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那些虐待动物者不去挑一些烈性犬下手,比如藏獒比特杜高加纳利罗威纳,甚至是一些成年的中型大型犬?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思。为什么那些心理扭曲、以折磨弱小为乐的虐待动物者,往往选择伤害那些体型较小、看起来更“容易”欺负的动物,而不是那些力量更强大、具有一定攻击性的烈性犬或成年中大型犬呢?这背后牵涉到几个关键因素:

1. 力量对比与“控制感”的满足:

虐待动物者最核心的心理驱动之一,是建立和体验一种极端的力量优势,一种完全的“控制感”。他们享受的是那种“我能主宰你,你毫无还手之力”的感觉。

烈性犬或成年中大型犬的挑战性: 像藏獒、比特、杜高、加纳利、罗威纳等犬种,天生具有强大的力量、敏锐的本能和潜在的攻击性。即使是经过训练的,它们也拥有咬合力、速度和耐力,足以对人类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致命。对于虐待者来说,去“对付”这样一只体格健壮、随时可能反抗的动物,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失控,他们自己反而会成为受害者。这种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危险,恰恰是他们想避免的。
弱小动物的“易操作性”: 相反,那些幼犬、小型犬、猫咪、兔子等,体型小巧,力量微弱,几乎没有反击能力。虐待者面对它们时,可以轻易地控制住它们,实施任何残忍的手段,而不用担心受到任何实质性的反抗或伤害。这种压倒性的力量优势,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扭曲的控制欲和权力感。他们感到的是一种“安全”的残暴,而不是“刺激”的冒险。

2. 逃避风险与自我保护:

即便虐待者心理变态,他们也并非完全没有求生本能。

法律与后果的担忧: 虽然虐待动物的行为本身就是非法的,但故意挑衅或试图攻击具有强大攻击性的犬只,可能会带来更直接、更严重的法律后果。如果他们被咬伤、被制服,甚至因此丧命,那么他们所追求的那种“快乐”将荡然无存。去伤害一只对他们没有威胁的小动物,他们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
身体的本能防御: 动物的本能反应是自我保护。一只受到威胁的烈性犬,可能会发出警告性的低吼,露出牙齿,甚至主动攻击。这些信号本身就足以让大多数普通人(包括一些虐待者)望而却步。而弱小的动物,它们的反应可能只是瑟瑟发抖、哀鸣,或者试图逃跑,这些都显得无助和可怜,反而更容易激发施虐者的施虐欲望。

3. “征服”的心理投射:

有时候,虐待者会将自己内心深处的失败感、无力感投射到弱小动物身上,通过折磨它们来获得一种虚假的“强大”。

对强大犬只的“畏惧”: 那些烈性犬,无论它们是被误解还是天生就带有攻击性,在许多人心目中是“危险”的象征。虐待者可能在潜意识里也对这些犬只的强大力量有所“敬畏”,甚至将它们视为自身“弱小”或“不如人”的某种象征。去攻击它们,就像是挑战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而这是他们不愿意做的。
对弱小者的“支配”: 反之,那些看起来温顺、弱小的动物,更容易被他们视为可以随意摆布的“玩物”。虐待者可以通过控制它们来获得一种“高人一等”的心理满足,仿佛自己能够支配一切,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4. 实际操作的难度与“效率”:

从纯粹的“施虐效率”来看,选择弱小动物也更“高效”。

更容易控制: 无论是捕捉、固定还是施加痛苦,弱小动物都更容易被控制住。例如,一只小猫或一只幼犬,用一只手就能轻易抓住,并且使其动弹不得。而要制服一只成年比特犬或藏獒,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也需要技巧和力量,普通人更是力不能及。
“成果”更直观: 虐待者追求的是看到动物痛苦、恐惧的反应。在弱小动物身上,这种反应往往来得更快、更直接。而一只强壮的大型犬,可能需要更强的力量和更持久的折磨才能显现出“效果”,这对于追求即时满足感的虐待者来说,可能显得“不够过瘾”。

