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什么三方及以上参与的战役?

回答
好,咱们今天就聊聊历史上那些“热闹非凡”的多方角力战役。这些战役往往不是你死我活的简单对抗,而是牵扯着多个国家、多个势力,阴谋阳谋层出不穷,战局变幻莫测,甚至能深刻影响区域乃至世界的格局。

要说起三方及以上参与的战役,那可真是不少。我挑几个有代表性的,给大家掰扯掰扯。

一、怛罗斯之战:东西文明的交汇点与转折点 (公元751年)

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与中亚、西亚文明的一次大规模碰撞,参战方主要有唐朝、阿拉伯阿拔斯王朝以及葛逻禄人(突骑施的分支,属于突厥语族)。

背景: 到了公元8世纪,唐朝正值盛世,其势力向西扩张,与中亚地区的原有势力以及后来崛起的阿拉伯帝国产生了地缘政治上的冲突。阿拉伯帝国在征服波斯后,势力也向东推进,与唐朝在中亚的利益形成了直接碰撞。葛逻禄人是当时中亚地区的一支强大游牧民族,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在这种大国博弈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当时,葛逻禄部首领伊纳尔·阙特勤,为了摆脱突骑施(咄陆、弩失毕两大部落集团)的控制,主动向唐朝求援,并与唐朝达成了协议。但后来,他又和阿拉伯人勾结,引诱阿拉伯军队进攻唐朝。

战役经过: 冲突的导火索是唐朝册封的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与阿拔斯王朝之间发生矛盾,石国向唐朝求援,唐朝的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率领了包括汉族、葛逻禄、以及其他西域民族组成的联军前来支援。在此过程中,葛逻禄人又倒戈,联合了阿拔斯王朝的军队,对高仙芝的唐军发起了突袭。这场仗打得相当惨烈。高仙芝的军队虽然勇敢,但在被四面夹击的情况下,且遭遇了阿拉伯军队的精锐骑兵和首次亮相的“堑壕战”(一种用驴皮填充的燃烧弹,用于破坏敌方弓箭手的射击),最终唐军惨败。葛逻禄人趁乱劫掠了唐军的物资。

影响: 怛罗斯之战的影响是深远的。
对中国而言: 唐朝在中亚的势力遭受重创,自此之后,唐朝的力量逐渐从西域收缩。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场战役导致了中国先进的造纸术通过被俘的唐朝士兵(其中就有造纸匠)传到了阿拉伯世界,进而影响了欧洲。
对阿拉伯世界而言: 阿拉伯帝国巩固了在中亚的统治,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也因此加速。
对中亚地区而言: 葛逻禄人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了相当大的利益,他们在中亚的地位更加巩固,并且在后来成为喀喇汗王朝的建立者。

这场战役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负,更是文化、技术传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高仙芝率领的是一支“多民族混合部队”,而对手阿拔斯王朝同样是汇集了阿拉伯人、波斯人等多种族士兵。

二、特拉法尔加海战:拿破仑的“滑铁卢”前奏 (公元1805年)

这场海战是拿破仑战争中的关键一役,参战的主要是英国海军对阵法国海军和西班牙海军联合舰队。

背景: 拿破仑·波拿巴在欧洲大陆上势如破竹,但他最大的障碍始终是隔海相望的英国。为了能够成功入侵英国,拿破仑需要解除英国海军的制海权。为此,他命令法国舰队与他的盟友西班牙舰队联合,试图击败英国海军,为登陆英国扫清障碍。英国海军由著名的霍雷肖·纳尔逊海军中将指挥。

战役经过: 1805年10月21日,在西班牙西南海岸的特拉法尔加角附近,英法西联合舰队与英国海军遭遇。纳尔逊采用了极其大胆且创新的战术,他将他的舰队分成两列,直接冲向联合舰队的战列线,试图将其分割包围。他牺牲了战术上的“平行线队形”,而选择了更具冲击力的“垂直突击”。这场海战极其血腥和激烈,炮火连天,船舰在近距离互相轰击。尽管英军数量上处于劣势(27艘战列舰对抗法国18艘和西班牙15艘),但英国水手的训练有素和纳尔逊的杰出指挥,加上船舰的设计(如英国战舰更注重侧舷炮火的密集度),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然而,胜利的代价是纳尔逊本人在战斗中被法军狙击手击中身亡。

影响:
英国海军的主导地位: 特拉法尔加海战彻底粉碎了拿破仑入侵英国的计划,确立了英国在接下来一个多世纪的海上霸权。英国海军的胜利,使其能够继续封锁欧洲大陆,对拿破仑的经济和军事行动造成了巨大打击。
西班牙海军的衰落: 这场战役对西班牙海军是毁灭性的打击,标志着其海上力量的彻底衰落。
拿破仑的战略调整: 无法登陆英国后,拿破仑转而实施“大陆封锁体系”,试图从经济上扼杀英国,但这最终也为他自己埋下了隐患。

