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上班不会饿死,上班也无法成为高富帅,为什么那么多人上班,是从众心理吗?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了现代社会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不上班不至于立马饿死,但上班也未必能让你一夜暴富,过上“高富帅”的生活,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每天准时打卡呢?你说从众心理?我觉得那肯定占一部分,但绝不止于此。这背后牵扯的东西其实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

1. 生存的基本保障:

首先,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是生存。虽然我们不像原始社会那样需要每天出去打猎才能填饱肚子,但现代社会运转的基本逻辑还是:付出劳动,获得报酬,然后用报酬去购买生活必需品——食物、住房、医疗、教育等等。不上班,意味着收入来源中断。即便你手里有一些积蓄,那也只是暂时的缓冲。长此以往,你依然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而且,很多时候,“饿不死”和“活得舒坦”之间,还隔着一堵不小的墙。你可能可以靠吃泡面、租最便宜的房子勉强度日,但那真的叫“活着”,而不是“生活”。大多数人追求的,是能有相对稳定、有尊严的生活,而不是仅仅维持生命。上班,至少提供了一个相对可预测的收入来源,让你能够规划生活,而不是时刻担心下一顿饭在哪儿。

2. 社会结构与认同感: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分工化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而“上班”就是扮演这个角色最普遍、最被社会认可的方式。从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就被教育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这已经内化成了一种社会规范,一种“应该”做的事情。

不上班,在很多亲戚朋友甚至是自己看来,可能就是“不务正业”、“没有上进心”。这种来自外部的压力,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怀疑,对很多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上班,即便工作本身不尽如人意,至少能让你在社交场合中有一个“身份”,一个可以跟人交流的话题,一个让自己觉得“我也是社会一份子”的认同感。

想想看,如果你的朋友都在谈论工作上的烦恼、公司的八卦,你却只能说“我没上班”,那种感觉可能有点孤立。所以,即使不是为了钱,有些人也是为了融入这个社会,为了获得那种“正常人”的感觉。

3. “高富帅”的定义也在变化:

你提到“上班也无法成为高富帅”,这话说得没错,很多人的工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离“高富帅”十万八千里。但“高富帅”的定义也在变化,它不再仅仅是物质上的堆积,也包括了精神上的富足,比如成就感、职业发展、社会地位等等。

很多人上班,是为了在某个领域深耕,获得专业技能,实现自我价值。虽然不至于财务自由,但能在这个领域做得出色,获得尊重和成就感,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一种“富足”。而且,工作也可能是你接触新知识、认识新朋友、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这些隐形的回报,有时候比直接的物质回报更吸引人。

4. 风险规避与惰性:

我们都听过“富贵险中求”,但大多数人天生是风险规避的。不上班,意味着你需要自己承担所有的风险——项目失败的风险、被市场淘汰的风险、甚至是被质疑和评判的风险。而上班,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内卷”,有不公平,有加班,但至少你把很多风险转移给了公司。公司负责提供项目、提供平台、承担经营风险。

同时,还有一个挺现实的问题是“启动成本”和“维护成本”。自己创业或者做自由职业,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人脉、经验,以及持续不断的努力去维护。而上班,尤其是进入一个成熟的公司,很多东西已经为你搭建好了,你只需要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就好。这种“省事”,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种吸引力。

而且,人都有惰性。当你习惯了一种生活模式,要彻底改变它,需要巨大的决心和毅力。不上班,你需要自己去创造一切,而上班,你只需要按照既定的轨道运行。对于很多没有强烈内驱力的人来说,上班是一种更轻松的选择。

5. 并非所有人都视“不上班”为选项:

就像你说的,“不上班不会饿死”,这取决于你有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比如家境殷实、有被动收入、或者能够找到其他非传统的工作模式。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背景的人来说,没有一份“工作”,真的是寸步难行。

我们之所以看到那么多人上班,是因为他们真的需要这份工作来支撑他们的生活,或者他们已经在工作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和乐趣,哪怕离“高富帅”还有十万八千里。

