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孩子问「地球什么时候会消失」该如何回答?

回答
当孩子问出“地球什么时候会消失”这个问题,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里面藏着孩子的好奇心、对未来的担忧,甚至可能是一种对世界运行规律的探索。我不会直接扔出一个冰冷的时间表,而是会把它当作一个机会,去和孩子一起理解一些关于生命、宇宙和时间的宏大概念,同时也能安抚他们可能存在的小小不安。

首先,我会蹲下来,或者坐到他/她身边,用一种温和、认真的眼神看着他/她,让他/她知道我非常重视这个问题。然后,我会先从一个小角度切入,比如:“哇,这是个很大很大的问题呢!你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这个呢?是不是今天在幼儿园/学校听到了什么,或者在书上看到了什么?”

通过了解他/她提出这个问题的契机,我能更好地把握他的认知水平和情绪状态。如果他/她是受了某些科幻故事的影响,我就可以从那个角度去解释;如果他/她只是单纯地好奇,那就可以更基础地聊。

接下来,我会尝试用一种更具象化、更贴近孩子生活经验的方式来解释。

1. 从“时间”的概念聊起:

“你知道吗,我们人类的时间是很短的,就像白天到黑夜,又从黑夜到白天,一天就过去了。而地球,它已经存在了很久很久,比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还要早得多,早到我们都数不清有多少个‘爷爷’了。”

我会试着找一些孩子能理解的“很久”的例子:“就像你积木搭起来的那个大城堡,你知道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才搭好,对不对?地球存在的时间,比你搭的所有城堡加起来还要多无数倍。”

“而且,地球还在不停地动,它绕着太阳转,就像你在操场上绕着一棵大树跑一样。它转啊转啊,我们就有了白天和黑夜,有了四季。”

2. 谈谈“消失”这个词:

“‘消失’这个词,在我们生活中,可能是东西不见了,或者坏掉了。比如你的玩具,有时候会找不到,或者坏了就不能玩了。”

“但是地球,它是我们的家,这么大,这么坚固。它不像你的玩具那么容易就不见了。”

3. 引入“宇宙”和“自然规律”:

“你知道吗?地球是我们住在的一个大大的‘房子’,而这个‘房子’,是在一个更大更大的地方,那个地方叫做‘宇宙’。”

“宇宙里有很多很多星星,就像我们夜晚看到的闪闪发光的小点点,太阳就是其中一颗很大很大的星星。地球就是绕着太阳转的一个小小的、幸运的‘游乐场’。”

“宇宙里有一些很自然的规律,就像我们不能随便飞起来一样,地球也有它自己的规律。”

“科学家们(我可能会解释一下科学家是什么,是研究这些大道理的人)研究发现,太阳也是有‘寿命’的,就像我们人一样,都会变老。但是,太阳变老,需要非常非常长的时间,比我们能想象到的任何时间都要长。到时候,太阳可能会变得不一样,那时候地球可能会受到影响。”

“当然,这个时间太长太长了,长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玩的玩具,我们吃的饭,都会经历很多很多的变化。”

4. 重点安抚和引导:

“所以,你不用担心地球会突然‘咻’的一下就没了。科学家们说,即使未来太阳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也是非常非常久以后,而且在那之前,人类可能会变得很聪明,找到很多很多办法,可能会去到其他更‘好玩’的星球,或者让地球变得更‘健康’。”

“而且,你看,现在地球多好呀!我们可以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吃到甜甜的水果,玩我们喜欢的游戏。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爱护我们的地球,就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让它现在和未来的每一个人都能健康快乐地生活。”

“你觉得呢?今天我们聊了这么多,有没有感觉好一点?下次我们也可以一起看看关于宇宙的书,或者观察一下夜晚的星星,是不是很有趣?”

