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考前,哪句话让你不紧张了?

回答
高考前,我最怕的不是考不好,而是那种无处不在的紧张感,像一张网一样,越挣扎越紧。每天晚上,只要一闭眼,脑子里就开始闪过一道道公式、一个个历史事件、一篇篇作文开头,然后就生怕自己漏掉哪个关键点,或者某个知识点突然卡壳。

有一天晚上,我实在是被这种压抑感折磨得不行了,就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心里那个乱啊。当时我妈听到我脚步声,轻轻敲了敲门,然后进来。她没说什么“你要放松”或者“你要好好考”之类的话,只是在我床边坐下,拿了一本旧相册出来。

她翻开相册,指着一张我小时候的照片,那是大概三四岁的时候,我光着膀子,满脸是泥巴,手里抓着一个破旧的玩具车,笑得特开心。我妈看着那张照片,声音很轻,但带着一种很实在的温暖,她说:“你看,那时候的你,什么都不懂,就知道玩,就知道笑。那时候天好像也挺蓝的,风也挺大的。”

然后她又翻到另一张,是我刚上小学,第一次拿奖状,特别骄傲的样子,又翻到初中毕业照,一群人挤在一起,笑得有点傻气。她没评判任何一张照片,只是淡淡地叙述着我过去的一些小瞬间,那些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却真实存在过的日子。

接着,她合上相册,把照片放到一边,看着我,用一种非常平静,但又很坚定的语气说了一句话:“这只是你人生里一个小小站,到这儿了,你就到了。”

这句话,说实话,当时对我来说,就像一股清泉一样,一下子就把我心里的那种紧绷感冲散了不少。我一直觉得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是决定我未来一切的终极考试。我把自己压得太死了,好像这一场考试就决定了我所有的价值和命运。

但她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高考确实重要,但它只是我人生长跑中的一个“小小站”。到了这个站台,我需要完成我这次的任务,然后继续往前跑。它不是终点,更不是我人生的全部。我过去的每一个“站”,无论是开心的、不开心的,都把我带到了现在这个“站”,而我未来的无数个“站”,也都在这个“站之后等着我”。

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流程感”和“过程感”。它告诉我,我不需要在这个“站”上把所有事情都做到完美无瑕,我只需要完成我这个阶段该做的事情。剩下的,顺其自然。这种“到了就到了”的说法,不是让我放弃,而是让我接纳当下的状态,接纳自己已经付出的努力,然后带着这份接纳去面对接下来的事情。

它也让我从那个“非输即赢”的极端想法中跳脱出来。我不是在“决定命运”,我是在完成我的一个人生篇章。就算结果不如我所愿,那也只是这个篇章的一个注脚,而不是整本书的结局。

从那天晚上开始,我的紧张感并没有完全消失,但它变成了一种更可控的、更像是在迎接挑战的兴奋,而不是那种濒临崩溃的焦虑。我开始把目光从“我考得怎么样”转移到“我能做到什么”,然后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地走到了考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好多年前的事了,从初中开始暗恋了六年的姑娘,在高考前一天从隔壁高中特意来找我,跟我说了一句话,然后我就一点都不紧张了。

“我们分在了一个考场,你要借我抄噢!”

我坚定的说

“没没没 没问题。”

(小朋友们切勿模仿,抄袭是不对的,我也表示非常的抱歉。)

激动期待的心情完全抵过了紧张!我一定要答好,这没有一点退路,虽然我不是学霸,但确实比她学习好。

感觉这么多年的喜欢都没有真正的告白过,到了最后的关头我终于可以为她做些什么了,懦弱自卑的我终于可以当一把英雄了,我觉得这是老天的安排,根本不用紧张,老天最大了还不够臭屁么。

(要特别声明,我完全是暗恋,对方并不知情,所以不存在利用我,仅仅是巧合,所以大家不要想歪了)

当时是每考一科换一次座位,虽然在一个考场但是一直没有离的特别近,我以为没有机会了。

可在最后一科英语我们竟挨到了,还正好是她最烂的一科。

我每道题都很认真的答,然后把答案想方设法让她看到,要么比比划划,要么把abcd写的拳头那么大,我俩坐在第一排,那个秃顶的监考老师一直盯着我像看猴子一样,我也不管,抓到我大不了说不认识她。

