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玩三国志11,大决战把电脑主力灭掉以后,剩下就是垃圾时间了,基本就是一个城一个城的啃,费点时间,但是对面已经没有威胁了。
不谈政治,只说军事。
在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的战争本质上都是击溃战。一方打不过另一方的时候,将领都会选择赶紧撤退,有时候部队也会逃亡。然后朝廷就会在残军的簇拥下紧急逃亡,将地盘留给胜利者。比如说官渡之战,对于曹操来说当然是一场大胜,但袁绍的军队也并没有没完全消灭,大部分还是逃回了北方。官渡之战后,曹操又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才统一北方。
但是,三大战役在性质上都属于大规模的围歼战。国民党战斗力最强的主力部队,除了白崇禧的桂军之外,其他部队已经全部都在三大战役中被全部歼灭。国民党已经丧失了维持这个政权的能力。
而在发起渡江战役之后,中央军委又发起了史无前例的大纵深迂回作战。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渡过长江后想要对国民党发起进攻,应当是从北向南逐步推进。但在打完沪宁杭战役之后,三野就立刻向福建进军,封死了国民党军的退路,四野以跨度上千公里的迂回穿插封死了国民党军南撤的道路,二野则协同其他部队迂回包围了西南地区国民党的主力部队。自此之后,虽然华南地区还残存着大量的国民党残兵败将和土匪武装,但彼此之间都已经被完全分割,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解放军来说,虽然南方是国民党的地盘,但进入南方却也是主场作战。湘赣闽地区是中央红军长期活动的地区,湘鄂黔地区是红二方面军的活动地区,川陕地区是红四方面军主要活动的地区。这等于说在南方几个主要省份,共产党的武装都非常活跃,群众基础很好。而当年在长征后,虽然共产党的军队被迫撤退到了北方,但很多地区的地下基层党组织都得以保留。在国民党武装力强尚强的时候,地下党的活动或许还不敢那么明显,但三大战役指挥国民党败局已现,那国民党那漏成筛子一样的基层组织能力,也就成了他们失败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中国历史上,如果有一个政权能像共产党这样,先是在南方起家后来又转到北方最后再打回南方,那类似国民党这样一触即溃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出现的。
国民党只想着笼络公知,不晓得心疼老百姓。
那时的公知和现在的公知是一样一样的,嘴上仁义道德,私底下一肚子坏水。
概括来说
就是徒有江山半壁 奈何主力尽墨
彼时蒋军主力特别是嫡系主力尽在江北
三大战役之后已经全军覆没
至于蒋记主力为啥都在江北
这就要从蒋某人的发家史说起了
大革命时期
蒋某人窃取革命果实 成功上位
但他的统治仅限于东南六省
东北张学良被他算计掉了
日本人的“华北五省自治” 他也承认了
非但和日方秘密签署“何梅协定”
承诺在华北不设立“党”政机关
对内更是严令国人“不许奢言抗日”
如此操作
使得蒋记国民党在北方毫无制度根基与人心
随后日军大举侵华 蒋更是丧国失地 退居西南
而我军则在敌后抗日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
所以抗战结束后
东北 山东 华北成了我方的控制区
于是蒋介石为了“统一全国”
将主力尽数北调“剿匪”
把“家底宝贝”全都押在了长江以北
到了解放战争后期
国军主力尽在江北对付共产党军队
具体而言
东北 西北 华北是深入我解放区的重兵集团
中原 华中是拱卫“京沪”的重要防御屏障
三大战役过后
除了战略地位尴尬鸡肋一般的西北胡宗南集团
和貌合神离随时准备倒蒋的华中白崇禧集团
