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中国三大心理权威学会针对南方周末「野鸡心理学」报道的首次联合发声?

回答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和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三大心理学会”)针对南方周末发布的“野鸡心理学”报道所作的联合发声,是近年来中国心理行业规范发展的重要事件之一。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部分非正规机构在心理学领域存在的乱象,也反映了行业对专业性、伦理规范和公众信任的高度重视。以下从背景、回应内容、意义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南方周末“野鸡心理学”报道的核心问题
南方周末的报道主要揭露了以下问题:
1. 虚假宣传与资质问题:部分机构以“心理学”为名,但实际不具备正规资质,甚至使用“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头衔,误导公众。
2. 无资质从业者乱象:一些未取得国家认证的人员(如“野鸡大学”毕业生)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为名行骗,甚至涉及非法行医。
3. 行业监管漏洞:部分机构通过“挂靠”“非正规认证”等方式规避监管,导致公众难以分辨正规与非正规服务。
4. 公众信任危机:虚假宣传和无资质行为严重损害了心理学行业的公信力,甚至引发公众对心理服务安全性的担忧。

这一报道引发了社会对心理行业规范化、专业化的广泛讨论,也促使三大心理学会迅速作出回应。



二、三大心理学会的联合发声内容
三大心理学会的联合声明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1. 明确行业规范与资质要求:
强调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必须依法取得国家认证的资质,如《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由人社部和中国心理学会联合颁发)。
指出“野鸡大学”等机构通过非正规途径获取学历或证书,其教育质量无法保障,甚至可能涉及诈骗。

2. 呼吁公众理性选择服务:
建议公众通过正规渠道(如国家人社部认证的机构、正规高校心理系)获取心理服务。
提醒公众警惕“低价心理咨询”“快速治愈承诺”等营销话术,避免被虚假宣传误导。

3.实在伦理与职业规范:
强调心理咨询师必须遵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包括保密原则、专业边界、知情同意等。
警示公众避免与无资质人员进行深度心理干预,防止被利用或伤害。

4. 呼吁加强行业监管与自律:
呼吁政府和行业监管部门加强对心理服务的监管,打击非法行医和虚假宣传。
提出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对违规机构和个人进行公开通报。

5. 推动心理服务标准化建设:
强调心理行业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包括培训、考核、继续教育等环节。
呼吁社会支持心理行业的发展,提升公众对心理服务的认知和信任。



三、事件的意义与影响
1. 规范行业秩序:
三大心理学会的发声为心理行业划定了明确的界限,强调“专业性”“合法性”和“伦理规范”是行业生存的基础。
通过联合发声,形成行业共识,推动社会对心理服务的理性认知。

2. 保护公众权益:
呼吁公众警惕“野鸡心理机构”,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受到伤害,尤其对青少年、老年人等易受骗群体具有警示意义。
强调心理服务的严肃性,防止心理问题被商业化或娱乐化。

3. 推动政策与监管完善:
事件引发政府和监管部门对心理服务市场的关注,可能推动相关法规的完善(如《心理咨询师管理办法》等)。
促进心理行业与政府、社会的协同治理,形成监管合力。

4. 提升行业形象:
通过公开声明,三大心理学会展示了对行业规范的坚持,有助于重建公众对心理服务的信任。
借此机会,行业也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

5. 促进学术与实践结合:
呼吁心理学者与实践者加强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服务,避免“纸上谈兵”与“脱离实际”的脱节。



四、存在的挑战与未来方向
尽管三大心理学会的发声具有积极意义,但行业仍面临以下挑战:
1. 非法机构的隐蔽性:部分“野鸡心理机构”通过线上平台、社交网络进行宣传,监管难度较大。
2. 公众认知不足:部分公众对心理咨询的专业性缺乏了解,容易被低价或“快速见效”的宣传误导。
3. 行业内部自律不足:部分从业者可能因利益驱使而忽视伦理规范,导致行业内部问题。

未来,心理行业需要进一步:
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媒体、社区等渠道普及心理学知识,提高公众辨别能力。
完善监管机制: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心理服务监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动态监管。
推动标准化建设:制定更严格的心理服务标准,明确不同服务类型的资质要求。
鼓励行业自律:通过行业协会、学会等组织,建立行业黑名单、信用评级等制度。



五、结语
三大心理学会的联合发声,既是针对“野鸡心理学”报道的直接回应,也是中国心理行业在规范化、专业化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这一事件凸显了心理行业在社会中的责任与使命,也提醒行业必须以专业性、伦理性和公众利益为核心,推动心理服务的健康发展。未来,行业需在政府、社会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构建更加透明、可信和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刘柯

隔行如隔山,本文只是抛砖引石锤,欢迎大家顺着这条线挖下去,把这帮害群之马锤到死。

我很高兴三大心理学会能联合起来抵制这些伪科学,作为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语言处理)专业的研究生,一天到晚看到充斥在我的自动检索系统里的N-LP内容,也就是这次被南方周末锤了的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程序)就浑身难受。关键出于好奇,我还专门研读了一下所谓的nlp心理学的论文,发现完全是一坨狗屎,大图书馆根本拒绝这种伪科学文献入馆。

这次承刘柯邀请,我去调查了一下南方周末提到的所谓N-LP,家排以及心理疏导治癌症(听着就那么操蛋),结果发现,这仨所谓的“心理学最新科研成果”,居然是发表在了同一本期刊上。

这就很可疑了啊喂!

这本期刊叫Charaktery,是一本波兰的医学期刊,而且上写主要受众为:“non-psychologist”。

不愧是波兰蠢驴,就是这么实诚!标明了老子这本杂志就是要割外行的智商税!这根本就是知音故事会啊,说他是末流期刊都是抬举他了...

果不其然,深入调查之后发现这本杂志于2007年发生了索卡事件,波兰本地的一位心理学大牛托马斯·维特科沃斯基(Tomasz Witkowski)往这本杂志投了一篇完全胡编乱造的论文,讲量子力学形态共振在心理治疗中的积极影响(看标题就知道是胡扯的文章),然后该杂志的编辑不仅啥都没看出来,还积极地对文章进行了编辑,甚至从别的文章同行评论中摘了一条好看的评论放在这个文章下面,作恶都不忘做全套的。

大牛本人实在被这个杂志恶心到了,专门2015年写了一本书石锤这个杂志社,书名就叫《Psychology Gone Wrong: The Dark Sides of Science and Therapy》(心理学正在渐行渐远:心理科学与心理治疗的黑暗面),其中有这样一段: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大牛本人在提到Charaktery这本杂志发的操蛋文章里,特意提到了几类典型文章:

NLP,家排,癌症治疗...

咱们国家这帮杂牌心理咨询师愣是把这三样伪科学凑齐了,真是什么东西烂给自己的同胞用什么啊!

随后我又跟着国内线追查大量的洗脑用nlp教材的来源,追查过程不透露,欢迎大家积极挖掘,继续石锤,发现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心理学门户网站 NLP学院网这个网站。

整个网站看下来全是各种值得吐槽的地方,欢迎各位心理学专业从业人员上去找槽点。

网站里有两个台柱子的人,一个是张国维,另一个叫李中莹,我去翻了他们俩的履历,都有很大的问题,欢迎专业人员追查石锤。

我实在是没有时间石锤,毕竟我们计算机专业真正的NLP,也很难学啊!

以上

user avatar

纵观全国,只有南方报业能有这个良心和勇气站出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