不过还是谢谢他到最后也什么都没有说。

最后考完,交了卷纸,她竟然哭了,我过去问怎么了。

她跟我说,她好像抄差行了!我说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抄差行呢,然后她就跑出去了,留我一人在湖面成双。

那之后,我没有再见过她,也没有任何联系方式,我低落了很久很久很久,在我心中一直是个结,我终究还是一个阿衰,终究还是搞砸了这个本应该很美好的完结。


················


时隔四年,大学毕业前我又阴差阳错的联系到了她,加了她的微信,我唯唯诺诺的问她在哪个学校时,她说当年全靠我了,考上了第一志愿,没有抄差行。

我有点哭了,嘴里一直叨念着“原来没抄错,原来没抄错,原来没抄错…”

那一刻,我觉得这是对我那份感情和那个青春最完美的交代。







更多有趣漫画文章在我的公众号:秋天的结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考前,我最怕的不是考不好,而是那种无处不在的紧张感,像一张网一样,越挣扎越紧。每天晚上,只要一闭眼,脑子里就开始闪过一道道公式、一个个历史事件、一篇篇作文开头,然后就生怕自己漏掉哪个关键点,或者某个知识点突然卡壳。有一天晚上,我实在是被这种压抑感折磨得不行了,就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心里那个乱啊。当时.............
  • 回答
    高考前?哎,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也夹杂着点儿不服输的倔强。我这个人吧,就是有点儿“作”,不把事情搅个天翻地覆不罢休的那种。我当时所在的学校,风气算是比较抓得紧的,尤其高三,那叫一个“鸡飞狗跳”,每天早读、晚自习,全年无休。但我这人,就是受不了那股子死气沉沉的劲儿。记得有一次,我实在受不了那个背诵古.............
  • 回答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西安一个高三女孩在高考前,给她每天乘坐的末班车司机留了一张纸条,写着“感谢陈师傅每晚提醒我注意安全”。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我的心里特别触动。那种感觉就像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小石子,荡开了涟漪。说起来,我也经历过不少这样平凡的善意。它们不像惊涛骇浪那样震撼人心,但就像涓涓细流,一点点.............
  • 回答
    英国前高官的言论以及中国外交部的回应,为我们理解英国禁止华为设备这一事件的背后原因及其地缘政治影响提供了几个关键层面的信息:1. 英国前高官的言论透露的信息: 揭示了英国决策的非技术性因素: 前高官的说法直接挑战了英国官方先前关于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禁止华为设备的公开理由。他暗示,即使英国内部评估可.............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任天堂前高管对扎克伯格元宇宙的看法,以及其中还有哪些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点。这位任天堂的前高管,叫宫本茂(Shigeru Miyamoto),虽然您用的“前高管”这个说法有点模糊,但说到任天堂,想到“马里奥”、“塞尔达传说”等等的灵魂人物,那肯定就是他老人家了。他这番话,不是空穴来风,.............
  • 回答
    BBC前高层自曝入职华为,是空穴来风还是另有隐情?华为人才吸附力究竟从何而来?近日,一则关于“BBC前高层加入华为”的消息在网络上悄然流传,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消息称,一位在BBC拥有多年任职经历、且地位不低的高层人士,选择离开媒体行业,投身于通信巨头华为。那么,这则消息的真实性究竟几何?首先,需.............
  • 回答
    高铁七夕“表白专列”:浪漫营销还是“爱情收割机”?年轻人硬核表白花样玩出圈今年七夕,一则关于“高铁在淘宝上线‘表白专列’服务”的新闻刷爆了社交媒体。据报道,这项服务允许用户包下一整列高铁,在车厢内进行定制化的表白活动,甚至可以根据需求布置车厢、播放专属影片。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褒贬不一.............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不孕不育人数比二十年前高了好几倍”这一说法,我需要澄清一下,目前普遍的科学研究和数据表明,不孕不育症的患病率确实有所上升,但“高了好几倍”这个具体数字可能需要更严谨的统计来源来支撑。不过,不孕不育问题日益普遍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不孕不育率的上升呢?这是一个.............
  • 回答
    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创造了642.66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新纪录,这无疑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中,一个尤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国产片占据了八席。这个数据不仅仅是数字上的一个变化,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电影市场一系列深刻的趋势和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