国军主力已经全军覆没
江南只是一些二线军团 杂牌部队
和一些银样蜡枪头的新编部队 青年军
所以在渡江战役之前
蒋介石集团虽然貌似占据半壁江山
但是在军政经济实力上 已经是大势已去
在斗志正灼我军相比 完全是不堪一击
也正是因此
我军对渡江战役的战略预期是 “千里大追击”
也就是教员所说的 “宜将剩勇追穷寇”
现在不是都内什么,喜欢说什么什么时刻嘛。
国共较量各种因素都说透了,说穿了,其实就是内功比拼,这里的关键,很多练过武术的人都有感觉,那就是认知突破后,信心的实质性变化,也可以说是什么时刻。
譬如毛泽东本人,就是孟良崮时刻。对于蒋介石而言,就是双堆集时刻。对于不同的人,信心崩溃或信心陡增,会有不同的进程与标志。
普遍过了某时刻,就是史官的事了。
国民党分崩离析的能力和水平,我等正常人是万万想不到的。
1949年10月,总统府秘书长吴忠信向代总统李宗仁转达蒋建议——李代总统应该“知难而退”,公开呼吁请蒋复位。李宗仁当然不甘心就此让位,遂于27日电召白崇禧到重庆商议对策。
李宗仁万万没想到,白崇禧非但不帮他对抗老蒋,反而觉得自己升官的希望来了——他借机向蒋提出,逼李下台没问题,条件是自己要当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
第一次读史至此,我都想揪着白健生的衣领问他是不是脑子进水了:此时国民党政权连半壁江山都没剩下,实际权力也仍然牢牢控制在蒋手中,别说让你当行政院长国防部长了,就算给你当大总统、尊你为“皇帝”,难道你就能指挥胡宗南、宋希濂、汤恩伯、卢汉、刘文辉?难不成搞个好听的名头,是为了死后墓碑上的履历好看点?
实话实说,白崇禧军事上确实有一套,101都说“我认为白崇禧是国民党军将领中最有才干的一个”;但要说政治斗争,实在是三岁小孩水平,属于典型的“又菜又爱玩”——老蒋拿出个“行政院长”的“胡萝卜”,白崇禧这头蠢驴就不顾一切地往套子里钻,为此居然不惜背叛与之合作多年的李宗仁,何其弱智乃尔。
事情的结果是,李宗仁受威胁,不得不以“出巡”名义迅速离开重庆;白崇禧一无所获,又一次背上了“背叛”的骂名,真不愧“再嫁的寡妇”。
表面上看这次斗争老蒋大获全胜(不费吹灰之力就离间了桂系、李宗仁完全变成了光杆司令),但实际上如此“骚操作”换来的只能是双输——要知道此时的白崇禧是大陆国民党残余力量中“似乎还有一点儿生命力的狗子”,而他所求不过是“行政院长”和“国防部长”的虚名,老蒋居然都舍不得给(我知道有人想起了南明小朝廷,是的我也想到了),这不同样是脑子进水了吗?
老蒋在最后时刻还不忘给桂系使阴招,等于从根本上彻底摧毁了地方实力派与之“共患难”的可能,某种意义上为刘文辉、邓锡侯、卢汉等人的背叛提供了“理论依据”。
上述故事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按我们正常人的想法,残存的国民党力量应该抱团取暖、“一致对外”,但事实上却是派系斗争更加剧烈、内部分裂更为严重,此正如杜光亭所言,“党国不亡,没有天理啊!”
一方面当然是kmt野战主力在三大战役中被歼灭殆尽了。。
另一方面十几年来蒋蚣不停蹂躏他的大后方,南方各省,竭泽而渔的滥用人力,征发粮食。导致南方壮丁普遍畏征兵如死路(因为真的很多壮丁死在路上了)。强征军粮引发了多场大大小小的饥荒(而且蒋蚣专心戡乱,救荒力度不大)
可谓军心,人心尽失。
蒋蚣怎么折腾南方人民的,随便举两个例子(这两个省建国后虽然经历过三年饥荒和文革,到1967仍然增长超过30%)
湖南人口,从1928年到1947年负增长从3150万到2550万 负增长20%(其中抗战死亡92万,不是大头)
江西人口,1930-1948年.从1870万到1250万,负增长33%以上(抗战死亡52万,也不是大头)
可见,蒋蚣堪比曾国藩再生了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
不管是东晋、南宋还是南明,哪个面对过这样的对手?这还怎么打嘛!
