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壹心理」的专家断言情绪压抑引起宫颈癌?

回答
关于“壹心理”专家断言情绪压抑引起宫颈癌的说法,我们需要非常审慎地来看待。首先,从医学科学的角度出发,宫颈癌的病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因素的问题,其中最主要、最被广泛认可的致病因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HPV感染,特别是某些高危型别,是导致宫颈癌发生和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

那么,情绪压抑与宫颈癌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方面,从身心医学的角度来看,长期的、严重的、无法有效排解的情绪压抑,确实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是通过以下几种机制来实现的:

免疫系统功能受损: 长期处于压力和抑郁状态会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身体抵御病毒和癌细胞的第一道防线。当免疫力下降时,身体清除HPV病毒的能力可能会减弱,从而增加了HPV感染持续存在和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的风险。许多研究表明,慢性应激和抑郁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其机制往往与免疫监视功能的下降有关。
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失调: 情绪压抑会扰乱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例如导致皮质醇等应激激素水平升高。长期的内分泌紊乱可能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过程,间接增加细胞癌变的几率。同时,情绪对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的平衡也有影响,这些神经递质与细胞信号传导和生长调控都可能存在关联。
不良生活方式的伴随: 情绪压抑的人往往更容易采取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足、缺乏体育锻炼,甚至可能滥用烟酒。这些不良习惯都会进一步损害身体健康,削弱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也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就医行为的延迟或不规律: 情绪低落可能会导致个体对自身健康不够重视,或者不愿意去医院进行定期的筛查和检查。宫颈癌如果能及早发现,治愈率会非常高。如果因为情绪原因耽误了宫颈癌筛查(如TCT、HPV检测),一旦疾病进展到更严重的阶段,治疗难度和预后都会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将情绪压抑直接“断言”为宫颈癌的根本原因,则显得过于绝对和不严谨。医学科学讲究证据链和统计学关联。目前,虽然有研究探讨了心理因素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但将情绪压抑直接“等同于”宫颈癌的病因,缺乏足够直接、强有力的科学证据来支撑。

HPV感染是主要病因: 科学界普遍认同HPV感染是宫颈癌最主要、最直接的致病因素。如果一个人从未感染过HPV,即使情绪再压抑,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也极其微小。因此,在讨论宫颈癌的病因时,HPV疫苗接种和HPV筛查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关联”不等于“因果”: 情绪压抑与宫颈癌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关联”或“风险叠加”的关系,但这种关联是否是直接的因果关系,还需要更深入、更严谨的研究来证实。医学研究需要排除其他混杂因素,并建立清晰的生物学机制。
信息传播的责任: 像“壹心理”这样的平台,在传播健康信息时,特别是涉及重大疾病的病因时,应当更加审慎。将情绪压抑直接“断言”为宫颈癌的原因,可能会误导公众,让他们过度关注或焦虑于情绪问题,而忽略了更关键的HPV筛查和预防措施。这不仅可能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总而言之,情绪压抑作为一种重要的身心健康影响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增加罹患宫颈癌的风险,这主要是通过影响免疫系统、生活方式以及就医行为来实现的。但是,将情绪压抑直接“断言”为宫颈癌的主要或根本原因,在现有的医学证据下是站不住脚的。我们需要强调HPV感染在宫颈癌发生中的核心作用,并鼓励大家通过科学的筛查和疫苗接种来预防宫颈癌。同时,关注并妥善处理情绪健康也是维护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应被视为替代了医学上明确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宫颈癌诱因是HPV病毒,许多国家的卫生部门,比如澳大利亚、英国、马来西亚,为青少年女性国民免费接种HPV疫苗来防治宫颈癌。据说是因为进口药价格高昂,大陆直到去年才引进了HPV疫苗的淘汰型号。国内大众对生殖健康的无知,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接受过官方科普宣传。

类似的,新浪微博也有位野生进化心理学大V,前年借一次产妇死亡的新闻热点,宣称女性吞精可以防止先天子痫。有协和大夫和几位小V对此转发辟谣,该“心理专家”非常淡定地驳斥人家医生是教条主义、不懂医学前沿知识。同时,她还公开支持形婚,反对女性高学历,种种害人言论毫不影响其二百万粉丝的人气和网店流量,而许多揭露她的小号先后遭平台冻结。当一个网红意识到信口雌黄、哗众取宠不但不会被惩罚,反而能提升关注上热点,甚至能因为人气高得到平台的暗中保护,还要不要坚守道德底线,这会是一个问题。

