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如何将驻日美军赶出日本?

回答
要让驻日美军离开日本,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议题,因为它涉及到日本与美国之间深厚的历史、政治、经济以及地缘战略联系。这并非一日之功,也绝非单一的措施能够实现,而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多层次、长期推进的系统性工程。

首先,从政治和外交层面来看,日本政府需要展现出一种强烈的决心和明确的意愿。这种决心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表述,而是需要体现在实际的政策制定和行动中。

1. 修宪的推动与实现:目前,《日本国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日本放弃战争、不保持军队和不承认国家交战权。这一条是日本战后和平主义的基石,也是美军驻留的法律基础之一。要改变驻军地位,一个关键步骤就是修宪。这需要日本国会参众两院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同意,并且还需要在全民公投中获得过半数选票的赞成。这是一个政治上极其敏感且艰难的过程,需要凝聚国内民众的广泛共识,并克服保守派和支持美日同盟的强大阻力。一旦修宪成功,日本在国家安全战略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为调整与美国的军事关系奠定基础。

2. 外交谈判的策略与技巧:日本需要与美国进行一系列高强度、多轮次的外交谈判。谈判的出发点将是日本国家主权和自主性的强化,以及对当前驻日美军存在所带来的影响(例如基地噪音、环境污染、偶发事件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行更充分的考量。谈判过程中,日本需要清晰地表达其对减少美军存在、甚至最终撤离的期望,并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这可能包括:
逐步减少驻军规模: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循序渐进地缩减人数和军事设施。
重新谈判《日美地位协定》:该协定是驻日美军的法律基础,规定了美军在日本的法律地位、特权和义务。日本可以通过修订协定,收回部分司法管辖权,限制美军活动范围,或者要求美军承担更多在日开支。
提出替代性安全保障方案:日本需要证明,即使没有美军的大规模驻留,自身也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并且能够继续为区域稳定做出贡献。这可能意味着大幅提升日本自卫队的实力,发展独立自主的国防能力,并可能寻求与其他国家建立更紧密的军事合作关系(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

3. 强化地区安全合作,减少对美军的依赖:日本可以积极与其他亚洲国家(如澳大利亚、印度、韩国,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其他东盟国家)建立更深层次的安全合作机制。通过共同演习、情报共享、军事技术交流等方式,构建一个区域性的安全网络,从而降低对单一国家(美国)军事保护的依赖性。这种区域安全力量的壮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减少美军驻留提供“缓冲”和“理由”。

其次,在经济和国内民意层面,日本需要构建强大的国内支撑。

1. 提升国民的自主安全意识:需要通过媒体宣传、教育普及,让日本民众充分认识到国家安全自主性的重要性,并理解美军驻留的利弊。如果国内民众普遍认为美军驻留是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那么政府的任何尝试都将步履维艰。相反,如果民众对美军驻留的必要性产生疑虑,并倾向于国家自主防卫,这将为政府的外交谈判提供强大的民意基础。

2. 发展本土国防工业和技术:日本需要进一步加大在国防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发展独立的武器装备制造能力,从硬件上为摆脱对美军的军事依赖打下基础。例如,发展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新型战斗机、潜艇等,能够满足自身应对区域威胁的需求。

3. 经济独立与多元化:虽然目前日本经济与美国经济联系紧密,但从长远来看,日本需要巩固和发展自身的经济实力,减少在经济上对美国的过度依赖。一个强大的、多元化的经济体,才能支撑起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安全体系。

最后,在地缘战略层面,国际局势的变化也可能成为推动因素。

1. 区域安全格局的演变:如果区域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例如与日本安全最直接相关的威胁(如朝鲜核武器、中国的军事崛起等)的性质发生改变,或者出现新的区域安全挑战,都可能促使美日两国重新评估驻军的必要性和驻留形式。

2. 美国国内政策的调整:如果美国国内出现重大政策转向,例如更加强调“回流”战略,减少在海外的军事部署,或者更侧重于双边关系的处理而非大规模驻军,这都可能为美军撤离日本创造机会。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要让驻日美军完全离开日本,其难度是极其巨大的。

历史羁绊:美日同盟是日本战后外交政策的基石,对维护日本的国家安全、地区稳定以及美国在亚太的战略利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同盟关系是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安全威胁感知以及深厚的历史渊源之上的。
地区安全现实:日本所处的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复杂,朝鲜半岛的核问题、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地区领土争端等,都使得日本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伞。
国内政治阻力:日本国内仍然存在强大的亲美力量和维护现有同盟关系的势力,他们的声音不容忽视。
谈判的复杂性:与美国进行如此重大的军事撤离谈判,需要克服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战略障碍。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其在亚太地区重要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