所以,不是国军不努力,实在是,天下何人不通共呀。
政治经济上的原因很多,但是仅仅是从物质基础上说,国民党也己经失去了和共产党抗衡下去的条件。
因为国民党在三大战役中不仅仅丢光了一百多万精锐,还丢光了大半个北中国的工业体系,但是最重要的是,他们丢光了近三分之二的铁路交通网。和前面二者比,最后这一条几乎是致命的。
国民党军队的机动能力极差,只要是需要两条腿才能进行的行军,没有一次不是被共产党军队甩到天边的;同时基层动员能力很糟糕,所以根本做不到像共产党那样,动员几百万民工马拉肩扛的将海量的物资运送到前线。因此他们极度的依赖公路和铁路网,来实现军队的机动和后勤补给。考虑到中国当时没有全国性的公路干线,道路通车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铁路几乎就是国民党命脉一样的存在。国军46年到47年若干次大规模进攻,几乎都是围绕着打通某个交通干线为目的而进行的。
这是1949年以前中国的铁路网
我加了个红框,红框以内就是三大战役后被我军控制的范围。
虽然不是很精确,但是可以很明显的看见,三大战役之后,一半以上的铁路干线己经不在国民党的控制下了。特别是做为南北交通枢纽的郑州、徐州,这两个要地的丧失,标志着国民党己经失去了对全国控制。除了南方还保留着一条从柳州到上海的铁路干线外,国民党就只能依靠有限的海运和长江航运来保持一定的战略调动能力。
而随着解放军百万大军渡过长江南下,南方重要的铁路节点长沙、汉口、南昌等地的相继解放,不但长江水运不再为国民党所用,连南方最后的铁路干线也被切断。除了用海军保持沿海地区的联系,内陆控制区如华中、西北、四川则完全处于被分割孤立的状态,不但军队无法进行集结,物资也无法实现调济配送,完全丧失了战略机动能力和协调作战能力,隔绝在距离数百上千公里孤立地区各自为战。
虽然国民党理论上还有上百万的军队,却己经是一盘散沙,再也无法于单一战场集结超过十万以上的军队和解放军决战,所以只能处于被动挨打之中。每次作战都只能面对如泰山压顶般优势的解放军,然后被碾成碎片;如果不想毁灭,除了放下武器以外的选择,那就只有逃跑。但是脱离公路铁路的逃跑,你又怎么跑得过解放军?结果就是越跑组织度越涣散,丢失的粮草辎重以及重装备越多。又饿又累又没有组织度,那就更打不过解放军。打不过还跑不掉,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被解放军追上然后被消灭,这就是大陆残存国军最后阶段的恶性循环。即使不考虑国民党政治上的腐败,作为一个整体的国民党政权也已经丧失战略层面上的周旋能力。
而且我说的只是理论上的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于,本来就是一盘散沙的国民党出现了更加分裂的局面。蒋介石己经下野,他临走前安排的汤恩伯集团完全不听从代总统李宗仁的安排,而长江中游的白崇禧集团也完全不理会蒋介石,本来就己经支离破碎的长江防线现在各自为政,能守得住才怪。而长江被突破,己经分裂的国民党控制区自然是更加破碎。政治分裂加上交通隔绝,看似庞大的国统区,其实不比鸡蛋壳坚硬多少。
而与此相反,解放军这边本来就有着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有了铁路线的加成,那就是如虎添翼。不但后方的海量物资可以及时的运送到前线,四百万大军更是可以快速调动到任何地区。二野本来做为军委的战略预备队布置在长江中下游,防范美军可能的介入,随时准备支援在东南方向作战的三野。在确认美军无意于中国内战后,迅速通过徐州、开封、郑州、汉口之间的铁路网,神不知鬼不觉的转移至了华中、华南地区,之后就是二野的千里席卷大西南。铁路网在共产党手中发挥出了比国民党强悍百倍千倍的威力。
其实十年前的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政府就己经遭遇过这样的危机,也是绝大部分交通枢纽被攻克,长江水运被切断,国民党的主要控制区处于被分割,各战区只能各自为战。如图
再对比一下渡江战役后的六月三十日人民解放军的控制区域
两张图的态势几乎如出一辙,而比49年更糟糕的是,日军还掌握着制海权,封锁了中国全部的海岸线并且攻占了中国绝大部分的沿海港口。既然抗战中的国民党比49年要艰难的多,可为什么上次国民党就挺过去了,这次就挺不过去了呢?
