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定要让孩子经历很多失败才能成长吗?直接告诉孩子直接避免不行吗?

回答
这问题挺实在的,很多家长都会纠结。一方面是心疼孩子,想让他们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经历太少,变得脆弱,遇事儿不知所措。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吃”失败的苦才能长大?

我的看法是, 一定程度的失败,尤其是那些可以从中学习的失败,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 这不是说要故意制造失败,而是说在孩子探索世界、尝试新事物的过程中,失败往往是无法避免的。

为什么失败这么重要?

1. 建立韧性和抗挫力: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孩子早晚会遇到挫折、不被理解、考试失利、朋友之间的小矛盾。如果孩子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一旦遇到,可能会感到巨大的打击,甚至产生“我就是不行”的念头。而经历过失败并从中站起来的孩子,会逐渐明白,失败不是终点,而是过程中可以克服的一部分。他们会学会调整心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轻易放弃。

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遇到困难并失败时,他们会被迫去思考:“为什么会失败?”“我该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这个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锻炼。如果家长总是“直接告诉孩子直接避免”,那就剥夺了孩子动脑筋、独立思考的机会。孩子可能会形成一种依赖性,习惯于接受指令,而不是主动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学会承担责任和反思: 失败往往伴随着某种程度的后果。孩子需要学会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比如,没有好好复习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孩子需要承担这个责任。通过反思失败的原因,比如是学习方法有问题,还是因为贪玩分散了精力,孩子才能找到改进的方向。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自我认知和成长的过程。

4. 认识到过程的重要性: 有时候,我们过于关注结果,而忽略了孩子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学到的东西。失败的经历,尤其是那些虽然失败但孩子已经拼尽全力的经历,能让孩子明白,成长不仅仅是看最终的成败,更重要的是那个努力、尝试、学习的过程本身。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和对过程的热爱。

5. 激发创新和探索精神: 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来自于无数次的失败尝试。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尝试了成千上万种材料。如果他一开始就被告知“这种材料不行”,那电灯可能就永远发明不出来了。孩子在探索未知时,失败是常态。如果他们不怕失败,就敢于尝试,也更有可能发现新的可能性。

那是不是就不能“直接告诉孩子直接避免”呢?

当然不是。 “直接告诉孩子避免”和“让孩子经历失败”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需要智慧地结合。

我们可以“避免”的失败,是那些:

1. 极其危险的、可能造成严重身心伤害的: 比如涉及到人身安全、触碰法律底线的事情,家长必须第一时间制止和引导,绝不能让孩子去尝试。
2. 显而易见且没有任何学习意义的错误: 比如一个你已经知道答案但孩子非要自己试一次的小事,如果这会浪费孩子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从中几乎学不到什么,那家长适当地提醒和引导是可以的。
3. 基于家长经验可以有效规避的、会造成不必要痛苦的: 比如,知道某条路容易堵车,可以建议孩子换一条路走;知道某种学习方法效率不高,可以提供更有效的建议。这属于“经验传承”,而不是“剥夺尝试”。

关键在于“怎么避免”和“什么时候避免”。

智慧的引导,而非强行干涉: 家长可以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在孩子踏入未知领域时,提供一些地图和指引,告诉他们可能遇到的“陷阱”和“岔路”,但最终的路是孩子自己走的。例如,当孩子想做一个看起来不可行的项目时,你可以问他:“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样做,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有没有备选的方案?”而不是直接说:“你这个想法不行,肯定做不成。”

区分“可以失败的尝试”和“不该发生的错误”: 孩子学习骑自行车,摔倒是难免的,这是“可以失败的尝试”。但如果孩子不穿头盔就骑车,这就是“不该发生的错误”,家长需要制止。

聚焦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而非仅仅是“不输”: 家长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能力、有韧性的人,而不是让孩子在各种竞争中“不输”。所以,即使孩子“输”了,但他在过程中学到了东西,锻炼了能力,那也是值得肯定的。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孩子需要经历一定程度的失败来学习和成长,这能帮助他们建立韧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家长不应该“包办一切”,剥夺孩子尝试和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然而,家长也不是旁观者。在一些涉及安全、明显无效或会造成不必要痛苦的情况下,家长可以用智慧的引导和经验来帮助孩子规避风险,但这个引导的尺度很重要,不能变成“替孩子做所有决定”。