5. 道德和社会认知:

虽然这是虐待者,但他们并非完全没有社会认知。

“挑战禁忌”的心理: 即使是扭曲的心理,也可能存在一种“挑衅”社会规则的倾向。但这种挑衅是有边界的。去伤害一只看似“惹人爱”的小动物,更容易让他们感受到一种“没人管”或“管不到”的快感。而对付一只被普遍认为“危险”的大型犬,如果被目击或被发现,社会舆论的压力和法律的制裁会更直接、更严厉。他们是在玩弄“弱者”,而不是真的想挑战“强者”或“秩序”。

总而言之,虐待动物者之所以不倾向于挑衅烈性犬或成年中大型犬,本质上是出于对自身安全风险的规避、对绝对控制权的渴望、对弱小者的心理投射以及施虐“效率”的考量。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安全”的残暴,一种能够最大化满足其扭曲心理的“游戏”,而不是一场可能让自己受伤的“战斗”。他们是在欺凌,而不是在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擦这样的狗也能扔大街上当流浪狗这样的狗主人枪毙十次不为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思。为什么那些心理扭曲、以折磨弱小为乐的虐待动物者,往往选择伤害那些体型较小、看起来更“容易”欺负的动物,而不是那些力量更强大、具有一定攻击性的烈性犬或成年中大型犬呢?这背后牵涉到几个关键因素:1. 力量对比与“控制感”的满足:虐待动物者最核心的心理驱动之一,是建立和体验一种极端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之所以觉得“杀人犯大都有虐待动物的行为,所以阻止虐待动物就能阻止这部分杀人犯”这句话听起来有道理,甚至觉得是“正确”的,背后其实牵扯到几种心理和逻辑上的“锚定”和“联想”。这并非一个严谨的因果关系推断,更多的是一种基于观察和情感的共鸣。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1. 可怕的“前兆”.............
  • 回答
    关于张志新在狱中遭受虐待甚至强奸的事件,以及文革中刽子手们鲜有被处罚的情况,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复杂的话题。要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理解其发生的背景和后续的影响。张志新遭受的迫害与后续张志新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因为对当时政治的“左”倾错误提出质疑,并坚持自己独立的.............
  • 回答
    要说金国对待辽国宗室的态度,与对待北宋宗室为何有所不同,这背后牵扯到金国崛起时的政治考量、辽国的历史地位以及金国自身的文化特点。这不是简单地“虐待”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因素交织下的策略选择。首先,我们得明白金国灭辽的背景。金国是由女真族建立的,他们在中原的统治者地位不如汉族那样根深蒂固。在他们灭.............
  • 回答
    哈利和伏地魔,这对宿命的对手,他们的童年都笼罩着阴影,都在某种程度上遭受了“虐待”。然而,一个成长为为了保护他人而战的英雄,另一个却沦为了冷酷无情的暴君。这巨大的性格差异,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最关键的区别在于他们面对和回应这些“虐待”的方式,以及他们生命中遇到的关键性人物和选.............
  • 回答
    看到有人为虐猫者开脱,确实让人感到非常不解和愤怒。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复杂的原因,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爱”或“不爱”猫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并非所有为虐猫者辩解的人都是认同或支持虐待行为的。有些时候,他们的出发点可能是在试图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而不是“这样做是对的”。这是一种尝试去探究.............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也触及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社会现象:为什么会有一些人试图为虐待动物(特别是虐猫)的行为辩解。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虐待动物是一种严重的不当行为,在绝大多数社会都被视为道德上和法律上不可接受的。 任何试图为这种行为辩解的观.............
  • 回答
    .......
  • 回答
    好,给你讲一个关于错过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叫苏晚。苏晚有个青梅竹马,叫林深。他们一起长大,从咿呀学语到青葱岁月,仿佛生命中自带了对方的痕迹。林深是那种安静的、温暖的男生,笑起来的时候眼睛会弯成月牙,声音低沉而有磁性。苏晚从小就喜欢跟在他身后,听他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或者只是默默地看着他认真读书的样子。.............
