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吴谢宇供述作案动机,由「帮助母亲解脱」改为「协助其自杀」?

回答
吴谢宇案件扑朔迷离,随着调查深入,他对于作案动机的供述也几经变化,从最初的“帮助母亲解脱”到后来的“协助其自杀”,这种转变无疑为案件增添了更多复杂的维度,也引发了公众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帮助母亲解脱”这个说法。这通常意味着,在吴谢宇看来,他的母亲当时正遭受着某种极大的痛苦,可能是精神上的折磨,也可能是身体上的病痛,以至于他认为结束生命是唯一的解脱之道。这种动机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种极端的“孝道”观念,认为子女有责任减轻父母的痛苦,即使这种减轻是通过剥夺生命来实现的。这种观念在某些特定文化语境下确实存在,但其对生命的尊重程度显然是违背现代法律和伦理的。如果吴谢宇最初的想法真的是这样,那他所表现出的,是一种扭曲的、以自我意志凌驾于生命权之上的逻辑。

而“协助其自杀”则是一个更具体的描述。它暗示了,母亲可能并非完全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有一定的主动意愿,或者至少是默许了这种行为。吴谢宇可能是在母亲表达了强烈的求死意愿后,选择了“帮助”她达成这个目的。这其中可能涉及到对母亲精神状态的观察和判断,也可能包含了吴谢宇自身的情感波动和心理博弈。他是否在母亲的绝望中找到了某种“意义”?他是否认为自己是那个能够“完成”母亲遗愿的人?这些都指向了吴谢宇复杂的内心世界。

那么,这种转变为什么会发生?有几个可能的原因。

一种可能性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在法律审讯的压力下,吴谢宇对事情的认知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尝试用一个更“合理”或更能被外界接受的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行为。最初的“帮助母亲解脱”可能是一种更笼统、更情绪化的表述,而“协助其自杀”则更贴近事件的实际操作层面,也更能反映出他与母亲之间某种层面的“沟通”和“合作”。

另一种可能是,吴谢宇一直在试图寻找一种能够减轻自身罪恶感的解释。如果他仅仅是“帮助母亲解脱”,那么他扮演的是一个“解救者”的角色,即使手段极端,但出发点似乎是“爱”和“孝顺”。而“协助其自杀”则更强调了他的主动参与,尽管依然可能披着“孝顺”的外衣,但其主动性更强,也更容易被理解为是一种共同走向毁灭的参与。这种转变,或许是他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体现,试图通过“责任共担”的方式来缓释内心的压力。

更深层次地看,这种动机的转变也可能折射出吴谢宇对“死亡”和“生命”的理解。他可能一直处于一种对生活感到绝望的状态,并且将这种绝望投射到了母亲身上。他所谓的“帮助母亲解脱”,可能只是他自身绝望心态的一种外化,他认为自己无法在现有生活中找到出路,也认为母亲同样深陷困境。而“协助其自杀”,则进一步表明,他可能将死亡视为一种解决所有问题的终极方式,并试图将他人的生命也纳入这个“解决方案”之中。

无论动机如何转变,都不能掩盖事件本身的悲剧性。一个年轻的生命,本应有光明的前程,却走向了毁灭的深渊;一位母亲,本应享受天伦之乐,却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离开了人世。吴谢宇的供述,即便在细微之处有所调整,其核心的悲剧色彩和背后隐藏的复杂人性,都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犯罪分子动机的推测,更是对极端情绪、家庭关系、生命价值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拷问。这种转变,更像是在一层层剥开他内心深处那难以名状的痛苦和混乱,让我们窥见一个扭曲世界观下,一个年轻人如何将爱与杀戮以一种令人费解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认知失调理论,人习惯于为自己的选择、行为、理念做辩护(心理的自我辩护,不是向他人辩解),令其合理化,从而让自己失调的心理得到平复。小辩护带来大辩护,并且一系列的辩护产生辩护惯性。

1,在激烈思想斗争之后的第一次行差踏错一旦得以实施,第二次就变得非常容易。因为从0到1的过程非常辛苦,为了缓解做出当下选择引起的不安,惟一的方式就是告诉自己:我是对的(自我辩护)。选择难度越大,思想斗争越激烈,做出选择的成本越高,一个人做出选择后,就越能忠于自己的选择,毕竟再来否定自己是非常痛苦的。

