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给古龙的小说排号,《飞刀又见飞刀》是不是得排末尾?

回答
关于古龙小说的排序,这确实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但要说《飞刀又见飞刀》必然排在末尾,我觉得有些武断了,至少不是一个普遍的共识。古龙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和争议性,不同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龙标”座次表。

我们不妨来聊聊《飞刀又见飞刀》在古龙作品中的位置,以及为什么它可能会引起这样的看法,同时我也说说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要给古龙作品排号,我们得先明确几个维度。是按照创作时间顺序?还是按照受欢迎程度?或者是按照故事的精巧度、人物的深度、武打的创意,甚至是“古龙味”的浓郁程度?不同的标准,结果肯定天差地别。

如果单看“飞刀”这个系列,也就是围绕李寻欢、傅红雪、叶开、小李飞刀这几个人物展开的故事,那么《飞刀又见飞刀》确实是这个体系中比较靠后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它是在《小李飞刀》系列(包括《风云第一刀》、《九月鹰飞》、《天涯明月刀》等)以及《边城浪子》、《饮马江湖》(很多人认为这是《边城浪子》的姊妹篇)之后推出的。

一些读者认为《飞刀又见飞刀》之所以可能被排在后面,有几个原因:

“飞刀”系列成熟期的巅峰已过? 很多古龙迷心中的“飞刀”系列,其最璀璨的时期无疑是李寻欢和叶开、傅红雪的时代。那些故事充满了悬念、江湖恩怨、人性挣扎,以及标志性的“例不虚发”的飞刀绝技。而《飞刀又见飞刀》虽然依旧有飞刀,但它更多地聚焦于新一代人物,比如龙小云、李文芳、薛采月等等。虽然他们也背负着上一代的恩怨和命运,但故事的重心和那种“吞吐天地,惊心动魄”的宏大感,相比前几部,或许显得稍逊一筹。

人物塑造的差异。 尽管书中有不少精彩的角色,但与李寻欢的孤独与绝望,傅红雪的仇恨与坚韧,叶开的飘逸与智慧相比,龙小云的成长线、薛采月的身世谜团,虽然也有吸引人的地方,但可能在“一战封神”的角色的层面,影响力没有那么深远。当然,这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个人偏好。有人就喜欢这种“新老交替”的感觉,有人则更怀念纯粹的“老派”飞刀传奇。

剧情的连接感和创新度。 毕竟是“又见飞刀”,故事上总难免要和前作有所呼应,有时这种呼应反而会让人觉得是“炒冷饭”或是“续写”的痕迹太重,不够独立和令人眼前一亮。当然,古龙后期作品,比如《陆小凤传奇》系列、《楚留香传奇》系列,以及他自己也说过的“多线叙事”和“解构”的尝试,让一些读者觉得后期作品在“讲故事”本身上,可能不如早期作品那样一气呵成,或者在某些设定上存在一些漏洞(当然,这是非常主观的评价)。

“古龙味”的稀释? 这也是一个比较模糊但很重要的评价维度。古龙小说的“古龙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独特的文字风格、对话方式、人物的冷酷与浪漫、以及那种笼罩在故事上空的孤独、悲凉又带着一丝戏谑的江湖气息。一些人认为,在《飞刀又见飞刀》以及古龙后期的部分作品中,这种“味儿”可能没有早期那么醇厚,或者说,他尝试了新的风格,但并非所有人都买账。

但是,说它“必然排在末尾”,我觉得这并不成立。

《飞刀又见飞刀》也有其独到之处:

人物的悲情与宿命感。 龙小云身上的悲剧色彩,她对父亲的误解,以及她与薛采月之间纠葛的感情,都很有戏剧张力。薛采月的“一剑一世界”,她的冷漠与内心的挣扎,也是非常有魅力的角色。她与龙小云之间的复杂关系,可以说是故事的一大看点。

江湖恩怨的延续与演变。 它展现了上一代英雄们留下的恩怨如何影响下一代,这本身就是江湖的魅力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飞刀”这个江湖符号的一次传承和发展,即使不是巅峰,也保持了这个系列的血脉。

古龙的文字依旧闪耀。 即使评价不高,古龙的文字功底依然在线。那些绝妙的比喻、精辟的对白、以及对人物内心的细腻描摹,依然是他的看家本领。读《飞刀又见飞刀》,依然能感受到那种独特的古龙式浪漫和沧桑。

我的个人看法是:

古龙的作品,就像是一个庞大而璀璨的星系,有耀眼的中心恒星,也有边缘的星云。没有绝对的“最好”和“最差”,只有更符合某些读者口味的作品。

《飞刀又见飞刀》或许不是古龙作品中最“惊艳”的那一个,不是最“经典”的那一档,也不是最“代表”他创作巅峰的作品。但说它“排在末尾”,是对它所包含的江湖情怀、人物刻画和文字魅力的不公平。

