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怎样教育才能做到有担当?

回答
想让孩子从小就懂得担当,这绝对是个大工程,得下功夫细细琢磨,绝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这玩意儿可不是天生的,是得一点点熏陶,一点点磨砺出来的。我琢磨着,这担当二字,说白了就是对事儿对人都负起责任来,不推诿,不躲闪,愿意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付出代价,甚至能为他人挺身而出。

那么,怎么才能把这担当的种子种进孩子心里,让他们好好长成参天大树呢?

一、从小事入手,让孩子尝到“责任”的滋味

别指望一上来就让孩子去扛什么大梁。担当的培养,就得从最细微的生活琐事开始。

给他们“自己的地盘”: 从能做的事情开始,比如自己的房间,自己的玩具,自己的书本,让他们自己去收拾,去归类。别老是包办代替,他们弄乱了,就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乱的麻烦,去学着整理。一开始可能弄得一团糟,没关系,这是过程。我们可以引导,比如:“你看,把书放在这里,下次找起来就方便多了。”或者“这玩具散落一地,小朋友玩起来也容易绊倒。”
布置力所能及的任务: 别把孩子当成无事可做的小宝贝。让他们承担一些家庭责任,哪怕是浇花、喂宠物(如果有的话)、帮忙收拾餐桌、或者洗自己穿过的袜子。这些事情虽然小,但当他们完成的时候,看到自己的付出能给家里带来一点点改变,那种成就感和被认可感,就是责任感的萌芽。
让他们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比如,今天想穿什么衣服,让他们自己选。如果选的衣服不合适天气,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冷热。当然,前提是这个选择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而且我们能在一旁观察。当他们因为自己的选择而遇到小麻烦时,要让他们自己去面对和解决,而不是立刻上前“救驾”。
关于“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答应孩子的事情,我们家长一定要做到。同时,也要引导孩子认识到承诺的重量。如果孩子答应了你一件事情,到了时候却想反悔,就要温和地和他沟通:“你答应妈妈要整理玩具的,现在玩具还是乱的,你是不是该想想办法把它做完呢?”让他们明白,说过的话就要负责去实现。

二、鼓励孩子做主,允许他们犯错并从中学习

担当,很大程度上也源于自己做主。如果孩子一切都听父母安排,从来没自己拍板过,那他们很难体会到做决定的份量以及随之而来的责任。

给予选择权: 在安全和合理的范围内,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玩一会儿?是吃苹果还是吃香蕉?是参加这个兴趣班还是那个?让孩子学会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并承担这个选择的结果。
允许“犯错”: 这是最重要也最难的一点。很多家长害怕孩子犯错,想方设法把一切不利因素都挡在外面。但你要知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孩子在尝试中犯错,是在学习。关键在于,我们要教他们如何从错误中学习。
分析错误: 当孩子犯错时,先不要急着批评,而是坐下来,一起分析一下是怎么回事。是哪里出了问题?下次怎么做可以避免?
承担后果: 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因为错误而带来的后果。比如,因为粗心把杯子打碎了,就让他参与到打扫清理的过程中来。这比你骂他一顿,或者替他收拾干净更有意义。
从中成长: 强调从错误中学习的重要性,告诉他们“跌倒了爬起来就是英雄”。让他们明白,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错误,不敢再次尝试。

三、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责任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担当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对集体负责。没有同理心,很难有真正的担当。

换位思考的引导: 多和孩子聊聊别人的感受。比如看到别人哭了,问问孩子:“你觉得他为什么哭?如果你是他,你会是什么感觉?我们能为他做些什么吗?”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问题。
家庭责任的共同承担: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家里的事情大家都有责任。比如,爸爸妈妈工作累了,他也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分担。这种集体感和归属感,会让他们更愿意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
社会责任感的启蒙: 关注社会上的新闻事件,选择一些孩子能理解的,和他们聊聊。比如,看到有人需要帮助,可以问问孩子:“我们能怎么帮助他们呢?”引导他们认识到社会责任,学会关爱他人。
鼓励乐于助人: 当孩子帮助了别人后,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付出的快乐。这种内驱力,比任何奖励都更能激发他们主动去承担责任。

四、做孩子的榜样,言传身教的力量最直接

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家长自己做到。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