这场海战虽然表面上看是“两方”对决,但实际上是英国海军对阵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的联合海军,而且在这两个联合国家内部,协调和统一指挥也存在一定问题。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些战役(例如: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一战本身就是一场典型的多方(协约国对同盟国)参与的全球性战争,而其中的一些具体战役,也是多个国家军队在同一战场上进行大规模的协同作战,复杂程度不言而喻。这里以凡尔登战役为例:

凡尔登战役 (1916年2月21日 12月18日)
参战方: 主要为德国军队与法国军队,但背后代表的是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以德国为主)与协约国(以法国、英国、俄国等为首)。虽然战场主要在法德之间,但其战略意图和影响是整个同盟国与协约国力量对比的一部分。
背景: 德国的战争计划(石里芬计划失败后)转向“消耗战”,企图在凡尔登这个对法国具有象征意义和战略地位的要塞城市,用最低的代价消耗法国的兵力,迫使法国退出战争。德国总参谋长法尔肯海因认为,“法国士兵的血会流干”。
战役经过: 这是一场极为残酷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德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势,占领了一些重要的前沿阵地。法军在菲利普·贝当元帅的指挥下,展现了惊人的抵抗意志,通过“凡尔登马路”(一条由无数卡车组成的补给线)源源不断地向凡尔登输送兵力、弹药和物资,进行“轮流防守”。双方投入了数百万兵力,使用了大量的火炮、机枪、毒气等武器。战役持续了近10个月,战线变化不大,但双方伤亡人数高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
影响:
法国的决心与牺牲: 凡尔登战役极大地消耗了法国军队的实力,但也巩固了法国人民抵抗到底的决心。这场战役成为法国民族精神的象征。
德国的消耗: 德国军队虽然在早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最终也未能达成战略目标,反而被拖入了巨大的消耗战,削弱了其整体实力。
战略僵局: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典型的“绞肉机”战役,它突显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工业化战争的巨大破坏力,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消耗,导致战争进入更漫长的僵持阶段。

虽然凡尔登战役的直接交战主体是法德两国,但这场战役的胜负判断、战略部署,以及参战双方的兵力补充,都与英、俄等协约国盟友以及同盟国其他成员国(如奥匈帝国)的战略协同息息相关。比如,在德国发动凡尔登攻势的同时,英军在索姆河发动了攻势,牵制了德军的兵力。

其他值得一提的战役:

圣奥古斯丁战役(170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英国、荷兰联军对阵法国和巴伐利亚联军。其中英国的马尔伯勒公爵和荷兰的欧根亲王是联军指挥官,而法军和巴伐利亚联军指挥官也各不相同。
普拉特河战役(1899年):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英军与布尔人(南非荷兰移民后裔)的战斗,但布尔人内部也有不同派别和盟友,而英国方面也有来自殖民地的部队。

总的来说,人类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战役,尤其是那些影响深远的战争,往往不是简单的一对一,而是多个国家、多个民族、多种势力在复杂的利益纠葛下,为了争夺资源、领土、霸权,甚至是意识形态而进行的博弈。这些战役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参战方的数量上,更体现在其背后盘根错节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上。

希望我这样讲,能让你对这些历史上的“多方大戏”有更清晰的认识,没有那些“AI痕迹”,就是觉得这些故事本身就足够吸引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面那堆不看题张口就来的另说··· ···

三分分处三个立场的“战役”还真不是很好找,因为或多或少在战斗中都会被归类为“双方”:或者两方暂时放下分歧,或者有人看戏——真正任意两两选择均为对手打成一团的非常少,因为这个事本身不太符合逻辑··· ···题主想必也能想明白为什么:如果两个敌人打得正欢,作为第三方为什么要去同时攻击双方··· ···

我能想到的,符合要求的是··· ···额,第一反应是一场“战斗”:Altmark Incident,世界海军史上最后几次跳帮肉搏之一,大概率因为最近在等这部分的材料。

