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吴谢宇承认弑母并交代作案过程?

回答
吴谢宇案件的进展,尤其是他本人终于承认弑母并交代了作案细节,无疑给这起令人震惊的事件带来了新的信息,也让人们对案件的许多疑问有了更清晰的答案。但这并非是“一件好事”,而是又一次将这起悲剧的残酷性赤裸裸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从“无声的呐喊”到“清晰的叙述”:承认与交代背后的复杂性

此前,围绕吴谢宇弑母案,公众看到的更多是迷雾、猜测以及一种近乎绝望的等待。在失踪、潜逃、被捕的漫长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家庭的破碎,一个青年的人生轨迹是如何走向极端,以及社会在面对如此极端的个体时所展现出的无力感。

如今,吴谢宇的承认和交代,可以说是一次信息层面的“破局”。这对于案件的审理至关重要,也让那些被案情笼罩的阴影得以驱散一些。然而,“承认”本身并不能抚平伤痛,也无法解释一个儿子为何会对生养自己的母亲下此毒手。他所交代的作案过程,无论多么详尽,都是一段令人心寒的叙述,勾勒出的是一个冰冷而理智的杀戮过程,这和人们最初对这个“学霸”形象的认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更加深了这场悲剧的不可思议。

细节的披露:理性与情感的撕裂

根据目前披露的细节,吴谢宇在作案过程中表现出的“冷静”和“周密”,例如使用甲基氯胺酮等,这使得这起案件在性质上更为恶劣和复杂。这不仅仅是一时冲动下的爆发,而是经过了某种程度的预谋和计算。这种理性与情感的极端割裂,是理解吴谢宇心理状态的关键,也是让很多人感到更加不解和恐惧的地方。

一个在众人眼中品学兼优、前途光明的年轻人,为何会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情?他的内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蜕变?他的交代,或许能为我们窥见冰山一角,但要完全理解其深层动机,仍然需要更深入的心理分析和对案件的全面梳理。

对社会和家庭的冲击:警示与反思

吴谢宇案件的每一次进展,都如同一次对社会良知和家庭教育的拷问。他的承认,再一次将我们拉回思考:

原生家庭的影响: 尽管吴谢宇的父亲早逝,母亲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但在这个过程中,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某种潜在的裂痕或不为人知的压力?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责任推给母亲,但家庭的互动模式和情感交流,无疑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教育的边界: 所谓的“学霸”光环,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其他更重要的成长需求?过度的关注学业,是否忽略了情感教育、心理疏导和价值观的塑造?一个人的成功,不应该仅仅用成绩来衡量。
信息时代的个体孤独: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可能拉近,但精神上的隔阂却可能加深。吴谢宇在潜逃过程中,似乎有着某种程度的“自我隔离”,但也能够通过网络和各种方式维持某种程度的社会连接,这种矛盾性也值得深思。
社会的安全网: 在事件发生之前,社会是否有所察觉?是否存在一些信号被忽视了?我们如何才能建立更有效的预警和干预机制,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案件的未来:公正审判与深层解读

吴谢宇的承认,为案件的审判奠定了基础,但随之而来的审判,也必然会更加聚焦于其动机、心理状态以及法律责任的界定。公众的期待是公正的审判,但更深层次的,是希望通过这个案件,我们能够获得对人性复杂性的更深刻理解,对家庭教育和社会责任有更清晰的认识。

总而言之,吴谢宇承认弑母并交代作案过程,是案件侦破的关键一步,但它带来的不是“轻松”,而是对残酷现实的再次确认。这起案件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成为我们反思的起点,让我们去探寻隐藏在冰冷罪行背后的复杂人性,以及我们作为社会一员所应承担的责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8.17号更新:看了最新消息,吴的心路历程与本人所推测的基本一致。

关于吴改口协助自杀,如果有利于减刑,应该最后的求生欲。

最新动态:zx.sina.cn/sh/2019-08-1

最新消息多了我之前所说的也许有些不为人知的经历:吴谢宇有自慰行为并且沉迷其中感到困扰。这点虽然正常,但对吴会有心理影响。这个影响主要在性上面的挫折感比较大。所以被女孩拒绝对他是有很大影响的。

