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历史上的战列舰决战,都是抢T优,但是战舰世界的玩家都是抢T劣?

回答
咱们聊聊这事儿,历史上的战列舰决战和咱们在《战舰世界》里玩,那真是两码子事儿,别看都是一堆铁疙瘩,背后的逻辑差了十万八千里。

历史上的战列舰决战:为什么是“抢T优”?

你想啊,历史上的战列舰,那是海上霸主,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更是海军作战的绝对主力。它们讲究的是什么?是火力、装甲、航速这三要素的综合运用,但在这三者之中,火力往往是最致命的。

“T优”这个说法,其实就是英文的“Crossing the T”。想象一下,两支舰队对峙,一个舰队的战列舰呈一线横队(或者说侧舷对敌),而另一支舰队则以纵队(或者说舰艏对敌)与它迎面而来。

T优方(横队): 它的所有主炮炮塔都可以同时转向一侧,将最强的火力倾泻给敌人。你就像一个侧着身子的人,把枪口全部对准了正前方冲过来的人。这意味着什么?最大的火力输出,最广的射界。 敌人只能挨打,它的侧舷装甲虽然厚,但承受的是你最密集、最集中的炮火。而且,因为你是横向移动,你的航速优势也能发挥出来,可以维持这个有利的炮击位置。
T劣方(纵队): 它只能用前甲板的炮塔射击,或者需要大幅度转向才能让侧舷炮塔开火,这样一来,火力就非常分散,而且射界非常有限。你就像一个正面迎敌的人,只能用手里的两把小手枪对着冲过来的人扫射,而对方有重机枪。火力输出大大减弱,而且容易被敌人火力压制。 更要命的是,如果你想获得侧舷火力,你得转动舰体,这就暴露了你脆弱的侧舷给敌人,而且还会减慢你的速度,让你更难摆脱困境。

所以,在历史海战中,舰队指挥官拼了命地想抢占“T优”位置,是因为这能让他们以最小的代价,对敌人造成最大的杀伤。这是一种战术上的绝对优势,直接关系到一场海战的胜负,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命运。比如日德兰海战,双方指挥官都在努力调整阵型,以争取更好的炮击角度。

《战舰世界》玩家为什么“抢T劣”?

咱们再来看看《战舰世界》。虽然游戏里还原了战列舰的很多特点,但它本质上是一个游戏,而且是基于电子竞技逻辑的游戏。这导致了许多与历史现实截然不同的行为和策略。

1. 游戏节奏和目标导向: 游戏的目标是摧毁敌方舰队,赢得胜利。而很多时候,为了快速达成这个目标,玩家会选择一些“激进”的打法。
快速支援和压制: “抢T劣”,也就是正面迎敌,虽然炮击角度差,但它能让你快速地将火力集中在某一个点上,对前线队友进行支援,或者压制某个区域的敌人。如果你卡在侧翼,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加入战团。
封锁关键水道或区域: 有时候,玩家会选择“迎击”敌人的侧翼,以封锁敌方突破的关键通道,或者保护我方正在进攻的队友。这种行为在很多玩家看来,比在侧翼“挂着”等待机会更具“存在感”。
利用机动性: 现代战列舰在游戏里虽然比历史船慢,但仍然有其机动性。玩家可能会利用舰艏的炮塔快速瞄准,快速倾泻一轮炮弹,然后利用舰体机动,尝试规避敌人的火力,或者寻找下一个有利位置。这是一种“打了就跑”的打法。