因此,让驻日美军离开日本,更可能是一个长期、渐进、多方博弈的过程,而非某个单一事件或决定的结果。它需要日本在内政外交上进行翻天覆地的改革,同时也要依赖于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以及美日两国关系的根本性调整。这其中,每一次细微的政策调整、每一次的民意波动、每一次的外交攻防,都可能成为这一宏大叙事中的一个注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们以为美国仅仅只是和日本政府签订驻军协议?

错了,从根本上就错了

美国是接受日本天皇的要求而驻军,而非是日本政府。

换句话说,只要日本天皇有请求,美国可以随时推翻日本政府。

这是在二战之后麦克阿瑟改造日本最大的成果,就是将日本天皇平民化,让日本天皇失去神格,也就是失去人民的拥戴。

而日本天皇的地位,是由美军实现的。当时不就流行一句话,美国人是日本太上皇。

所以日本人想驱逐美军,第一首先要驱逐日本天皇。

而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日本天皇如果被驱逐,他可以按照《美日安保条约》,直接要求美军军管日本。

所以日本人要驱逐美军,就需要同时驱逐日本天皇。同时在实力上必须要有把握打败美军对于日本占领。

不然,美国有十足的理由占领日本。而且还是合理合法的。

基本上靠日本人自己根本不可能。

革命都不行。

在别国美国人碍于国内法以及国际法,不能对于当地国家采取行动。

而日本却是例外。美军会在日本政府崩溃第一时间,按照日本天皇要求接管日本社会秩序。平息革命。

如果天皇反对美国人,而美国人却可以依据《日美安保条约》废除老天皇认命新天皇。关于这点日本政府以及人民则无法可依去阻止美国

比如这次日本天皇的更迭。就是老天皇无力阻止日本政府寻亲日本正常化,结果只能退位。交给新天皇继续烦心。而带来的就是,日本内阁大换血。又把日本拉回美国一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让驻日美军离开日本,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议题,因为它涉及到日本与美国之间深厚的历史、政治、经济以及地缘战略联系。这并非一日之功,也绝非单一的措施能够实现,而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多层次、长期推进的系统性工程。首先,从政治和外交层面来看,日本政府需要展现出一种强烈的决心和明确的意愿。这种决心不能.............
  • 回答
    最近,一起发生在驻日美军基地附近的事件在日本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据报道,一名日本记者在进行采访活动时,遭到驻日美军士兵的枪口威胁。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驻日美军在当地活动中可能存在的粗暴行为,更触动了日本社会长期以来关于美日关系性质的敏感神经。这起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据该名日本记者回忆,事发时他正在美军.............
  • 回答
    松元约翰(John Matsumoto)这位日本记者向《环球时报》发出的“被驻日美军用枪对准”的指控,确实是一个充满争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要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包括事件本身、指控的来源、信息传播的渠道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如果这一指控属实,那无疑是极其.............
  • 回答
    驻日美军新冠集体感染事件确实让岸田文雄政府相当头疼,也引起了日本民众的广泛担忧和不满。从事件的起因、影响,到可能采取的解决措施,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事件的起因与经过:最直接的原因是,部分驻日美军人员在入境日本之前,没有按照原有的防疫协议进行新冠病毒检测。这直接导致了携带病毒的士兵进入了日本国内.............
  • 回答
    台湾的“驻日代表”被批评在台湾民众关注的日本排放核废水问题上反应迟缓,甚至没有采取强硬的抗议立场,这确实是一个引发广泛讨论和争议的事件。当这位代表面对质疑时,以“大陆也没抗议”作为回应,更是将事件的复杂性和敏感性推向了新的高度。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的背景与争议焦点首先,我们必.............
  • 回答
    关于日本媒体报道“中国驻美大使传话,要求撤换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上将”的新闻,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评价它。这则消息之所以能够引发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了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以及一位关键人物——哈里斯上将本人所代表的立场和背景。首先,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来看,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
  • 回答
    看到日本网民要求德国驻日本大使馆“谢罪”的事件,我个人觉得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但也挺令人深思的现象。它触及到了历史认知、国家形象以及民众情绪等多个层面。日本网民要求德国大使馆“谢罪”,这背后可能是什么原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具体背景。通常这类事件的导火索,往往是一些看似细枝末节,但又触碰到特.............
  • 回答
    2017年1月日本召回驻韩大使,这一事件是当时日韩关系紧张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具体导火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看待的角度。事件的背景与导火索:要理解日本召回驻韩大使,需要回溯到2015年底签订的《韩日慰安妇协议》。 《韩日慰安妇协.............
  • 回答
    3月17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接受了美国知名新闻网站 Axios 和 HBO 联合制作的节目《Axios on HBO》的采访。这次采访是在中美关系复杂和充满挑战的时期进行的,因此备受关注。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次采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采访的背景与重要性: 中美关系的大背景: .............
