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大妈疑不满小孩闹腾当街怒摔婴儿车」?怎样面对孩子哭闹,教育孩子时,家长需要怎样控制情绪?

回答
对于“大妈疑不满小孩闹腾当街怒摔婴儿车”这件事,我的看法是:

这无疑是一件令人非常痛心和愤怒的事件。无论孩子多么吵闹,成年人以如此暴力的方式对待婴儿车,其行为是完全不可接受的。这不仅仅是对财物的破坏,更是对弱小生命的潜在威胁,也暴露了施事者内心极度的失控和对他人的漠视。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在公共场合享受一份宁静,孩子哭闹确实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困扰。但这种困扰,远远不能成为暴力升级的理由。文明社会的基本准则,就是尊重他人,用理智和沟通解决问题,而不是诉诸武力。这位大妈的行为,不仅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制造了更大的冲突和伤害。

这件事背后,也折射出一些社会问题:

公共空间责任感缺失: 一些人似乎认为公共空间是自己的“私人领地”,可以为所欲为,而忽视了共享这一概念。
情绪管理能力不足: 无论是家长还是旁观者,都可能在压力之下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这需要我们反思自身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社会共情能力的考验: 在面对孩子哭闹时,如何保持一份同理心,理解孩子可能存在的需求和困境,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麻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那么,我们怎样面对孩子哭闹,教育孩子时,家长又需要怎样控制情绪呢?这绝对是门大学问,也是一门需要终身修炼的学问。

一、 理解孩子哭闹的“语言”:

首先,我们要明白,哭闹是孩子表达情绪和需求最直接、最原始的方式。 他们还没有学会复杂的语言来表达“我饿了”、“我累了”、“我感到害怕”、“我想要这个”或者“我不喜欢这样”。所以,当孩子哭闹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无理取闹”,而是要尝试解读他们哭闹背后的真正含义。

生理需求: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比如饿了、渴了、尿布湿了、困了、冷了、热了。
情绪需求: 孩子可能感到害怕、孤独、焦虑、沮丧、被忽视、甚至是被过度刺激。
需求未满足: 孩子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或者想做的事情被阻止了。
身体不适: 孩子可能生病了,牙齿在长,或者有其他身体上的疼痛。
习惯性哭闹: 有些孩子会把哭闹作为一种获得关注或操控环境的手段,但这通常是家长在早期回应方式上存在一些偏差所致。

要学会解读孩子哭闹的“语言”,需要家长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共情能力。 什么时候开始哭的?在什么环境下哭的?哭之前发生了什么?哭的时候有什么伴随的肢体语言?这些细节都可能提供重要的线索。

二、 家长情绪管理的关键: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这是最最核心的一点。当孩子哭闹,尤其是长时间、歇斯底里的哭闹时,很多家长会感到心力交瘁、烦躁、甚至愤怒,这太正常了。但是,情绪失控的家长,就像在风暴中掌舵的船长,不仅无法安抚孩子,反而可能让情况更糟,甚至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所以,在回应孩子哭闹前,家长首先要做的,是“管理自己的情绪”。

1. 深呼吸,给自己“暂停”的时刻:
当感到情绪涌上来时,不要立刻做出反应。你可以告诉孩子一句:“妈妈/爸爸现在有点不高兴/有点着急,我需要先平复一下心情。”
离开现场几秒钟到一分钟(如果孩子相对安全的话),走到另一个房间,或者只是靠着墙站一会儿。
进行几次深长的呼吸。吸气时数到四,憋住一秒,呼气时数到六。这能帮助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让身体放松下来。

2. 接纳自己的情绪,但不被情绪控制:
承认自己正在感到烦躁、生气、无力,这不代表你是个糟糕的家长。任何人都会有这样的情绪。
区分“我感到生气”和“我就是个爱生气的人”。情绪是暂时的,你可以选择如何回应。