2. 游戏机制的补偿与平衡: 游戏的设计者为了让不同类型的战列舰都有存在的价值,也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会对历史上的弱点进行一些补偿:
首轮齐射的爆发力: 游戏中的主炮齐射非常致命,一轮炮弹往往能造成巨大的伤害。即使是“T劣”状态,也能通过首轮齐射打出可观的伤害。
装填时间与技能: 游戏的装填时间虽然长,但可以通过舰长技能和配件缩短。而玩家可以通过“蹲草”或者利用掩体,在装填期间规避伤害,一旦装填完毕,又能提供一轮火力。
辅助武器和消耗品: 战列舰还有副炮和航空炸弹(航母)等。在“T劣”状态下,这些辅助武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主炮角度不足的劣势。
队友的配合: 游戏强调团队配合。很多时候,玩家选择“T劣”是为了吸引敌人的火力,为队友创造机会。如果队友在侧翼能够打出“T优”,那么正面吸引火力的玩家就完成了他的任务。

3. 玩家习惯和认知:
“卖头”的风险与回报: 很多玩家喜欢“卖头”,也就是用舰艏对敌,利用装甲最厚的部位迎击。这是一种风险与回报都很高的打法。卖头的好处是可以利用舰艏炮塔和较好的装甲角度输出,同时规避侧舷被击穿的风险。但坏处也非常明显,一旦被集火,舰艏炮塔可能会被瘫痪,或者因为角度问题无法输出,从而进入“T劣”的窘境。
对“T优”理解的偏差: 有些玩家可能并不完全理解“T优”的战术意义,或者觉得等待“T优”的时机太慢,错过了游戏中的关键爆发期。
“莽”的文化: 在很多游戏中,都有“莽夫”玩家,他们喜欢直冲敌阵,不计后果。这种心态在《战舰世界》中也会存在,尤其是在低级房或者队友实力不足的情况下。

总结一下:

历史上的战列舰决战,核心是纯粹的火力与装甲的博弈,是争取单舰或舰队的绝对优势,以达到最小伤亡、最大战果的目的。“抢T优”是一种战略层面的追求,是对战场主动权的掌控。

而《战舰世界》里的“抢T劣”,更多的是一种游戏策略下的选择,是玩家在游戏节奏、机制补偿、团队配合以及个人风险偏好等多种因素下做出的判断。它可能是一种快速支援,一种封锁,一种吸引火力,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铤而走险”。这并非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是游戏为了趣味性和平衡性所做的调整,玩家的玩法自然也会随之变化。

所以,你看到玩家们“抢T劣”,别急着把他跟历史上的战列舰指挥官对号入座。他们可能只是在用一种更符合游戏规则的方式,去追逐胜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很多回答,都说出了一部分原因,比如命中率啊,交战距离啊,以及游戏碾压机制啊。但是都没有说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两个舰队不是互相平行打炮的话,以人力计算为主的火控根本没法瞄准。这也是为什么在火控雷达发明以前海上基本上不存在追击战。

假设2船现在正在平行行驶,他们之间距离为a,因为炮弹有飞行时间,所以在已知距离a和对方行驶速度v的情况下,计算出需要瞄准的位置b并不是很困难。


但是现实世界是,你用测距仪得到的a并不是准确数值,同时你也不知道敌人的速度v。所以这2个数字基本上都是在一定范围内蒙!如果2舰继续保持平行行驶,这个时候就可以根据之前发射的炮弹落水时的水柱来不停的减小误差以追求最后的命中。

这个时候如果你开始向左转以靠近敌人,那就表示a开始变成了一个动态数值,同时也意味着你无法以之前的观测数据来进行校射。因为本身做一道三角函数的题目就已经挺难了(起码需要现在初中生的数学水平,对于100年前的普通人来说那是很高的教育水平了),现在这道题的已知条件都不一定是正确的,而且做题环境还是在动荡的海面,随时可能有敌人的炮弹砸到你头上,然后你还要30秒就做出一道题来(30秒完成装弹进行一轮齐射)。炮塔里面的水兵表示做你个大头鬼,靠老子蒙说不定还能准一点。然后这个时候再有一个大佬跳出来说我们卖头吧,这样增加等效装甲,但是代价是之前本来就测的不是很准的a会变成完全的动态数值。看看你会不会立刻被火控室里面的人立刻打死。