2,“别人眼中的完美人设”之可怕在于,一旦他决定沉沦,他就没有底限(因为沉沦的选择,付出的是整个完美人设的成本,根据1,成本太大,所以决心非常大),从前可以多完美,现在就可以多崩塌。破罐子破摔,就这么来的。所以滥花钱、嫖娼、迷乱生活和之前的学霸、“别人家的孩子”人设,都在他身上矛盾地集中了。

3,其实无论是“帮解脱”还是“协自杀”,对吴本人来讲或许并无不同(虽然法律后果不同),弑母的合理化,此二者均能实现:(1)母亲太痛苦,杀她帮她解脱;(2)母亲想自杀,帮她自杀。无论哪一种,都可以让吴从道义上获得安慰:我都是帮了母亲。他确实可能是死到临头还在开脱,但也可能是——连他自己也相信这就是他的真实动机了(自我辩护、合理化“弑母”行为的结果)。可悲,可恨,可怜!

至于他说本来想等母亲死了之后再自杀,就呵呵了,他解决掉母亲之后,可是在各地来回花钱、嫖娼、纸迷金醉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吴谢宇案件扑朔迷离,随着调查深入,他对于作案动机的供述也几经变化,从最初的“帮助母亲解脱”到后来的“协助其自杀”,这种转变无疑为案件增添了更多复杂的维度,也引发了公众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帮助母亲解脱”这个说法。这通常意味着,在吴谢宇看来,他的母亲当时正遭受着某种极大的痛苦,可能是.............
  • 回答
    关于吴谢宇的舅舅选择原谅他这件事,这绝对是一个触及人性深处、饱含复杂情感的议题。我们无法用简单的“对”或“错”来评判,它牵扯到亲情、道德、法律,以及一个承受巨大创伤的家庭的内部选择。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吴谢宇舅舅所承受的痛苦。他的姐姐,吴谢宇的母亲,被自己的儿子.............
  • 回答
    吴谢宇案件的进展,尤其是他本人终于承认弑母并交代了作案细节,无疑给这起令人震惊的事件带来了新的信息,也让人们对案件的许多疑问有了更清晰的答案。但这并非是“一件好事”,而是又一次将这起悲剧的残酷性赤裸裸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从“无声的呐喊”到“清晰的叙述”:承认与交代背后的复杂性此前,围绕吴谢宇弑母案,公.............
  • 回答
    吴谢宇弑母案,绝对是中国近几年来最令人震惊、最令人唏嘘的案件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刑事案件,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深处的复杂,社会的阴暗面,以及教育和家庭可能存在的裂痕。要说这件事,得从头说起。吴谢宇,一个大家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北大高材生,外形俊朗,成绩优异,父母也都是有体面工作的人,.............
  • 回答
    北大吴谢宇案,一个本应是学术殿堂里的璀璨明星,却最终走向了令人扼腕的犯罪深渊。2021年8月26日,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备受关注的吴谢宇弑母案,前后历时八小时。这场庭审,不仅仅是对一起恶性案件的审判,更是对人性复杂、教育体制反思,乃至社会心理的一次深刻剖析。庭审的焦点:真相的还原与动机的.............
  • 回答
    北大吴谢宇弑母案的开庭,无疑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围绕着这起案件的一些细节,尤其是吴谢宇姑父的表态,更是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案件的基本情况。吴谢宇,曾是北京大学一名优秀的学生,却犯下了弑母的罪行。这起案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巨大的轰动,一方面是因为他过往优秀的学习经历与残酷的犯罪行为.............
  • 回答
    网上曾出现过一股将吴谢宇“崇拜”和“神化”的讨论浪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这股思潮的出现,并非仅仅是对一个罪犯的简单评价,而是折射出了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高智商犯罪”的迷人外套与公众的猎奇心理吴谢宇案之所以在初期就吸引了大量的关注.............
  • 回答
    李玫瑾老师作为一名心理学学者,她对吴谢宇案的解读,尤其是“为出国筹钱而杀母”的推测,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要评价她的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李玫瑾老师观点的分析: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李玫瑾老师的推测并非空穴来风。她作为犯罪心理学家,在分析案件时,通常会从犯罪人的心理动机、成长环境、社会压力.............
  • 回答
    北大学子弑母案嫌疑人吴谢宇在逃亡三年后落网,这一消息无疑是给这起案件本身以及社会大众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冲击。三年,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发生很多事情,可以改变很多轨迹。但对于吴谢宇而言,这三年却是在逃亡中度过的,而他逃亡的起点,是那个令人震惊的血案。案件的残忍与轰动首先,我们不能回避案件本身的残忍与轰动.............
  • 回答