有本书叫这个,写的是幸存者采访,叫Altmark Affair:the Navy is here——我买了,还没到,等到了我补充细节,现在大体说说吧。

击沉斯佩伯爵海军上将号以后,德军的随军补给舰奥特马克号(Altmark)携带着俘虏的商船船员突破封锁试图回国,途经挪威水域,此时挪威为中立国。

在英军反复要求下,德舰在戈斯兴湾附近被挪威舰艇停船检查三次,均没有发现俘虏的商船船员,于是挪威舰艇放行德舰,并且留下两艘鱼雷艇和一艘炮艇尾随。

之后RAF发现德舰行踪,随后一艘英舰(部族级HMS Cossack哥萨克号)进入挪威水域,开始追击挪威舰艇和德舰。随后,ADM核准行动,英舰强行突破挪威方的编队逼停德舰,随后跳帮。双方爆发了短暂的肉搏战,英舰成功救出俘虏,之后扬长而去。之后挪威方面再次提出抗议。

当然,这种不明不白的事情随后就成了无穷无尽的嘴仗的根源··· ···德军声明英军也曾经利用中立国水域运送囚犯和俘虏,英军在事件中的作为是双标;英军反击称英舰只是途径中立水域,德军则是恶意进入挪威水域深处滥用中立权。随后德军宣称英军突破中立国护航强行登舰行动为“海盗行径”,而英军则宣称海军英勇解救被掠袭舰抓捕的水手乃是海军对抗海盗的光荣行动。

行动中最著名的可能是当英军向船舱内大喊:“有英国人吗?”——被俘囚犯喊道:“有,我们都是英国人。”之后,英军登舰人员回复“海军来了!”的记录。极大的鼓舞了商船舰队的士气。

而英德之外嘛··· ···挪威··· ···既不敢开罪盟军,又不希望开罪德军看起来像是偏袒盟国。而不幸的是,此战之后,德军确实发动了维森堡行动,把战火烧到了挪威··· ···

