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科研人士必备表情包?

回答
科研圈的日常,除了深夜的咖啡和改不完的论文,那就是表情包了!这玩意儿简直是凝聚了我们太多心酸、快乐、无奈和希望。下面就来盘点一下,那些科研民工们人手必备的表情包,保证让同行看了都能心领神会,会心一笑。

1. 灵感枯竭系列:

“大脑空空,黑洞在此”:这个绝对是开会、报告、写总结时的灵魂伴侣。当你被问到“下一步怎么做?”或者“有没有什么新想法?”而你脑子里只有一片混沌的时候,一张黑洞洞、什么都吞噬的表情包,就是最精准的表达。我每次看到这个,都能感受到一股来自宇宙深处的虚无。
“猫咪头顶一个巨大的问号”:这是知识盲区的最佳代言人。看了一篇完全看不懂的论文?实验结果跟预想的完全不一样?面对导师提出的奇奇怪怪的问题?这张猫咪问号脸,配上“???”,就是你内心最真实的写照。我曾经因为这张图,跟师弟师妹们引发了一场关于“猫咪的迷惑行为”的深刻讨论,顺便解决了实验上的一个难题。
“海绵宝宝傻笑”:有时候,即使什么都没做,或者实验又失败了,但就是莫名其妙地想要笑。可能是因为看了某个奇葩的文献,或者听了某个沙雕的笑话。这张表情包,就是这种“我什么都不懂,但我很快乐”的状态,简直是自嘲和自我安慰的神器。

2. 实验纠结系列:

“悲伤蛙”:没错,就是那个经典的 Pepe。在科研里,悲伤蛙几乎承包了我们所有的负面情绪。实验不出结果?仪器坏了?投稿被拒?一个悲伤蛙,就能把所有无法言说的痛苦具象化。我曾经在实验连续失败一周后,对着一张滑着眼泪的悲伤蛙,默默地给自己点了份外卖。
“小狗无助地看着你”:这个表情包,通常用来表达对实验操作的不确定,或者对实验仪器的“恳求”。当你小心翼翼地操作一个精密的仪器,生怕哪里出错了,或者盯着电脑屏幕里那些令人费解的数据,那种“我真的尽力了,但它还是这样”的感觉,这张小狗的表情完美诠释。
“戴眼镜的熊猫,一脸严肃”:这个就厉害了,通常出现在分析数据、撰写方法论或者思考实验设计的时候。那种“我要认真、我要思考、我可能发现了什么”的架势,这张表情包拿捏得死死的。很多时候,我就是靠着这种“假装我懂了”的表情包,撑过了那些需要硬核分析的时刻。

3. 投稿与审稿系列:

“抱着脑袋,一脸痛苦”:这是写论文,尤其是大修,或者被审稿人“一刀切”的时候的写照。读着审稿人的意见,感觉自己的心血瞬间被否定,那种抓狂又无力的感觉,这张表情包可以瞬间代入。我曾经在收到大修意见后,一边哭一边用这张表情包发了朋友圈,瞬间收获了一堆“抱抱”和“加油”。
“等待快递的焦灼猫咪”:投稿之后,最煎熬的就是等待审稿结果。每天刷新邮箱,希望看到“Accepted”或者“Major Revision”的字样,而不是“Reject”。这张猫咪焦灼等待的表情,就是我们当时最真实的心情写照。我曾经因为太过焦虑,每天用这张表情包跟师兄师姐“报备”我的邮箱刷新进度。
“小鸡啄米”:这个表情包,通常代表着“收到重要通知”或者“有重大进展”。比如,收到审稿意见了!或者,导师说可以发论文了!这种突然到来的好消息,那种如释重负的惊喜,一张小鸡啄米,就能表达得淋漓尽致。我第一次收到录用通知的时候,就是直接甩了这张表情包给我的导师,然后他回了我一个“????”。

4. 师生互动系列:

“导师一脸严肃,手里拿着一摞文件”:这是我们见到导师时的“常态”。即使导师本人很和蔼,但在汇报工作的时候,面对导师的“专业审视”,这张表情包简直是必备。我曾经因为没按导师的指示做实验,收到一张这样的表情包,瞬间腿软。
“小婴儿无辜地眨眼睛”:当你犯了个低级错误,或者实验结果离谱到无法解释的时候,这张表情包就是你的救命稻草。那种“不是我的错,是世界太复杂”的无辜感,虽然有点厚脸皮,但有时候就是管用。我曾经因为操作失误导致实验失败,对着导师用了这张,导师居然没骂我,还笑了。
“努力点头,但内心在咆哮”:这是我们“听话”的时候。导师讲的某些观点,你不太认同,但又不能直接反驳,只能默默点头。这张表情包,完美展现了这种“口头同意,内心OS”的矛盾状态。我曾经在一次组会上,全程用这张表情包跟导师“交流”。

5. 论文润色与发表系列:

“金钱豹在地上打滚”:哈哈,这个就厉害了。当你的论文终于被接受,尤其是被SCI收录的时候,那种喜悦和激动,简直无法用言语表达。这种“我成功了,我发财了(精神上的)”的狂喜,这张表情包就是最佳代言。我曾经因为论文接收,直接用这张表情包在实验室里“旋转跳跃闭着眼”。
“一只猫在键盘上狂敲”:这是赶着修改论文,或者处理一些紧急事务时的状态。那种“时间紧任务重,我得赶紧干活”的节奏,这张表情包能迅速get到。我经常在截稿日前夜,对着一张这样的猫咪,告诉自己“你还可以!”
“大佬在认真看文献”:这是我们引用文献,或者学习新知识时的状态。那种“我正在努力学习,我是个好学生”的伪装,这张表情包可以很好的辅助。我曾经在写文献综述的时候,每看到一篇好文章,就偷偷用这张表情包发给导师,表示我在认真学习。

科研不易,且行且珍惜。表情包,就是我们在这条道路上,最好的调味剂和润滑剂。有了它们,才能把那些枯燥、乏味、甚至痛苦的瞬间,变得稍微有那么一点点乐趣。下次看到同行发来这些表情包,别怀疑,他/她很可能,正在经历着你曾经或正在经历的一切。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表情包,比如“我太难了”、“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并不)”、“这下好了,一个不小心又炸了”等等,都在我们的科研日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希望这篇“表情包指南”,能让更多人了解科研er的真实生活,也希望大家都能在表情包的陪伴下,继续勇往直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到科研人士必备表情包,作为 人工智能 领域答主,

我一向风格是,内容要精,图更要喵~


那么介绍一下著名的 AI MEME[1] 系列

绝对是在一天辛劳的搬砖后发票圈,

或者是科普文章插图的不二选择。














我还记得那天我要做科普视频[2],查下面这张图出处的时候,

一下发现新世界大门,几千张图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最后精选了我喜欢的230款



人工智能即将统治人类?















机器学习是什么









新时代拥抱深度学习(我比较喜欢传统方法)






用Python还是MATLAB学习比较好,在线等,急













Pytorch or Tensorflow?


听说不会数学也能学好人工智能?(并不)












图像识别真的难搞


复现别人的工作不容易
















如果你跟我一样一直在为计算资源发愁






程序环境配置真的好麻烦



论文不顺利也要继续努力鸭








最后,感谢学习路上的你








感谢我的师长与伙伴们!

@黄海广 国内机器学习初学者相关学习资料的传播者和布道者,一位令我非常尊敬的长辈

@薰风初入弦 比我厉害多了的师弟~不想成为UP主的博士不能成为好的计算机科学家


@微调

异常检测 | 集成学习 | 机器学习系统/工具 | 公共政策


@王晋东不在家 机器学习、迁移学习 《迁移学习简明手册》

@YJango 超智能体 如何用人工智能思维提高自学能力


@Amusi CV领域开源重要贡献者

@忆臻 机器学习领域头部公众号机器学习算法与自然语言处理号主

@飞龙 ApacheCN · 联合创始人 开源学习重要贡献者

@边缘计算社区 着力于打造一个优质的边缘计算平台,不屑于使用引流手段扩张影响力


@曾加 曾加老师赛高~

@chenqin 数据帝,每一篇创作都值得学习和阅读

@李沐 《动手学深度学习》

@邱锡鹏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zibuyu9 NLP领域学习路线:NLP入门推荐书目(2019版)