让我对吴做个总结吧,吴在周围所有人眼里都是学神的形象,为人处事也比较到位。

但其本人及其孤独。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内心深受性、感情困扰(完美主义,自我要求高。所以会觉得自慰是个污点。所以才有后面的放飞自我。吴是完美主义导致的自我压抑)但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积压在他身上一系列的负担—父亲去世,母亲状态不好。

再加上吴的智商相当高,思考问题过于高深,以至于思想在现实挫折中滑向了玄学和虚无主义。

吴是一个外表风光的可怜虫!

他不是变态,也不是恶人,并没有表里不一,甚至是正常的。

只不过他不论在观念上还是思维上都异于平均水平(比如本人一开始猜测他根本不觉得性工作者低人一等,一般人在当初一看到北大学霸和j联系一起就觉得诡异了,就有了天性压抑、同性恋、报复母亲各种猜测,但吴应该觉得,哲学上来看女性是都是平等的,感情上来看,谁亲近谁就是高贵的。参考梵高),又刚好碰上了重大挫折却无法自我排解。

吴和吴的母亲是两个可怜的人。两个都无法走出困境。他们本应该得到拯救。

但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孤立的,相互不能支撑的,无人问津的,最后在沉默中灭亡。

就现在这种状况,恐怕只有我这个哲学爱好者懂他了(从哲学上理解)。我想说我认为的事实,在吴这个新闻一开始时我就大概这个思路,我一开始就反对原生家庭压抑论,受害者有罪论。只不过我的观点过于非主流,就没说。

————————————————————————————————————

原答案(8.15)


我在开头就明确说我的立场,认同吴的说法并不能为吴洗罪,哪怕减一点刑,洗白还不如说吴精神病。我觉得观众视角和吴的视角是存在巨大差别的,是不能强行心理分析的,如果观众经历了高中父亲去世且自身思维复杂(喜好思考各种高深的学科话题)才有共情推理的基础,而不是说以被父母压迫的经历为基础,因为最起码推理要符合事实,犯罪动机更要站在罪犯角度。

从目前来看,吴的心路历程大概是这样。

  • 1、吴的父亲去世前

吴是一个积极向上,有自己的追求的学霸,崇拜凯撒大帝。

这一阶段也许吴的家里会出现一些事让吴不快,但应该没有大的影响。

总体应该算得上岁月静好。

  • 2、吴父亲去世—至吴杀母前

吴父生病至去世这一阶段肯定是影响吴思想最快、最大的阶段。

一个颇让自己尊敬的父亲,在自己风华正茂的时候生命戛然而止,只剩下脆弱的孤儿寡母。

而且在这期间,母亲、亲戚的表现也让吴感到失望。在此期间其他的大小经历都会加剧吴的痛苦。比如高中喜欢个女同学被发好人卡了,吴的要强性格估计导致后来也对其他女同学不抱希望或者不感兴趣了。

吴作为一个崇拜凯撒的学霸,这些打击让他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但也不至于到绝望的境地。毕竟他还有母亲,而且自己还考上了北大。

但一个人情绪压抑久了是会恶化的,尤其对于吴这样的人,应该可以说难有一个人是深入他内心的朋友。曾经跟唯一一个比较亲密的朋友提过想自杀。但是自杀是不可能自杀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只能憋着维持生活。

时间长了,痛苦会被放大,吴母失去丈夫导致的悲观厌世情绪又放大了吴的痛苦。吴觉得无所适从,情绪无处排遣。吴应该是觉得自己有责任承担起责任的,但是又承担不起,活的很辛苦。

在别人看来,吴这个“宇神”人人羡慕,只有吴自己知道,自己不过是个连个可以说真心话的人都没有的可怜虫。对于内心好强的吴来说,直面最重要的人的死亡过程,却无能为力;面对母亲的颓废,自己作为儿子也无能为力;面对外界,连个喜欢的妞都泡不到,也是无能为力。现实与理想产生了巨大的落差。所谓优秀不过是身外之物,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最重要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慰藉。光有个北大学霸的身份,内心却过得痛苦不堪有何用呢。