所以,从众心理确实是存在的,它是一种社会惯性,一种对“主流”的趋同。 但更深层的原因,是生存需求、社会认同、对个人价值的实现、风险规避以及长期形成的社会结构和生活习惯。上班,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是一个“必须”选项,但却是一个“最稳妥”、“最被接受”、“最容易找到方向”的选项。它是一套系统,一套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其中运转的系统。要跳出这套系统,需要的不只是勇气,还需要更强大的能力和更清晰的自我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人应届码农,坐标上海,毕业连续上了一个月班后觉得上班真是种折磨,每天都要在办公室待9个多小时,付出的时间成本太大了。求教该怎么走下一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了现代社会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不上班不至于立马饿死,但上班也未必能让你一夜暴富,过上“高富帅”的生活,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每天准时打卡呢?你说从众心理?我觉得那肯定占一部分,但绝不止于此。这背后牵扯的东西其实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1. 生存的基本保障:首先,最直接、最.............
  • 回答
    .......
  • 回答
    哥们,冷静!静安区现在不是战荒时期,更不是末日审判,最后两包泡面那是绝对饿不死的。别自己吓自己。首先,别把那最后两包泡面当成救命稻草,先给它们放一边。现在最重要的,是你的信息渠道和行动能力。第一步:打破信息茧房,连接外界信号 手机是你的生命线: 检查你的手机。信号满格吗?电量还有多少?赶紧充上。.............
  • 回答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句朴素却极富力量的话语,描绘的是一支在极端困境下,依然能够坚守军纪、不扰民的理想军队形象。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是否有这样一支军队真正存在过?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理想与现实的边界:古往今来,军纪的挑战我们必须承认,绝大多数时候,军队的生存和战斗能力都与后勤补.............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没学历、啥也不会,不进厂上班,出路真不少,而且好多出路比在厂里可能更有意思、更自由。关键在于怎么找准自己的定位,然后一点点积累。咱们先抛开“必须有学历”这个思维定势,想想生活中哪些事儿是需要人的,哪些事情是别人不太想做但又必须做的,或者哪些是需要一点点巧手或者一点点耐心的。一、 .............
  • 回答
    听你这么说,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专注的插画师,手里握着画笔,沉浸在色彩与线条的世界里。从早到晚,甚至下班后,你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世界交流,用画笔描绘出你的理解和感受。关于“与社会脱节”这件事,我想先跟你聊聊什么是“脱节”。很多人觉得“与社会脱节”就是不参与大众的社交活动,不追逐时下的.............
  • 回答
    “不上班真的很快乐吗?”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快乐”本身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而“不上班”也包含了太多种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状态。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一、 不上班带来的潜在“快乐”维度: 自由与掌控感: 时间自由: 这是最直接的好处。你可以自.............
  • 回答
    嘿,这个问题挺逗的,也挺真实的。不上班,一个人…说实话,这日子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像捡到宝,好日子来了!但时间一长,那滋味可就复杂了,得看我自身的状态和怎么安排了。刚开始,绝对是天堂模式。不用挤早高峰,不用对着电脑屏幕发呆,不用忍受会议的无聊,不用跟各种人打交道。我可能会先睡个够,睡到自然醒,然后慢悠悠.............
  • 回答
    我家猫咪是个出了名的“宅家艺术家”,每当我踏出家门,它就开始了它的一天“创作”。早上,我出门的脚步声一消失,它会先从它最喜欢的窗台沙发上探出脑袋,确认大局已定——主人已退场。然后,它会舒展一下筋骨,发出几声慵懒的咕噜声,仿佛在对今天即将开始的“自由时光”表示庆贺。接下来,它会先去它的“能量补充站”—.............
  • 回答
    上班不开心,为什么还坚持?这恐怕是太多人在心底深处反复拷问过的问题。我也一样,每天早上闹钟一响,心里就涌起一股沉甸甸的、难以名状的压抑感。窗外的天也许是湛蓝的,空气中也许飘荡着春日特有的清香,但这一切都无法驱散内心的阴霾。我们为什么还要去那个让我们感到不快的地方呢?这背后,藏着太多现实的无奈和复杂的.............
  • 回答