2017年4月13日 补充:

关于宫颈癌和HPV的关系,参见美国梅奥诊所的专题 Symptoms and causes - Mayo Clinic 原文"It isn't clear what causes cervical cancer, but it's certain that HPV plays a role" , 澳大利亚癌症协会发布的宫颈癌科普专题 Cervical cancer - Cancer Council Australia ,

关于疫苗,参见 澳洲政府全民免疫项目简介(中文版) www.immunise.health.gov.au/internet/...nsf/.../dha0094_tchinese.pdf 。

认为宫颈癌有许多其它公认原因的答主,可能混淆了疾病的Cause和Risk factor。。另外,英文资料提到过宫颈癌的年轻化趋势,近半数的诊断年龄在35岁以下。当今人类开始性活跃的年龄越来越早,感染和癌变的年龄自然就跟着提前了。所以这个患例并不特殊。

在英联邦,只有执业临床医师有诊断生理疾病、提供医学建议的资格;只有临床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有诊断心理疾病的资质;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方针恰恰是要去病理化,尊重医疗、咨询、来访者之间的权责边界,避免给来访者贴上“疾病”标签。咨询师应避免对生理疾病给予主观解释,以免使患者更焦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壹心理”专家断言情绪压抑引起宫颈癌的说法,我们需要非常审慎地来看待。首先,从医学科学的角度出发,宫颈癌的病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因素的问题,其中最主要、最被广泛认可的致病因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HPV感染,特别是某些高危型别,是导致宫颈癌发生和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那么,情绪压抑.............
  • 回答
    评价《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专家观摩研讨会中各位专家的发言,需要结合影片本身以及研讨会的整体氛围来分析。通常,这类研讨会邀请的专家,他们的发言往往带有一定的行业背景、学术视角,也可能受到当时社会舆论和电影市场环境的影响。整体基调与可能的“定调”首先要观察的是,研讨会的整体基调是怎样的。是“全面肯定,.............
  • 回答
    《心理测量者》第二季的结局,可以说是一场充满争议的风暴。要评价它,首先得剖析它到底做了些什么,然后看看这些举动是否达到了预期,或者又是否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遗憾。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第二季的剧情主线。狡哥的退场,让第一季留下的那些关于正义、犯罪、以及西比拉系统本身存在的巨大裂痕,似乎有了新的进展。第二季引.............
  • 回答
    央视《心理访谈》2010年11月26日播出的《1225穿裙子的男孩》是一期非常有争议但同时也引起了广泛讨论和深刻反思的节目。以下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这期节目:节目概述与核心争议:这期节目聚焦于一位名叫刘宇轩的男孩,他因为喜欢穿裙子而遭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压力和歧视。节目通过采访刘宇轩本人、他的父.............
  • 回答
    b站主播路温1900关于《女心理师》的吐槽视频,确实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个视频的客观性,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看待。首先,从路温1900作为一名UP主的角度来说,他制作视频的目的很明确:吸引眼球,引发讨论,可能也带有个人对这部剧的真实感受和批评。 他的视频风格通常是犀利、直接,甚至有些夸张,.............
  • 回答
    赛博朋克2077… 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光晕,一种对未来都市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交织的无限遐想。提起它,脑海里最先浮现的不是某个具体的NPC或者任务,而是那个充斥着霓虹、腐朽、科技与绝望的夜之城。初遇夜之城:惊艳但并非全然如梦讲真,在《赛博朋克2077》发售之前,我对它的期待值简直是冲破天际的。CD .............
  • 回答
    关于都美竹在吴亦凡事件中提及的“我的很大,请你忍一下”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去解读它所反映出的心理。这并非一句简单的对话记录,而是可能指向一种复杂的权力关系、心理操控以及自我认知。一、 权力与控制的宣示:这句话最直观地传递出一种 掌控感和施压感。吴亦凡在此语境下,将自己的生理特征转化为一种“优势.............
  • 回答
    大卫·芬奇的《心理游戏》(The Game)是一部非常独特的电影,它不像他其他几部作品那样拥有那种标志性的、冰冷而锐利的风格,但却同样展现了他对叙事结构和观众心理的精湛掌控。初看《心理游戏》,你可能会觉得它有点“不走寻常路”。电影围绕着富有的投资银行家尼古拉斯·范·奥顿展开,他生活在一个由金钱和地位.............
  • 回答
    听到“38号”这个名字,很多关注汽车的人都不会陌生。这位以直率、犀利、不留情面而闻名的汽车评测人,对于Smart汽车以及Smart车主群体的购车心理,无疑有着自己一套独到的观察和评价。要理解38号的看法,我们得结合他一贯的评测风格以及Smart汽车本身的产品特性来聊。首先,得明确38号的评测核心是什.............