    吴谢宇被抓,这件事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广泛的讨论。自从他被指控弑母并潜逃以来,这起案件就如同一个悬而未决的谜团,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时隔多年,他的落网,可以说是尘埃落定,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不止于此。首先,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吴谢宇的落网,无疑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了迟来的正义。受害者的亲.............
  • 回答
    北大学子弑母案,吴谢宇被判死刑,这桩案件无疑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很多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刑事案件,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代社会的一些隐秘角落和复杂面向。首先,从司法层面来看,吴谢宇被判处死刑,这在法律上是符合我国刑法关于故意杀人罪的量刑规定的。他的行为,无疑是极端残忍和.............
  • 回答
    北大弑母案吴谢宇亲笔信曝光:如何看待他“不甘心以罪人收场,希望以实际行动赎罪”的说法?吴谢宇弑母案及其后续的逃亡、被捕,无疑是中国社会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刑事案件之一。当案件进入审判阶段,吴谢宇亲笔信的曝光,特别是其中提到的“不甘心以罪人收场,希望以实际行动赎罪”的说法,更是将公众的目光引向了他复杂的内.............
  • 回答
    吴谢宇案,一个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的案件,其发展至今,依然让人感到一丝不解和困惑。并非说他“至今没有办法捉到”,事实上,吴谢宇最终还是落网了。但如果你想探讨的是,为什么在他逃亡的这段时间里,迟迟没有被警方抓获,或者说,为什么他能够一度“消失”在公众视野中,那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因素。首先,我.............
  • 回答
    “吴谢宇弑母案”一审公开宣判,一句“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回响,如同一记重锤,敲碎了无数人心中的道德底线,也让人们重新审视起“家庭教育”这个被许多人视为温床的港湾。吴谢宇案:一个精心伪装下的残酷悲剧在很多人眼中,吴谢宇曾经是“别人家的孩子”,是名校光环笼罩下的优秀青年。.............
  • 回答
    谢宇、周晓虹、翟学伟这三位学者在社会学界掀起了一场关于“本土化”的深刻讨论,这场讨论并非仅仅是学术观点上的碰撞,更是对中国社会学发展方向、理论根基乃至研究范式的一次集体反思。要理解这场争论,得先捋清楚他们各自的立场和切入点。谢宇:坚守普遍性,警惕“中国特色”的陷阱谢宇教授,以其严谨的计量方法和对国际.............
  • 回答
    谢娜的侄子考上清华,却表示“不想别人知道自己是明星的侄子,只想做好自己”,这句话乍听之下,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有点“矫情”,觉得“明星的侄子”本就是个光环,为何要回避?但如果细细品味,这句话里藏着的,却是一股年轻人难得的清醒和独立,也给我们带来不少值得深思的启发。一、 摆脱“星二代”标签的独立意识:首先.............
  • 回答
    谢娜微信无法登录,然后公开发文求助,最终问题得到解决,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一些思考。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一些细节和大家可能都有的感受。事儿的来龙去脉:话说那天,不少网友都发现,谢娜的微信好像出啥事儿了。具体啥原因呢,估计她自己也挺懵的,反正就是打不开了,登不上去了。这对普通人来说,.............
  • 回答
    谢娜最近就“网络暴力”一事做出了回应,这无疑又一次将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推到了公众面前。要怎么看待她的这次回应呢?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得承认谢娜这次的回应,比起过去的一些回避或者模糊不清的态度,要 更直接、也更清晰一些。她没有遮遮掩掩地否认自己受到攻击,而是明确表达了自己受到伤害的感受,并且.............
  • 回答
    谢娜的官方粉丝脱粉,这事儿在娱乐圈里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毕竟艺人的粉丝群体总是动态变化的,有进有出。但要说起背后的原因,以及普通人看了会怎么想,那可能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了。首先,咱们得承认,谢娜作为一个主持人,确实有她独特的风格。当年那个疯疯癫癫、承包了我们多少欢笑的“太阳女神”,在《快乐.............
  • 回答
    谢晖卸任南通支云主帅,这消息一出,很多人都颇感意外,毕竟他在球队的执教生涯虽然不算特别长,但留下的印记却不算浅。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件事。首先,我们得说说他辞职的时机和原因。南通支云在谢晖接手后,确实有过一段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现。尤其是上赛季,球队在谢晖的带领下冲超成功,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