3. 找寻情绪的“触发点”,并理解其来源:
是什么让你特别容易在孩子哭闹时失控?是因为你没睡好?工作压力大?还是因为你自己的童年经历?
理解这些“触发点”可以帮助你提前做好准备,或者在事后反思如何避免再次陷入同样的情绪陷阱。

4. 调整认知,改变“我必须立刻让孩子停止哭闹”的执念:
有时候,我们越是想让孩子立刻停止哭闹,就越是容易失去耐心。
试着转换一下想法:“孩子现在需要被理解和安抚,而不是被‘压制’。”

5. 寻求支持,分担压力:
如果你有伴侣,及时沟通,请求对方的支持和分担。
如果独自带娃,并且感到极度疲惫和焦虑,考虑向家人、朋友寻求帮助,或者专业的育儿支持。

三、 如何有效地安抚孩子并进行教育:

当家长情绪稳定下来后,才能有效地处理孩子哭闹的问题。

1. 共情与回应(首先安抚情绪):
蹲下来,与孩子保持视线平齐,这会让你显得更和蔼可亲,也让孩子感到被重视。
用温和、坚定的语气说出你观察到的情况和孩子的感受:
“宝宝是不是饿了,肚子咕咕叫了?”
“你是因为想玩这个玩具,但是我现在不能给你,所以你很难过吗?”
“你刚才摔倒了,一定很疼,妈妈抱抱。”
“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但是不可以打人/丢东西。”
拥抱、抚摸,给予身体上的安抚(前提是孩子愿意接受)。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比任何言语都管用。
转移注意力(适用于较小的孩子):当孩子哭闹的原因不是非常“严重”时,适当地转移注意力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比如,指着窗外一只飞过的小鸟,或者拿出一个孩子喜欢的玩具。但要注意,这不应是“欺骗”或“忽视”孩子情绪的方式。

2. 设定界限,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教育:
当孩子的情绪平复一些后,再进行教育。在孩子情绪极度激动时讲道理,往往是无效的。
清晰而简单地说明规则和不被允许的行为: “我们不可以推别的宝宝。”“玩具不是你的,我们不能抢。”
解释行为的后果(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 “你这样推宝宝,他会摔倒,他会哭。”“你把东西摔坏了,我们就没有这个东西玩了。”
提供替代方案(如果可能): “我们不能抢这个玩具,但是你可以玩这个。”“我们不能在地上打滚,但是你可以在沙发上跳。”
坚持原则,但保持灵活: 有些事情是原则问题,必须坚持;有些事情可以根据情况适度调整。

3. 正面强化,鼓励好的行为:
当孩子能够用非哭闹的方式表达需求,或者在类似情境下表现得很好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宝宝刚才说‘我想要’,真棒!”“你看,你分享了玩具,小明也很开心。”
物质奖励不是唯一的方式,一个拥抱、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亲密的互动,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更好的激励。

四、 家长需要时刻牢记的“育儿初心”:

孩子不是你的“出气筒”:他们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试错和学习的过程,允许他们犯错,也允许他们有情绪。
你是孩子的榜样:孩子学习如何处理情绪、如何与人相处,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模仿你的行为。如果你自己都无法控制情绪,又如何奢望孩子能做到?
耐心是投资:每一次你耐心地引导,都是在为孩子未来的人格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看起来很耗费精力,但却是最值得的投资。
“完美家长”是不存在的:允许自己犯错,也允许自己有沮丧的时候。重要的是你愿意去学习,去改进,去爱孩子。

