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架子鼓小军鼓上面滞音用的胶带是电工胶带吗?

回答
很多鼓手在给小军鼓(snare drum)上做“滞音”(dampening)或者说“消音”处理时,确实会用到胶带,但这个胶带并不一定是专门的“电工胶带”。

我们先来捋一捋,为什么鼓手要在小军鼓上贴胶带,以及胶带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

小军鼓上的滞音需求:

小军鼓的声音特点就是清晰、有力,同时带着一股“脆”劲儿。很多时候,这种“脆”或者说“泛音”(overtones)会有点过多,尤其是在录音或者音量较大的场合。过多的泛音会让声音听起来不够干净,或者与其他乐器混在一起时不够清晰。滞音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这些过多的泛音,让小军鼓的声音更“干”、更“聚焦”,或者说让它在演奏时发出更清晰、更可控的“砰”声。

胶带的作用:

贴在小军鼓鼓皮上的胶带,通过增加鼓皮的阻尼(damping),让鼓皮在被敲击后振动的幅度减小,或者让高频的泛音被吸收。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鼓皮像一张纸一样自由振动,它会发出很多细碎的声音;而如果我们在上面贴点东西,就像给它施加了一点“压力”,它的振动就会变得更“实在”,更集中于主要的基频。

那么,用到的是什么胶带呢?

这里面就有很多学问了,而“电工胶带”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但绝对不是唯一,甚至可能不是最常用的一种。

电工胶带(Electrical Tape): 为什么有人会想到电工胶带呢?可能是因为它随处可见,而且具有一定的粘性。电工胶带通常是PVC材质的,颜色也比较鲜艳(黑、白、红、蓝等)。它的优点是粘性适中,而且不容易留下太多残胶。用电工胶带做滞音,效果也确实有。但是,电工胶带的材质和厚度,对于声音的“吸取”能力,可能不如一些专门设计的材料。而且,很多电工胶带的表面可能有点反光或者比较光滑,这对鼓皮的振动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牛皮纸胶带(Kraft Paper Tape / Packing Tape): 这是很多鼓手更常会选择的胶带类型,尤其是那种用于封箱的牛皮纸胶带。
优点: 这种胶带的材质偏向于纸质,表面相对粗糙一些,能够比较有效地吸收高频泛音。它的粘性也很好,但通常比一些工业胶带要容易清理。而且,牛皮纸胶带的颜色比较朴素,不会太抢眼。
用法: 很多时候,鼓手会把牛皮纸胶带剪成小条,然后以不同的方式粘贴在鼓皮的边缘或者中心区域,通过调整胶带的数量、大小和位置来微调声音。

专门的鼓滞音贴片(Mufflers / Dampeners): 市场上也有专门为鼓设计的滞音贴片,它们通常是凝胶状(Gel Pads)或者特制的橡胶材料。
优点: 这类产品是专门为了控制鼓声而设计的,效果往往比普通胶带更理想、更可控。凝胶贴片非常方便,只需要轻轻粘在鼓皮上,就能有效吸收泛音,而且不怎么影响鼓皮的整体声音,很容易就能取下,也不会留下痕迹。
缺点: 相对于普通胶带,价格会高一些。

其他类型的胶带: 有些鼓手也可能尝试过其他胶带,比如一些品牌的“美纹纸胶带”(Masking Tape)。但美纹纸胶带的粘性相对较弱,而且容易撕裂,可能不太适合大力敲击的军鼓。

总结一下:

所以,架子鼓小军鼓上面滞音用的胶带,不一定就是电工胶带。电工胶带可以用来做滞音,但它不是唯一的选择,甚至不是最推荐的选择。

很多鼓手会更倾向于使用牛皮纸胶带,因为它的材质和吸音效果通常更好,而且易于使用和清理。而追求更专业、更精细的音色控制时,专门的鼓滞音贴片(比如凝胶贴片)是更好的选择。

最终选择哪种胶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鼓手想要达到的声音效果,以及他对胶带质地、粘性和清理难易度的个人偏好。在实际操作中,鼓手们也常常会通过反复尝试不同类型的胶带和不同的粘贴方式,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小军鼓声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这个东西学名叫止音贴,是用来消除军鼓鼓皮多余延音和鼓腔内部混响用的。虽然也有人管它叫泛音贴,但实际上打击乐器并没有泛音这个概念,因为打击后并没有特定音高的陪音出现,初学者以后听到不要蒙圈。