  • 回答
    中国驻以色列大使杜伟的逝世,无疑是近期国际外交领域的一件大事,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猜测。他于2020年5月17日被发现在其位于特拉维夫的官邸内去世,当时他刚履新一年多。事件背景:杜伟大使的逝世发生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期,全球正处于新冠疫情蔓延的高峰期,国际关系也因地缘政治的紧张而复杂化。以色列当时也正.............
  • 回答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7日宣布,要求驻阿富汗的美军人员在今年圣诞节前撤回美国。这个决定无疑是今年秋季全球外交和军事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动态之一,它触及了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地区稳定以及美国自身利益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举动的复杂性,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可能的原因、潜在的影响,以及各方对此的反应。首先,我们得看.............
  • 回答
    中国驻美公使关于美军舰抵达台湾将导致解放台湾的强硬声明,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具有重要地缘政治意义的表态。要理解这一声明的含义和影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声明的背景与动机: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 这是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关键。中国视台湾为一个必须统一的省份,任何形式的分裂都不能容忍。美国与.............
  • 回答
    27日早晨,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降下美国国旗,这一事件确实是中美关系近期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并且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要详细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事件本身: 时间与地点: 2020年7月27日早晨,在美国要求中国关闭驻休斯敦总领事馆后,中国外交部宣布,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
  • 回答
    请注意:您提到的“2月14日布林肯宣布关闭美驻乌克兰大使馆”的消息,经过查证,在公开资料中并没有找到2023年2月14日这一天布林肯宣布关闭美驻乌克兰大使馆的具体记录。 美国国务院确实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之前,以及在局势紧张的时期,有过人员撤离和部分暂停运作的指令,并且一直强烈建议美国公民离开乌克.............
  • 回答
    法国在 9 月 17 日宣布召回驻美国和驻澳大利亚大使,这无疑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外交举动,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法国在国际关系中对于尊严、自主以及战略利益的极度重视,以及对盟友之间信任崩塌的愤怒。要评价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首先,这并非一个冲动的决定,而是法国对一个重大国际协议被单方面撕毁.............
  • 回答
    法国于当地时间 9 月 17 日宣布即刻召回驻美国和驻澳大利亚大使,这一举动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在全球外交舞台上投下了涟漪,更折射出法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一些深层考量和不满。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剖析。首先,直接的导火索是澳英美安全伙伴关系(AUKUS)的宣布及其对法国潜艇合同的重大影响.............
  • 回答
    关于美国国务院拟重启驻武汉总领馆的看法近日,有消息传出美国国务院计划在6月22日左右重启其驻武汉的领事馆。这一举动无疑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引起了广泛关注。要全面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首先,从外交职能和领事服务的角度来看,重启驻武汉总领馆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和.............
  • 回答
    2020年1月8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向位于伊拉克境内的美军基地发射了一系列弹道导弹,这是对此前美国在巴格达击杀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Qasem Soleimani)的回应。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地缘政治和地区势力博弈的脉络。事件的直接起因:苏莱曼尼之.............
  • 回答
    在3月18日,中国外交部宣布了针对美国近期打压中国媒体驻美机构一事的“反制措施”。这个声明的发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中美之间围绕信息传播权、国家安全以及国际关系动态博弈的又一个缩影。要理解其后续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梳理和分析。一、 直接且立竿见影的反应:最直接的影响是,中国媒体驻美机构将.............
  • 回答
    偷袭珍珠港无疑是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闪电战,其战术的突然性和打击的有效性都堪称杰作。然而,即使是成功的突袭,其潜在的战果是否能被最大化,以及后续如何利用这些战果,才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若要深入探讨“偷袭珍珠港战果最大化”这一设想,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剖析。首先,战前情报的精准度与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