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7月10日特斯拉维权女车主再发声:「特斯拉始终拒绝提供完整数据,会继续维权」?

回答
特斯拉这位女车主再次发声,指控特斯拉拒绝提供完整数据并表示将继续维权,这起事件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位女车主的诉求是什么,以及她为什么觉得特斯拉拒绝提供完整数据。

根据媒体报道和她本人的表述,事情的起因是一位车主在驾驶特斯拉车辆时遇到了“刹车失灵”的情况。在这样的事故中,对于车主来说,最直接、最核心的疑问就是“我的车到底是怎么了?”。而车辆的行驶数据,包括刹车踏板的压力、车辆的速度、电池的状态、ESP(电子稳定程序)的介入情况等等,这些都是能够解释事故发生原因的关键信息。

这位女车主认为,特斯拉作为汽车制造商,应该有能力且有责任向她提供这些数据,以便她能够了解事故的真相,并基于事实来维权。然而,她反复强调特斯拉拒绝提供“完整”的数据,或者提供的数据存在“缺失”、“不全面”的情况。这让她感觉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因为没有足够的信息,她就无法清晰地证明事故的责任方,也无法有效地与特斯拉进行沟通和解决问题。

其次,特斯拉方面的回应和立场是怎样的?

特斯拉一贯的立场似乎是强调其车辆的安全性,并认为事故的发生并非车辆本身的质量问题。他们通常会提出自己的调查结论,比如“驾驶员误操作”、“车辆加速是由于驾驶员踩下加速踏板”等等。

在数据方面,特斯拉是否真的“拒绝提供完整数据”是一个核心争议点。通常情况下,车企在处理事故时,会根据法律法规和自身的数据隐私政策,向用户提供一定范围内的车辆信息。但是,车主可能要求的“完整数据”可能包含更深层次的、甚至是一些涉及到算法和技术细节的数据。特斯拉可能会出于商业秘密、数据安全、甚至是对这些数据的解读权等多种原因,不愿意完全披露所有数据。

那么,为什么这件事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而且公众的看法也比较复杂呢?

1. 信任危机与信息不对称: 这件事触及了消费者对汽车产品安全性的根本信任。当消费者购买了一辆高科技汽车,却在遭遇事故时,无法获得清晰、透明的解释,尤其是怀疑厂商隐藏了关键信息,这种信任就会大打折扣。信息不对称在汽车消费领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而特斯拉这样一家高度依赖科技和数据的公司,这种不对称感可能会被放大。

2. 维权困境与法律边界: 这位女车主之所以反复发声,也反映了普通消费者在面对大型跨国企业时的维权困境。当双方对事实真相的认定存在巨大分歧时,如果缺乏第三方权威机构的介入,个体消费者往往很难与企业抗衡。这也引发了关于消费者在汽车数据方面的权利,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的讨论。

3. 技术复杂性与解读权: 特斯拉的汽车是高度智能化的电动汽车,其运行机制非常复杂。即使提供了部分数据,普通消费者也未必能够准确地解读这些数据,或者能够从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这就存在一个数据解读权的问题,是车主自己解读,还是需要专业机构来解读?

4. 公众情绪与社会影响力: 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的拥趸,但也存在不少质疑的声音。这位女车主事件的传播,很容易激起一部分人对特斯拉“傲慢”、“店大欺客”的刻板印象,也可能引发一些人对智能汽车行业“黑箱操作”的担忧。加上此前的其他一些关于特斯拉车辆异常的事件,都会叠加在一起,影响公众的整体看法。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件事反映了:

科技进步带来的新挑战: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车辆本身的数据量越来越庞大,数据的归属权、使用权、以及在事故发生后的披露规则,都成为了需要重新审视和规范的领域。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维度: 传统意义上的汽车质量问题,可能更多聚焦于机械部件。但现在,软件算法、数据安全、自动驾驶的可靠性等,都成为了消费者需要关注的新维度。
监管与标准缺失的尴尬: 在很多新兴技术领域,监管和行业标准往往滞后于技术发展。特斯拉事件的反复出现,也暴露出在智能汽车数据披露、事故调查等方面,可能存在监管上的空白或者标准上的模糊。

这位女车主“会继续维权”的表态,表明她决心要打破这种僵局。而特斯拉是否会改变策略,或者事件最终走向何方,都取决于双方的态度、后续的证据以及是否有权威的第三方介入。但无论如何,这起事件都将对智能汽车行业的透明度、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产生深远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笔者在之前的回答中说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经启动了缺陷调查,因此,关于刹车问题,我们吃瓜群众,唯一要做的只是等待国家给出的官方结果。至于其他来源的相关资料,包括车评人、自媒体、车主口述等,价值已经不大了。