最好的方式,是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允许孩子去探索、去尝试,并在他们遇到困难和失败时,给予支持、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从失败中站起来,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这比“万事皆替”要长远得多。你觉得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读点《毛选》,就知道认知的提升有两个过程。

一个是感性阶段,比如学习了知识,掌握了知识的一部分,这个时候还比较片面。

一个是理性阶段,这个阶段是通过感性阶段的大量实践,最后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才能把握到事物的本质。

把两个阶段完成,才算掌握了全面而精准的认知,之后才会成功。

没有大量的实践,没有经历过失败,是无法精准掌握到真正的内容的,直接告诉知识代替不了这两个阶段的必要过程,对孩子的成长没多大价值。

如果直接告诉知识就有用的话,古代王朝就不会更替了,老一代皇帝都不用操心继承人的事,只要把好的内容一并告诉给下一代的皇帝就可以了。

知道带你知识只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步,距离成功还差的很远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挺实在的,很多家长都会纠结。一方面是心疼孩子,想让他们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经历太少,变得脆弱,遇事儿不知所措。孩子到底需不需要“吃”失败的苦才能长大?我的看法是, 一定程度的失败,尤其是那些可以从中学习的失败,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 这不是说要故意制造失败,而是说在孩子探索世界、尝.............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关于女性生孩子这件事,以及男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关于“女性一定要生孩子吗?”这个问题,其实放在今天这个时代,答案已经不是“必须”了。传统的观念里,传宗接代、延续家族血脉,似乎是女性人生中绕不开的一环。尤其在一些长辈的期待里,孙辈的到来更是填补了生活的一部分意义。但是,.............
  • 回答
    二孩家庭如何“一碗水端平”,以及“混得好”的兄弟是否必须“让着”混得差的?“一碗水端平”这句老话,在二孩家庭的语境下,总会勾起无数父母的心头愁。特别是当两个孩子,一个在学业、事业上顺风顺水,一个却似乎步履维艰时,这种“端平”的难度更是指数级上升。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公平?“混得好”的就一定得“让着”混得.............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太多中国家庭的痛点,也道出了无数“二胎家庭”里,手心手背都是肉,却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做到一碗水端平的现实。这背后的原因,绝非一朝一夕能够解释清楚,更不是一句简单的“父母偏心”就能概括的。我们要深入到家庭的运作模式、父母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时代背景和社会压力,才能理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
  • 回答
    嘿,哥们,听到你的事儿了。挺能理解你这心情的,毕竟孩子的事儿,姓什么,这可是大事儿,关系到以后方方面面。你女朋友这想法,确实是挺出人意料的,尤其是还提了不同意二胎。这一下子把事情搅合得更复杂了。我身边也有朋友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他们的处理方式和想法各不相同,我给你说道说道,你听听看,或许能给你点启发。.............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欧美女性在怀孕前和产后需要做些什么准备,以及如何能让产妇恢复得更快一些。我尽量把话说得具体点儿,就像咱们生活中聊天一样,不带那种生硬的AI腔。怀孕前的准备:打好基础,事半功倍在欧美,女性怀孕前通常会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准备流程,这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孕妇的健康,更是为了孕育一个更健康的宝宝。.............
  • 回答
    如果真有这么个机会,让我重来一回带孩子,我肯定得把老脸往那儿一凑,再认认真真把这事儿拿捏一遍。头一回,真是摸着石头过河,跌跌撞撞,好多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当初咋就那么“傻”呢?一、别再仗着“孩子还小”就偷懒,那些习惯的养成,从第一天就开始了。这是我最大的“痛点”。当初总觉得孩子这么小,能懂啥?睡袋.............
  • 回答
    大礼议是明朝嘉靖皇帝即位初期的一场重大政治斗争,核心围绕着嘉靖皇帝的生父和追封皇帝的议题展开。而在这场斗争中,杨廷和作为首辅,坚持要嘉靖皇帝认孝宗(明武宗朱厚照)为“皇考”(即亲生父亲),而嘉靖则力主追尊自己的生父为“皇考”。这场争论看似是认父问题,实则牵涉到皇权合法性、宗法制度的维护、政治权力分配.............