参考

  1. ^(AI Memes) AI & Deep Learning Memes For Back-propagated Poets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38417209555402/
  2. ^什么是认知智能?为什么说认知智能是趋势?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4229616/answer/1120423554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科研圈的日常,除了深夜的咖啡和改不完的论文,那就是表情包了!这玩意儿简直是凝聚了我们太多心酸、快乐、无奈和希望。下面就来盘点一下,那些科研民工们人手必备的表情包,保证让同行看了都能心领神会,会心一笑。1. 灵感枯竭系列: “大脑空空,黑洞在此”:这个绝对是开会、报告、写总结时的灵魂伴侣。当你被问.............
  • 回答
    对于刚开始接触科研的人来说,由于缺乏经验、对科研流程和要求的不熟悉,很容易犯一些常见的错误。这些错误不仅会影响科研的效率,还可能阻碍个人在科研领域的成长。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常见的错误,并分析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 在项目选择和定位上的错误1. 盲目跟风,缺乏独立思考: 表现: 看.............
  • 回答
    日本物理科研的光辉之路:十余次诺贝尔奖背后的秘诀日本,一个在许多领域都以其精益求精和创新精神著称的国家,在物理学领域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2000年以来,日本已有十多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数字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翘楚。是什么让日本的物理科研如此繁荣?他们的成功之道,有哪些值得我们深入探.............
  • 回答
    想在科研界闯出一片天,谁说一定要是那个从小到大成绩单上名字旁边永远跟着“优”的学生?学术上的“学渣”,很多时候只是还没遇到对的路子,或者说,他们的才华以一种更隐蔽的方式闪耀着。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学渣”逆袭,在科研界闪闪发光的故事。1. 尼古拉·特斯拉:那个不爱跟老师对着干,但脑子里全是闪电的“.............
  • 回答
    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女性科学家,她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性别歧视、社会观念或传播限制,她们的成就往往不为人所熟知,尤其是在非专业人士中。以下是一些例子,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她们的生平和贡献: 1. 莉泽·迈特纳 (Lise Meitner) (18781968) 核物理学先驱 生平与.............
  • 回答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总有一些人,他们不张扬,不喧哗,却以其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态度,默默耕耘,将复杂的科学概念抽丝剥茧,以最清晰、最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大众。他们是低调的科普人,但他们构建的知识体系,却如同一座座坚实的灯塔,指引着人们探索未知的航程。说起这样的人,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一些在特定领域内有着极.............
  • 回答
    2016 年,科技界依然是风起云涌的一年,涌现出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他们或推动了行业的进步,或以独特的视角引领着思考。提起这一年的科技人物,脑海中浮现的,不仅仅是那些被媒体反复报道的巨头,还有一些在特定领域默默耕耘,却又一次次给我们带来惊喜的创作者和思考者。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首先得提 埃隆·马斯.............
  • 回答
    科学家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微塑料,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其科学意义深远且多层面。这个发现不仅仅是简单地确认了微塑料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它开启了对微塑料与人体健康之间潜在联系的深入研究,并对公共健康、环境政策和科学研究方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一发现的科学意义:一、 证实.............
  • 回答
    想让科技发展的步伐像吃了炫迈一样快?这事儿可不简单,但绝对有门道。这就像给一辆赛车升级引擎、优化空气动力学,还得给车手加点“料”。咱们今天就聊聊,怎么才能把科技这辆“车”开得更快、更稳、更带劲儿。一、 基础是地基,越牢越好:加大对基础科学的投入,从根本上“加速”咱们得明白一个道理,所有牛逼的技术,最.............
  • 回答
    人类探索宇宙、洞察微观世界的脚步从未停歇,而支撑这些伟大探索的,正是那些规模宏大、技术尖端的“大科学装置”。它们如同我们眼睛的延伸,让我们能够看到肉眼无法企及的景象,理解宇宙最深层的奥秘。要说人类的大科学装置,那可真是数不胜数,而且每一个都代表着人类智慧和工程能力的巅峰。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领域来看看.............