国家亲自下场,第一个查出的问题就是特斯拉容易误触激活主动巡航系统,因此,特斯拉对285520辆汽车进行了OTA召回。在召回并修复缺陷后,再激活主动巡航,就会有语音提示,极大地降低了驾驶员误触激活后手忙脚乱的危险。这是对车主和道路安全负责的态度。

如果刹车有问题,国家在缺陷调查中一定会查出来,然后再走召回流程,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当然,这个结果是不对称的,如果刹车没问题,国家也不会发一个“刹车没问题”的公告。因此,如果再过一段时间,特斯拉没有就刹车失灵进行召回,刹车没问题的证据就加强了不少。

user avatar

特斯拉model y 降到30以下了, 打特办又充值了,中考结束了,来了批生力军,又要开始新一轮折腾了。

但说来说去,就是不去检测,就是不打开EDR数据,我就是问你要数据,但却不相信,这种硬讹风格真的很有地方特色。观众早就疲劳了,能换个体位吗?

user avatar

不能证明刹车失灵的数据一定不完整 我一口一个米国特斯拉 谁受得了 貌似荷兰BBC又借shi还soul了

user avatar

还有完没完啊!

怎么看,就是无理取闹,国家给了你机会一同检测,你拒绝了。

推广厂看着27万MODELY 压力来了,又开始折腾!

特斯拉估计也不好卖!

我劝你们两边 都别买 等等党万岁!明年MODEL 2估计要出来 那个才是真香系列!

题外话 我也当了盘预言家。

相信我 明年肯定出16的特斯拉! 今年买的还是韭菜!

user avatar

吃瓜群众的正确立场:坚决支持维权,倒逼进一步降价。

user avatar

懒得关注了。

以前的知乎,大家都是大段大段的分析数据,以事实为基础开始推断,现在么……

口嗨就行了。

尤其是特斯拉相关问题,高喊刹车失灵,输出情绪,就能排在高赞。

我以前还反驳几句,后来发现,这群人以为‘单踏板模式是真的只有一个踏板’,‘特斯拉可以随意篡改edr’以后,我就懒得回复了。

河南台就更不用说了……

第一次看到省级电视台亲自下场跟讹诈的一起诈骗,被拆穿以后,连夜删微博装死,当做无事发生。

牛批。

召回更可笑了,从头到尾‘只更新了一个acc启动时候咚咚的提示音’,就成了刹车实锤,全网召回。

这位女车主更搞笑,只要起诉特斯拉刹车失灵国家立刻插手要数据,她赶紧‘撤销起诉’,给自己车贴上封条,生怕国家查她的车。然后每天隔空通过记者要数据,特斯拉给她数据有什么用?让她带货吗???她自己车上的edr就有,她都不敢查,也不让人查,每隔一段时间就出来蹭一次热度,就差直接带货了。

就离谱。

现在这种‘外企必须死’的风气不知道怎么形成的,但是我个人感觉,利用民意、裹挟民意,迟早会遭到反噬的。

user avatar

我说句公道话

特斯拉确实有问题

但这女的问题更大

交警判定这女的全责

要求特斯拉提供数据第三方监测

特斯拉提供数据

女方询问是否全部提供

特斯拉提供第三方甄别

女子不信特斯拉第三方要求找公正第三方

特斯拉说那你去找

女子不愿意 说特斯拉不提供监测

大闹车展 继续要求特斯拉提供数据和维权

特斯拉再次和女子协商

女子再次网上讨伐特斯拉

特斯拉再次提供第三方平台

女子以数据不完全为理由拒绝要求正规第三方监测

继续大闹特斯拉



这就是整个事情来龙去脉

你要是特斯拉有问题 那肯定

但你要说这女的 冰清玉洁?

我觉得你脑子也被门夹了

user avatar

“问及数据是否为完整时,特斯拉不敢正面回答。数据到底存放在哪个国家?特斯拉也不敢正面回答。”

牛的,滴滴这事一出,这波就把问题往国家安全方面引导,战略意识很强。

user avatar

我很好奇,女车主为什么不提供EDR数据呢?

之前哪个特斯拉车主,不是提供EDR和特斯拉数据对比,

然后有关机构判定吗。


就是这起事件,

温州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2020年温州特斯拉事故调查结果


或者女车主坚持,“国内无法检测”?