  • 回答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和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三大心理学会”)针对南方周末发布的“野鸡心理学”报道所作的联合发声,是近年来中国心理行业规范发展的重要事件之一。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部分非正规机构在心理学领域存在的乱象,也反映了行业对专业性、伦理规范和公众信任的高度重视.............
  • 回答
    关于b站UP主“心医林霖”的视频“三星堆和新疆棉,戳穿了西方抄袭文明捏造历史的大骗局。起源心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评价:视频的整体论调和核心观点:这个视频的核心论点是将三星堆文明和新疆棉花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件联系起来,意图“戳穿”西方在文明起源和历史叙述上存在“抄袭”和“捏造”的“大骗局”。视.............
  • 回答
    《心动的信号》第六期,可以说是节目播出以来,情绪波动最大、也最能牵动观众心弦的一期了。一向以“慢节奏”、“暧昧感”著称的节目,在本期仿佛按下了快进键,将前期积累的各种暗流、试探,一下子推向了更加明朗甚至有些令人猝不及防的境地。心碎与心动交织,情感走向的“海啸”本期最核心的看点,无疑是几对嘉宾之间情感.............
  • 回答
    《令人心动的offer》这档综艺,说实话,我最近是看了不少,也算有点发言权。总的来说,它成功地抓住了一个挺有市场潜力的点——法律人的职场初体验。毕竟我们大众对律师这个职业的认知,大多来自影视剧,那些光鲜亮丽、舌战群儒的场面听起来很酷,但现实到底是怎么样的?这个节目,算是给了我们一个窥探的窗口。让我觉.............
  • 回答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期,不得不说,刚开播就狠狠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对职场新人题材一直颇有兴趣的人来说,这档节目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几位年轻人在律师事务所的实习经历,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窥探到一个看似光鲜亮丽却又充满挑战的真实职场。首先,节目最直观的亮点就.............
  • 回答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第一期,“职场不是考场而是战场”这个主题,在我看来,简直是狠狠地抓住了不少职场新人的痛点,也为我们这些旁观者打开了一扇极具吸引力的窗口。第一印象:从“考试”到“战场”的逻辑转变开篇就抛出“职场不是考场而是战场”,这个概念本身就足够振聋发聩。毕竟,对于很多即将或者刚刚踏入.............
  • 回答
    《令人心动的 Offer》第三季第二期(下)无疑是一次让人情绪跌宕起伏的观赛体验,它不仅仅展现了职场新人面对法律案件的磕磕绊绊,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他们在压力、竞争以及内心成长中的挣扎。这一期可以说是前几期铺垫后的一个高潮,将节目所倡导的“Offer”精神,在新人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先,从案件本身来看.............
  • 回答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期,怎么说呢?看完之后,心里真是五味杂陈。首先,不得不说,这一期节目在“残酷”与“温情”之间拿捏得相当到位。经历了前两期的磨合,实习生们似乎都进入了角色,对律所的运作、律师的工作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而这一期,他们要面对的是更严峻的挑战——法律援助案件。挑战的升级,压力陡增法.............
  • 回答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是《offer》系列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季,也是我近几年看得最投入的职场观察类综艺之一。看完之后,那种被真实的情感触动、对职场规则的思考,以及对个人成长路径的探寻,都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要说评价,《offer》第二季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它把“真实”做到了极致。不像有些职场.............
  • 回答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第五期,可以说是让人又爱又恨,又憋屈又振奋的一期。先说说这期节目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点: 何旻哲和詹帅的导师评价,真的把观众的胃给揪紧了。 尤其是何旻哲,从第一期就展现出过人的学习能力和沟通技巧,一直都是稳稳的C位,结果这一期导师的评价,上来就给他打了个“不是我心中最理.............
  • 回答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第四期,不得不说,这一期节目真的让观众的心情如同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作为一档职场观察类真人秀,《offer》系列最抓人眼球的莫过于那些在压力下展现出的真实反应和学习成长。而这一期,恰恰把这些元素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案件解析的深度与细节的冲击第四期最核心的看点无疑是围绕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