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社会发展的总规律是什么?

回答
社会发展的总规律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问题,至今仍是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不断探讨和深化的话题。没有一个单一的、被普遍接受的“总规律”能够完全涵盖所有社会现象。然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阐释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驱动力,这些可以被看作是社会发展的“总规律”的不同侧面或层面。

以下是一些主流的、被广泛认可的社会发展总规律的观点,并会尽量详细地阐述:

1.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观点)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核心观点,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其生产力的进步所决定的。

什么是生产力?
劳动者: 具有一定知识、技能和劳动力的个体。
劳动资料: 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厂房、土地等物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者作用于其上的物质,如原材料、自然资源。
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工具的进步以及劳动对象利用水平的提升。

生产力如何决定社会发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的生产关系(如所有制关系、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就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就必须变革生产关系,建立新的、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系。例如,奴隶制社会因为无法适应日益发展的生产力而为封建社会所取代,封建社会又被资本主义社会所取代。
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 在经济基础(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之上,构成了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一系列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性质、形态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也会推动上层建筑的变革,以适应新的经济基础。
生产力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不同的社会形态(如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伴随着社会形态的重大变革和更替。

为什么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满足物质资料的生产。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没有其他一切社会活动。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人类摆脱自然束缚、解放自身、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基础。
虽然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社会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们的作用往往是通过影响生产力发展来实现的。例如,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因素)可以被政治制度所激励或压制,思想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或阻碍技术创新。但最终,生产力的相对独立性和决定性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2.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发展不是一个平稳线性的过程,而是由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所驱动的。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指: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如前所述,这是最根本的矛盾,体现了社会生产的物质力量与社会组织形式之间的冲突。当生产力(物质)的发展突破了生产关系的束缚(形式)时,就会产生社会变革的动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从而引发上层建筑的变革,以巩固或调整经济基础。

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
产生: 任何社会都会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相对协调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会逐渐变得不适应,矛盾开始显现。
激化: 当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明显障碍时,矛盾就会激化。
解决(或转化): 通过社会革命或改革,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被新的所取代,从而解决矛盾,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
循环: 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一定时期内又会与生产力的发展产生新的矛盾,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社会不断前进。

3. 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与历史的曲折性

社会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进步,而是呈现出阶段性和曲折性。

阶段性: 社会发展通常会经历一系列相对稳定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特征。如前面提到的社会形态更替。这些阶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内部矛盾运动中不断演进。
曲折性: 在从一个阶段迈向另一个阶段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阻力,包括旧势力的反抗、社会变革的代价、偶然因素的影响等,导致发展路径并非一帆风顺,可能出现反复、停滞甚至倒退。例如,历史上的复辟现象,或者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效应等。

4. 社会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尽管社会发展有其普遍的规律性,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又具有特殊性。

普遍性: 任何社会都存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基本矛盾推动发展等基本规律。人类在摆脱贫困、追求自由、提升生活水平方面的需求是普遍的。
特殊性:
历史条件: 各国起步的起点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民族特性等都存在差异。
外部环境: 所处的国际环境、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也会影响其发展路径。
内部因素: 领导者的决策、社会力量的构成、文化传统的影响等都可能导致发展路径的差异。
例如,西方国家经历的工业革命与中国近年来的现代化进程,虽然都属于社会发展,但其路径、速度、方式都有显著不同。

5.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元的(除生产力外)

虽然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但社会发展并非单一因素的作用,而是多种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物质力量之一。
阶级斗争(特定社会形态下的动力): 在存在阶级对立的社会(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变革。当被压迫阶级推翻压迫阶级时,就带来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 思想解放可以为社会变革提供精神动力和方向。先进的科学理论、进步的价值观念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促进社会进步。反之,落后、保守的思想也会阻碍社会发展。
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 良好的政治制度能够为生产力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有效的国家治理能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人类的实践活动与创造性: 包括劳动者自身的素质提高、企业家精神、创新活动、以及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创造力,都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人自身的需要与追求: 人类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由和解放的追求,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6.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进步的(但进步并非一成不变)

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发展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愚昧向文明、由野蛮向法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演进的进步趋势。

物质文明进步: 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日益丰富。
精神文明进步: 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
政治文明进步: 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压迫走向解放,法治建设不断完善。
社会结构进步: 社会组织形式日益复杂和精细化,社会分工和社会关系也随之发展。