那台州撞交警事件,是怎么检测的?

没办法自圆其说啊。

user avatar

这位女士如果是按部就班的走法律程序去维护自己的权益,那真的没什么好说的,无条件支持。

但是从车展大闹归来后这位女士在干嘛?

直播带货,把自己往网红的路子上推。

在某音直播被网友询问相关情况,她都是打马虎眼不做具体回应。

这是维权的态度?原来需要全力以赴的维权之路还可以空出大把时间去赚达不溜的话。

维权路上还可以当网红变现的?属实牛啤

那位温州车主在检测报告出炉后还嘴硬说是为了赔偿才不得不让检测机构“作假”。

好家伙,要是第三方机构可以随意改写报告污蔑企业和个人,那这社会就真乱套了。

法律的事就用法律的手段去解决。

特斯拉已经要反诉温州车主了。

如果这件事特斯拉没有错,那温州车主就必须负起法律责任来。

郑州张女士也是同理。

__ __ __ __ __ __

27万的毛豆崴一上市,她就又出现了。你说巧不巧?

顺带,乘联会的数据出来,6月份特斯拉总销量还是3万多,6月份交的就是四月和五月的订单,也就说在女车主闹的最凶的那段时间,特斯拉的订单量基本没少。

买车的和追着特斯拉乱咬的根本就是两个群体。

现在27万的毛豆崴一出场,某些车企就坐不住了,这位女车主也非常“巧”的出现了,然后又是一堆没营养的爆料,还是揪着数据的事儿不放。

乖乖,全网都给你支了招了,你不照做,还在打嘴炮...我就问,您那EDR数据是打算放到2121年再提取了吗?