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在民族大义下的坚决抵抗是一方面,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军无战心、民心尽失是另一方面,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全面抗战一开始,共产党的游击队就在日军后方无情的破坏着日军的实际占领,让日军无法始终无法有效的利用这些被占领的铁路网和公路网实施物资的运送和军队的调动,极大的削弱了日军的战略机动能力,同时也使日本在占领区通过掠夺实现以战养战的企图破产。
这幅地图可以看出,整个日占区的铁路线附近,密密麻麻都是共产党的游击区和根据地,如一根根绞绳一样勒着日军的铁路大动脉。
特别是1940年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对日占区的公路、铁路网进行了极其沉重的打击。跟国民党军一样对公路铁路极度依赖的日军,迫不得已将前线的大部分军队撤回了华北、华东地区,开始了残酷的“治安战”,才给了国民党军喘息之机。
直到1944年,日军才借着前一年对八路军的残酷扫荡,八路军不得不退入山区休养生息之机,拼着老命发动了一次决定性意义的决战,也就是著名的“豫湘桂战役”。结果也就这一次豫湘桂战役,就差点要了国民党的小命!日军得以充分利用了国民党军各战区之间无法相互协调支援的弱点,借助公路铁路和水运优势将相比国军绝对优势的兵力逐次调配到国军各战区,实现了对这几个孤立战区的国民党军碾压般的进攻,差点就在44年这个最后关头把国民政府给压崩溃了。其实这个惨剧本来在38年底武汉陷落后就应该发生了,如果没有共产党军队在日军后方的牵制,国粉吹嘘的正面战场根本挺不到45年。
时间转到49年,这次没有人再帮国民党进行游击战牵制他的敌人了。所以,国民党军一年都没撑住。而从武汉的丢失算起,实际上连半年都没撑住,这才是国民党军队的真实水平。
因为半买办半封建的蒋匪军,要面对的是中国有史以来执行南征任务中的,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
半封建军队与现代军队之间的代差,远远大于任何两支古代军队之间的代差。
你是不是理解错了什么?
国民党从来就是不堪一击,任人蹂躏的。
抗日战争被日本人打得丢盔弃甲,还可以说装备,军事素质不过关。
但是1944年4月,的豫湘桂战役,那个时候的日军已经是日落西山,就是这样苟延残喘的日军依旧可以打得国民党军队满地找牙。
日本人被赶跑了,国民党以为可以雄起了。然后轮到我党开始表演了。
人数,装备,军事素质,我党一样不占上风。可国民党依旧输得一塌糊涂。
完了吗?还没有。因为国民党现在被台湾的民进党锤。
带了那么多黄金和人员逃到台湾,搞到现在,居然被一个台湾本土的党派锤翻了。
三大战役之后的1949年1月,蒋介石召集陆、海、空军将领会议,指示以战求和之方针,应随时提高警觉,免被共产党所乘。是年初,由于各战场军事逆转,已非人力所能改变,加以政治情势迫促,为适应和谈要求,蒋于1月21日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职务。惟其大势已去,人心瓦解,城下之盟,又非国府所能接受。1月26日,解放军进入六合县城。近逼首都南京。
2月5日,行政院迁移广州办公,南京只保留代总统办公室。3月,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夺取全国胜利及其以后之基本政策。4月1日,张治中等飞抵北平,4月5日上午9时“和谈”预备会议开始。国共双方在《国内和平协定草案》基础上经过磋商。4月15日,和谈第二次正式会议,周恩来将修正后之《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限张治中等4月20日签字,并表示不论战争或和平,届时解放军一定渡过长江。但在中国共产党规定的和谈截止日,国府认为:“将政府高层数人直接列为“战犯”,这是政府方面无论如何不可能接受的。”4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发表声明,指斥中国共产党之《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歪曲事实。