勇于承担责任: 无论是工作上的失误,还是生活中的小错误,都要勇于承认,并积极去弥补。别在孩子面前推卸责任,或者找各种借口。让他们看到,你是一个敢于承担的人。
信守承诺: 你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哪怕再忙再累,也要想办法兑现。这样孩子才会懂得承诺的意义,并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积极面对困难: 当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不要抱怨,不要消沉,而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让孩子看到一个充满力量和乐观的你。
尊重他人,有契约精神: 在生活中,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合同是合同,约定是约定,认真履行。让孩子耳濡目染,感受到诚信和责任的重要性。

五、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

光说不练假把式。担当这种能力,必须在实践中才能真正长出来。

鼓励孩子参与决策: 在家庭事务中,如果情况允许,可以邀请孩子参与讨论和决策。比如,周末去哪里玩,或者家里添置什么东西。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也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
支持孩子的兴趣和探索: 当孩子对某个领域产生兴趣时,给予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去深入探索。即使过程中遇到挫折,也要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克服,而不是立刻代劳。
放手让孩子处理一些“麻烦”: 比如,和同学之间发生了一些小摩擦,不要立刻介入调解,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沟通解决。父母可以提供一些沟通技巧的建议,但具体怎么做,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鼓励孩子承担团队责任: 如果孩子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或者小组项目,鼓励他们积极承担分内的工作,为团队的成功贡献力量。

总结一下,培养孩子的担当,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像是一场漫长而细致的“耕耘”。