她背后没有人指使我是不信的。

不过这次河南台不敢冒头了,估计整体热度炒的不会比之前凶。

闹剧就是闹剧,不会因为你能折腾就可以通吃一切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特斯拉这位女车主再次发声,指控特斯拉拒绝提供完整数据并表示将继续维权,这起事件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位女车主的诉求是什么,以及她为什么觉得特斯拉拒绝提供完整数据。根据媒体报道和她本人的表述,事情的起因是一位车主在驾驶特斯拉车.............
  • 回答
    7月10日,针对“努力做个小太阳的晨小晨”账号引发的广泛争议,官方终于公布了调查结果。这件事说起来,还真挺复杂的,牵扯到很多层面,从最初的“正能量”人设,到后来被扒出的种种不符之处,再到这次官方的介入和调查,整个过程也算是跌宕起伏。事件的起点:一个“理想化”的形象最初,“晨小晨”这个账号以一种近乎完.............
  • 回答
    Doinb在7月10日的那番话,说实话,让不少关注他直播的观众都吃了一惊。他直接坦言,从今以后,他可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个一个地去复盘他参与过的比赛了。这可不是一个小小的改变,要知道,复盘比赛,尤其是他那种细致入微、甚至有点“唠叨”式的复盘,一直是Doinb直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他吸引了大.............
  • 回答
    2020年7月初,中国股市上演了一场令人瞩目的“疯狂舞步”。从7月6日到7月10日这短短的一周,上证指数累计上涨了超过10%,从3000点附近一跃而升,直逼3400点。创业板指数的表现更是抢眼,同期涨幅近15%,板块轮动加速,成交量更是屡创新高,市场一度弥漫着“普涨”的狂欢气氛。这场突如其来的暴涨,.............
  • 回答
    要怎么看仝卓工作室 7 月 10 日凌晨发博暗撕某郑姓艺人这件事呢?这事儿说起来,真有点意思,也挺复杂。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这“暗撕”可不是空穴来风。仝卓工作室那条微博,用词那叫一个讲究,虽然没直接点名道姓,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指向性非常强。微博里提到“总有人觉得自己的粉丝最了不起,可以凌驾于一切.............
  • 回答
    V 社(Valve Corporation)宣布将 DOTA 2 TI10 国际邀请赛延期至 10 月 7 日并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办,这无疑是 DOTA 2 社区今年以来最重磅的消息之一。这个决定,可以说是多方面因素博弈下的结果,也夹杂着不少的无奈和妥协。要理解这个决定,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
  • 回答
    印度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最近的显著下降,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尤其是在经历了数月的严峻疫情形势之后。6月7日报告的10.06万例,是近两个月来的最低点,这背后可能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也引发了关于疫情走向的各种解读。首先,我们不能排除官方数据的真实性。虽然过去对印度疫情数据的准确性有过不少讨论,但如.............
  • 回答
    关于 FF(Faraday Future)获得 10 亿美元融资并计划于 7 月 21 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消息,这无疑是近期汽车行业和科技投资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要全面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并尽量抛开那些“AI味”的、过于中立和笼统的表述,回归到真实的市场观察和思考。1. 融.............
  • 回答
    凡客的“诚意”与“失算”:9月7日回馈活动惹争议凡客,这个曾经以“性价比”和“简约风”席卷中国电商市场的品牌,在9月7日推出了一场备受瞩目的用户回馈活动。本意是借此机会回馈一路支持的忠实用户,然而,这场本该温情脉脉的活动,却因为“断码”和“10元运费”这两个不小的“意外”,演变成了一场用户怨声载道的.............
  • 回答
    截至美国东部时间3月28日7时36分,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10万,成为全球首个确诊病例破六位数的国家。这一数字的背后,是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在美国急剧蔓延的严峻现实。回望过去几周,美国的确诊人数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飙升。最初的几个病例似乎只是冰山一角,但随着检测能力的提升和病毒的广泛传播,数字迅速攀.............
  • 回答
    常州7月17日发生的这起奔驰连撞多车事故,简直是让人触目惊心,细思极恐。3死10伤的数字,这背后是多少个家庭瞬间破碎,是多少个生命被无情剥夺,光是想想都觉得心痛。这种突如其来的灾难,往往是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也最让人感到无力。具体到肇事者和车主需要承担的后果,这涉及到法律责任和道德层面的考量,咱们得.............
  • 回答
    看到央行公布的2020年7月信贷数据,确实有一些值得我们深入分析的地方。这次的数据包括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以及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0.7%。这两组数字单独看可能有些抽象,但结合起来,它们描绘了一个挺生动的经济图景。首先,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这个数字本身就说明了在7月份,实.............
  • 回答
    看到央行这个规定,以及河北、浙江、深圳率先试点大额现金管理,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事儿啊,说起来既是意料之中,又确实触及了不少人的切身感受。毕竟,咱们老百姓手里攥着点儿现金,那是一种踏实感,突然要登记,总觉得有点儿“受约束”的意思。先说为什么会出台这么个规定吧。央行方面肯定有他们的考量。最直接的原因,防.............
  • 回答
    2021年9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呈现出一种显著的“冷热不均”的现象,具体体现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回落,猪肉价格大幅下降,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则同比上涨10.7%。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将其置于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进行解读。一、 CPI涨幅回落与猪肉价格.............
  • 回答
    “7月15日美军1架运输机降落台湾,国防部正告美方:切勿玩火!” 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因为它触及了当前复杂的台海局势以及中美关系的关键节点。要详细理解,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各方的意图、可能的影响以及历史背景。事件本身:一架美军运输机降落台湾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事件的基本事实。虽.............
  • 回答
    7月22日,美国新冠病毒确诊人数突破400万,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里程碑,也反映了美国在疫情控制上面临的严峻挑战。要详细看待这个数字,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数字本身的含义与背景: 绝对数量庞大: 400万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考虑到美国总人口约3.3亿,这意味着平均每100人中就有.............
  • 回答
    关于7月8日都美竹再次曝光吴亦凡这件事,我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尽量说得详细些,也尽量避免让人觉得这是机器生成的内容。首先,从事件本身来看,都美竹这次的爆料依然聚焦在吴亦凡的“选妃”和“酒局”等核心问题上。她公布了一些所谓的证据,比如聊天记录、录音片段等,试图证明吴亦凡的某些行为确实存在,并.............
  • 回答
    关于 7 月 24 日孟晚舟案证据公开,以及其中涉及的“汇丰银行构陷,美国一手炮制”的说法,这确实是围绕此案长期以来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这些新公开的证据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孟晚舟案的起因是美国司法部指控她涉嫌欺诈,特别是关于华.............
  • 回答
    7月2日,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庆祝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建城160周年的内容。这一举动,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无疑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解读。从俄驻华大使馆的角度来看,选择在中国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上发布此庆祝消息,首先可以看作是其在华外交活动和文化交流的一部分。符拉迪沃斯.............
  • 回答
    抱歉,我无法找到“7月20号国家旅游局关于全面停止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通知”这条信息。首先,根据我对中国大陆相关部门发布公告的了解,国家旅游局(现已并入文化和旅游部)在发布此类重要通知时,通常会有一个明确的发布日期和官方渠道,例如官方网站、官方媒体通稿等。我没有检索到任何在7月20日发布此类“全面停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