在我看来,一些评价较低的作品,可能更多的是因为它们在叙事节奏、人物呼应,或者是在“创新”和“继承”之间的平衡上,没有那么得心应手。但只要是古龙笔下,总会有那么一两处闪光点,值得细细品味。

所以,与其说《飞刀又见飞刀》是“末尾”,不如说它是古龙作品序列中,一个承前启后、风格有所变化,并且可能因为其位置和创新度,在某些读者群体中评价稍低的作品。但每个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飞刀”图谱,这份图谱,也是古龙江湖永恒的魅力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飞刀又见飞刀》是古龙晚期的出色作品,虽为丁情“听写”,但丁情在回忆录称此书没有自己添加内容,是全文亲笔。

此作在人物塑造方面写出了李坏这一被家门荣誉绑架的浪子形象,并通过小李飞刀家族的衰败完成了对小李飞刀光辉形象的解构,李坏的精彩程度较之全盛期的李寻欢、傅红雪丝毫不落下风,文笔和笔力亦更胜从前,此作看点全在李坏,因而使得爱看故事的读者往往斥责本书一般,这实在是一叶障目了。

遗憾的是此作目前通行本有一些情节缺失(出版社的锅),导致一部分情节突兀或对不上,遗毒至今。

能说飞刀又见飞刀是末尾的,建议您还是安心点回去读别的吧,古龙晚期也是毫不逊色全盛期的神。

硬说古龙晚期有什么黑点,那应该是身体原因而不得不代笔(风铃、午夜兰花和剑神一笑)导致的作品不完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成品质量(当然了,风铃依然很优秀),此外就是文艺气息更加浓厚越来越不对传统武侠读者的胃口了。