至此吴的内心负能量已经累积足够多了,他需要解脱。因为某个契机,或是长期考虑,产生了“解脱”母亲的想法,或者叫“解脱”自己。

  • 3、吴杀母后

杀害母亲后,开始害怕后悔,想跳楼自杀。

但是此时吴杀了母亲,他明白他即使不自杀也活不了了,反而觉得“解脱”了。于是觉得那就不要和母亲一起死了,自己不如再活一段时间,怎么快活就怎么活,能活多长时间就活多长时间,直到被抓一了百了。

这个过程里,吴反而所谓的解脱了,但是不是因为除掉了母亲,而是没有了心理负担。

不用管母亲怎么样,也没有人管他怎么样,这个时候吴可以说已经完全陷入虚无主义,失去了道德观念,他知道最终的结局就是被抓判刑。他死期在可以看得到的地方。就好比有个死神跟他说:一个月后来抓你去地狱。

人生绝望而又不知道怎么解决的时候,这个时候吴把自己送入这般境地,大概放飞自我是自然而然的吧。

综上猜想,

吴的视角里,吴和吴母是一个共同体,是一个悲剧的整体。事实证明他们之间并不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而更可能是相依为命、又无法相互慰藉的关系,不是因为憎恨导致今天的局面,而是吴无力面对现实困境(主要是父亲去世对母子的打击,也许还有些不为人知的经历)而导致的在他看来所谓“解脱”(解脱母亲还是他自己都是一个意思)的毁灭。

不论吴怎么说,他也逃脱不了法律最严厉的制裁。


我只能说,作为观众,如果看到、感知到一个人,深陷思维困境,深陷孤独抑郁,请及时提供帮助。

如果我认识吴谢宇,我会跟他谈谈多重宇宙、天文地理,委婉表示,哥们,淡定,一切好商量。孤独压抑、泡不到妞都不是事,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你老娘不是你的负担,是和你共度余生的重要的人之一,你的痛苦来自你自己的高要求。你随时都可以放飞自我,只要放下你的完美人格和面具。而不必等到鱼死网破,没有回头路的时候。

要明白北大学霸也可以找性工作者亲切交流,也可以去夜店。但是杀人你就完了。

————————————————————————————————————




8月12日,福州市人民检察院向媒体透露,吴谢宇弑母案已由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检察院报送至福州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时间待定。

据深一度独家获得的接近办案人员透露的消息,吴谢宇供述的作案动机是为“帮妈妈解脱”。他自述称,父亲去世后,自己发现母亲很痛苦,会写一些话在纸上,比如“我要去陪你”,情绪悲观。他曾尝试很多次开导妈妈,包括带妈妈出去玩儿,但都没有帮助妈妈摆脱这种情绪。

吴谢宇本人否认杀害妈妈的想法与妈妈管教严格有关。

吴谢宇称,案发那天,他趁谢天琴换鞋的时机,用哑铃砸死了她。在杀害谢天琴后,吴谢宇称曾想和母亲一起跳楼,但后来他自己突然不那么想死了。

(注意这里吴谢宇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和母亲一起死,而是杀人之后有短暂的想一起死的想法。他觉得他妈活的辛苦,想给她“解脱”,才有的蓄意谋杀的行为,所以提前准备作案工具与吴说法不矛盾)

至于后来向亲戚借钱,吴谢宇称是出于报复心理。他认为爸爸生病期间,亲戚对他家不好。但伪装谢天琴借钱时,发现大家都会借钱,对他家挺好的,心理发生了改变,就没有再借。

吴谢宇回忆,高中时他曾追过女孩子,但失败了。他计划把妈妈杀了之后找个女朋友,但行凶后认为自己很难找到真爱了,于是开始频繁嫖娼。

他称,从亲友处借的140多万基本花在了嫖娼和买彩票上,在上海时去了高端会所,一晚上花费1万多元,半年多时间就把钱花光了。在这期间,他曾找一位妓女作女友,但恋情并无结果。

