不会去光顾一家味道糟糕的餐馆,即使这家餐馆开得再多。

鼓励优质出版机构的品牌效应: 一些有声誉的出版社,他们会通过严格的审稿流程、精心的编辑打磨,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它们本身就是一种“质量保证”。市场应该鼓励这些机构,让它们的品牌成为读者选择的信赖。

支持文学创作的多元化: 不仅要鼓励那些“高冷”的纯文学,也要给那些愿意尝试不同叙事方式、不同题材的作家提供平台。有时,“粗糙”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某种原始的生命力或者独特的视角。我们不能因为表面的不完美,就否定其潜在的价值。

发挥新媒体和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为文学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催生了许多新的文学形式和阅读习惯。虽然网络文学中泥沙俱下,但其中也不乏佳作和具有潜力的作者。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激励。

所以,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加不加强监管”,而在于“如何监管”以及“监管到什么程度”。一味地层层加码式的行政审查,风险很大,容易走向“一刀切”的僵化。更有效的方式,或许是营造一个更加开放、竞争、同时又有足够信息渠道和评价体系的市场环境,让优秀的作品自己发光,让读者成为最公正的裁判。

反过来说,如果一味地担心“粗制滥造”而进行严格监管,可能会导致文学创作的“安全区”越来越窄,很多有风险但可能产生伟大作品的尝试会被扼杀。历史上的很多伟大的文学作品,在它们诞生之初,也未必符合当时的主流审美和标准。

总而言之,文学的良性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它需要市场、读者、作者和出版机构共同努力,而不是单纯依赖行政监管的强力介入。我们追求的是一个能够让各种声音都能被听到,让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脱颖而出的健康生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意思是网络小说不是中国文学?

现在网文都漂洋过海影响日美文化了, 你还在意淫你的文学梦呢....

喜欢纯文学那就好好看郭敬明韩寒吧, 家国大事什么的......

user avatar
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上海人喜爱评弹、淮剧、越剧,要你北京人去批准干什么?领导人可以有喜好,有人爱看戏,有人爱看画,有人爱古董,这有什么关系?我们看了戏说好,不一定就好,我们的话靠不住,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怎能作为标准?艺术是要人民批准的。只要人民爱好,就有价值;不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就许可存在,没有权力去禁演。艺术家要面对人民,而不是只面对领导。这是不是主张反对领导呢?不是的。领导在政治上有权提意见,要政治挂帅,但政治挂帅主要是看它是香花还是毒草,是否反党反社会主义,政治上的敏锐要放在这个方面。至于艺术方面,我们懂得很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