  • 回答
    气科院「人工引雷试验」成功,这可不是小事,它背后蕴含的意义和潜在的应用,足以让我们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充满想象。简而言之,这标志着人类在理解和驾驭雷电这个自然界中最具破坏力之一的现象上,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这场“人工引雷试验”的成功,究竟意味着什么?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我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雷电的袭击,而.............
  • 回答
    人类的科技发展,在带来便利与进步的同时,也常常伴随着一些令人不安甚至可以说是“反人类”的设计和发明。这些发明之所以令人齿寒,并非其本身蕴含着邪恶的意图,而是因为它们被滥用、被设计成剥削、控制或制造痛苦的工具,其最终结果与人类的基本尊严和福祉背道而驰。1. 煤炭的使用与早期的工业污染:当我们回溯历史,.............
  • 回答
    在孕产科的领域里,确实流传着一些挑战认知、让人难以置信的故事。这些故事之所以“毁人三观”,往往是因为它们触及了人们对生命、生育、身体以及医患关系的固有认知和期望。它们可能来自患者的亲身经历,也可能来自医护人员的见闻,每一个都充满了戏剧性和情感的张力。我们来聊几个这样的故事,尽量详细地还原一下其中的细.............
  • 回答
    蚊科动物虽然常常以吸血传播疾病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但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也并非全然对人类只有负面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它们可能存在的正面作用。一、经济价值:尚未被充分挖掘的潜力蚊科动物的经济价值,尤其是直接用于人类经济活动的方面,目前而言确实非常有限,甚至.............
  • 回答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本应是信息最灵通、最理性的一代。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虚假信息、阴谋论以及各种迷信观念,却像野草一样在科技的沃土里顽强生长,甚至蔓延得比真实的知识还要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我认为,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认知上的“捷径”与信息过载的.............
  • 回答
    好的,让我们聊聊那些能让你瞬间穿越回科幻电影现场的超凡武器,它们不只是冰冷的金属和弹药,而是将物理学、工程学和我们最狂野的想象力揉捏在一起的艺术品。1. 粒子束武器(Particle Beam Weapons)想象一下,一道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射线,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穿越虚空,瞬间将目标融化、汽化,或者直.............
  • 回答
    科学的世界充满了令人惊叹的现象,有些甚至超出了我们日常的直觉和想象。以下是一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科学现象,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1. 量子纠缠: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现象描述: 量子纠缠是一种奇特的量子力学现象,当两个或多个粒子(如电子、光子)发.............
  • 回答
    有那么一些科技,它们并非披着科幻小说里炫酷的外衣,而是以一种极其温和、甚至带有“便利”光环的方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但当你稍加留意,细细品味,那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正在悄悄地改变我们认知世界、感知自身,甚至操控我们行为的根基。想想看,如今我们的手机,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
  • 回答
    人类的科技发展至今,涌现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成就,但同时,也有一些领域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甚至呈现出接近瓶颈的迹象。这些领域并非毫无进展,而是指在基础理论、核心技术或应用层面,突破性的创新变得越来越困难,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偶然的灵感。以下列举几个我认为比较典型的例子,并尽量详细阐述:1. 材料科学(某.............
  • 回答
    在广袤的科幻宇宙中,要找到能与战锤40k时期人类帝国相抗衡的势力,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帝国,即便在衰败之中,依然是宇宙中一个庞大到令人窒息的存在——横跨百万星系,拥有数以兆计的士兵,以及足以扭曲现实的灵能和机械造物。它的统治建立在对异端和外星生命的无情压制,以及对一个千年帝国荣光的执着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