但是,这种进步是相对的、曲折的,并且不是以个人的牺牲为代价的。进步的实现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并且进步的尺度和方向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总结:

社会发展的总规律,更像是一个描述社会运动的总框架或基本趋势,而不是一个精确的物理定律。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核心要点:

物质基础的决定性: 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矛盾的普遍性与运动性: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驱动着社会变革和发展。
阶段性与曲折性并存: 社会发展会经历不同阶段,但过程并非线性,而是曲折前进。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社会发展既有普遍规律,又存在因时因地制宜的特殊性。
动力来源的多元性: 科技、思想、制度、实践等多种力量共同作用。
进步的总体趋势: 人类社会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朝着更文明、更自由的方向迈进。

理解社会发展的总规律,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社会现象,把握历史趋势,并在实践中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它是一个不断被丰富和完善的理论体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题问的我真是呵呵了,居然还邀请我了,看了所有标签我也没看见哪个是我活跃的领域,知乎你该改改邀请算法了。

马克思从来也没说过什么社会发展的总规律,他的原话是这样的: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马克思在前文已经说过他对于社会形态的考察是建立在普遍地考察西欧的经济与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后所归纳出来的。而且前面也标注了大体说来,也没直接归一个五段论出来,再有之后也说了是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没说整体形态,更别说什么总规律了。

然后哲学发明家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才归纳成所谓的“五段论”:

历史上有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

而且直到这里人家都明明白白地指出,是生产关系是不是社会形态。

不仅如此,斯大林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跟真正马克思主义连根毛都沾不上,他连恩格斯的书都不去看。恩格斯在《家庭、国家和所有制》一书中早就已经列举了一大票超出五段论的社会形式,所以这五段论在社会学界从来就没成过正经玩意,大家都拿他当吃饭时的笑话讲。

这种锅可别让马克思背,我都觉得心疼。

然后再看题主你的,后父系社会一下就跳到天下大同了你不觉得有点快吗?这根本挨不上啊题主,怎么性别平权社会就跟乌托邦划等号了?