国府最后拒绝签订和平协定。4月21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总攻击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是解放军林彪、彭德怀等部,亦分别对武汉及西安进攻。地下党组织江阴要塞起义,要塞司令戴戎光投向中国共产党,解放军遂在荻港渡过长江南下。百万大军横渡江南,渡江战役爆发。4月22日,解放军刘伯承部占领芜湖,4月23日,解放军第35军进入南京城。接着,解放军分路追歼国军残余部队。同日,国军撤离南京,李宗仁置一切职责于不顾,飞往桂林。李宗仁迟迟不至广州处理公务。李宗仁与白崇禧组织华南防线。4月24日,太原城破。4月底,解放军林彪部直趋武汉。
5月4日,解放军陈毅部攻陷杭州。同日,李宗仁返抵广州。5月14日,林彪、罗荣桓等指挥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第四十三军,在武汉以东团风至武穴间100多公里地段上强渡长江;次日,第12兵团突破团风至田家镇国军江防阵地。5月15日,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移衡阳办公。国军撤守武汉。5月16日,解放军四野第12兵团第四十军占领汉口,武汉国军第五十八军及警备部队均撤走;同日夜,占领大治、鄂城、阳新等城。5月17日,解放军四野第四十军占领汉阳、武昌;同日,第12兵团第四十三军占领九江。5月20日,国军胡宗南部撤离西安,陇东各地尽为解放军所有。5月21日,解放军刘伯承部攻陷南昌。解放军陈毅部围攻上海,解放军伤亡近6万人。至5月27日,国军主动向舟山、台湾方面撤退。解放军攻占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之后向东南沿海进军。同月,驻青岛美军开始撤离。
6月1日,国军撤离崇明岛,解放军占领江苏。6月2日,解放军攻占青岛;国军刘安琪第二十一兵团在美军撤出青岛后,登舰往台湾基隆;同日,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及人民政府成立;向明为军管会主任,赖可可、谭希林为副主任,马保三为青岛市市长。6月3日,以太原陷落,青岛已失去军事价值,加以孤悬华北,防守不易,国军自动放弃,全部军民物资撤至台湾,解放军遂据有整个华北。6月5日,广东省政府派第四编练司令官欧震兼任广东省保安司令部代司令;国军增防江西吉安,在陕西宝鸡成立前进指挥所。7月16日,解放军林彪部占领宜昌。长沙外围展开争夺战。7月26日,占领株州;7月29日;占领常德。7月底,解放军第一野战军20万人入甘肃。
1949年8月1日,湖南省政府主席、国军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与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通电归附中国共产党。8月4日,程潜与陈明仁宣布参加中国共产党。8月5日,国府任命黄杰为湖南省政府主席,自动放弃长沙,集中国军于衡阳附近。8月16日,第二野战军占领赣州。8月17日,解放军陈毅部攻陷福州。国府任命汤恩伯主持福建军政,汤氏集中主力于厦门。8月23日,蒋鉴于局势严重,飞往广州,与李宗仁、阎锡山等筹划战守事宜。8月24日,蒋飞重庆,主持西南军政人员会议。国军失守兰州。
9月,龙云在云南发动政变,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飞往重庆谒见蒋报告云南省情况。9月1日,国军罗广文部增防陇南,支援胡宗南,加强陕南防御力量;国军胡琏兵团重占兴宁,加强防卫汕头、厦门。9月2日,国军重占粤东普宁、陇南礼县;解放军占领西宁;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分三路进攻宁夏:北路由兰州出发,沿黄河西岸,经景泰、营盘水一线进军中卫;中路沿黄河东岸经靖远,向中宁前进;南路于9月10日由固原地区出发,进军中宁。