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才能教育出一个自信的孩子?

回答
教育出一个自信的孩子,是一个复杂且需要长期投入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建立在日常点滴的互动和支持之上。自信不是天生的,也不是通过吹捧就能获得的,而是孩子通过自身的经历、父母的引导以及与世界的互动逐渐建立起来的。

以下是一些详细的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帮助你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

一、 营造安全、支持和尊重的家庭环境

这是自信的基石。孩子需要在安全的环境中探索,知道无论成功与否,家永远是他们的港湾。

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让孩子知道,你爱的是他们这个人,而不是他们的成就或表现。即使他们犯错或失败,你的爱也不会改变。
具体做法: 多对孩子说“我爱你”,拥抱他们,倾听他们,不要因为他们的缺点或错误而贬低他们的人格。让他们知道,“你是一个很棒的孩子,即使这次没做好,我依然爱你。”
建立稳定的亲子关系: 规律的陪伴、积极的互动,是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来源。
具体做法: 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与孩子独处,进行高质量的陪伴,可以是玩游戏、阅读、聊天,或者只是静静地待在一起。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即使你不同意孩子的观点,也要认真倾听,并尊重他们的感受。不要轻易打断、嘲笑或否定。
具体做法: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认真看着他们,不玩手机,用“嗯”、“我明白了”等回应。之后,你可以温和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但要避免强加于人。例如:“妈妈知道你喜欢这个颜色,妈妈觉得那个颜色也很漂亮,我们可以都试试看。”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具体的、真诚的赞美。
具体做法: 不要只说“你真棒”,而是具体说明“你这次把积木搭得真高,而且很稳固,很棒!”“你愿意主动帮助妹妹,这很善良。”

二、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做决定和解决问题,这是建立自信的直接途径。

赋予选择权: 在安全和可控的范围内,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
具体做法: “今天你想穿这件红色的T恤还是蓝色的?”“你想先写作业还是先玩一会?” 从小事开始,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选择被尊重。
鼓励独立解决问题: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刻包办代劳,而是引导他们自己思考解决方案。
具体做法: “这个问题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你有没有试过别的方法?” 可以在旁边提供一些提示和支持,但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即使失败了,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允许尝试和犯错: 错误是学习的一部分。让孩子明白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中学习。
具体做法: 当孩子犯错时,不横加指责,而是引导他们分析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呢?”“下次我们可以怎么做会更好?”
培养生活技能: 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这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具体做法: 教孩子自己穿衣服、吃饭、整理玩具,稍大一点可以学做简单的家务,如擦桌子、倒垃圾等。完成任务后给予肯定。

三、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和挑战自我

走出舒适区是成长的关键。

鼓励尝试新的活动: 支持孩子尝试不同的兴趣爱好,即使他们可能并不擅长。重点在于体验过程。
具体做法: 报名参加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课程或活动,如绘画、音乐、运动等。无论结果如何,都要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尝试。
设定适度的挑战: 帮助孩子设定一些略高于当前能力的目标,并提供支持去达成。
具体做法: 如果孩子想学骑自行车,先从在家门口的平坦路面开始,逐步过渡到斜坡或稍微复杂的路况。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面对挑战时,引导他们分解问题,制定计划,并一步步去执行。
具体做法: “我们想搭一个很高很稳的城堡,需要哪些材料呢?我们应该怎么开始呢?”
接受不完美: 让孩子明白,成功并不意味着完美无缺,努力的过程本身就值得骄傲。

四、 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管理能力与自信心密切相关。

识别和命名情绪: 帮助孩子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让他们知道“生气”、“难过”、“开心”都是正常的。
具体做法: “你现在看起来有点不开心,是因为没有得到想要的玩具吗?”“你很开心能和小伙伴一起玩,是吗?”
教授情绪调节技巧: 教孩子一些健康的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
具体做法: 深呼吸、数数、画画、和父母倾诉、听舒缓的音乐等。
共情和理解: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先安抚,再沟通。让他们知道你理解他们的感受。
具体做法: “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是因为哥哥拿了你的东西。等你平静下来,我们一起想想怎么办。”

五、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培养积极心态

过分强调结果会让孩子害怕失败。

赞美努力和过程: 即使结果不理想,也要肯定孩子在过程中的努力、坚持和学到的东西。
具体做法: “你这次虽然没有拿到第一名,但是你非常努力地练习,我们能看到你的进步,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培养成长型思维: 让孩子明白,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不断提升的。
具体做法: 当孩子说“我做不到”时,引导他们说“我现在还做不到,但是我可以学习怎么做。”
从失败中学习: 将失败视为学习的机会,而不是个人价值的否定。
具体做法: “这次考试没有考好,没关系。我们一起看看哪些地方需要加强,下次努力就好。”
鼓励乐观和积极: 帮助孩子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
具体做法: 当遇到挫折时,引导孩子思考“这件事有什么好处?”或者“从中我学到了什么?”