然后使用电工胶带虽然是绝大多数情况,一般在Live house和排练室的通用军鼓上常见,但这并不是常规状态,因为小军鼓有专门用来止音的设备。常用有三种:

  1. 止音贴。价格高,效果差,如鼓皮状态不好或鼓腔内混响大,就需要很多止音贴,而且这玩意粘性不好,容易丢失,还有越卖越贵的趋势,个人极度不推荐:

2. 止音圈。价格合适,止音效果好,但是只能在鼓面外围进行止音,且止音程度无法调整,不够灵活,也容易丢失:

3. 止音夹。大厂官方止音方案,好处是安装方式稳固不易丢失,止音程度和止音点可以随时调整,但是价格高,且无法大面积对鼓皮进行止音,止音点无法对内或对外进行调整。个人也不是很推荐:

以上三个方案都是用来消除鼓皮的延音、杂音、鼓腔内部混响用的。因为相对不同音乐风格,对军鼓的延音和音色是有不同要求的。对于军鼓占有比例越大的风格,越需要军鼓的延音和混响音色突出,比如爵士乐;但越偏向流行和功能性音乐,就越要求军鼓声音干净、颗粒感强。

所以用不用止音贴,什么风格用止音贴,要看鼓手自身的需求。在一般情况下,初学者都不太需要过长的延音和混响,且鉴于鼓皮素质和质量参差不齐,需要对军鼓做一定程度的止音。这个程度要去自己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有两个维度:

  1. 止音的位置,从鼓面边缘一直到中心点,逐步进行测试;
  2. 止音的面积,确认位置后,逐渐增大止音面积,直到获得自己满意的延音程度。

鉴于实验的过程对止音设备大小和形式都有很高要求,实际上以上三种专业工具并不是很理想。所以才会出现量大便宜的“电工胶带”方案,不是说胶带不行,不够体面、可调性差,且撕掉胶带有很恶心黑黑黏黏的余胶出现,是我们不期待的。

所以我介绍下本人更加体面、高效、便宜,近乎于完美的解决方案:

看见了吧,就是这个东西:

  • 止音性能好:其止音原理与动辄几十块钱几块的止音贴一模一样,性能上没有任何差距;
  • 可调性好:粘度适中,随粘随打随听随调,可以快速尝试多处止音点,没有余胶!!!
  • 便于携带:随手揣到镲片包里几个,排练室演出场地快速调试军鼓不是梦;
  • 易于购买:上网以及小学门口文具店都有供应;
  • 价格令人发指的便宜:拼多多低至三毛钱一个,就算用完直接扔在场地也不心疼。十多块钱屯50个能用很久;
  • 防止丢失:那不可能的,但是便宜,你丢得起。我放在排练室的小粘手总被小孩子偷走,就TMD……算是唯一的缺点吧。

但是通鼓调音还是推荐止音圈,一套鼓粘一堆小粘手,不像话。


更新,今天逛闲鱼,碰见一套鼓,给我气乐了,怎么不听话呢……



更新,遇上杠精了,见评论区和第二个答案(已删除)。今天打疫苗没空怼你,晚上再拿干货砸,顺便开骂。有关注我的,想接着看干货等今晚。看我不顺眼了赶紧取关,没人tm在乎你们想法。取关,赶快。操。


OK我来了,开始长篇大论。首先复盘:

事件起因,在我这篇回答评论区里出现 @Orwell源 质疑我开头第一个观点:也就是打击乐没有泛音。

她在回复里贴了一个打击鼓组(Percussion)鼓皮会产生泛音以及如何最大化泛音的文章(不是论文),地址:

soundonsound是一个音乐录音论坛&杂志,和《Modern Drummer Magazine》类似,在其领域较为权威。但是,上面这篇文章强烈地支持我的观点,在此抛出,那就是:

相对于管乐、弦乐——打击乐是非泛音类乐器('non-harmonic' oscillators)。

截取以上文章相关内容如下:

在此插一句,我实在不明白这个小孩啥思路,以为我看不懂英文吗?所以随便发了篇支持我论点的文章来反驳我?而这也是她喷我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的科普文章“讲话草率”了,直接下定论打击乐没有泛音。而我也在最后的回复中明确指出了:

打击乐没有任何用于弱化基音强调泛音的演奏技法。”也就是说我已经明确我毋庸置疑的观点,那就是我们在打击乐演奏中,无法有效地利用泛音,且没有任何用于单独展示泛音动态的演奏技法。凑巧的是,这篇文章也非常十分地赞同我的观点,截取如下:

在阐述完这个观点后,我认为我花了10分钟读了一篇支持我论点的文章已经够意思了,而且她在没有任何打招呼、问候的前提下浪费我时间。我没义务把我的观点结合你给的文章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毕竟我不是她爹,所以diss她后拉黑。

还是拐回来讲干货,那么什么是泛音?打击乐到底有没有泛音?我们是否能够控制打击乐泛音?是否有已经形成体系的利用打击乐泛音的演奏技巧?

1. 泛音讲起来比较麻烦,简单一个定义:

泛音,英文称为Harmonics,泛音意思是讲一种声音,在弦乐的演奏技巧上最常用到的人工泛音为Touch fourth。一跃两个八度音程,如笛声。

除了发音体整体产生的波长最长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物体的各部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产生的是泛音,泛音的波长通常为基音的整数分之一(如λ/2,λ/3,λ/4......等)。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声音,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强度。乐器和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或多或少有泛音。

看百度百科详细内容:

看wiki也可以,中文:

wiki,英文:

不论哪个科普,都只提到了弦乐器、管乐器的泛音以及技法:

2. 打击乐到底有没有泛音?

简而言之,有。这也是我被喷的最主要原因,但是,看上边定义,乐器和自然界的任何声音都或多或少存在泛音。你所听到的任何声音,都是由基音+泛音列组成的。门道就在于此:或多或少

通过上边的学习可知,弦乐是有成系统的、专门的泛音演奏技巧的,简单说就是抑制了基音,强调了泛音。通过不断练习,可以在弦乐器上自如地演奏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

但是打击乐有没有相关泛音演奏技巧?没有。因为:

首先,打击乐所产生的泛音与基音的比例远远小于管弦乐,其泛音无法通过某种演奏技法来提高在基音中的比例;

其次,打击乐泛音不可控。因为第一打击乐没有非常严格的固定音高(别杠爵士乐队),我们可以在大厂牌鼓组和打击乐组中看到各种尺寸配置的产品:

所以在基音不固定的基础上,再强调它的泛音(比如八度泛音)没有任何必要;

第二,仍然是soundonsound的文章支持,那就是基于鼓皮材质、鼓腔、鼓皮张力均匀度等各种因素,鼓的打击面触发泛音是不可控、无法量化的。既然不可控,不管如何练习我们都无法在某一次演奏中精准地找到“压圈距鼓面中心三分之一处”这种位置,所以又何来“演奏打击乐泛音”这件事情?

所以第二点的最后结论就是:打击乐存在非常微弱的泛音,且无法通过有效的、可控的演奏技法来提高和基音的比例。而组成泛音列的陪音(overtone),就是我们在日常调鼓中需要极力消除掉的不可控因素。所以打击乐的泛音不但无法被利用,且需要通过手段积极消除。这也是为什么就算打击乐拥有极其微弱的泛音,它tm就不能被当做泛音类乐器的原因!

附送几个个在调鼓中如何消除陪音(overtone)的教程,分别对应了底鼓、军鼓、通鼓。这是我在学习调鼓过程中顺便看到的内容。你不是喜欢上油管儿找论点吗?让你看个够:

既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鼓组微弱的泛音已经被积极消除,余量微弱到可以忽略,并获得了干净的鼓声。那么我说打击乐演奏没有泛音这个概念,这句话不对吗?

3. 我们是否能够控制打击乐泛音?