一些更具体的细节和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灭亡”、“毁灭”等过于负面或可能引起孩子恐惧的词汇。 尽量用“变化”、“变得不一样”、“结束”、“停止存在”等中性词语。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调整语言。 如果孩子还很小,可能只需要简单地说“地球会一直陪着我们玩很久很久”;如果大一些,可以稍微深入一点。
强调“非常久之后”的概念。 这个“很久”是孩子难以想象的,所以要反复强调,让他/她明白这离我们很遥远。
将话题引向积极的方面。 比如人类的智慧、探索精神、对环境的保护等等,让孩子感受到希望和力量。
与其说是“回答”,不如说是“交流”。 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交流机会,可以了解孩子的想法,同时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如果孩子表现出明显的恐惧,要格外耐心。 可以拿出一些关于地球的美丽图片、视频,或者一起种植小植物,让他/她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延续。
不要完全否定孩子的想象。 孩子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源于他的想象力,所以适当肯定他的好奇心,然后进行引导。

总而言之,面对孩子关于“地球什么时候会消失”的疑问,我的策略是:理解孩子的好奇,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讲解宏观概念,重点在于安抚情绪,引导积极思维,并将这次对话变成一次富有教育意义的亲子互动。 我要让他/她知道,地球是一个稳定、长久而美好的家园,而人类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目前看来,不考虑人类造成的影响,地球或吞掉了地球的太阳会在约 10^30 年后掉进银河系中心黑洞。考虑人类造成的影响,地球可能永远存在。

你也可以考虑“无论如何,曾经参与构成地球的一些质能已经用辐射的形式散入太空”“时间并不像我们感知的这样流逝”之类,得出地球的一部分可以永远存在的结论。

50 亿~75 亿年后,地球有概率被红巨星太阳摧毁,但不是绝对的。在成为红巨星的时候,太阳的质量预计比现在少约 30%,若不考虑潮汐的影响,在太阳半径膨胀到 1 天文单位的时候地球轨道半径约为 1.7 天文单位,不会直接落入太阳;但是,2008 年进行的计算机模拟[1]显示,地球轨道届时会因为潮汐效应的拖曳而逐渐衰减,使其有大概率落入太阳。

  • 行星之间引力摄动的增量效应使整个内太阳系长远而言表现出混沌 。数十亿年后行星的轨道目前极难预测。对未来 50 亿年间太阳系演化的计算机模拟表明,地球与水星、金星或火星发生撞击的概率不到 1%,这段时间内一颗太阳系外恒星经过太阳系并将地球从太阳系中拖出的概率约十万分之一,一对双星经过太阳系并将地球捕获带走的概率约为三百万分之一。在发生上述小概率事件后,地球在掉进银河系中心黑洞之前先掉进某个恒星里的概率会有所上升。
  • 仙女星系和银河系的融合或互相掠过可能将太阳系甩出银河系,但基本上不会给地球任何直接伤害。

太阳在上述时代没有摧毁地球的话,地球可以围绕白矮星太阳继续运动、等待太阳系逐渐坠向银河系中心黑洞,在约 10^30[2]~10^33 年后掉进去,抑或在比这早得多的年代毁于和恒星级天体的接触,包括撞上黑矮星[3]太阳。

  • 预计 10^19 年尺度上地球可能被暴力放松效应甩出太阳系,否则在 10^20 年尺度上地球会撞上黑矮星太阳。

如果人类文明或比我们更晚地崛起于太阳系内的文明能够存在到需要考虑地球的上述命运的年代,其拥有的力量大抵可以拮抗以上一切。因此,地球的“寿命”也可能被无限期地延长,跨越质子可能的衰变、超越所有构成粒子的隧穿、无视辐射时代或大撕裂。

参考

  1. ^ https://dx.doi.org/10.1111%2Fj.1365-2966.2008.13022.x
  2. ^ 科学计数法,1后面有30个零的数字
  3. ^ Barrow和Tipler估计,白矮星在形成后约1E15~1E25年变成黑矮星。
user avatar

大约在75.9亿年后,地球会被太阳吞没[1]

太阳系起源于46亿年前的一片星际分子云,这其中主要就是氢分子。在周围超新星爆发的影响下,这片分子云相互吸引,逐渐坍缩,就变成了太阳。而剩下的一点分子相互聚集,逐渐形成了太阳系的行星等,包括地球。

地球的命运在太阳,不在地球本身[2]

那就要看看未来的太阳会怎么变化。

那太阳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坨气体,氢气和氦气占据了总质量的74.9%和23.8%。但是太阳质量太大了,是地球质量的33.3万倍。质量大,引力就大,太阳中心的温度和压力也就随之升高。

温度有多高呢?

