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清朝晚期腐败无能,为何还能给中国留下 960 万平方公里领土?

回答
晚清朝廷确实积重难返,腐败和无能成为了社会普遍的认知,但即便如此,它依旧守住了中国辽阔的疆土,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绝非仅仅是“无能”二字可以概括。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拨开“腐败无能”的标签,深入探究当时的历史脉络。

一、 并非“无能”到一无是处:顽强抵抗与战略博弈

尽管内政混乱,外患频仍,但清朝晚期并非所有层面都完全丧失了维系国家的能力。在面对列强的侵略时,我们也看到了清廷内部一些官员和将领在特定历史关头所展现出的顽强抵抗,以及国家在战略层面的努力。

抵抗精神的火种: 虽然“落后就要挨打”是事实,但每一次外敌入侵,总有不屈的中国人站出来。从鸦片战争的林则徐、关天培,到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尽管其最终目标并非维护清朝),再到甲午战争时期的邓世昌、丁汝昌,以及义和团运动,这些都表明了中国人民和部分官员保卫国土的决心。即使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我们也看到了僧格林沁、左宗棠等人在边疆地区的军事行动,以及各地民团的自发抵抗。这些抵抗,虽然在军事上最终未能改变全局,但却迟滞了侵略者的步伐,为后来的领土谈判争取了一定的空间。
领土丧失的“止损”: 晚清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失了不少主权和领土。但是,清廷在谈判桌上并非完全被动。在沙俄不断蚕食东北和西北领土时,清政府也曾派遣官员进行交涉和抵制,例如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他不仅平定了阿古柏的叛乱,巩固了边疆,也为后来与俄国就伊犁问题的谈判奠定了基础。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最终并未像一些更小的国家那样被彻底瓜分。
战略博弈与“以华制华”: 在列强环伺的国际环境中,清廷也并非没有进行过战略上的考量。例如,在与俄国和英国之间,清朝也试图利用它们之间的矛盾,通过外交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尽管这种“以华制华”的策略常常因为自身实力不足而难以奏效,但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被列强完全吞并的命运。

二、 国际格局的复杂性:列强的“共识”与“制衡”

中国能够守住绝大部分领土,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并非是所有列强都铁板一块,一致同意瓜分中国。

“门户开放”政策的掩护: 尽管列强都想在中国攫取最大的利益,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制衡。尤其是在美国倡导“门户开放”政策之后,虽然其本身带有列强瓜分中国利益的意图,但客观上也为中国保留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国家形态提供了一定的外部压力。其他列强担心一旦某一个国家独吞中国,将会打破现有的力量平衡,从而引发新的国际冲突。
维护现有利益的考量: 已经在中国获得大量特许权和贸易利益的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彻底陷入混乱或被某个国家完全控制,那样反而会损害它们已有的利益。一个相对稳定的(即使是衰弱的)中国,更能保证它们在贸易和投资上的持续收益。
文化和民族主义的阻力: 虽然中国在军事上落后,但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庞大人口的文明古国,其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并非轻易就能被抹杀。在某些历史时期,列强也顾忌到中国民众的反抗情绪,以及可能由此引发的更广泛的动荡。

三、 历史进程的偶然与必然:一个未能完成的“大清洗”

我们也不能忽视历史发展中一些偶然因素的作用,以及中国自身顽强的生命力。

“革命”与“改革”的赛跑: 晚清时期,虽然腐败无能,但中国内部也在孕育着变革的力量。以维新派、同盟会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不断呼唤和推动着中国的现代化。虽然他们的努力屡遭挫折,但这些思想和行动,也构成了一种潜在的“中国命运”的选择,使得中国在被瓜分和被改造之间,最终走向了后者。
人民的顽强生命力: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中国人民也从未停止过对家园的守护。他们的生存本能、家庭纽带、以及对故土的热爱,都在以各种形式抵抗着外来的压迫和吞噬。这种生命力,是任何外部力量都难以完全摧毁的。

总结来说,晚清腐败无能,但为何还能守住 960 万平方公里领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清廷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存在抵抗力量和战略博弈。
国际列强之间相互制衡,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并未形成一致瓜分中国的“共识”。
“门户开放”政策虽然是侵略的产物,但客观上维护了中国的完整性。
中国人民自身的顽强生命力和对故土的守护。
内部改革和革命力量的孕育,为中国的未来保留了可能性。

将晚清的领土完整性完全归结于“清朝晚期腐败无能”是片面的。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国家能否存在,不仅取决于统治者的能力,更取决于无数复杂因素的博弈,包括人民的抗争、国际格局的变化,以及历史进程本身的演进。晚清的“无能”固然导致了巨大的损失,但中国最终没有被彻底瓜分,也是那个时代多重力量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在绝境中顽强求生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清朝此前的底子太厚实了,所以衰败之后,留下来的家产也还是挺多的。

2、以当时的科技水平,其实主要是运输和投送能力,欧洲国家是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消灭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合法政府的。这也就意味着,所谓的欧洲殖民者,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只有谋求更大的商业利益,而不是领土需求才是最有性价比的做法。

3、欧洲人在中国开辟的租界什么的,都是在漠河-腾冲线以东,这片区域处于中原王朝的统治下已经有千年历史了,国家的认同感很强烈,所以没有出现分裂的情况。

4、新疆、西藏其实一度已经岌岌可危了。所幸的是,左宗棠抬棺出征,暂时将新疆的局势给苟住了。后来人民军队陆续挺近新疆、西藏,才算是彻底稳固了这两个区域,这个事情和清朝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