白崇禧在衡阳指挥所部署决战计划,企图诱歼衡阳以东解放军,达成持久作战之目的,即集结有力兵团,于粤汉路南段,引诱解放军于衡郴地区包围歼灭;9月9日起以张淦兵团向汝城、桂东、安仁一线反攻,是日国军克资兴、汝城附近之文明;9月10日,国军在番禺附近击败解放军游击队。9月11日,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及防守景泰、靖远之第九十一军、第一二〇军等部于兰州失守后,沿河西走廊西撤,是日到达张掖;空军出动大批飞机猛炸上海、杭州。9月2日,解放军第六十四军进军宁夏途中歼敌一个骑兵团,解放同心县城;解放军进占青海北部亹源、大通县城。9月,解放军在衡宝战役、广西战役中消灭白崇禧集团主力。9月20日,解放军分三路来攻厦门,伤亡惨重。9月21日,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通电投向中国共产党。9月25日和9月26日,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和新疆省政府主席鲍尔汉,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率领所部7万余人在迪化分别通电归附中国共产党,新疆不战而和平易手。9月28日,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占领银川。第一野战军占领陕、甘、宁、青四省。
1949年10月5日,解放军占领韶关。10月8日,解放军占领衡阳。10月12日,国府宣布自本日起西迁重庆办公,广东省政府则移设海南岛。10月13日放弃广州,至10月底广东为解放军所占领。10月17日,国军自动放弃厦门,集中兵力固守金门。解放军陈毅部渡海攻占厦门。
1949年10月23日,解放军发出进军川黔的作战命令。10月25日,解放军第10兵团就准备挟胜攻金门;攻方7个主力团共2万人,而守方李良荣第二十二兵团也有2万人。解放军第28军3个团9,000余人自古宁头登陆,遭国军围歼,为年来战争国军之最大胜利。亦是战争中解放军唯一有营以上成建制损失的战斗。
11月1日,解放军展开西南战役,从湖南、湖北进军西南。同日,李宗仁由重庆飞往昆明。11月3日,第三野战军登陆浙江舟山群岛中的登步岛时再次失利,被国军歼敌三千。11月6日,国军称登步岛大捷。11月14日,蒋介石自台湾飞抵重庆。同日,解放军占领桂林。11月15日,解放军占领贵阳。11月20日,李宗仁出走香港。11月25日,解放军攻陷柳州、梧州。11月29日,政府再由重庆西迁成都;11月30日,解放军攻占重庆。同日,解放军占领南宁。白崇禧移其总部于海口,黄杰率领所部退入越南。
12月7日,政府决定迁往台北,并于西昌作为国共内战大陆战场的大本营,于成都设置防卫司令部。12月9日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在昆明公开通电归附中国共产党。受卢汉影响,贵州省政府秘书长何朝宗在次日以贵州省代主席名义宣布贵州起义,号召贵州国军部队投降新政府。11日,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在彭县起义。解放军和平解放云南、四川两省。12月16日,解放军占领川南乐山,12月18日占领剑阁。刘文辉占据雅安欲阻截国军退路,成都有被围之虑,国军乃于12月26日撤守。胡宗南移其总部于西昌,继续作战。12月26日,国军撤出成都。12月27日,解放军攻克成都,西南战役结束,此役解放军围歼国军93万,国军在中国大陆最后一支重兵集团被消灭。12月28日,经过激烈的新渡口战役,解放军第181师横渡涪江天堑占领三台,旋即夺取绵阳。
1950年1月,解放军刘伯承、陈赓、贺龙等部10余万人,沿川康公路入西康,接连攻陷雅安、康定等地,与国军激战于宁南、会理一带。3月7日,国军一度克复康定,及解放军大举进攻,乃于3月27日主动撤离西昌,将守城部队空运到台湾。3月27日,解放军进入西昌县城。4月初,西昌战役结束。3月5日,第四野战军展开海南岛战役,以木船为主要航渡工具横渡琼州海峡,于5月1日攻占海南岛。5月,国军撤离海南岛,并主动放弃舟山群岛,15万国军及大量物资转运台湾。登步岛后来也被解放军攻克。到1950年6月大规模作战行动基本结束。历时近4年,解放军共歼灭国军807万余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1950年至1953年的全国大剿匪,亦彻底消灭国府在中国大陆的残余势力。