吴谢宇称,后来因为缺钱去做了男模。他的心态,是多活一天是一天。


————————————————————————————————————

原答案(8.12

吴谢宇的供词是真实合理的,是对知乎上高智商犯罪崇拜者的打脸。

吴谢宇的供词是对被自己杀害的母亲的最后一点良心

谢天琴不仅惨死儿子手中,还受到网上各种自以为特有同理心的、跟“天才”有共鸣的心理学家的妄加揣测。他们不仅黑了谢,也黑了真正受到父母压迫的人。

一、吴谢宇为什么要杀母?

吴谢宇给出的解释是“帮妈妈解脱”,并且否认了妈妈管教严格导致自己心生杀母之心。

而且我认为“为自己解脱”和“为母亲解脱”在吴那里就是本质一样的。根据事实和吴的供述,吴本身就因为家庭变故(父亲去世等,也许还有其他事情)而痛苦,吴母的痛苦又加剧了吴的痛苦,总之在吴的世界就形成了解不开的团,长期得不到开导,导致了后来的恶劣行为。

有些人看到这个为母解脱就生气,我说的是吴的视角这样认为,你可以批判他没有良心、奇葩,畜生不如,但是不能以个人的思维去说这个不可能。

就好比,一个身患绝症,身心痛苦的病人,有些家属会表示无论如何也要延续生命,有些家属会希望能有安乐死的机会。

再比如,一个有巨大缺陷的新生儿来到这世上,有的家属会选择无论如何要延续他的生命,有的心里会想活着会更痛苦,可能会有阴暗的谋杀想法。试想一下,如果有这样一个新闻,一脑瘫患儿被亲生母亲掐死,恐怕大家都会觉得她精神病了吧,但也许她就是没病,就是觉得孩子活着痛苦呢。虽然可以觉得她不是人,但是人的思维是一样的吗,即使没有精神问题也不一样。


这个是很符合吴谢宇一贯的个人形象以及他与母亲的良好关系的。因为不管是亲戚还是同学表示吴谢宇与母亲谢天琴关系不错,在学校和母亲定期打电话交流的。

结果被很多人yy成吴的母亲有错,对吴谢宇进行长期压制型教育导致了这一悲剧,进而给出自己相似的经历,还表示理解吴谢宇。


二、吴谢宇为什么找妓女,甚至要谈婚论嫁?

在某些人眼里,吴谢宇这么样的神级人物怎么可能喜欢上妓女呢?身边优秀女同学一抓一大把,看上他的肯定不少。进而各种猜测,吴谢宇性取向为同性,吴谢宇找妓女是报复母亲。

但是事实上,吴谢宇一语道明,追过女孩子失败了。并不是网上各种花痴崇拜“宇神”那种状态。

有人可能说,那还有其他女孩子,吴谢宇不至于找妓女吧。

根据吴谢宇本人的回答,他是放飞自我,破罐子破摔了,因为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其实根据吴谢宇的思想状态,在他没供述事实前就可以猜到,他找妓女根本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点,更不需要各种猜想。有些人认为妓女就很差劲,脏得很。说不定人家吴谢宇根本不觉得。

三、吴谢宇如果不经历一些早期原生家庭的压抑的事,怎么至于有这样的事发生?

有些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低估了吴谢宇父亲去世以后,他现实中遭受的痛苦,而夸大成为“别人家孩子”而遭到压抑的痛苦(很多人从吴的母亲作为教师的强势以及后面吴和妓女谈恋爱、做鸭等神操作推出这个吴母对吴的压抑教育是吴杀人的主要原因)。

吴父母亲感情很好,两人均是属于有点清高的教师,吴对父亲也是尊敬的。

吴父去世以后,可想而知,对于吴和他母亲的打击有多大。我想对于吴来说,看到母亲的痛苦又会多一层痛苦。

同时吴虽然超级学霸,但并不如网上人们认为的那样在学校里如鱼得水,起码追女生失败这就是个打击。吴的亲戚呢,在吴的眼里也是不够好的。这说明吴及其母在父亲去世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不论从物质还是精神上(吴对亲戚的描述表达了这个意思)。