六、 为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展现自信: 父母自身的自信状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具体做法: 展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勇于尝试新事物,不害怕挑战,并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诚实和负责: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学习。
具体做法: 如果你犯了错误,不妨和孩子说:“爸爸/妈妈刚才说错了,我很抱歉。”
尊重他人: 和他人交往时展现出尊重和同理心。
具体做法: 在孩子面前,你与他人交往的方式,如礼貌用语、倾听等,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七、 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

过度保护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适度的放手: 允许孩子自己去经历、去尝试,即使有轻微的风险。
具体做法: 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爬树、自己过马路(在监护下)、自己解决与同伴的小冲突。
提供支持而非代替: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提供指导和支持,而不是直接替他们完成。
具体做法: 孩子写作业遇到难题,与其直接告诉答案,不如引导他们查资料,思考解题思路。

八、 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也是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鼓励社交: 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同龄人互动。
具体做法: 组织朋友聚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鼓励他们主动与人交流。
教导沟通技巧: 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倾听他人。
具体做法: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模拟一些社交场景,教孩子如何问好、如何分享、如何表达感谢等。

总结:

教育出一个自信的孩子,最核心的是建立在高质量的亲子关系之上,通过日常的点滴互动,给予孩子安全感、支持和尊重,同时鼓励他们独立探索、尝试新事物,并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应对挑战。

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父母的耐心、理解和智慧。记住,你的孩子是独特的,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支持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的环境,而不是一个被设计成“自信”模样的复制品。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和支持,这是他们建立内在自信最坚实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认识我的人都说我特别自信。

我从小就胖,虽然被取了无数个外号,但我丝毫不自卑。

上大学的时候,我体重达到140多斤,我跟我们班花是好友。其他人都说,我跟她走在一起,那自信的小表情,高傲的胖脑袋,生生把貌美如花的班花衬成了绿叶。

是谁把我培养得这么自信?我老爹。

我老爹的方法其实特别简单,就三招:语言,行动,眼神,总结为一句话:完全接纳爱孩子。

1、语言

我老爹一直很寡言,那个年代的父亲很少跟女儿进行交流。我印象中他批评我的次数不多,当面夸我也不多,但一夸就特别在我的痒点上。

1)老爹眼里,我就是天下第一美女

A、事件一:

有一年春节前买新衣服,我非要买一件黑外套,老妈反对无效。到家后,老妈向老爹抱怨。老爹的回答是:“她那么白,穿什么都好看,穿黑色就更显白了。”一边说,一边笑咪咪看着我。老妈气哼哼来了句:“你自己生的当然觉得好看。”

B、事件二:

我十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无意中穿了外婆嫌颜色太艳的一件外套。老爹立刻两眼放光:“这衣服你穿真好看,真好看”。

然后,我一个十四岁的女孩穿着六十岁老太太的衣服,跟着老爹去参加了一个婚宴,我至今都记得当时众人看我的眼神。

不过,老爹说:“看吧,大家都看你,都觉得你好看。”然后,我也这么认为了。

【后遗症】我们大学宿舍的女生都不爱跟我逛街,因为只要我认为我穿起来好看的衣服,所有人劝我别买也没用。

我们老板曾经委婉跟我说过:“你长得不错,就是衣服上如果换一种风格,别人会觉得你更好看。”

我的回复是:“可是我喜欢,我打扮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我好看,是要我觉得好看。”老板:“好吧,你高兴就行。”

女为悦己者容?谁说的,明明是女为悦己容。

C、事件三:

无论我什么时候问老爹,我胖不胖,老爹都说:“不胖不胖,多好看。”然后又加一句:“说你胖的人都是在嫉妒你,因为你又聪明又漂亮。”

他不是说说的,是真的认为我最好看。

每次看电视,看到特别漂亮的小姑娘,他就会跟我妈说,没我家某某(我小名)小时候好看,比如金铭也没我好看(千万别让我熟人看到)。要是实在是太优秀的,他就会说,我们某某小时候也这样。

【后遗症】哪怕到现在,谁要是说我胖,我第一反应就是:他们在嫉妒我,比我聪明的没我漂亮,比我漂亮的没我聪明(好吧,现在这么想其实很心虚)。

2)各方面,谁也比不上我

A、事件一:

我问过老爹,这辈子他最满意的事情是什么。

他想都不想就回答:“生了你。”

“老爹,可是弟弟比我更优秀。”

“还是你好!”