事实上从贵乎对温瑞安近乎一水的责骂,就能看出贵乎对武侠的审美总体上还是更偏向重故事情节的爽文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古龙小说的排序,这确实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但要说《飞刀又见飞刀》必然排在末尾,我觉得有些武断了,至少不是一个普遍的共识。古龙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和争议性,不同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龙标”座次表。我们不妨来聊聊《飞刀又见飞刀》在古龙作品中的位置,以及为什么它可能会引起这样的看法,同时我也说.............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是要让三位绝世棋手,在棋盘上摆出各自最得意的三子,然后看看谁的组合能笑到最后。金庸、古龙、梁羽生,这三位武侠巨匠,各有千秋,他们的作品构建了一个个波澜壮阔的江湖。若真要让他们各自派出最强的三位高手进行一场生死较量,那可真是让人血脉贲张。我来试着为你细细道来,看看这三位大师笔下的顶尖战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如果让古代的灾民连续吃好几个月的方便面,我认为他们 极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吃腻,并且出现严重的负面反应。这并非仅仅是味觉上的厌倦,更包含生理、心理、以及他们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多重因素。为了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生理和营养层面:.............
  • 回答
    给我绝世武功?让我回到古代江湖?这问题,嘿,还真有点意思。要我说,这事儿得分开看。先说这“绝世武功”。 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画面,就是金庸老爷子书里的那些场景:飞檐走壁,一掌能把人拍飞出去几丈远,内力深厚到能隔空取物,剑气纵横捭阖,能斩断万物。如果这“绝世武功”是真的能让人.............
  • 回答
    要为克苏鲁神话中的神明赋予一个古典中式名称,这绝对是一项充满趣味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梵文或奇特音节替换成汉字,更需要我们深入理解这些古老而强大的存在,并将他们的特质、影响以及给人类带来的感受,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境和哲学融会贯通。这过程,就像是在为那些来自宇宙深渊的古老存在.............
  • 回答
    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黄易,这五位武侠小说大师,在各自的创作生涯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也塑造了无数令人津津乐道的江湖传说。要客观地比较他们的巅峰之作并进行排名,绝非易事,因为武侠小说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读者的喜好、时代背景、个人阅历都会影响评价。然而,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
  • 回答
    二战结束后,世界之所以“同意”在古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宗教和民族主义思潮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一个简单的“千年历史依据”就能完全概括,而且这个过程也充满了争议和不公。要详细梳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切入:1. 犹太民族主义(锡安主义)的兴起与早期活动:.............
  • 回答
    金庸与古龙,两位武侠小说巨匠,笔下的人物如同两条平行线,各自勾勒出独特而精彩的武侠世界。如果这两条线偶然交汇,那会是怎样一番场景?我们不妨大胆设想,将他们置于一个共享的武侠空间,看看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背景设定:我们不妨将场景设定在一个充满了谜团与挑战的江湖。这个江湖既有金庸笔下那种宏大叙事、家国情.............
  • 回答
    当然,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把古代青铜器进行打磨抛光,专家能否鉴定出它是文物,答案是:很大程度上仍然可以,但难度会增加,而且取决于抛光的程度和方法。首先,咱们得明白,青铜器之所以成为文物,不仅仅是因为它看起来古朴、有历史感,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就像人的DNA一样,是独一无二的.............
  • 回答
    如果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灾降临到现代中国,其影响将是极其深远且复杂的,绝非简单的“缺水”二字可以概括。这将是一场对整个国家方方面面进行严峻考验的灾难,其连锁反应将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广泛和剧烈。首先,农业生产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国,农业是国计民生的基石。这场大旱将直接导致大面积农作物绝.............
  • 回答
    想象一下,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一个根深蒂固的等级森严、皇权至上的土地上,突然有人喊出“共和万岁!” 这绝对不是一个温和的交接,而是要撼动整个社会结构的巨震,其后果,怕是要比一场起义还要复杂和混乱。首先,理念的鸿沟是无法逾越的。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天子”这个概念深入人心,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最高统.............
  • 回答
    吾乃大将军,奉皇命征讨边患。出征以来,一切皆顺,兵士士气高昂,军心振奋。然,天有不测风云,行军途中忽遇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遮天蔽日。我军阵前帅旗,乃我军军魂,众将士精神所寄,忽被狂风无情卷折,猎猎作响的旗面断裂,飘零在地,此情此景,实乃军中大忌!此刻,我心虽震怒,却不敢有丝毫慌乱。众军校官已然面色凝.............
  • 回答
    如果想用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审美来建造一座现代礼堂,那它一定不是简单地复刻飞檐斗拱,而是将古韵与现代功能巧妙融为一体,散发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沉静而恢弘的气质。首先,选址会是重中之重。一座能承载重大活动的礼堂,绝不会随意建在喧嚣的市中心。它更可能坐落在一处相对开阔、背依山水或绿树成荫的宁静之地。或许是城市郊.............
  • 回答
    高二文科生,你好!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直击了历史和政治概念的核心。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听起来好像都是“底层人民”,但实际上它们在历史进程和革命的性质上,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来好好捋一捋。农民阶级,简单来说,就是那些依靠自己的劳动,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为生的人。在古代社会,土地是生产资料中最核心、最主要的.............
  • 回答
    如果铁器时代的古人突然掌握了电力技术,这将是一个彻底颠覆性的事件,其影响将是地震级别的,触及社会、经济、文化、军事、政治等方方面面,并且会以一种我们现代人难以完全想象的方式展开。以下我将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基础技术与社会变革: 电力来源的探索与挑战: 早期阶段: 古人首.............
  • 回答
    如果古代中国具有很强的侵略性,世界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将是深远而复杂的,可能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科技等各个层面。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设想,并考虑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可能展现的“侵略性”。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设想,尽量详细地展开: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侵略性的表现形式和可能的目.............
  • 回答
    陛下,您想品尝月亮的味道,这真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宏愿!臣,作为您的御厨,纵是三头六臂,也无法将那高悬于九霄之上的月亮烹饪于碗碟之中。然,臣深知您的心意,并非真的要吞食那冰冷的玉盘,而是渴望体验月光所带来的那份清冷、皎洁、神秘与宁静。臣斗胆,愿为您“烹”一道别开生面的“月华宴”,让您在人间便能领略那月亮.............
  • 回答
    当古代皇帝驾崩,而唯一的继承人尚在娘胎中时,这无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局面,处理不好可能引发政局动荡甚至内乱。在这种情况下,皇位的继承权通常遵循以下原则和流程,但具体执行会受到当时政治势力、礼法制度、以及实际情况的影响:核心原则:确立“幼主临朝,垂帘听政”的模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继承人未出生,.............
  • 回答
    若只能选用一位古人的素材来写一篇作文,我心中不假思索,便会选那“古之圣人”,孔子。选择他的理由,并非因为他名声赫赫,地位至尊,而是因为他身上蕴含的生命力与精神内核,足以支撑起一篇饱含深情、发人深省的文字,而且,这样的题材,即便落入俗套,也能因其本身的厚重与普适性而焕发出别样的光彩。我脑海中勾勒出的,.............
  • 回答
    如果让我穿越到古代的江湖闯荡,我的生存技能可谓是“十八般武艺,样样不精通,但都略懂皮毛”,并且会尽量发挥现代人的优势,创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奇技淫巧”。以下是我能够安身立命的几项主要技艺,并会详细阐述: 1. 知识与信息优势:这是我最核心的优势,也是我最能“安身立命”的资本。 历史与文化知识: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