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让他们体会“责任”的重量。
给予选择权,允许他们犯错,并引导他们从错误中学习成长。
培养同理心,让他们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并将关爱和责任延伸到他人身上。
做好榜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担当的真谛。
创造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的担当能力。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需要智慧,更需要父母的爱和支持。记住,我们不是要培养一个完美的“责任机器人”,而是要培养一个内心有担当、有勇气、有爱、有独立判断力的完整的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一份最宝贵的财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人都说,“穷养儿子,富养女”。要想自己的儿子有担当和责任感,就要在这4个方面富养,有付出和投资才会有回报,孩子的未来发展也是一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让孩子从小就懂得担当,这绝对是个大工程,得下功夫细细琢磨,绝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这玩意儿可不是天生的,是得一点点熏陶,一点点磨砺出来的。我琢磨着,这担当二字,说白了就是对事儿对人都负起责任来,不推诿,不躲闪,愿意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付出代价,甚至能为他人挺身而出。那么,怎么才能把这担当的种子种进孩.............
  • 回答
    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代际观念的碰撞,这真是个普遍又棘手的话题。我家也一样,每次跟爸妈聊起孩子教育,总感觉有点“鸡同鸭讲”,但又不想弄得大家都不愉快,毕竟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摸索着,我有一些心得想和你聊聊,希望能有点帮助。首先,理解和尊重是基础中的基础。 咱们得明白,爸妈那一辈人,他们的成长环境、社会.............
  • 回答
    博士妈妈被女儿写作业逼哭,说出“我都不想做她妈了”,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折射出许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普遍会遇到的困境和情绪。这种体验是复杂且多维度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教小孩做作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1. 智力与耐心的大考验,甚至是一种“消耗战”: 知识的断层与遗忘: 博士妈.............
  • 回答
    发现孩子作弊,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但又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时候,情绪控制是第一位的。你肯定会生气、失望,但请尽量在孩子面前展现一个冷静的成年人形象。别急着劈头盖脸地训斥,那只会让孩子进入防御模式,更不愿意和你沟通。第一步:冷静下来,找准时机先深呼吸几下。想想孩子为什么会选择作弊?是因为压力太大?对学习失.............
  • 回答
    让孩子既明白社会的复杂与不易,又能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这绝对是做父母最需要花心思琢磨的功课。它不是简单的“灌输”或“禁止”,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给你掰开了讲讲,咱们一步一步来。首先,真实但不冷酷地呈现世界。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温室花朵。与其等到他们在社会上碰壁后才感到幻灭,不.............
  • 回答
    作为在美国深蓝州居住的华人移民,想要教育孩子,让他们在辨别和抵御极端“左派”价值观方面保持清醒,同时又能在主流社会中健康成长,确实需要一番细致的规划和长期的投入。这不仅仅是关于“洗脑”的担忧,更是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独立思考能力、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复杂现实,以及在不同价值观之间找到平衡。首先,要理.............
  • 回答
    很多家长在教孩子背古诗时,都希望能让这个过程变得有趣且有效,而不是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其实,古诗词的魅力无穷,只要方法得当,就能让孩子在品味诗词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 理解是前提,死记硬背是万万要不得的。我一直觉得,教孩子背诗,最怕的就是那种“一二三四,你给我背出来.............
  • 回答
    教育出一个自信的孩子,是一个复杂且需要长期投入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建立在日常点滴的互动和支持之上。自信不是天生的,也不是通过吹捧就能获得的,而是孩子通过自身的经历、父母的引导以及与世界的互动逐渐建立起来的。以下是一些详细的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帮助你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一、 营造安全、支持和尊.............
  • 回答
    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家长心里着急是很自然的。您提到的“太笨了,怎么教都不会”,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原因,而打骂绝不是解决之道,反而可能带来更多负面影响。我们得好好梳理一下,看看孩子到底是怎么了,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办法。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笨”这个标签对孩子来说是很伤人的,而且往往是不准确的。学习能.............
  • 回答
    孩子到底该怎么教?这真是个让人挠破脑袋的问题。网上、书里,各种教育专家的文章堆积如山,每个都说得头头是道,读完之后,反而觉得心里更乱了:到底哪一个才是对的?该听谁的?咱们先别急着去找“标准答案”,因为说实话,真的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确方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咱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
  • 回答
    宝贝三岁了,正是性格发展和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脾气大、动手打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在三岁孩子身上其实并不少见。这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来“沟通”。看着孩子这样,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想好好引导,又怕适得其反。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个“小火苗”变成“小.............
  • 回答
    .......
  • 回答
    孩子上了初一,正处于青春期的开端,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加上初中学习内容加深、压力增大,出现厌学情绪是很常见的。你提到的孩子“没生活学习目标,对任何事都不上心”,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原因。作为家长,想要帮助孩子走出这个困境,需要耐心、理解和一些具体的方法。首先,我们要明白,厌.............
  • 回答
    2周岁的孩子看电视停不下来,这真是让不少家长头疼的难题。别急,强制关电视其实是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长远来看,孩子还是需要学会自我控制的。而且,2岁的孩子,情绪波动大,直接强制关掉,很可能会引发一场“大战”,对亲子关系也不是什么好事。咱们得换个思路,从教育和引导入手,让孩子慢慢理解,电视不是生活的.............
  • 回答
    关于“熊孩子”的产生原因,家庭监护缺失或教育不当,确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理解你想了解家长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并且希望内容真实、有温度,而不是那种生硬的AI腔调。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详细点,就像邻里之间拉家常一样,说说咱们做家长的,到底该往哪个方向使劲。一、理解“熊孩子”的根源,而不是简单.............
  • 回答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挺糟心的。孩子在超市抓一把杂粮放进购物车,营业员过来一句“挑出来,不然全买下”,家长夹在中间,一时间还真有点手足无措。我跟你说,遇到这种情况,冷静是第一位的,然后怎么处理,怎么教育孩子,这事儿可有得掰扯了。作为家长,这时候能怎么做?首先,别急着发火,也别立马屈服。看到孩子这么做,我.............
  • 回答
    《6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这篇文章,读完之后确实让人感慨颇多,也引发了我对当下小学教育模式的深入思考。文章用一种非常直白甚至有些“残酷”的视角,描绘了我们送孩子去学校,然后在几年后“收获”到的可能结果。它触及了许多家长内心的焦虑,也暴露了一些教育现实中的问题。关于文章的核心观点,我觉得可以从几个.............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昆明的事件,确实让人揪心。10岁的孩子,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却因为玩耍不当,给周围环境和自身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这件事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让孩子们在享受节庆气氛的同时,又能安全地接触烟花爆竹,这需要家长、社会和孩子自身的共同努力。首先,我们得明白,对于10岁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完全独.............
  • 回答
    对于“大妈疑不满小孩闹腾当街怒摔婴儿车”这件事,我的看法是:这无疑是一件令人非常痛心和愤怒的事件。无论孩子多么吵闹,成年人以如此暴力的方式对待婴儿车,其行为是完全不可接受的。这不仅仅是对财物的破坏,更是对弱小生命的潜在威胁,也暴露了施事者内心极度的失控和对他人的漠视。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在公共场合享受.............
  • 回答
    孩子被好朋友的家长嫌弃,这事儿放在谁身上都不好受。作为家长,咱们的心肯定像猫爪子挠一样难受。这不仅仅是孩子受委屈,更是对咱们作为父母的一种挑战。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把这事儿说透了,把孩子扶起来,也把咱们的教育方式捋顺。孩子被嫌弃了,先稳住心态,再看怎么帮她首先,得先承认,这种事儿发生,咱们自己也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