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去看了龙猫。从商业角度看,既然龙猫能有超亿票房,其他电影理应接踵而至。从观众眼光看,去看龙猫,就是为了告诉资方,努力吧,在我们的有生之年。
感觉的话,大荧幕观影的感受不一样。比如有些电影,在电影院看过,打死都不想在电脑上看一遍。宫崎骏的动画,在电脑上看了无数遍,比不过在大荧幕看一遍。
你的名字的时候,算是还给新海诚一张票,当时因为时间安排我买了六张票请朋友看,但没去成,后来我再去,等于我一个人贡献了七个票房,后来再也没干这种傻事。宫崎骏的电影,我愿意邀请你们,我的,朋友们,一起去看。
观影无数,日本电影最喜欢是黑泽明可以说,自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等一批大物过去之后,日影沉沦数十年。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日影辉煌的年代,所谓辉煌,就是导演能充分表达,电影的文学性得以发挥,无数佳片值得在三揣摩。宫崎骏是日影还有国际影响力的仅有的大物监督,尽管其辉煌期已过了二十年。
千与千寻对于宫崎骏来说属于绝唱,从风格上看,是宫崎骏试图在导演个人表达与商业价值之间寻求的一次平衡,但不可否认,资本的介入使得影片推广更加快捷,受众面和影响力更强,不然高畑勋也很不错,终焉之作辉夜姬仍然不为大众所熟知。千与千寻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拓宽了宫崎骏的国际知名度,也使得宫崎骏以此以后,除哈尔动之城以后没有能再做出更高水平的作品。因为之前的作品有德间书店的默默支持,以后资本找上门来,必然有资本的诉求影响导演的表达。所以千与千寻是最后一部宫崎骏充分个人风格表达的作品,而其生涯巅峰非幽灵公主莫属。
对于电影资本方来说,上映期是唯一重要的时期,所有投资都将在这一刻得到回报。所以正剧中经常会有当时流行的搞笑梗,这将影响作品的历史风貌,再过几年去看这些电影,就会对其情节设置充满质疑。我有一个习惯,翻看老电影,深感漫威十年来取得的成功扭曲了电影人的价值,现在无时无刻不在谈IP,就我所知的,部分资方认定“孙悟空”是稳赚不赔的超级IP,想赚钱,拍悟空。实际上翻看三年前的漫威电影,就会有如吃屎般的感觉,近些年电影的快餐化特别明显,电影档期越来越短,一部电影上映,基本上四周就无人问津了。难得的是,对于十九年前的大物作品,因为种种原因,至今方得在院线公映。
1986年,我出生了。1988年龙猫公映。33年来还发生了什么?1997我在这里,2001我在这里,2008我在这里,2019我还在。龙猫三十年了,我很怀念它,也有可能是怀念三十年的我自己,千与千寻19年了,我也很怀念。不管这些年发生了什么改变了你我,我们心中总有一寸,定格在了那个时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