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说我妈讲给我听的一个故事,是我外公年幼时的经历。
一天晚上有人敲门,两个士兵来借宿,是共产党,绑了腿。虽然怕惹麻烦,但还是让他们进去了。当时城里就有日本人,抓共产党抓得很凶。两个人搭门板睡了一晚,早晨外公给他们带路。送到山岗上,两人问外公参不参军,外公说家里还有爹妈。两个士兵就送了一把雨伞给外公,走了。
更新一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本身说的是军纪问题,我的回答也是针对这一点的。
如果执着于极端状况,倒是有个例子。和平解放西藏阿里地区的新疆军区骑兵第一师一连132人在进军期间,受高原气候、饥饿、疾病等影响,牺牲63人,差不多有一半了。目前也没有发现有其抢劫掳掠的记录。
物质是必须的,事实上共军普通士兵一向吃的不错(因为军官吃空饷喝兵血的少)。也正是这样的基础,才让我军在极端情况下闪耀出最灿烂的光芒。南京路也好、扎麻芒堡也好,长津湖也好,都不缺乏这样的例子。现代人可以无法理解这支部队的荣耀,但也不要诋毁。
—————————————————
关于欠条,现在网上出来的欠条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有的部队番号有问题,有的是立据人不存在。
实际上,建国后政府有大规模清理欠条的行为。因为这对于政权建立之初的收拢民心是有大帮助的。主观上中共没有故意拖欠的需要。现在出现的欠条,多是南方这些当时的新解放区,归还欠条是提升群众对新政权信心的最好手段。所以这些欠条为什么不在当时(政治气氛宽松的建国初)兑现,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当然,我不否认会有欠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兑现。对这些欠条,如果能确定为真,那政府应该予以兑现,并作出补偿。如果时间地点大体能对的上,即使有疑点,也应予以兑现,这在政治上是有好处的。
对于确定是伪造的,也不应姑息,追究其责任。
———————————————
这楼里的答案说不出的猥琐。
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就是这样的军队。
——————————————
很多人以自己的卑微来质疑父辈的伟大,来看看时人是怎么说的。
“售票窗口打开,才发现南下的火车只能买到皇姑屯,而皇姑屯距沈阳只有一站。我们到了皇姑屯,安静地出站,站外挤满了农家用的马车,这正是乡下人农闲赚外快的时候。我们雇了其中的一辆,南下山海关。这是一趟奇异经验的旅途,入夜之后,马路两旁涌出大批全副武装的人民解放军,紧夹着马车进发。这批解放军是林彪的第四野战军,南下攻击北平,人民解放军军风的严明,使我们咋舌。在黑暗中,那些彻底执行军令的战士,常常高声发问:
“你们是哪个部队的?怎么有车可坐?”
我总是回答:
“我们是国军。”
当对方一时听不懂,或弄不清楚什么是“国军”ˇ时,我就作一个总结说:
“我们是蒋匪!”
那些纯朴的战士们就一言不发,从没有一个人刁难。马车夫有时还叱喝他们:“让路,让路!”
他们每次也都踉踉跄跄地让路。见惯了国民政府军队的凶恶,我从内心对解放军生出敬意,这岂不是古书上所说的: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这是柏杨笔下刚刚获得辽沈战役胜利的解放军。
———————————————
一、上门板;
二、捆铺草;
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
四、借东西要还;
五、损坏东西要赔;
六、和农民买卖要公平,
七、买东西要付钱;
八、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传统。红军扫盲学习,背诵最多的就是这八条纪律。
———————————————
即使是海外作战,志愿军也少有军纪败坏的案例,比着管不住裤裆的美军和苏军,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
福建漳平市象湖镇杨美村上埔山14号苏和民屋里有面“红军留款留言墙”,墙上留言的意思:老板你不在家,你的米我买了廿六斤,大洋二元,大洋在观泗老板手礼。落款:红军。
———————————————
贺敏仁,教员的妻子贺子珍的弟弟,在红军长征期间,16岁的贺敏仁在红一军团当司号员。1935年6月,红军进入马尔盖藏区,粮食已经断粮好几天了,这应该属于标题所提补给断绝的情况。
在藏区采粮期间,贺敏仁因饥饿违反军纪,与几名士兵私自进入一座喇嘛庙找贡品吃,随后有人指控他从寺庙偷了银元。因为是在特殊的时期,还是在藏区。军情紧急,师部没有为他辩护,所以他被当场绳之以法,以申明军纪。
当贺敏仁的行李被清理时,只发现一个小背包和小军毯,并没有发现银元。据跟他在一起的士兵说,他其实只拿了一百个铜板,就值一块大洋。
贺子珍得知弟弟被枪杀后大哭一场,她不想教员分心影响红军指挥,直到长征到达陕北后才将情况告诉教员。听了贺子珍的话,教员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吐出一句话来“红军就是要有铁纪律,我们要用铁的纪律来要求自己的亲人!”——以上材料主要引自贺敏仁百度百科及美篇网王南方https://www.meipian.cn/32adhcly
1942年,日寇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扫荡,当时又发生了旱灾,致使冀中平原和整个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赤地千里,边区军民收成锐减,这算是题主说的军需耗尽了吧。
为了度过春荒,战士们和老百姓只能每天出去采榆树叶和杨树叶充饥,一棵大树上的树叶够一个排的人吃上一天。
聂荣臻司令员为了不影响军民关系,便在军区政治部为此发了树叶训令,部队所有伙食单位都不能在村庄附近挖野菜,采摘杨树叶、榆树叶,部队到远离村庄的无人区采摘树叶充饥,村庄附近的树叶留给群众吃,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
那时八路军一天只吃两顿饭,每顿饭是三个二、三两重的树叶饼,吃不饱就只能多喝点野菜汤。据一些老战士回忆,当年部队每天不仅要跑十几里的山路去采摘树叶,而且山上的野果还不能摘,也要留给老百姓。——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的《树叶训令》作者:吴小龙http://www.81.cn/jsdj/2019-12/20/content_9700411.htm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