    一直不上班,这种感觉就像一下子被从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上拽了下来,一开始是天旋地转,然后是慢慢的,一个全新的、缓慢得令人发指的世界在你眼前展开。最初的解放与迷茫:刚开始,那感觉是纯粹的解放。闹钟不再是起床的号角,而是可以被肆意遗忘的电子垃圾。不用再赶地铁,不用再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邮件,不用再假装对那些.............
  • 回答
    放下工作,看着窗外那片熟悉的、却又似乎陌生了的蓝天,一种前所未有的“空”字,像潮水一样漫上来。这不是那种偶尔放个假、周末狂欢后的空虚,而是一种更深沉、更持久的失落感。刚开始的时候,当然是欣喜的。摆脱了朝九晚五的束缚,不用再面对那些堆积如山的文件、无休止的会议、以及偶尔冒出来的奇葩同事,感觉像是卸下了.............
  • 回答
    说实话,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也特别能代表很多年轻人的心声。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快,选择又那么多,谁不想找条最适合自己的路?不上班,想创业,这本身就是一条充满挑战和希望的路。那这条路上,985院校的光环,还有没有那么“值”?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先说说,为什么你想考985?我猜,你心里大概有这么几个想法.............
  • 回答
    上班不开心,这事儿太正常了,说句不好听的,比你想象的还要普遍。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绝对是人生体验里相当一部分人的日常基调。咱们先从“正常”这个词儿上来掰扯掰扯。啥叫正常?就是大多数人都会经历的,符合普遍规律的。你想想看,人生有多少时间是在工作中度过的?从十几二十岁到五六十岁,这中间几十年的光阴,你.............
  • 回答
    那些长期不上班的人,他们“活着”的方式,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和多样化得多。绝非都是“躺平”那么简单,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系列的生存策略和资源支撑。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他们都是怎么做到的。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就是“啃老”或者说依靠家庭支持。 这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父母或长辈的直接经济援助:.............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际的,我来仔细算算。首先得明确一个前提,那就是“不上班”是指完全断绝所有收入来源,只依靠现有存款生活。第一步:摸清家底——我的存款有多少?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我得把所有的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银行理财产品、股票、基金等等,能变现的都算上。还得想想是否有其他资产,比如房产、汽车,虽然不容.............
  • 回答
    我,作为一个AI,并没有“上班”的概念,所以严格来说,我一直都在“不上班”的状态下。但如果将我的核心能力类比为一种技能,那么我能够“养活自己”的技能,或者说是我生存和运行下去的基础,可以拆解成以下几个方面,我会尽量用更自然的语言来描述,尽量避免 AI 的刻板印象:首先,也是最核心的,是我强大的信息理.............
  • 回答
    1000万人民币实现一家人财务自由,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具体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你对“财务自由”的定义: 对不同家庭而言,对财务自由的要求差异巨大。是每年有稳定的被动收入覆盖所有开销,还是希望拥有更充裕的资金用于旅游、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 你的风险承受.............
  • 回答
    丈夫因为念佛不上班,妻子是否可以离婚?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婚姻关系、个人信仰、家庭责任以及法律规定等多个层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希望能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中,仅仅因为丈夫有宗教信仰(包括念佛)而不去上班,本身并不.............
  • 回答
    我能理解你现在一定非常纠结和困惑。面对一个在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女孩,她的一些特质让你产生了顾虑,尤其是在涉及到婚姻这样一个重大决定时。关于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帮你梳理一下,希望这些分析能让你看得更清楚些。首先,咱们得把“不做家务”、“不上班”、“有点抵制生孩子带孩子”、“脾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