总结来说,面对孩子哭闹,家长需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往往有原因。在情绪稳定后,用共情和接纳的态度去安抚孩子,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清晰、温和而坚定的引导和教育。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也是一种充满爱的艺术。而像新闻中那样极端暴力的行为,是任何理由都无法开脱的,它反映的是个体在社会化和情绪管理上的彻底失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保姆吧?正常人会这么对待有血缘关系的崽子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对于“大妈疑不满小孩闹腾当街怒摔婴儿车”这件事,我的看法是:这无疑是一件令人非常痛心和愤怒的事件。无论孩子多么吵闹,成年人以如此暴力的方式对待婴儿车,其行为是完全不可接受的。这不仅仅是对财物的破坏,更是对弱小生命的潜在威胁,也暴露了施事者内心极度的失控和对他人的漠视。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在公共场合享受.............
  • 回答
    这事儿可真让人揪心,一听就让人心里冒火。一个四个月大的小婴儿,那么小,那么无辜,就这么被无端地伤了,这心得多狠啊!而且还是被一个大妈,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吧?首先,咱们得说,这位大妈的行为真是太恶劣了,完全不能接受。婴儿车挡路,这确实是个让人有点不方便的小事儿,但就算再怎么不方便,也不能动手伤人,更何况.............
  •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唏嘘的,你说咱们老百姓图个啥?一个大妈,在大街上,掏掏耳朵,这本是件再寻常不过的事儿。结果呢?被拍了视频,一传十,一传百,一下子就成了“网红”,而且还是那种被口水淹没的“网红”。最开始是怎么传的?无非是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或者想蹭流量的,把这视频一发,冠上个“素质低下”、“有伤风化”.............
  • 回答
    这事儿,我听说了,心里挺不是滋味的。郑州“阿五黄河大鲤鱼”门店的员工,据说因为门店前的法国梧桐挡住了生意,就起了歪念,下毒毁坏了18棵行道树。你说这事儿怎么看?首先,从动机上说, 这事儿挺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为了做生意,为了那点儿钱,就去破坏公共财物,而且还是活生生的树木,这是什么逻辑?法国梧桐确实.............
  • 回答
    这是一桩令人震惊的事件,发生在23年前,主角是一位农家女孩,她的人生轨迹可能因此被彻底改变。媒体报道称,这位女孩在1999年和2000年两次参加高考,但两次都与大学失之交臂。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班主任后来承认,自己的女儿顶替了她的名额。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可能涉及的方方面面。事.............
  • 回答
    您好!关于郑州一高校老师疑言语骚扰女学生,称「我想独自看大长腿」,已被学校解聘的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其后续可能的发展:一、 事件的定性与处理层面:1. 学校处理的性质与影响: 快速解聘的信号: 学校迅速解聘该教师,表明了其对师德师风问题的零容忍态度,也回应了公众的关切.............
  • 回答
    大妈5万元炒股忘记密码13年后变500万的案例,在资本市场上确实是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虽然这其中可能包含一些巧合和运气成分,但背后也折射出了一些关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心态的重要理念。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这个案例,并探讨A股的赚钱秘籍。如何看待大妈5万元炒股忘记密码13年后变500万?这个故事之所.............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触目惊心,也让人非常不适。当听到“大妈抠掉婴儿脚皮”这样的描述时,首先浮现的是一种本能的厌恶和愤怒。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不方便”问题,它涉及到对一个无辜生命的伤害,以及背后可能反映出的社会心态和道德底线问题。咱们得把这事掰开了揉碎了说。事件本身:冲突的导火索与极端反应从表述上来看,事情.............
  • 回答
    这事儿吧,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说实话,我看见这新闻的时候,脑子里闪过好几个词:素质、规则、冲动、丢人。首先得说,安检插队这事本身就不对。公共场合嘛,大家排队是基本规矩,也是对别人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你一个人插队,占了本不属于你的时间,也打乱了大家的秩序,这说到底是一种自私。别人辛苦排队半天,你就想凭.............
  • 回答
    看到大妈的两万元存款被邮储银行“办成”定期保险,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这事儿,说到底,就是把老人的养老钱,用一种不那么透明,甚至可以说是“偷梁换柱”的方式,变成了银行自己的利润。想想看,两万元,对于很多老人来说,那可是一辈子的血汗钱,是他们晚年生活的依靠。被这么一操作,钱是还在银行,但性质变了,而且很可.............