1500万摄氏度!

在这个温度下,任何物体都会被汽化。实际上,在这个温度下,电子因为能量太高,根本就无法被原子捕获形成原子。原子核的能量也很高,速度很快,虽然原子核带正电荷,相互排斥,但是如此高温使得原子核能突破电磁排斥力而相互碰撞。

由此,在太阳核心处,氢核[3]开始发生核聚变,六个氢核经过质子-质子链反应,变成一个氦核和两个质子,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也是太阳发光发热的能量来源。

这样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已经持续了45亿年了。目前正值中年期,每秒中有超过400万吨的质能放射出来,以这个速率,到目前为止,太阳大约转化了100个地球质量质能。

虽然太阳的质量很大,氢也很多,但总有一天会消耗完。

在大约50亿年后,太阳核心的氢会被全部消耗完,转变成氦。没有了核聚变的能量来源,核心的氦向内收缩,释放出热量,这个热量由点燃了核心外边一圈的氢气,继续核聚变,而外围核聚变的存在又使得内核更快速收缩,结果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促进了外围的核聚变。这就导致太阳内部释放出更大的能量,太阳也就因此而膨胀。膨胀又使得太阳的表面温度有所下降,看起来颜色偏红。因此,这样的天体就被叫做红巨星[4][5]

温度的继续升高会引燃核心的氦开始发生核聚变,突然发生的聚变会导致太阳快速地释放巨大的能量。这被称为“氦闪”。电影《流浪地球》中,就是因为太阳发生氦闪,地球才不得已离开太阳系而流浪。

此时的太阳,就变成了一颗红巨星

此时,太阳会膨胀到很大,超过现在直径的200倍。金星和水星会被太阳吞没,地球原本的轨道也会进入到太阳内部。

不过,在太阳膨胀的过程中,有30%左右的质量会被吹飞,所以地球的轨道也会外移。尽管如此,最新的研究表明,地球与太阳的潮汐作用,依然会把地球越来越近。除此之外,太阳外围的物质,也会逐渐减缓地球的运动速度。

所以,大约75.9亿年后,地球就会被太阳吞没。地球的历史也将就此终结[6]

即使地球有幸没有被吞没,在太阳的烧烤模式之下,地球上的空气和水分早就进入太空,地球也就只是一个烤焦的石头而已。


我的上一个回答 (*^▽^*) 我的下一个回答

参考

  1.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uture_of_Earth
  2. ^ 这里是指地球的存亡,而不是地球上的环境、生物存亡等
  3. ^ 氢原子核,即质子
  4.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4%85%E5%B7%A8%E6%98%9F
  5.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512562
  6. ^ 不排斥未来的研究推翻或修改此结论的可能
user avatar

地球最可能的结局:被太阳蒸发,最终化作宇宙尘埃。


11亿年后,太阳光度增加10%。

平均温度达到20℃,赤道和两极动植物受到明显影响。

太阳常数为1367W/m2,大约有34%的热量被大气和地球反射/散射。太阳光度增加10%之后,地球接受的直射热辐射约1000W/m2。根据辐射定律j*=εσΤ4,可计算出,地球平均温度会增加6℃。

在此之后,随着水分的大量蒸发,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地球一边升温,一边大量流失水分。随着气压的上升,15亿年后,大气温度会超过100℃,整个地球会变成一个超高压大蒸笼,全球生物逐渐走向灭绝。

35亿年后,太阳光度增加40%。

经过20多亿年的时间,随着地球水分的全面流失,地球平均温度反而可能有所下降。但依旧比40℃(从现在的大气结构推算)的理论温度高很多。这是因为在高温下,碳酸盐会分解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例如,金星轨道仅仅比地球近了30%,但有地球92倍压强的大气,以及96.5%的二氧化碳,所以它的温度高达462 °C。