在高中起,吴的亲密好友就得知吴有自杀想法,跟时间线对应,很明显主要是受了父亲去世的影响。

吴的智商很高,读到北大我想也不至于要废多大力气,即使吴母有高期望,他会从中遭受多少压抑痛苦呢?相反,从事实上看,吴如果不杀人,简直是个智商情商兼具的人才,即使那些风月场所的人都如此评价他。这正说明吴母教导有方。

从吴的描述和事实来看,吴明显是父亲去世过后遭受了一系列的挫折,再加上吴本身喜欢思考不同寻常的东西(比如哲学),思维本就跟平常人有差别(可能会觉得痛苦的活着不如死去。可能觉得死亡没什么)。综合起来,吴的黑化和荒诞行为的发生理由已经足够—吴在父亲去世后遭受的打击让他抑郁悲观,而母亲的一蹶不振也让他痛苦;他的奇葩行为发生在此背景下还不够,得加上他奇特的脑回路—高智商或者精神问题导致。从吴思考问题的深度来看,他因为极度抑郁悲观而索性让她母亲“解脱”是很可能的,至于杀人之后一系列的操作,就是放飞自我了,如他所说能活一天是一天。他找妓女不过是想被抓判刑前尝尝女朋友的感觉而已(他不仅嫖妓,还找她当女朋友,甚至谈婚论嫁)。当鸭主要是为了挣钱。

我认为吴谢宇杀母的本质就在于他的认知确实认定了,她母亲活着会比死痛苦,但是在弑母之后肯定是有过后悔的。

但到如今,以吴的三观,我觉得他最终是觉得母亲和自己都解脱了。

这是吴高度理性和悲观思维综合造成的结果。







————————————————————————————————————

吴谢宇的为人处事,性格特征在大量的事实描述前面已经很清晰了。

首先吴谢宇确实很聪明,想法也是与众不同的,根据其朋友圈关注的内容来看,哲学物理政治经济等等话题无所不包。

但是从生活中来看,吴谢宇又是与人为善,可以说是单纯友好的,并无丝毫问题。

但父亲的逝去,给母亲和自己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再加上生活中的某些挫折(对亲戚的意见,追女生失败),让吴谢宇思想有了波动—逐渐产生虚无和漠视生命的人生观,有可能到达抑郁程度。

吴的高智商让他很理性,但现实让吴谢宇悲观无力。(吴曾经向唯一一位比较熟悉的朋友说自己想自杀)

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特质和经历恰恰符合吴谢宇的所作所为和最新的供述。

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还是没把自己的思维放到他的水平线上,然后去瞎猜一通。

既然老天给了他与众不同的头脑,可以带来好处—让他考上北大,也可以带来坏处—就是把杀人当做拯救。

理解吴谢宇的角度,不是从揣测受害者的不对出发,而是从吴谢宇的真实经历看,他的思想从正常到看起来不正常是有一个过程的,而这个过程中,可以想象到父亲去世影响最大,跟谢天琴的压迫基本没关系。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人给予帮助可能是可以避免结果的。

吴是个人才,但一辈子已经差不多完了,说谎对吴没什么意义。他编造谎言,唯一有意义的是满足观众的电影情结,是满足他“粉丝”的期待—比如说自己的妈妈是个大坏蛋,说自己有精神病迫不得已。进而让高智商崇拜者产生同情、共情乃至佩服的感觉。