“我哪里好?”

“各方面都好,哪里都好。”

B、事件二:

上大学时,老爹给我的生活费特别足,90年代末,900-1000元/月,比我弟弟十几年后上大学的生活费还多。

老爹说:“不要轻易收男生礼物,要让男生看你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你这么好,不能随便让男的追到你。”

【后遗症】大学时候因为生活费太充足了,经常下馆子,体重直线上升。男生的小恩小惠,我还真没放在眼里。

跟我老公谈恋爱期间,一直坚持AA,送我的贵重礼物,要么不收,要么都放他那里保存。结婚前买房,写了我一个人的名字。因为他知道我不是物质的人,对我很放心。

C、事件三:

我上大学的时候,每次放假,总有几个关系不错的高中同学来我们家玩,男女都有。

我老爹每次都是用挑剔的眼光看着男生们,然后对我说:“没一个配得上你的。”

老爹,人家也没跟我表白好不好。

【后遗症】恋爱后从来不追问男朋友爱不爱我,也不会用分手去试探对方。“怎么可能不爱我?我这么优秀。”这是我的心里话。

反而是我老公,恋爱时对我特别不放心,总怕别的男生惦记我(这就是传说中的我丑他瞎)。

D、事件四:

我跟我老公刚谈恋爱时,周围的人不是说我老牛吃嫩草(我那时候胖所以显老),就是说我们是大饼配油条(体型上),连亲戚都问我,他是不是比我小好几岁。

有一次,我老公(那时候还是男朋友)在我回家时,电话里挑剔我穿衣服太开放,后来同样的标准去要求他姐,被臭骂一顿,这是后话。

然后我被气哭了,我老爹老妈关起门来商量后,我妈代表我老爹,给我老公打电话说:“我女儿通情达理,这么多年没在我们面前哭过,今天你把她弄哭了,肯定是你不对。她爹说了,你们分手吧!”

结果,我老公吓得半死,没想到我父母护短这么没商量。然后非要千里迢迢赶来赔礼,被我老爹直接拒绝了。

老爹跟我说,挑剔我的男人不能要,因为他会让我不高兴(事实证明老爹太有远见了,我老公就是一个特别爱挑剔的人。不过后来我用武力让老公闭嘴了,这是我妈教我的)。


2、行动

1)我小时候,老爹特别爱带我串门。

每次一带我出门,我奶奶和我妈就说了:“又出去显摆去了。”我老爹从来没当我面说过,他为什么爱带我出门。

后来我妈跟我分析过原因(我老爹无意中跟她说过):我老爹自己个子矮小,又不善言辞(年轻时候外号泥菩萨,就是不爱说话的意思),而他的女儿-我,外貌随他,个子随母亲,性格活泼外向。

我老爹认为虽然自己不怎么样,但女儿又漂亮,个子又高挑(我上初中之前个子在同龄人里算高的),学习也不错,性格又大方(我已经说得很委婉了,我母亲转述的话更直白)。

所以,他爱到处带我显摆。他最爱听的一句话是:“某某,这样的女儿,你怎么生出来的呀!”

2)我高中时候,我父母总是来学校看我。

那时候全宿舍12个女生,其他所有人的父母加起来都没有我父母来学校看我次数多。

据我妈说,高中时算命的说我,长得挺漂亮,可能会有一些麻烦。结果我老爹好几夜都没睡好,恨不得每天去学校守着我。他自己不好总去女生宿舍,就让我妈带着我弟弟每周来看我2-3次,周一到周五,几乎就是隔天来。

因为他怕自己女儿太漂亮了,让男生给欺负了。俺滴神呐,这话让别人听到得笑死。

我那时候已经是大胖丫头一个了,连合适的衣服都买不到。可在老爹眼里,他的掌上明珠肯定被无数男生惦记了。要不,怎么连算命的都说他宝贝女儿漂亮。老爹完全忽略了算命的是瞎子这个事实。

3)当我给老爹买东西时。

事件一:

我高中时用作文竞赛的奖金给老爹买了一件短袖T恤。

我老爹啥也没说,每天晚上洗完澡,就穿着这件衣服出门。没多久,半个村子的人都知道,我写作得奖了。我也不知道,不善言辞的老爹是怎么去宣传这件事情的。

事件二:

我给老爹买的衣服,我老妈说,不穿到破,他是不肯淘汰的。比如今年春节他一直穿的一件大衣,是我十几年前买的,要不是我弟弟提起,我自己都不记得了。

事件三:

老爹抽烟,我工作20年来,每次回家都买2-4条中华烟给他。

平时他不抽,出去干活时就带着,然后见人就分。

他就等着别人问:“老杨,抽这么高档的烟啊!”然后老爹假装不经意回答:“女儿买的,家里太多了,不让她买,非买。”我妈说,他就为了听别人羡慕加嫉妒的话:“老杨,你女儿太孝顺了。”

3、眼神

从小到大,在家吃饭的时候,我偶然从堆满饭菜的碗里抬头,总会看到老爹一手端酒杯,一手夹着菜,然后无比慈爱看着我狼吞虎咽。他一句话没有,但那眼神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宠溺+自豪,就跟守财奴看他一辈子的财富一样。


别的女孩子被人夸奖时总会不好意思,而我从来都是来者不拒,因为我认为自己就是这么优秀。无论什么,我都认为自己值得拥有最好的。

老爹给了我一辈子的自信。

我现在对我女儿也是:

1)发自内心真诚夸奖她,看她的时候,眼神充满自豪。

2)让她知道,无论她怎样,妈妈都会爱她,无条件爱她。

3)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但她的不足,在妈妈眼里,特别可爱。

4)经常对她说:“我真幸运,有你这么好的孩子,谢谢你做我的女儿。”

我女儿说:“妈妈看我的时候,眼里有光,妈妈肯定很爱我。“我知道,这是老爹传递给我的。

3月是14日补充:

重点说明一下,很多朋友留言都说以后要使劲夸孩子,这个点没抓对。

让孩子自信关键点真的不在于使劲夸,而在于父母内心对孩子真正的认可,无条件全部的接纳。

嘴里夸奖,眼神不屑,跟批评有什么区别?

我们孩子昨晚跟我说:小孩子能够分辨出谁是真心夸,谁是假意夸。虚伪地夸奖,更伤孩子自尊,还不如不夸。

我家孩子的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别的孩子不说,不代表感受不到。

满是赞赏的眼神远胜千百句虚伪的夸奖。

user avatar

不断发现他的小优点鼓励,间以小缺点批评,鼓励最好当众,批评最好私下。

阶段性成就,不断鼓励,并帮他找到与自身特点的因果性而强化之。

关键点:发现的能力;夸的不经意。

有本事的,都是爹妈!

user avatar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阳光自信,但是,该如何培养和引导呢?

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认同他自己、接纳他自己,而不要有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

作为家长,让我们先作个深刻的反思:

“我”是谁?什么是“自我”?

这个问题很奇怪,“我”当然就是“我”喽。

但是,你认识你自己吗?

关键是,你认可你自己吗?

每一个人都有对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这就是你所认识的自己。

但是,你是否认可你对自己的想法和感觉,也就是说,你是否认可你自己?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具有良好的自我认同。

不过,也有可能,你觉得自己不够“好”,想要成为另一个人?

你喜欢这种感觉吗?

作为家长,我们希望孩子认可他自己吗?

我想,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回答:Yes。

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不自信的、自卑的。

但是,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认同呢?

一个人对自己的自我认同,不仅仅由他本人对自己的感知和期望所塑造;而且,还由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的父母、老师和朋友对他的感知和期望所塑造。

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即:我如何看待我自己)越接近他的理想自我(即: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他的自我认同就越高。