随着水蒸气消失,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已经成为主要成分。温度会比金星低一些,大约300℃上下。

65亿年后,太阳光度增加120%。

经过数十亿年的高温,碳酸盐中的二氧化碳得到大量的释放。

此时地球接收到的热辐射,比现今的金星稍高一些。

地球变成一颗超级金星,大气浓度超过现今的220倍以上,均温也超过500℃。

紧接着,太阳主序星时代结束,进入红巨星模式。

72亿年后(红巨星7亿年),太阳光度恒定增加到130%。

这个阶段,太阳的变化比较恒定,相对来说,对地球的影响并不算大。

但紧接着太阳开始爆发,随着太阳内核燃烧的速度加快。

太阳光度达到现今的17倍(增加1600%)。

由于温度过高,再加上强烈的太阳风,可能会在数亿年的时间中,吹散地球大气。

没有大气层的地球,地球变成了一颗超级水星。

阳面的温度高达500℃以上,而阴面温度低于-100℃。

此时夜晚的地表,也和水星、月球夜晚冷寂的表面,没有什么两样:

紧接着太阳内核的光度达到现今的34倍,但随着太阳的急遽膨胀,表面光度反而有所下降。

经过数亿年的时间,太阳达到红巨星的巅峰状态,光度升高到现今的2349倍。

被太阳直射的地表已经达到2470℃,地表逐渐融化,彻底化作熔岩星球。

而此时,太阳半径也膨胀了170倍,吞没了水星,也有一定可能性吞没金星,到达地球轨道附近。

经过1亿年的时间,太阳进入红巨星的渐近支(AGB)阶段。半径膨胀213倍,达到日地距离的99%。此时太阳质量已经损失了30%,由于轨道和太阳质量平方反比,所以日地轨道会增加约20%。

所以,地球可能并不会被吞没,但根据预估数据的不同[1],以及太阳膨胀之后自转变慢,潮汐效应令地球公转角速度降低,轨道反而会收缩。所以,地球也可能刚好被吞没。

但不被吞没的概率,会大一些。

然而,以上情况,并不是地球遭遇的最极端环境。

到达红巨星巅峰状态后,太阳内核温度达到1亿K,发生氦闪。在足够短的时间内,释放出了过去数百万年的总聚变能量,达到5×10^41 J[2],约为超星新爆发的0.3%。地球吸收的氦闪能量,就高达10^32 J,相当于地球的引力结合能。

极短的时间内,太阳内核的光度增加10^10倍。

但由于简并度的提升,以及太阳的膨胀,大量的能量不会瞬间释放出来,太阳表面的光度会低两个数量级。

但哪怕如此,也是现今光度的1亿倍,即便考虑地球轨道的增加,也可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高达3.5万℃。

这个温度,足以把地球表面的物质摧毁成等离子状态。

在接下来的1万年的时间内,太阳光度在今天100万倍附近震荡 [3]

虽然太阳最终质量下降到现今的50%左右,地球轨道半径增加40%,但这个光度,带给地球的温度,同样高达1万℃。

上万℃,1万年的照射,足以彻底地蒸发整个地球。

通过地球质量已经构成的元素来预估,蒸发地球的能量不超过10^33 J。但是,1万年的高达100万倍现今太阳的光度,对地球产生的热量却高达10^35 J。而在后续,太阳还会发生多次壳层氦闪,每次持续数百万年。

氦闪时,飞散而出的恒星物质和能量,也会对地球造成致命的冲击。

蒸发掉的地球去了哪里?它化作了围绕太阳的星际物质。

氦闪彻底结束之后,太阳化作一颗内部具有炽热(12000K)白矮星的行星状星云。

而地球,会是行星状星云的一部分。

星云宽达1光年,犹如一颗巨大的天眼,回望着那充满生机的过去:

或许,在接下来的数十亿年,在宇宙尘埃中,可能会诞生一颗新的太阳。

而原本组成地球的那些星际物质,也可能再次形成新的行星。

它或许也会诞生新的生命,开启下一个轮回。

参考

  1. ^ Schröder, K. -P, Smith R C . Distant future of the Sun and Earth revisited[J].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386.
  2. ^ Edwards A C . The Hydrodynamics of the Helium Flash[J].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1969(4):4.
  3. ^ Sackmann I J , Boothroyd, A. ~ I , et al. Our Sun. III. Present and Future[J].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93, 418(1):457-46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孩子问出“地球什么时候会消失”这个问题,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里面藏着孩子的好奇心、对未来的担忧,甚至可能是一种对世界运行规律的探索。我不会直接扔出一个冰冷的时间表,而是会把它当作一个机会,去和孩子一起理解一些关于生命、宇宙和时间的宏大概念,同时也能安抚他们可能存在的小小不安。首先,我会蹲下来.............
  • 回答
    当孩子在做对事时,我们总想用最热烈的掌声和最耀眼的赞美来回应,希望他们能感受到被认可的喜悦,并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然而,如果这份“过度夸赞”失去了分寸,甚至到了“贬低”孩子犯错的程度,那么原本出发点是好的爱,就可能像一把双刃剑,在孩子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想象一下,当孩子第一次成功地搭起一个高.............
  • 回答
    孩子问“地球会爆炸吗”这个问题,通常源于他对宇宙的神秘感和对未知事物的担忧,也可能受到了科幻电影或故事的影响。作为家长,我们的回答不仅要解释清楚事实,更要安抚孩子的情绪,引导他建立科学的认知。首先,我们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来解释“爆炸”这个词。我们可以说:“爆炸就像一个气球被吹得太大太用力,‘嘭’的.............
  • 回答
    哎呀,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喝的水,洗澡的水,还有下雨的水,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像一个巨大的、看不见的循环,把水带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喝的水,其实很古老很古老了,比我们人类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还要老好多好多!1. 地球诞生之初的“原生水”你可以想象一.............
  • 回答
    当孩子好奇地问起“地球到太阳有多远”这个问题时,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起点!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蕴含着宇宙的浩瀚和我们对它不断探索的故事。要怎么回答才能既让他们明白,又点燃他们的好奇心呢?首先,给他们一个直观的数字,但别太死板。“嗯,这个问题可有意思了!你想想看,太阳离我们有多远呢?大概是……嗯,如果.............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孩子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他很有好奇心,也开始思考我们生活的世界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给孩子讲明白,就像讲故事一样,让他更容易理解。首先,我们可以从“地球是什么样子”讲起。“宝贝你看,我们脚下踩着的这个地面,就是地球的表面。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大大的苹果,我们.............
  • 回答
    孩子提出这个问题,真是个有趣的想法!这就像我们在想,如果一个中国小朋友跑去美国,他能不能马上跟美国小朋友聊天一样。其实,答案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也有点意思。首先,我们要知道,就像我们人类有不同的语言一样,狗狗们也有它们自己的沟通方式。它们不会像我们一样说“你好”或者“汪汪!”但它们会用一系列的声.............
  • 回答
    哎呀,这可是个好问题!宝贝,你有没有发现,过年的时候,我们收到的红红的纸包里,装的都是钱,而不是玩具呢?这背后呀,可有好多讲究和故事呢!你知道吗?过年给红包呀,其实有一个很古老的名字,叫做“压岁钱”。“压岁”这两个字,听起来有点意思吧?它呀,不是压住什么岁数,也不是说要把岁数压小,而是说,这红包里的.............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孩子的好奇心常常会让我们发现生活中许多被忽略的有趣现象。关于为什么吹出来的气是凉的,而哈出来的气是热的,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简单但很巧妙的物理和生理知识。咱们先来说说吹出来的气为什么感觉是凉的。当你只是“吹”气的时候,你其实是在利用你嘴唇和舌头制造一个狭窄的通道,让空气快速地通过这个.............
  • 回答