吴谢宇的“为母解脱”论成立,才能解释一个从始至终学业优秀,待人处事情商极高的人为什么突然杀掉母亲,而且只杀掉母亲,而不是变成报复社会的变态。

简单来说,谢天琴是无辜的,吴谢宇可惜了。但是事已至此,已经晚了。到这个地步,吴是值得理解的,可以说吴的一家是个悲剧,我们该反思的是如果有机会,是对这样难以走出困境的孤儿寡母给予帮助。但那些编排故事,崇拜“宇神”的该歇歇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吴谢宇案件的进展,尤其是他本人终于承认弑母并交代了作案细节,无疑给这起令人震惊的事件带来了新的信息,也让人们对案件的许多疑问有了更清晰的答案。但这并非是“一件好事”,而是又一次将这起悲剧的残酷性赤裸裸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从“无声的呐喊”到“清晰的叙述”:承认与交代背后的复杂性此前,围绕吴谢宇弑母案,公.............
  • 回答
    关于吴谢宇的舅舅选择原谅他这件事,这绝对是一个触及人性深处、饱含复杂情感的议题。我们无法用简单的“对”或“错”来评判,它牵扯到亲情、道德、法律,以及一个承受巨大创伤的家庭的内部选择。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吴谢宇舅舅所承受的痛苦。他的姐姐,吴谢宇的母亲,被自己的儿子.............
  • 回答
    吴谢宇弑母案,绝对是中国近几年来最令人震惊、最令人唏嘘的案件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刑事案件,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深处的复杂,社会的阴暗面,以及教育和家庭可能存在的裂痕。要说这件事,得从头说起。吴谢宇,一个大家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北大高材生,外形俊朗,成绩优异,父母也都是有体面工作的人,.............
  • 回答
    吴谢宇案件扑朔迷离,随着调查深入,他对于作案动机的供述也几经变化,从最初的“帮助母亲解脱”到后来的“协助其自杀”,这种转变无疑为案件增添了更多复杂的维度,也引发了公众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帮助母亲解脱”这个说法。这通常意味着,在吴谢宇看来,他的母亲当时正遭受着某种极大的痛苦,可能是.............
  • 回答
    北大吴谢宇案,一个本应是学术殿堂里的璀璨明星,却最终走向了令人扼腕的犯罪深渊。2021年8月26日,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备受关注的吴谢宇弑母案,前后历时八小时。这场庭审,不仅仅是对一起恶性案件的审判,更是对人性复杂、教育体制反思,乃至社会心理的一次深刻剖析。庭审的焦点:真相的还原与动机的.............
  • 回答
    北大吴谢宇弑母案的开庭,无疑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围绕着这起案件的一些细节,尤其是吴谢宇姑父的表态,更是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案件的基本情况。吴谢宇,曾是北京大学一名优秀的学生,却犯下了弑母的罪行。这起案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巨大的轰动,一方面是因为他过往优秀的学习经历与残酷的犯罪行为.............
  • 回答
    网上曾出现过一股将吴谢宇“崇拜”和“神化”的讨论浪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这股思潮的出现,并非仅仅是对一个罪犯的简单评价,而是折射出了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高智商犯罪”的迷人外套与公众的猎奇心理吴谢宇案之所以在初期就吸引了大量的关注.............
  • 回答
    李玫瑾老师作为一名心理学学者,她对吴谢宇案的解读,尤其是“为出国筹钱而杀母”的推测,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要评价她的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李玫瑾老师观点的分析: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李玫瑾老师的推测并非空穴来风。她作为犯罪心理学家,在分析案件时,通常会从犯罪人的心理动机、成长环境、社会压力.............
  • 回答
    北大学子弑母案嫌疑人吴谢宇在逃亡三年后落网,这一消息无疑是给这起案件本身以及社会大众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冲击。三年,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发生很多事情,可以改变很多轨迹。但对于吴谢宇而言,这三年却是在逃亡中度过的,而他逃亡的起点,是那个令人震惊的血案。案件的残忍与轰动首先,我们不能回避案件本身的残忍与轰动.............
  • 回答