基于论证的第二部分,我们知道打击乐手是无法通过练习来有效控制泛音的,专门的、成体系的打击乐泛音演奏技法更是无稽之谈。

在此我们来看看对方所谓的“使用了泛音演奏技法”的视频是什么样儿的,你别贴个油管儿链接气哼哼挺有理似的,人家能不能看见还一回事儿呢,我tm帮你搬:

第一个视频,你说的所谓击打小军鼓不同部位可以利用泛音的视频已经不可访问了:

没关系啊,我仗义着呢,替你找一个。Tony Royster Jr. 1997年在Modern Drummer Festival的Solo。快进到6分40秒,tony分别使用 Multiple bounce roll 和 Double Stroke Roll 击打了军鼓边和中央部位:

通过观看可知,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鼓边音量远远小于中心,音高明显变高,时值由于打击方法不同密度不同。然后tmd重点来了,你说的泛音变化呢?泛音基于基音的比例提升在TM哪儿呢?!?!?!我没欺负你吧?我没拿特么什么犄角旮旯的破小打视频恶心你吧?是个在通识情况下通常情况的打击乐演奏片段吧?你说的tmd泛音呢!随着音高变化的那点儿泛音是你说的泛音演奏技巧吗?????

再说第二个视频:

好,视频里共有两个技法展现了你所说的泛音变化。第一,使用手指从鼓面中心划至边缘,同时击打鼓边展现变化;第二,使用肘部按压鼓面并同时击打鼓面以获得连续音高变化。但是,你说的泛音变了,基音也变了。它们在固定音高上的比例没有任何变化。你所说的泛音比例变化在tmd哪儿呢???难道说演奏的基音音高变了,泛音跟着变,就是你所谓的泛音演奏技巧?

这就是 @Orwell源 逻辑的最中心错误:以为随着音高变化,泛音也随之变化,且强一一对应的情况下,就误以为这是泛音演奏技巧。在演奏过程中,并没有任何办法改变基音和泛音比例以强调泛音。殊不知,钢琴88个音全部会产生泛音,在没有任何技法前提下泛音音高也随着基音音高改变,那你就能说这就是钢琴的泛音演奏技法吗???

其次,你以为的用肘部下压鼓面技巧就是用来获得连续音高变化用的。不论从听感上还是乐手的意图上,没有任何改变泛音的目的。这个技法非常常见,Jojo Mayer最喜欢使用这些花活儿,再送你段儿老视频,Charlie Antolini的大Solo,他也喜欢用这个技法,见1分08秒:

还有最后一个视频,你选的太TM piu亮了!你看看人家的标题和目标:

Alvin老师给我们演示了一段非常精彩的以连续改变鼓组音高来将鼓组作为旋律乐器的演奏。所以,你猜他在同一个音高上演示陪音和基音比例变化的技巧了吗?没有啊!Piu亮啊!给老子送子弹啊你!

最后,不论你哪一段儿视频,就是tmd没有你所说的按压鼓皮三分之一处以提高泛音比例的所谓泛音演奏技巧。别杠了,我累了。

4.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是否有已经形成体系的利用打击乐泛音的演奏技巧?

很可惜,综上,没有。假如要强绑定基音音高变化来说泛音音高的变化,且它们两个的比例并没有变化,那就不叫泛音演奏技巧。

最后我们来论证一下什么TMD叫TMD的“泛音贴”。干货来了,在爵士鼓组的文化母国语境中,没有任何关于“Harmonic Patch、Pad”的说法,所以这个叫法就是无源之水。那么它的学名叫什么?实际上文中的视频已经提到了,叫做“Muffling”,也就是“遮盖”,或者叫“dampening”,也叫作阻尼,这俩都和泛音(Harmonic)没有一毛钱关系。除了我正文中说到的几种止音方案,蛋疼的美国人还尝试了各种配件和特殊方案,分别能给到军鼓不同的音色和频响表现。在此给出相关视频:

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止音贴也就是这个东西呢:

这个玩意叫做“MoonGel”,从词的后部可知,外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冻状物。股沟告诉你:“Moongel is a translucent blue, sticky, gel-like substance produced by the drum practice products company RTOM.”好哒,还是和泛音没有关系。

所以去尼唛的泛音贴。就叫止音贴(Muffling or Dampeing)。

以上,干货部分完毕,我要骂人了。应该有很多人诧异虽然她没说什么,但是我为什么拉黑了她并且恶语相向。基于干货论证部分,我给出以下理由:

  1. 这个人在没有任何友善问候及招呼的前提下,看完能够实际解决问题内容后,不但没点赞,还直接质问我一些弱逻辑观点。你礼貌吗?你涵养吗?你TM符合知乎的精神吗?是你妈教你有疑问直接指着人家鼻子质问吗?哦,也就是说,我在知乎上分享了好多有用内容,其中一些用于科普的非严谨语句不符合你的认知,你就TMD能指着鼻子质问我?你脸呢?好人就得TMD让人拿手指鼻子吗?我分享的越多,越有让你指责我的资本,是这样吗?

