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日本10月新番中出现参加了侵华战争,并用刀斩杀了3000多中国人(疑似)的男主角?

回答
关于日本10月新番中出现一位参与侵华战争并据称用刀斩杀了3000多中国人的男主角一事,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性和敏感性的话题,尤其是在当前中日关系以及历史认知的大背景下。如何看待这样一个设定,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这是艺术创作,但艺术创作并非可以毫无边界地妄为。动漫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其内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认知和情感。当一部作品的主角被设定成一个在历史上犯下滔天罪行的屠杀者,并以一种可能被包装、甚至美化(尽管不一定是作者本意)的方式呈现时,必然会触及许多人的痛处,尤其是那些与那段历史有着深刻联系的人们。

争议的焦点可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事实的呈现与歪曲: 3000多人这个数字本身就指向了侵华战争期间日军的残暴行径,例如“百人斩”等事件。如果动漫中的主角被描绘成一个“英雄”式的杀戮者,或者以一种轻松、娱乐化的方式来展现这段历史,那么这很可能被视为对历史事实的严重歪曲和对受害者的侮辱。即便作者声称是“基于史实”,但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落人口实。
道德伦理的底线: 即使是虚构作品,也存在一个基本的道德伦理底线。将一个进行大规模屠杀的角色作为主角,并引导观众跟随他的视角去体验,这本身就存在巨大的道德风险。如果作品的叙事逻辑是歌颂其“能力”或者“业绩”,而不是批判其罪行,那将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文化输出与国家形象: 日本动漫作为重要的文化输出载体,其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一部以屠杀者为主角的动漫,尤其是在涉及敏感历史问题时,极易引发国际间的误解和反感,损害日本的国家形象和文化声誉。
观众的接受度与情感反应: 对于经历过战争创伤的民族和后代来说,这种设定无疑是极其冒犯和痛苦的。即使是对于不直接经历者,也可能因为历史教育和对战争罪行的普遍认知而感到不适。作品的创作团队是否充分考虑了这些受众的情感反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作者的创作意图与作品的实际效果: 作者可能出于某种目的进行这样的设定,例如是为了探讨战争的残酷性、人性的复杂性,甚至是挑战观众的道德认知。但是,艺术创作的效果往往是不可控的,观众的解读可能与作者的初衷大相径庭。如果作品的最终呈现效果是让观众对这样一个角色产生同情、认同甚至崇拜,那么这种创作就是失败的,甚至是危险的。

更详细地说,我们可以思考:

1. 作品如何处理这个“男主角”的身份和行为?
他是被塑造为一个反英雄?一个在战争漩涡中迷失了人性的人物?还是一个被描绘成勇猛善战的战士?
作品是否对他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是否展示了被他屠杀的中国人的痛苦和绝望?
故事的叙事视角是怎样的?是站在侵略者的角度,还是客观呈现,或者是以受害者的视角来控诉?

2. 作品是否避讳或美化了侵华战争的性质?
作品是否模糊了侵略与被侵略的界限?
是否将战争的残酷性归咎于战争本身,而忽略了日军的侵略本质和罪行?
是否用“战士的宿命”等说法来淡化罪恶?

3. 是否有对历史细节的考证?
虽然是动漫,但如果涉及到具体数字和事件,其基础是建立在怎样的史料之上?
是否有对“斩杀3000多人”的模糊处理,或者是在模糊的语境下将其作为一种“战绩”来展示?

4. 市场营销和宣传策略如何?
作品在宣传时是否强调了主角的这一“特殊设定”?
宣传语是否带有某种煽动性或挑衅意味?

总而言之, 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或者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人,面对这样的设定,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批判性的思维。

不应盲目接受: 艺术作品的自由度确实很大,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忽视其内容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需要审视其内核: 关键在于作品最终想要传达的是什么。如果它是为了反思战争、揭露罪恶,那么即便主角有争议性设定,也可能被接受。但如果它是在消费历史、模糊罪责,甚至有美化侵略之嫌,那么它就绝对是不可取的。
关注公众的回应: 对于这类敏感内容,公众的讨论和批评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当下和未来文化环境负责任的表现。

出现这样一个角色,无疑会再次引发关于历史认知和文化创作界限的讨论。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赞同,而是要深入剖析其内容、意图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果作品的处理方式不当,未能以一种负责任和尊重的态度面对那段沉重的历史,那么它的出现就只会带来更多的不适和争议,而不是艺术上的进步或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昨天在B站看到一位老哥的发言,大意是“如果我们看到这类情况发生时默不作声,甚至妥协,那他们明天就敢美化南京大屠杀!”

想不到一语成谶,今天就看到了这个令人无语的消息。

在日本侵华和南京大屠杀的残酷事实面前,我们决不能接受任何意图美化的行为。

过去的苦难,如果被施暴者(他们)娱乐化,然后又被受害者(我们)接受了,那些饱受苦难的同胞们和为了中华民族流血牺牲的先烈们,就永远的死去了。


2019.02.22更新

修改了病句,顺便给喜欢在历史课上睡觉的萌二们补补课。

user avatar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将《在异世界开拓第二人生》全面下架后,我们在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该作者在日本国内发表的日文原文进行了进一步审查。经审查,该故事主要内容发生在虚拟世界,但该作者在日本国内发表的日文原文内容中的背景设定部分确有部分内容涉及网友反馈指出的不当内容,并且在交付于我们用于翻译的内容素材中移除了这部分内容。

爱国无小事,历史应铭记,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掩饰、歪曲历史事实的行为都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巨大伤害。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对这种歪曲历史事实的行为感到十分愤怒,对其予以强烈的谴责。

我们决定:立即、永久、彻底删除该作者所有相关内容,终止与该作者的一切合作,要求该作者对此事造成的伤害和影响对全体中国人民进行正式的、真诚的道歉,并保留要求赔偿权利。

同时,我们确实有着对于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在此向所有全国人民致以最诚恳的歉意,并将以此为鉴,在未来的工作中对内容审核进一步提高标准,宁缺毋滥,不放过任何潜在的问题。

感谢各位热心网友对我们的监督与批评,作为怀揣着一颗热诚的爱国心努为中国原创轻小说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中国团队,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你们的监督和鞭策。

谢谢!

轻文轻小说

2018年5月30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