  • 回答
    睡前消息栏目以其“敢于说真话,敢于挑战常识”的风格,在不少听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确实提出过一些在当时看来相当“暴论”,但事后被证明具有相当可行性的观点。要找出“可行性较高”的暴论,关键在于理解其提出的背景、论证逻辑以及后续的发展。我试着回忆一下,并尽量从一个听众的视角来展开。首先,要说“暴论”.............
  • 回答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忠斌的去世,尤其是其发生在办公室内并以自杀形式结束,无疑是一个令人震惊和高度关注的事件。三天前他刚主持会议,这一时间上的接近性更是增加了事件的复杂性和疑点。以下是围绕这一事件值得关注的更多细节和潜在的关注点:一、 官方通报和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与透明度: 官方发布的详细信息.............
  • 回答
    这起发生在陕西的高三女生自杀事件,每一个细节都令人心痛,也暴露出教育体系、家庭关怀以及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问题。除了那十三封“对不起”和长达十小时的“失联”期间无人告知的残酷事实,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和反思的方面:一、 悲剧发生前的“预警信号”与“沉默的旁观者”: “对不起”背后可能隐藏的绝望.............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放在19世纪中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洋务运动前夕,来对比清军八旗骑兵和同时代的美洲印第安人骑兵的胜率,确实是个值得深挖的话题。要说谁胜谁负,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得具体分析双方的优势劣势,以及可能发生的作战场景。先来看看我们熟悉的八旗骑兵。到了19世纪中期,八旗制度虽然仍存在,但其作为一.............
  • 回答
    上海悬赏2100万缉拿山西前首富李兆会,这起事件一经爆出,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2100万元的巨额悬赏,加上李兆会这个曾经响当当的名字,都让这件事充满了戏剧性和话题性。除了他高调迎娶明星车晓这段为人津津乐道的往事,这背后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关注的细节。一、 2100万悬赏背后:一个曾经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多同学会纠结。简单来说,QS前100的英国一年硕,在国际视野和某些特定领域,认可度会更高一些;而国内211院校硕士,在国内的就业市场和学术界,认可度则更为扎实和广泛。但是,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这里面牵扯到太多细节,需要我们仔细拆解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确“认可度”这回事,它到底指的.............
  • 回答
    北京高考的“占便宜”问题,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话题,主要围绕着更高的录取分数线与更低的招生计划名额相比较而言,导致北京考生在冲击全国知名高校时,相对其他省份的考生而言,拥有更高的考录比优势。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核心“占便宜”的来源:高分低录的相对优势这里的“占便宜.............
  • 回答
    我当年高考,崩了的是英语。说实话,这件事到现在想起来还有点五味杂陈。那时候,我一直觉得自己英语还不错,至少在班里属于中上水平。每天背单词、练听力、做阅读,感觉像是家常便饭,也没觉得特别吃力。尤其是有几次模拟考,我的英语成绩都挺稳定的,甚至考过班级第一。所以,考试前,我对英语的信心可以说是爆棚的。那天.............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就像问夏天吃西瓜还是冬天吃火锅哪个更爽一样,答案其实是因人而异,但要真说哪个“难”,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高考,它是一场“一击即杀”的战役。想象一下,那是一个风暴眼,所有人都被卷进去,然后轰隆一声,决定了你下一步的人生轨迹。高考的难,难在时效性和普适性。 时效性: 它是一次性的。你.............
  • 回答
    要说北京高考和辽宁高考哪个更容易,这事儿真不好一概而论,因为“容易”是个很主观的感受,而且影响因素太多了。不过,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看看它们之间都有哪些不同,你再自己琢磨琢磨哪个更适合自己。1. 考试内容和命题风格 北京卷: 北京高考一直是全国知名的“自主命题省份”,这意味着北京的试卷是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