    吴谢宇被抓,这件事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广泛的讨论。自从他被指控弑母并潜逃以来,这起案件就如同一个悬而未决的谜团,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时隔多年,他的落网,可以说是尘埃落定,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不止于此。首先,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吴谢宇的落网,无疑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了迟来的正义。受害者的亲.............
  • 回答
    北大学子弑母案,吴谢宇被判死刑,这桩案件无疑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很多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刑事案件,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代社会的一些隐秘角落和复杂面向。首先,从司法层面来看,吴谢宇被判处死刑,这在法律上是符合我国刑法关于故意杀人罪的量刑规定的。他的行为,无疑是极端残忍和.............
  • 回答
    北大弑母案吴谢宇亲笔信曝光:如何看待他“不甘心以罪人收场,希望以实际行动赎罪”的说法?吴谢宇弑母案及其后续的逃亡、被捕,无疑是中国社会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刑事案件之一。当案件进入审判阶段,吴谢宇亲笔信的曝光,特别是其中提到的“不甘心以罪人收场,希望以实际行动赎罪”的说法,更是将公众的目光引向了他复杂的内.............
  • 回答
    吴谢宇案,一个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的案件,其发展至今,依然让人感到一丝不解和困惑。并非说他“至今没有办法捉到”,事实上,吴谢宇最终还是落网了。但如果你想探讨的是,为什么在他逃亡的这段时间里,迟迟没有被警方抓获,或者说,为什么他能够一度“消失”在公众视野中,那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因素。首先,我.............
  • 回答
    “吴谢宇弑母案”一审公开宣判,一句“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回响,如同一记重锤,敲碎了无数人心中的道德底线,也让人们重新审视起“家庭教育”这个被许多人视为温床的港湾。吴谢宇案:一个精心伪装下的残酷悲剧在很多人眼中,吴谢宇曾经是“别人家的孩子”,是名校光环笼罩下的优秀青年。.............
  • 回答
    谢宇、周晓虹、翟学伟这三位学者在社会学界掀起了一场关于“本土化”的深刻讨论,这场讨论并非仅仅是学术观点上的碰撞,更是对中国社会学发展方向、理论根基乃至研究范式的一次集体反思。要理解这场争论,得先捋清楚他们各自的立场和切入点。谢宇:坚守普遍性,警惕“中国特色”的陷阱谢宇教授,以其严谨的计量方法和对国际.............
  • 回答
    谢娜的侄子考上清华,却表示“不想别人知道自己是明星的侄子,只想做好自己”,这句话乍听之下,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有点“矫情”,觉得“明星的侄子”本就是个光环,为何要回避?但如果细细品味,这句话里藏着的,却是一股年轻人难得的清醒和独立,也给我们带来不少值得深思的启发。一、 摆脱“星二代”标签的独立意识:首先.............
  • 回答
    谢娜微信无法登录,然后公开发文求助,最终问题得到解决,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一些思考。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一些细节和大家可能都有的感受。事儿的来龙去脉:话说那天,不少网友都发现,谢娜的微信好像出啥事儿了。具体啥原因呢,估计她自己也挺懵的,反正就是打不开了,登不上去了。这对普通人来说,.............
  • 回答
    谢娜最近就“网络暴力”一事做出了回应,这无疑又一次将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推到了公众面前。要怎么看待她的这次回应呢?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得承认谢娜这次的回应,比起过去的一些回避或者模糊不清的态度,要 更直接、也更清晰一些。她没有遮遮掩掩地否认自己受到攻击,而是明确表达了自己受到伤害的感受,并且.............
  • 回答
    谢娜的官方粉丝脱粉,这事儿在娱乐圈里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毕竟艺人的粉丝群体总是动态变化的,有进有出。但要说起背后的原因,以及普通人看了会怎么想,那可能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了。首先,咱们得承认,谢娜作为一个主持人,确实有她独特的风格。当年那个疯疯癫癫、承包了我们多少欢笑的“太阳女神”,在《快乐.............
  • 回答
    谢晖卸任南通支云主帅,这消息一出,很多人都颇感意外,毕竟他在球队的执教生涯虽然不算特别长,但留下的印记却不算浅。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件事。首先,我们得说说他辞职的时机和原因。南通支云在谢晖接手后,确实有过一段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现。尤其是上赛季,球队在谢晖的带领下冲超成功,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