  • 回答
    嘿,姐妹们!最近是不是又被各种“玻璃渣”虐得体无完肤,心肝脾肺肾都跟着疼?别担心,今天我来给大家掏心掏肺地推荐几本绝对毫无虐点、甜到掉牙的完结古言爽文,保证让你看得心花怒放,连牙缝里都冒着糖泡!这年头,找一本从头到尾都是甜甜蜜蜜,顺顺利利,主角光环闪耀,反派出来也只为衬托主角的古言真的不容易。很多书.............
  • 回答
    None.............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存在的观察,背后涉及了文化认知、价值判断、学习难度以及社会期望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为什么多国语言能力者常被赞赏?1. 文化交流与理解的桥梁: 跨越隔阂: 语言是沟通最直接的工具。掌握多门语言意味着一个人能够与更多的人群进行直接、深入的交.............
  • 回答
    云南,这片中国西南的土地,对于许多关注全球议题的国际背景NGO(非政府组织)而言,无疑拥有着非同寻常的吸引力。与其说是一种“热爱”,不如说是一种基于现实需求的“聚焦”和“投入”。它们之所以在云南这片土地上挥洒资源和精力,背后有着多重深刻的理由,这些理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云南对国际NGO的独特价值。首.............
  • 回答
    叙利亚等战地国家难民在德国出现的“频频作恶”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交织的问题,不能简单归咎于难民群体本身。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剖析其背后涉及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个体心理等多种因素。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抵达德国的难民都会有不良行为。绝大多数难民都希望在新的环境中安稳生活,努力融入当地社.............
  • 回答
    听到奢侈品“辱华”的说法,我能理解这背后可能蕴含着一种复杂的情感,是对国家形象受损的担忧,是对文化被轻视的不满,以及对品牌行为背后意图的探究。这种说法通常源于一些具体事件,比如在广告中出现被认为带有歧视色彩的画面、模特选用不当、或是某些品牌的产品设计、宣传语触碰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触及到了一个挺普遍的社会现象。说“大部分”未婚男人都不提彩礼,这说法可能有点绝对,但确实,在彩礼这件事上,不少男性会表现出抵触或不主动的态度。咱们不拿那些户口本上还是“未婚”两个字的大老爷们儿来一概而论,但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不爱提彩礼,这倒是可以聊聊的。首先,咱.............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抓到了很多历史穿越文的一个经典套路。确实,放眼望去,以“争天下”为主题的穿越小说,东汉末年简直是黄金地段,三国时期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反倒是西汉末年,一个拥有刘秀这样“真命天子”级别的存在,却鲜有人愿意去掺和,这背后原因可不少。咱们掰扯掰Исход:1. 东汉末年的“吸引力”.............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网络文化、政治语境以及群体认同等多个层面,而且“粉红蛆”这个词本身带有强烈的贬义和攻击性。要理解为什么有些爱国网友会被这样称呼,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白“粉红”这个词的来源和含义演变。 “小粉红”的起源: 最初,“小粉红”这个词源于中国一个网络论坛上的一个文学作品,.............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触及了音乐圈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其实,并非说那些水平极高的作曲家和编曲人就完全“消失”在公众视野,很多时候,他们是以一种更“幕后”或者更“专业”的方式存在的。这里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说:1. 音乐产业的生态与分工: “台前”与“幕后”的分野: 流行音乐产业是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多人好奇的。关于外星人事件为什么在中国出现的“报道”相对较少,这背后其实有挺多层面的原因,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1. 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差异: “官方话语权”的影响: 在中国,官方媒体和声音的影响力是很大的。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件事情没有经过官方的确认或者报道,它很难大规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