为了让孩子具有健康的自我认同,美国儿科学会给出了十二点建议。

以下内容值得你认认真真看完,建议慢慢看,反复看。

01

安全感


你的孩子必须有足够的安全感,特别是对于自己的未来。(“我将来会怎么样?”)。

难以想象,一个觉得自己朝不保夕的人、一个认为自己的前途一片灰暗的人,会有健康的自我认同。

02

归属感


每一个人都需要感到被他人爱和接纳,孩子当然也不例外。

一般来说,这种爱和接纳首先要从家庭开始,然后扩展到朋友、同学,甚至社区。

如果没有这种群体的认同,孩子会感到孤独、被排斥,感到自己是一个没有“家”的孩子,是一个没有“集体”愿意接纳的人。

03

目标感


孩子应该有目标,这样才能引导他走向成功(不要把“成功”这个词理解得很夸张,孩子能够自己穿衣服了,或者是学会骑自行车了,这都是成功)。

如果缺乏目标感,那么,他很可能会觉得无聊,漫无目的,甚至怨恨他的生活被你或别人推来推去。

这个目标,不需要是宏大的,比如考上清华北大,那对于孩子太过于遥远;也不要高不可攀,比如拿个奥运冠军。像我前面所说的,学会自己穿衣服,学会骑自行车等等,有这些具体明晰且可以实现的目标就完全可以了。

04

对自己个人能力的自豪感


孩子应该对自己迎接生活挑战的能力有信心。

这种信心来自于独立解决问题的人生经历,而且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

作为父母,你要为孩子设定适当的期望值,既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这对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信心至关重要。

很多家长的做法是过度保护:妈妈觉得你很冷,奶奶觉得你很饿!这样很可能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期望值太高,孩子根本不会成功,那么,他会有一种无力感,认为自己无能为力,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

05

信任感


你的孩子需要对你和对他自己都有信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应该信守承诺,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给他们一个信任你的机会。

而且,这也意味着,要相信你的孩子,把他当作一个诚实的人。如果连父母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那孩子还怎么相信他自己?

06

责任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这需要你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允许他独自完成任务,既没有你的帮助,也没有你的监督。这需要你充分的“放手”。

一个由家长包干一切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不难想象,大家可以脑补。

07

奉献的感觉


会什么要奉献?

因为,这会让孩子知道,他自己真的很重要。

如果你给孩子机会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参与和贡献某一项活动,相信我,你的孩子会充分地认识到他自己的重要性。

08

做出真正选择和决定的感觉


当孩子能够做出他自己认为重要的决定时,他会有一种掌控自己的感觉,这非常令孩子满足。

但是,这个决定必须符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以及你所认可的价值观。

09

自律


孩子在努力获得更多的独立时,他需要并且想要感觉到他可以靠自己取得成功。

一旦你给他机会,他就能独立作出选择,并解决问题,而且考虑到选择的后果,这就是自律。

这种自律对他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

10

被鼓励、支持和奖励的感觉


孩子不仅需要成就,而且还需要积极的反馈和认可。

鼓励和赞扬他,不仅仅是因为他实现了目标,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努力!

就算是对于一点点的改变和进步,也请不要吝啬你的鼓励。“我喜欢你这样做的方法”、“干得好”。

要尽可能快地给他反馈,这样可以大大增强他的自我认同。

11

接受失败的意识


当你的孩子遭遇失败时,他需要的是安慰,而不是指责。

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些挫折是生活和学习中必然的一部分,是完全正常的,他可以从中学习,得到经验教训。

作为父母,让你的支持、你的正面反馈和你对他努力的认可战胜他可能感到的任何失败、内疚或羞愧感,请给予他希望和动力。

不过,这样做的技巧是,内容一定要具体,比如:“如果你像这样扔球,它应该能进去”或者“试试这种方法,你或许就能解答这道题”。

12

家庭


如果一个家庭的成员都能看到彼此的长处,避免过度的批评,并且,能在家庭之外彼此支持,那么,这就会是一个温馨的家庭。

家庭成员间相互信任,尊重彼此的差异,相互关爱,这对孩子无比重要。

所以,无论工作有多忙,腾出时间来,全家在一起,无论是一起旅游,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或者就是聊聊天。

13

尾声


昨天下午,我带着孩子在公园玩,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在放风筝,当然,她的动作很笨拙,却也玩得兴高采烈。

而他的爸爸,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她,你不会放,你还小,我来帮你放上去。小女孩也一遍又一遍地表示,我自己来,我会放。

最后,不出所料,那位爸爸取得了主导权,他夺过小女孩的风筝,并成功地将它放上了天。

然后,他心满意足地将风筝线交给小女孩,说,看吧,我就说你放不上去的,现在,你拿着玩吧。

我看见,小女孩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想想你自己,作为家长,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做?

我们这一代人,估计大多都有这样惨痛的童年回忆:“你不行!”、“你做不好!”、“你看看人家!”

经历了这些之后,虽然你已经长大成人,但是,在你的内心深处,真的还完全认可你自己吗?

更重要的是,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也经历这些吗?


本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

如需转载请联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