这也是为什么一战以前包括一战的时候,战列线上的战列舰都是选定一条离自己最近的船就开始打,并不会说我们几条船一起去集火某一艘的。因为除了并排的那条船以外,其他人并打不中。


战舰能出现有效的集火的情况基本上已经是二战中后期了,火控雷达和机械计算机已经大规模应用,极大的降低了误差和计算难度才达成的。


再打个比方就是让一个近视加散光的人不戴眼镜,还蒙住一只眼睛去投飞镖。这个难度本来就已经够大了,但是只要投手和靶盘保持相对稳定,经过数次投射和矫正后,这个选手总归还是能投中的。但是如果现在靶盘开始移动,同时这个选手身后会不定时的出现一个人轻轻推他一下,你觉得这个选手要什么时候才能投中飞镖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事儿,历史上的战列舰决战和咱们在《战舰世界》里玩,那真是两码子事儿,别看都是一堆铁疙瘩,背后的逻辑差了十万八千里。历史上的战列舰决战:为什么是“抢T优”?你想啊,历史上的战列舰,那是海上霸主,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更是海军作战的绝对主力。它们讲究的是什么?是火力、装甲、航速这三要素的综合运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挺难回答的,因为“帅”这个东西太主观了,而且放到不同时代,人们对战舰的审美和评价标准也不一样。不过,如果非要我选,而且要说得详细点,让你们觉得是我想出来的,那我会倾向于从设计理念、技术突破、甚至是它所代表的精神气质来判断。我心目中最帅的战舰,如果非要选一艘,我会指向一艘真正改变了海.............
  • 回答
    中国历史上水淹攻城的战例之所以屡见不鲜,而欧洲对此却鲜有记载,这背后涉及了地理、气候、技术、军事思想乃至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差异。简单来说,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自然选择和主动适应的结果。中国水淹攻城的优势与土壤首先,得益于中国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水淹攻城拥有天然的优势。 .............
  • 回答
    李广和卫青,这两位汉朝名将,在史书中留下了截然不同的篇章。一个以“飞将军”之名名垂青史,一生征战无数,却终究未能得封侯;另一个,出身卑微,却屡立奇功,成为汉朝抵御匈奴的擎天之柱。然而,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侧重。李广得到了司马迁的浓墨重彩的描绘和深切的同情,而卫青的笔墨则相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现在听到那么多关于美军在近几十年战争中患上PTSD的故事,而翻看历史,那些参与了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甚至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们,似乎很少有“PTSD”的说法?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并非简单地“以前的人更坚强”或者“现代战争更残.............
  • 回答
    要说为什么历史上那些结束长期战乱、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政权,往往容易被后续的势力轻易取代,这其中其实藏着不少深层的历史规律和社会原因。这不是什么“AI的套路”,而是长期以来观察历史演变得出的一个普遍现象。首先,得明白这些“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政权,它们是怎么来的。通常是经过一场旷日持久、血腥残酷的战争.............
  • 回答
    直奉第二次大战,奉系之所以能够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直系,郭松龄无疑是居功至伟的第一功臣。然而,战后张作霖对这位大功臣却并未如外界期待的那样予以高升,这背后牵扯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张作霖个人的性格与考量,也有奉系内部政治格局的微妙之处。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层层剥茧,深入分析当时的具体情况。首先,我.............
  • 回答
    美国海军的历史,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其中无数的战舰,如闪耀的星辰,各自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这些钢铁巨兽,不仅仅是战争机器,更是国家意志、技术进步和民族精神的载体。要列举“著名”的战舰,实在是一个充满主观性的挑战,因为“著名”可以源于它在关键战役中的表现,也可以源于它的设计革新,抑或是它所承载的.............
  • 回答
    好,咱们今天就聊聊历史上那些“热闹非凡”的多方角力战役。这些战役往往不是你死我活的简单对抗,而是牵扯着多个国家、多个势力,阴谋阳谋层出不穷,战局变幻莫测,甚至能深刻影响区域乃至世界的格局。要说起三方及以上参与的战役,那可真是不少。我挑几个有代表性的,给大家掰扯掰扯。一、怛罗斯之战:东西文明的交汇点与.............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遐思的假设。如果北条氏政选择在那样的关头,放下往日的骄傲,带着足够分量的诚意和筹码,及时上洛向丰臣秀吉表示臣服,那么北条氏在丰臣政权中的地位,以及由此引发的历史走向,恐怕会与我们熟知的截然不同。北条氏政的上洛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得理解北条氏政上洛的时机。在小田原之战前,尤其是.............