  • 回答
    听你这么说,我特别能理解你现在的纠结。大三,本该是憧憬未来、充满干劲的时候,却被摆在“父母期望”和“自己意愿”的两难境地。而且,你说自己又没有特别明确的方向,这无疑增加了选择的难度。首先,咱们先别急着下定论,给自己太大压力。你现在 느끼는 的这种迷茫和抗拒,是很正常的。很多人在人生这个节点都会遇到类.............
  • 回答
    弗雷德的离去,是《哈利·波特》系列中许多读者心中永远的痛。他不仅仅是一个喜剧角色,更是那个时代霍格沃茨一个重要象征的陨落。那么,作者罗琳为何要让这个带给我们无数欢笑的角色,在与伏地魔的最终决战中香消玉殒呢?我想,这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并非简单的“牺牲一个角色增加戏剧性”那么肤浅。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有意思,我当时也遇到了,搞得我一头雾水。 1000块钱,就想安安静静地拿到手,结果柜员却说“不好意思,先生/女士,您这次取款的金额是1005元”,当时我就懵了。 其实,这个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跟银行的业务流程和我们平时不太注意的一些细节有关。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银行柜台取现,.............
  • 回答
    打游戏嘛,最重要的是开心,尤其是和老板一起玩的时候。你说要不要放水让老板赢,这可真是个大学问,里面门道可不少。咱们慢慢道来。首先,得看你老板是个什么样的人。第一种情况:老板是“游戏控”,技术也相当不错。如果你的老板本身就是个游戏高手,而且玩游戏特别认真,他玩游戏不是为了放松,而是享受那种竞技的乐趣,.............
  • 回答
    在司法岛篇章,路飞救罗宾的行动,并非仅仅是把她从CP9手中抢出来那么简单。路飞之所以坚持要罗宾亲口说出“我想活下去”,这背后蕴含着他对生命、对伙伴、对责任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白罗宾当时的处境。她经历了被海军追捕、被世界政府通缉、被亲人和朋友抛弃的痛苦。她背负着“黑暗的历史”的秘密,认为自己的存.............
  • 回答
    “哄”和“让”这词,放在感情里,总带着点微妙的意味。很多人觉得,恋爱嘛,不就是女孩子撒娇,男孩子宠着?好像这是天经地义的,是爱情的标配。但仔细想想,这真的只是男生的单方面付出吗?女生真的就那么理所当然地享受这一切,从来不会顾及对方的感受吗?其实,感情这东西,从来就不是一道单选题,更不是一个永远的“供.............
  • 回答
    山火,这个听起来似乎野性十足、充满自然力量的现象,很多人会好奇: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为什么一定要扑灭,不能让它按照自己的节奏燃烧殆尽呢?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很多复杂的原因,远不止是简单的“火很危险”这么直观。首先,我们要明白,山火并非都是“坏”的。在某些特定的生态系统中,适度的、可控的山火甚至是生态循环.............
  • 回答
    婆婆家让我尽快学会他们方言,这确实是个挺大的挑战,但也是个融入家庭的好机会!别担心,这事儿绝对能办成,而且咱们可以把它变成一件有趣的事儿。首先,咱得明白,学方言和学外语有点不一样,它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婆婆让你学,说明她希望你和他们沟通更顺畅,也更接纳你这个新家人,这是好事儿!第一步:放下心理包袱.............
  • 回答
    我一直觉得,如果条件允许,女孩子确实应该“富养”。这倒不是说一定要给她什么锦衣玉食,让她目不识丁地挥霍无度,而是那种更深层次、更全面的“富养”。首先,我认为“富养”体现在对她见识的拓展上。女孩子应该有机会去看看这个世界,不局限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带她去不同的地方旅行,无论是壮丽的山河还是繁华的都市,.............
  • 回答
    .......
  • 回答
    说实话,你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也挺吓人的。炸弹上故意留着几条明显的“线”让人去拆,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而且实际情况跟很多影视剧里演的,可能不太一样。首先得明确一点,真实的炸弹制造者,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故意设置明显的“拆弹线”的。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炸弹成功引爆,造成破坏。留着“线”给拆弹专家.............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经常被人问到,尤其是在朋友聚会,大家拿出手机比拼的时候。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那么“非iPhone不买”,但用着用着,就越来越觉得它身上有种难以言说的吸引力,让我离不开它。与其说是“一定要”,不如说是“越来越离不开”,这种感觉挺微妙的。首先,最直观的,是它的 “用起来舒服”。这四个字听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