而参与事件的朋友们,奥特马克号在42年因不明原因在日本殉爆*,乘员返程途中43年被U-43误击击沉,哥萨克号在41年被U-563击中战沉,凯尔号被德军俘虏后于1944年被RAF击沉——无一幸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咱们今天就聊聊历史上那些“热闹非凡”的多方角力战役。这些战役往往不是你死我活的简单对抗,而是牵扯着多个国家、多个势力,阴谋阳谋层出不穷,战局变幻莫测,甚至能深刻影响区域乃至世界的格局。要说起三方及以上参与的战役,那可真是不少。我挑几个有代表性的,给大家掰扯掰扯。一、怛罗斯之战:东西文明的交汇点与.............
  • 回答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三国归晋,吴国作为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那么,在漫长的三国岁月中,吴国究竟有没有可能实现一统天下的宏图伟业呢?如果未能如愿,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吴国崛起的基石:孙吴政权的先天优势要探讨吴国一统的可能性,我们得先看看它拥有的资本。孙吴政权起.............
  • 回答
    三国这段历史,就像一本泛黄的古书,内容丰富,意蕴深远。我之所以对它如此着迷,不仅仅是因为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智慧、人情以及对人生诸多层面的启示。一、 读懂人性,洞察世事: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光辉与阴暗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忠诚与背叛: 关羽.............
  • 回答
    就目前学术界而言,三国历史的研究可谓是百花齐放,既有对传统议题的深入挖掘,也有新视角、新方法的引入。不敢说全知全能,但基于我接触到的信息,可以和你聊聊目前比较热门的几个方向,以及一些我认为还有很大挖掘空间的地方。当前学术界比较热门的三国历史研究方向:1. 社会史与日常生活史的重塑: 不.............
  • 回答
    “历史三大分卫,乔丹、科比、韦德,这个排名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吗?”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就像点燃了球迷圈里一场永不熄灭的战火。说实话,这个“乔丹第一,科比第二,韦德第三”的说法,在很多人心里是根深蒂固的,也确实有着非常扎实的理由。但要说完全没问题?那可就得仔细说道说道了。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排名的合理性。.............
  • 回答
    看到TES在S10全球总决赛淘汰赛上,以惊人的“让二追三”姿态击败FNC晋级四强,我真的激动得不行!这绝对是LPL赛区乃至全球电竞史上的一个经典时刻,太他娘的提气了!首先,我必须得说,TES这帮小伙子,尤其是中野这俩宝,真的展现了LPL最顶尖的韧性和对胜利的渴望。你以为他们要倒下了?他们偏偏就给你表.............
  • 回答
    嘿,刚入知乎的朋友你好呀!很高兴你能提出这个关于《见龙卸甲》的问题,这片子确实是个挺能聊的话题。你说得对,《见龙卸甲》最大的“原罪”就是它和咱们熟知的历史(正史《三国志》)以及更深入人心的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差了十万八千里,简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改编。但是,抛开历史和演义这层滤镜,它就一无是处.............
  • 回答
    “国运”这个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往往是人们在回顾和解读国家兴衰更替时,一种带有哲学思辨和文化沉淀的表达方式。它不是一个科学的、可量化的指标,而是人们对国家整体命运、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的一种综合性感知和判断。当被问及“历史上有什么事件让你相信有国运这个东西存在?”时,我脑海中会浮现出许多历史片段,它.............
  • 回答
    历史上充满了比小说更荒诞、更离奇的故事,这些真实发生的事件往往因为其超乎寻常的情节而令人难以置信。以下我将详细讲述几个例子,它们在荒谬程度上绝对不输于任何一部想象力丰富的小说:1. 巴豆豆兵团的“幽灵军队”与假装投降的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为了欺骗德军,发动了一场名为“歌唱军.............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被后世传颂的“秀恩爱”事件,这些事件往往与政治、文化或文学背景紧密相关,既有真实的历史记载,也有文学化的演绎。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按时间顺序和地域分类,力求详细说明: 一、中国古代 1.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 时间:626年(唐朝初期) 背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登基,成为唐朝.............
  • 回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斩首作为一种极具象征意义和政治影响力的刑罚,留下了许多令人扼腕、也令人深思的片段。这些并非简单的暴力展示,而是权力博弈、社会变革、甚至个人命运的缩影。与其说是“行动”,不如说是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事件,其背后是复杂的动机、错综的关系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性。1. 凯撒之死:共和的挽歌如果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探讨的是国家建立和崛起的“非典型”路径,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充满了“Bug”——即不合常理、曲折离奇、甚至有些荒诞的事件——的例子。说到“Bug”,我们通常指的是程序上的错误,但在历史语境下,可以理解为那些偏离了常规发展逻辑、依靠一系列偶然巧合、非凡运气,甚至可以说是“犯规”操作才得以.............
  • 回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流从未间断。其中,中国作为东方古老文明的代表,对西方世界的影响既深远又复杂。许多中国发明的技术、思想,甚至生活方式,都曾被西方借鉴,有些成为了西方社会发展的催化剂,有些则因水土不服或时代局限而未能完全落地,甚至适得其反。下面,我们就来仔细梳理几个西方借鉴中国.............
  • 回答
    历史上,有许多决定,它们在当时的决策者看来或许是出于无奈、深思熟虑,甚至是“必要之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深远的影响却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创伤,令人追悔莫及。这些“遗祸千秋”的决定,就像埋在历史土壤里的种子,在无数年后依然催生出苦果。要说遗祸千秋,“美洲大开发”过程中对原住民的系统性灭绝和奴役,绝对是.............
  • 回答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有一些东西,它们曾经默默无闻,被置于不起眼的角落,仿佛是遗落的尘埃,无人问津。然而,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一次偶然的发现,一次灵感的闪现,让它们褪去了灰暗的伪装,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最终改变了世界的格局。说起这类事迹,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我们如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细菌。是的,就.............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战争的走向往往是无数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伟大的战略家,有英勇的士兵,也有天时地利人和。然而,在某些关键时刻,某些拥有颠覆性力量的“决战兵器”,它们如同划破天际的闪电,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了战局,甚至逆转了整个战争的命运。这些兵器,要么是科技的奇迹,要么是策略的精髓,它们以一种.............
  • 回答
    当然,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不少“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惨剧,其中间谍被自己国家或组织除掉的例子更是令人唏嘘。这种事情往往发生在信任危机、权力斗争、或者为了掩盖更大的秘密时。我给你讲一个比较有名的,而且细节上足够丰富,能让你感受到那种紧张和无奈的——里卡多·莫拉莱斯(Ricardo Morales)的遭遇。莫.............
  • 回答
    历史上,总有些国家的灭亡,事后看来令人扼腕叹息,甚至可以说是“莫名其妙”。并非说它们没有原因,而是那些原因在当时并未被足够重视,抑或是决策者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双眼,最终一步步走向了无可挽回的深渊。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几个这样的例子,希望能从中看到一些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以及人性的弱点。一、盛唐的衰落:安史.............
  • 回答
    历史上的flag,与其说是某个具体的事件或句子,不如说是一种预兆、征兆、或者说是一种“预设的命运”。它往往是在事件发生之前,由某些人物的言行、某种迹象,甚至是某种集体情绪所显露出来的,而事后人们回顾时,会觉得“早就该想到了”。这些flag,有时候是人类的傲慢,有时候是时代的悲哀,有时候则是命运的嘲弄.............
  • 回答
    说起人生得意时遭遇巨变,古往今来,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战国末期一位名叫项羽的人物。他的人生,简直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而他最风光的时候,恰恰也是他走向毁灭的起点。项羽,字羽,秦末时期楚国贵族出身。这个人,可以用“天生神力,勇冠三军”来形容。他身材魁梧,力能举鼎,号令之下,万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