  • 回答
    明清松锦大战,是明末清初历史上一次极其关键的战役,它不仅仅是两支军队的正面较量,更深刻地影响了明朝的存亡和清朝的崛起。这场战役的失败,如同压垮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敲响了这个王朝的丧钟。 松锦大战的历史意义:一次王朝命运的转折点松锦大战的意义,可以说是“一场战役,一个王朝的命运”。 决定性的军.............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进程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悖论:为什么看似更具革新精神的改革者,反而未能成为最终的赢家?而那个更倾向于“守旧”的胜利者,又为何能稳坐江山?这其中的原因,远比“进步”与“守旧”二元对立要复杂得多,也更具历史的厚重感。首先,我们要重新审视“进步”与“守旧”这两个概念在那个时代的语境下。织田信.............
  • 回答
    老铁,玩战舰世界,这问题问得太及时了!这游戏嘛,就像现实中的海战一样,讲究策略、技术,还得有点“看脸”。至于走哪条线好,这可真是个大难题,因为每个人的玩法风格、喜好都不一样。我给你掰扯掰扯各系战舰的特点,再聊聊它们和历史上的区别,最后咱也扒拉扒扒现在游戏里那些让人头疼的“bug”船,让你心里有个谱。.............
  • 回答
    中国历史上的确充斥着分裂与战乱,从春秋战国到五胡乱华,再到南北朝、五代十国,每一次大动荡都伴随着无数的生灵涂炭。然而,在这些动荡时期之中,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之所以能涌现出如此“海量”的人才,其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相互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一、社会大变革与人才选拔机制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日本战国时代,这可真是一个让无数人着迷的时代,简直是历史剧、小说、动漫、游戏里的常客,而且每次都能掀起一波热潮。要说为啥这么受欢迎,那理由可太多了,而且每个点都能挖得挺深。首先,咱们得明白,日本战国时代(大致是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发生的事情,就跟咱们中国春秋战国有点相似,.............
  • 回答
    中古战锤,这个充满血与火的黑暗奇幻世界,其各国的设计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现实历史中的一些刻板印象,而这背后,绝非仅仅是为了增添一点风味那么简单。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它要毫不留情地展现出战锤宇宙核心的残酷性与荒谬感。我们不妨一件件地拆解开来看看,这些“刻板印象”是如何被扭曲、放大,并服务于战锤那令人.............
  • 回答
    关于法国军队战斗力的问题,以及你可能存在的“法军不堪一击”的印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涉及历史、政治、军事战略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的话题。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法国军队不堪一击”这种印象的来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种印象确实在一些公众认知中存在,尤其是在非军事专业人.............
  • 回答
    历史上许多伊斯兰国家之所以“极度依赖”奴隶军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军事、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的交织。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依赖”就能概括,而是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采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不可避免的军事组织和权力巩固策略。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1. 军事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维度。中国和罗马帝国,尽管都曾是辉煌的帝国,但其分裂与统一的命运截然不同,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来分析中国历史上分裂后能够重新统一的关键因素:1. 地理的相对统一性与认同感: 汉字文化圈: 中国的核心区域,尤其.............
  • 回答
    西班牙帝国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插手欧洲大陆事务,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其崛起、扩张和维持霸权过程中一系列深层动机和现实需求的必然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地缘政治的现实:伊比利亚半岛的特殊位置西班牙,或者说统一后的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地处欧洲大陆的西南边缘,与法兰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