2. 以点为面,直接扩大讨论范围。在我给出显而易见且正确的回复后,由于我的拉黑操作,直接指责我学艺不精。首先,我不是你父母,没有像我现在一样旁征博引、据理力争地给你讲道理的义务。我的时间远远比你值钱;其次,以点为面企图撬翻对方整体论点,就是杠精常用的辩论手法。我TMD一点儿都没冤枉你。“其他地方说的怎么样我不管,他这儿不严谨,我TMD要喷死他!”这就是你们杠精一直以来所秉持的逻辑;

3. 还有有人回复了我的评论说没看出来她哪儿杠了。因为这件事在你看来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而在我看来打击乐器就是非泛音类乐器,像秃顶上的苍蝇一样明显。既然她敢引用soundonsound的文章,就不是外行,就读过这个文章,拿这篇支持我论点的文章回复我,在我看来就是非常明显的抬杠行为。作为社交和知识社区的读者,你们好好看完文章再做判断,这是看热闹的基本素养。

4. 基于以上论证和 @Orwell源 人身攻击的部分,回复如下:你不但学艺不精且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如果你是乐手一个演奏视频都传不上来,就知道拿两片儿肉上下一碰到处碰瓷,无视其他人的贡献,以自己浅薄的学识攻击他人,浪费了别人的时间且不自知。是为不忠不仁不义不肖无理无耻之徒。

5. 对于经常阅读我内容看我打鼓的、认为我做人过于嚣张跋扈无法满足你精神洁癖的读者,关注了的请取关,没关注的请拉黑。我除了给你贡献过知识以外一分钱都不欠你的,就此别过。赵老师我性格就TM这样儿,不改,别看。