    “宝贝,这个问题问得真好!正月初一吃素,这其实是中国人过年一个很特别的习俗,里头可有不少讲究和故事呢!”你看,咱们中国人过年,讲究的是一个“新”字,也希望这一年都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就像是你考试的第一科,咱们都希望有个好的开始,对不对?为啥要图个“好彩头”? 吃素,.............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名字听起来特别有活力,就像你在操场上奔跑一样,而有些名字又稳重得像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辈呢?其实,这跟我们给孩子起名字的方式有关,有点像在给玩具起名字一样,我们希望它能传达出一种感觉。“小明”、“小红”这类名字,听起来为什么这么像小孩呢?1. 叠词和简单的.............
  • 回答
    当孩子问出这个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借此机会帮助他理解金钱、价值观以及家庭的独特之处。关键在于如何回答得既能让他明白事理,又不让他产生攀比和失落感。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回答思路和技巧,你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来调整:核心原则: 诚实但委婉: 不回避问题,但也不夸大差异,用孩子能理解.............
  • 回答
    这真的是一个很敏感又很重要的问题,孩子这么问,说明他可能是在某些地方听到了或者看到了什么,心里有了困惑。我肯定会很认真地对待,不会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而是会循循善诱地引导他理解。我会先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用一种很平和、很真诚的语气开始说:“宝贝,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日本人都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有意思!你想知道如果把爸爸的 DNA 和妈妈的 DNA 对调一下,会发生什么,对吧?咱们先想想,DNA 就像一本说明书,里面写着我们身体是怎么长成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头发是什么颜色,甚至是我们有多高。这本书呢,是爸爸给了一半,妈妈也给了一半,然后这两个部分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我们自己的说明.............
  • 回答
    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已经有了初步的道德意识,知道“碰到”应该伴随“道歉”。这很棒,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引导他更深入地理解人际交往中的一些细腻之处。你可以这样和他聊:“宝贝,你说得对,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了你,让他觉得不舒服,按理说,他是应该跟你说对不起的。这是我们社会里大家都能接受的一种表示,叫做‘.............
  • 回答
    “哇,这个问题可真有意思!你呀,脑子里总有那么多奇思妙想。” 我摸了摸他的头,尽量用一种轻松愉快的语气开头,让他觉得这不是一个枯燥的科学讲座,而是我们之间的一次有趣讨论。“嗯,‘冷冻’对吧?你想到什么了?是那种科幻电影里,宇航员睡了好多年才醒来的样子吗?” 我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比划着,让他参与进来。.............
  • 回答
    “嗯?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让我想想,这可是个大问题,得慢慢跟你讲。你想想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小猫、小狗、小鸟,还有大象、长颈鹿,它们看起来都不一样,对吧?但它们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像你和你表哥、表姐共用一个爷爷奶奶一样。很久很久以前,那可不是一万年、十万年,而是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甚至更久远,.............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你观察得真仔细,竟然发现了电池型号里的“秘密”。让咱们来聊聊这背后的故事吧,就像探险家发现古代遗迹一样有趣。其实啊,电池型号的数字,大部分都代表着它尺寸的代号,而不是它有多大的能量或者能用多久。你问的2号、5号、7号电池,它们都有自己专属的名字,叫做“AA”、“C”、“AAA”。而.............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真有意思!你想知道井底下有什么是吧?这就像挖宝藏一样,充满神秘感!其实呢,我们平时看到的井,都是挖到地下有水的地方才停止的。所以,井的最底下,其实就是那个汇集了地下水的“水洼”。不过,这个“水洼”可不像我们家里的浴缸那么整洁哦。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一个天然形成的小池子。首先,它肯定会.............
  • 回答
    当孩子问出“聪明和努力,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时,这可真是个好机会,咱们可以好好聊聊这人生大事。我会这样跟他说,尽量让他听懂,而且不是那种冷冰冰的说教。“儿子/女儿啊,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这就像在问,吃饭和睡觉哪个更重要一样,都是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但你要非让我选一个‘更’重要的,我可能会稍微偏向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