1950年10月6日至10月24日,解放军发动昌都战役。解放军贺龙、彭德怀、陈赓等部,分别自西康、青海、云南进军西藏,10月19日占领藏东地区政治、经济中心昌都,消灭藏军万余人。解放军打通入藏道路。
1951年2月,西藏当局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前往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代表李维汉等谈判。1951年5月23日,代表团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同年12月1日解放军张国华、范明等部会师拉萨,至翌年2月占领江孜、日喀则等城市。西藏和平解放。至此,中国共产党基本控制整个中国大陆。
在东南沿海,解放军在1949年8月发动舟山群岛战役。由于解放军以陆军起家,缺乏足够海空军专业部队与武器装备,在训练上如登陆战等方面经验不足,1949年10月在金门战役被国军全歼,11月登步岛战役失败,一时之间不敢贸然作战。11月10日,毛泽东给第三野战军、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粟裕电报,并告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饶漱石,部署定海作战:“舟山群岛共有敌军五万人,并有颇强的战斗力,你们以两个半军进行攻击是否足够?鉴赏金门岛及最近定海作战的兵力,部署,准备情况及攻击时机等项问题。如果准备未周,宁可推迟时间。提议你们派一要员直赴定海附近巡视检查一次。”国军虽然在陆军战斗方面损失惨重,但在海空军当时仍优于解放军,甚至还能派遣空军轰炸上海或突袭福建沿海岛屿。不过随着国军集结主力部队驻守台湾,并在东南沿海收缩战线以增强国军在金门及马祖的防卫,加之解放军陆续组建起海军、空军,因此,解放军开始逐步攻占与台湾距离较远的沿海岛屿。12月31日,毛泽东同意努力争取进攻海南岛,以充分准备确有把握而后动作为原则;解放军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应速到雷州半岛前线亲自指挥一切准备工作,并且不要希望空军帮助。1950年春天,解放军发动海南岛战役。双方经过多日交战,解放军攻占海南岛。3月28日,毛泽东给粟裕确定先打定海再打金门之方针,待定海攻克后拨船拨兵去福建打金门。夏天,解放军发动万山群岛战役。而舟山群岛与万山群岛的国军最后也在失去制空权及以集中兵力固守台湾优先的策略下,相继撤离当地,解放军陆续进占万山群岛和包括登步岛在内的全部舟山群岛。8月25日,毛泽东以军委名义电报第四野战军、中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邓子恢、第三政治委员谭政、参谋长赵尔陆,并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第三书记方方,台湾极有可能向潮汕及海陆丰举行登陆袭击,必须加强侦察,务使解放军在登陆袭击之前,获得可靠情报;加强兵力,考虑从西面抽调一部兵力(例如一个加强的师)及一部炮火加强东面,确保潮汕及海陆丰沿海防线,并派一个军级指挥部去担任指挥,遇敌袭击时能坚决歼灭之。
1951年1月13日,毛泽东请陈毅考虑对厦门增加防御兵力,加强防御工事,加强炮兵及高射炮,储备粮食弹药,派去得力指挥人员,并确须预筹由中国大陆向厦门之增援计划,务达击退进犯国军,确保厦门之目的;请通知叶飞(时任解放军福建军区司令员)速筹对策电告。1955年,解放军发起一江山岛战役,攻占浙东沿海的一江山岛和大陈岛,国军组织了大陈岛撤退。2月13日至26日,解放军陆续占领大陈岛、渔山列岛、披山岛、南麂列岛,从而占领了浙江沿海的全部岛屿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屠龙宝刀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