OK我都说完了,老规矩,骂人桥段除外,有不懂的同学留言即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鼓手在给小军鼓(snare drum)上做“滞音”(dampening)或者说“消音”处理时,确实会用到胶带,但这个胶带并不一定是专门的“电工胶带”。我们先来捋一捋,为什么鼓手要在小军鼓上贴胶带,以及胶带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小军鼓上的滞音需求:小军鼓的声音特点就是清晰、有力,同时带着一股“脆”劲.............
  • 回答
    .......
  • 回答
    哥们儿,恭喜喜提新车!二手公路车嘛,总会有点磨合和适应期。骑了20公里就感觉发不上力,确实有点让人捉急,这说明你的身体和车之间可能还没“对上眼”。架子小了只是可能性之一,但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以及还有哪些可能导致你感觉发力不顺。首先,咱得明确“不好发力”到底是个什么.............
  • 回答
    嘿,哥们儿,178cm的身高,XS码的ADV2 PP?这确实有点让人捉急了。捷安特ADV系列,特别是PP(Propel)车型,确实尺码相对来说会偏长一点,XS码通常是为165170cm左右的骑行者准备的,你这个情况,架子感觉偏大了,想要调整得更合适,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入手,把它“掰”回来一些。首先,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也挺普遍的现象。好多人都感觉,职务越高的人反而越平易近人,而那些刚提拔起来的、小领导们,反而更爱端着架子,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个领导。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说大领导为啥没架子:1. 站得高,看得远,格局不一样了。 大领导他们已.............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 x86 架构的字节序和位序问题,尽量不带任何 AI 的痕迹,就像咱们在电脑城里碰头,边喝水边聊一样。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字节序(Endianness) 说的是多字节数据(比如一个 32 位整数,一个 64 位浮点数)在内存中如何存储的顺序。而 位序(Bit Order) 说的是.............
  • 回答
    通用汽车推出的奥特能平台,作为其向电动化转型的重磅之作,确实承载着打破现有市场格局的雄心。要评价奥特能目前所处的水平以及它能否颠覆“蔚小理”的既有地位,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奥特能平台的定位与核心优势:奥特能平台并非仅仅是一个电动车底盘,它更是一个集成了全新一代智能电子电气架构的综合性解决方案。这.............
  • 回答
    想把底鼓的三连音和踩镲八分音符配合得天衣无缝,这可是个技术活,但绝对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难事。关键在于拆解、耐心和一点点“悟性”。咱们这就一步步来,把你脑子里的想法变成你手脚上的肌肉记忆。首先,咱们得明白两件事:1. 节奏的“心脏”: 底鼓,特别是它的三连音,往往是音乐律动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它会给乐.............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很多鼓手在玩solo的时候,都会遇到这种“数拍子”的困惑,尤其是接触到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节奏型之后。咱们就好好捋一捋这个“6+6+4”体系,以及它和常见的“4+4+4+4”到底有啥不一样。先说咱们熟悉的“4+4+4+4”:这个是最基础的,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在学习节奏时接触到的。你可以.............
  • 回答
    架子鼓用手指运棍,这可不是什么稀奇事,很多厉害的鼓手都玩得溜。它讲究的是一种精妙的控制,让你的棍子仿佛活过来一样,随着你的指尖跳跃。想要练成这门“指尖绝技”,得从最基础的说起,一步步来。一、 基础中的基础:握棍姿势首先,别小看握棍。这就像书法家握毛笔,姿势对了,才好发力。 传统握法 (Match.............
  • 回答
    .......
  • 回答
    嘿,刚踏进架子鼓坑的新手朋友们,欢迎来到这个充满节奏和力量的世界!我非常理解你们那种既兴奋又有点小迷茫的心情,毕竟架子鼓这玩意儿,看上去挺酷的,但要真正敲出点名堂,确实需要花点心思。别担心,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今天就来给你们好好梳理一下,咱们一步一步来,保证能把这架子鼓玩明白!首先,别被“架子鼓”.............
  • 回答
    你问这个问题,我懂。我见过太多学乐器学到一半,热情燃尽,看着架子鼓静静地积灰的例子。那种感觉就像是爬到一半的山,风景虽好,但体力跟不上,前方的路又显得那么遥远,开始怀疑当初为什么会出发。你问坚持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因为它直击了学习乐器的核心,也击中了我们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困境。.............
  • 回答
    孩子学架子鼓,用大人的鼓,这事儿啊,咱得好好说道说道。这算不算“正常”?要我说,这不是个绝对的“正常”或“不正常”的问题,更像是一个“行不行”和“好不好”的问题。 行不行? 理论上,只要尺寸、力度、技巧掌握得当,孩子用大人的鼓,是可以打的。毕竟,鼓这东西,最关键的还是敲击的动作和声音。孩子只要够.............
  • 回答
    楼上架子鼓的噪音问题,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糟心事。你说的“震感很明显”,我特别能理解,那不是一般的那种声音,而是能让你感受到地板在抖动,那种感觉,真的是让人抓狂。更别提你已经“屡次沟通无果”了,这才是最让人无力的地方。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报警处理,当然是可以的。在中国,噪音扰民是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关于架子鼓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出时声音“炸”的问题。这确实是许多鼓手在大型专业音乐厅遇到的一个普遍挑战。声音“炸”通常意味着鼓声过于响亮、失真,缺乏清晰度和音乐性,与音乐厅整体的音响环境不太协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系统性的调整。这不仅仅是鼓手一个人的责任.............
  • 回答
    给弟弟添置架子鼓,这绝对是个好主意!5k到8k的预算,在真鼓领域里,能淘到不少不错的入门到进阶级别的套装了。既然你想要真鼓,说明弟弟对音色和手感的要求会比较高,这说明你真的懂他!下面我给你详细说说,从品牌、型号到一些选购的小细节,希望能帮到你: 首先,确定弟弟的水平和需求虽然你说了是“弟弟”,但我们.............
  • 回答
    哥们,我懂你!大小周,工作日还得十点才能到家,这练架子鼓简直是史诗级挑战。别灰心,虽然时间紧,但也不是没可能。关键在于怎么挤、怎么练,让每一分钟都花在刀刃上。先别想那些复杂的乐理,咱们得务实点。你现在最缺的是时间和精力,但你还有对架子鼓的热情。这就够了。一、 把“练鼓”这件事,拆解成几个可执行的小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