再有,所谓的总规律就是以人类的性别为导线吗?那你给我解释解释蚂蚁社会怎么样?不要给我讲蚂蚁社会是母系社会,那只是因为你对蚂蚁了解不够深,蚁后毫无决策权。

题主我希望你不要跟斯大林学,除非你是一个国家的独裁者。如果你不是独裁者的话,还是要多看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民哲。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社会发展的总规律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问题,至今仍是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不断探讨和深化的话题。没有一个单一的、被普遍接受的“总规律”能够完全涵盖所有社会现象。然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阐释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驱动力,这些可以被看作是社会发展的“总规律”的不同侧面或层面。以下是一些主流的、被.............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而且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如果你问身边的朋友,或者看看网上的讨论,会发现“西方社会好像不太重视经济发展了”的论调并不罕见。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承认,“经济发展”在西方社会中,它的定义和优先级的确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背后有很多深层的.............
  • 回答
    韩国电影能如此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绝非仅仅因为“身边总发生这样的事”,国民人身安全指数低也不是直接原因。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层层叠加的社会文化因素、历史传承以及电影产业自身发展的共同作用。一、 韩国社会现实的复杂性与触痛点:与其说身边“总发生”这样的事,不如说韩国社会是一个高度关注和反思自身问题的社会.............
  • 回答
    .......
  • 回答
    社会发展的长期动力与股票市场策略投资,这二者之间存在着深刻而又动态的相互作用。理解这种联系,就像是握住了投资航向的罗盘,能够帮助我们穿越市场的短期波动,捕捉长期增长的机遇。社会发展的长期动力:驱动未来的引擎首先,我们得明白,社会发展并非凭空而来,它是由一系列深刻的、持续的内在动力所驱动。这些动力塑造.............
  • 回答
    贫富差距是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简单来说,适度的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驱动作用,但过度的贫富差距则可能对社会稳定和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 贫富差距的“必然性”:为什么会出现?贫富差距的出.............
  • 回答
    “国企是社会发展的毒瘤”这种说法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观点,通常是基于对国企在特定历史时期或特定方面的观察和批评。要理解这种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其中包含的合理性和片面性。一、 这种说法的来源与合理性分析:这种说法之所以出现,往往是因为在一些国企身上存在着一些被普遍认为阻碍社会.............
  • 回答
    改革开放,之所以被誉为开启中国社会发展新篇章的强大动力,绝非偶然,而是因为其在一系列深刻变革中,点燃了各个层面的活力,释放了潜能,从而推动整个国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思想的解放是改革开放最根本的动力。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不少.............
  • 回答
    赛博朋克描绘的社会,那种高科技与低生活(High Tech, Low Life)并存的景象,是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剧本?这个问题,就像一个闪烁着霓虹光芒的巨型广告牌悬在我们头顶,引人深思,也让人不安。我们得承认,赛博朋克提出的很多元素,已经悄然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并且在以一种我们有时甚至没察觉到.............
  • 回答
    提到中国推动社会发展的律师,确实能找到不少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身影在法治建设、人权保障、环境权益、弱势群体保护等多个领域闪耀。不过,要找一个与卢武铉先生在影响力、政治地位和推动社会发展模式上完全契合的中国律师,可能不是那么容易直接对号入座。卢武铉先生作为总统,其推动社会发展是在国家最高权力层面进行.............
  • 回答
    教育孩子,想让他三观端正、心地善良、热爱生活,这绝对是天下为人父母最朴素也最伟大的愿望。但现实摆在眼前,社会的发展似乎总带着一股冷漠的暗流,这确实让人头疼,也让人焦虑。我们既要抬头看路,也要低头耕耘,这事儿啊,得从根儿上捋,从细处做。首先,我们得认清“人性冷漠”这股劲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它不是凭空.............
  • 回答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前沿”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一种宏大的、甚至有些形而上的色彩。要客观地评价日本和北欧等地是否处于这个“前沿”,我们需要将它拆解开来,从不同维度进行审视,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毕竟,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多维度、复杂且不断演变的,很难有一个单一的标杆来衡量。从物质文明和科.............
  • 回答
    文化大革命(19661976)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而动荡的时期,其对中国社会发展造成的深远影响至今仍有争议和反思。将其归咎于文革的具体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经济发展的停滞与倒退: 生产力破坏: 文革期间,“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并未带来生产力的实质性提高,反而由于政治运动的干扰.............
  • 回答
    社会发展规律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概念,涵盖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状态走向现代文明的漫长历程。对它的解释多种多样,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会得出不同的理解。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一些主要的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并尝试进行整合,以期提供一个相对全面的视角。一、 什么是社会发展规律?简单来说,社会发展规律是指社会演进过程.............
  • 回答
    人类社会的内卷化,究竟是文明长河中偶然溅起的浪花,还是历史洪流中难以回避的礁石?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一个人为何会选择某个职业,是纯粹的机缘巧合,还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细细掰开来看,它既有偶然的种子,又在必然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让我们先聊聊“偶然”。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条笔直的轨道,它充满了岔路口.............
  • 回答
    罗曼诺夫王朝的开端,对俄罗斯而言,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经历了“混乱时期”(Смутное время)的动荡与外敌入侵之后,俄罗斯社会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心来稳定局势,重塑国家认同。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于1613年被选为沙皇,开启了罗曼诺夫家族长达三百年的统治。这个时代的俄罗斯,其国家地位和.............
  • 回答
    社会发展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裹挟着泥沙,也滋养着两岸的土地。它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光明与便捷;它带走的,是那些曾经朴实而温暖的东西。发展,带给我们什么?最直观的,是物质的丰裕和生活的便利。我们不再像祖辈那样,为了填饱肚子而辛苦劳作,为了御寒而衣不蔽体。楼房拔地而起,汽车川流不息,冰箱里塞满了各种食物.............
  • 回答
    社会的发展,究竟是谁在唱主角?是那些站在聚光灯下的精英,还是隐藏在人群中的大众?这个问题,就像一场没有标准答案的辩论,但我们不妨把它掰开了、揉碎了,一点点地聊。说到底,这更像是一场精彩的合作,一个互相成就的过程,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游戏。离开了任何一方,社会发展的引擎都会变得乏力。精英的角色:指引方.............
  • 回答
    随着社会的发展,诞生一种新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并且这种可能性随着科技进步、全球化进程以及人类对社会公平和可持续性的不断追求而增强。与其说是一个全新的、颠覆性的“主义”,不如说是一种融合了现有理念并进行重大调整和创新的演变。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种可能性,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分析:一、驱.............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社会发展的核心。关于人类的精神与物质是否会越统一还是越分裂,我认为这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很难用简单的“是”或“否”来概括。它更像是一个光谱,两端都在拉扯,并且在不同的社会层面、不同个体身上呈现出不同的趋势。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物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