  • 回答
    大妈吃泡发两天的木耳险丧命,这则新闻实在让人触目惊心,也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这不仅仅是个别事件,背后牵扯着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忽略却又极度危险的食品安全隐患。“泡发两天木耳”事件背后:米酵菌酸的恐怖真相这起事件的核心是“米酵菌酸中毒”。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但它的危害却非常大。米酵菌酸是一种由椰.............
  • 回答
    这事儿,真够让人心头添堵的。高铁上吸烟,这事本身就触碰了太多人的底线了。你想啊,高铁是公共交通工具,密闭空间,烟味儿飘出去,谁能受得了?特别是对于那些带着孩子或者对烟味敏感的人来说,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结果呢?这位大妈不但吸了,还因为吸烟触发了警报,这下好了,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更绝的是,她竟然下跪求.............
  • 回答
    3月17日那起发生在地铁上的事件,相信不少人都看到了相关报道,挺让人感慨的。一位年轻女子在地铁上因为自己的穿着,被一位大妈当众大声训斥,甚至还被拍打了。这事儿一出来,立刻就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大家对此的看法也是五花八门。首先,从大妈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试着理解一下她的出发点。毕竟,咱们中国自古以来就讲.............
  • 回答
    “北京大妈挤公交车嫌让座慢,骂女孩外地来要饭的”这个事件,无疑触碰到了社会敏感的神经,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要深入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事件本身:一个令人不适的局部缩影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生的个别事件,但它以一种极端、令人不适的方式,折射出了一些社会现.............
  • 回答
    北京大妈因女乘客让座慢而破口大骂“臭外地要饭的来了,我正黄旗”的事件,无疑触及了社会上多个敏感的神经,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事件本身与行为的性质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侮辱性语言、进行人身攻击,都是不被接受的行为。 这位大妈的.............
  • 回答
    上海大妈公交拒戴口罩自称美国人事件,着实让人哭笑不得,也引发了不少关于个人权利、公共秩序、身份认同以及社会规则的讨论。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有代表性的。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事儿的大背景。当时上海乃至全国,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公共交通作为人员密集场所,戴口罩几乎成了不成文的规定,也是为了大.............
  • 回答
    温州大妈在上海坐拥90套房106个车位,并雇佣3人收租,这事儿传出来,那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议论纷纷,有羡慕的,有质疑的,有佩服的,也有琢磨着自己能不能也这么干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件事儿。一、 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简单来说,就是一位来自温州的女士,在上海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里,拥有.............
  • 回答
    沈阳大爷大妈把头挂树上锻炼这事儿,听着就够让人惊掉下巴的!说实话,第一反应是挺新奇的,也挺佩服他们的勇气和创造力。不过,细想一下,这其中的风险可真不小,我得好好跟大伙儿说道说道。沈阳大爷大妈把头挂树上锻炼:风险不小,别轻易模仿我见过的新闻里,就提到了沈阳有些老人,居然把头套进树杈子,然后用脚蹬地,整.............
  • 回答
    乔碧萝殿下,这个名字曾一度在直播界掀起巨浪,而那场“变大妈”的事件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当初,她以一副娇嫩可爱的萝莉形象示人,吸引了无数粉丝的喜爱和追捧,直播间人气一度飙升。然而,一次意外的“翻车”,让她标志性的“萝莉音”背后,赫然是与此前形象截然不同的“大妈”形象。这个巨大的反差,瞬间让事件发酵,引发.............
  • 回答
    这事儿听起来挺让人心酸的。在美国,尽管是个发达国家,但低收入家庭和孩子依然面临着食物短缺的现实。那个食堂大妈,咱们就叫她张阿姨吧,她看到那个小孩在食堂里无助的样子,肯定也动了恻隐之心。你想啊,一个小孩子,饿着肚子,没钱吃饭,这对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来说,看到怎么能无动于衷?张阿姨可能当时也没多想,就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