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普法战争为什么不直接消灭法国?

回答
普法战争,这场深刻改变了欧洲格局的冲突,最终以普鲁士及其盟友的胜利告终。然而,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是:为何获胜的普鲁士没有选择彻底消灭法国,而是满足于割让领土和巨额赔款?这背后并非一个简单的“不忍”,而是深谙政治、军事和国际关系的复杂考量。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普鲁士发动战争的 根本目的。这场战争并非由征服整个法国的野心驱动,其核心目标在于 确立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无可争议的领导地位,并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法国是阻碍这一进程的最大障碍,其长期奉行的“势力均衡”政策,以及对德意志邦国分裂状态的维护,都是普鲁士统一道路上的绊脚石。因此,击败法国,剥夺其在德意志事务中的影响力,才是普鲁士最直接、最现实的目标。

其次,军事上的胜利并不等同于政治上的灭亡。即便普鲁士军队在色当战役中俘虏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并占领了巴黎,这仅仅是战争的军事层面。要“消灭”一个像法国这样拥有悠久历史、强大民族认同和庞大人口的国家,需要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这可能意味着长期的占领、镇压,以及在国际社会中承担巨大的道德和政治压力。普鲁士当时的主要精力放在整合德意志各邦,建立新生的德意志帝国,其国内事务需要大量资源和精力,继续深陷与法国的泥潭,对新帝国的发展并非有利。

更重要的是,欧洲列强的制衡作用。19世纪中叶的欧洲,并非只有普鲁士和法国。英国、俄国、奥匈帝国等传统大国,都在密切关注着普法战争的进程。它们虽然对法国抱有戒心,但对一个过于强大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崛起也同样警惕。如果普鲁士选择吞并法国大片领土,甚至试图颠覆其国家体制,这很可能会激起欧洲其他大国的反对和干预。英国尤其担心法国的实力被过度削弱,打破欧洲大陆的力量平衡,这与其国家利益相悖。因此,普鲁士必须在战胜法国的同时,也要顾及其他欧洲大国的感受,避免将自己置于欧洲公敌的地位。

再者,经济和资源也是一个现实的考量。占领和管理一个敌对国家,需要天文数字的财政支出和人力资源。普鲁士虽然在战争中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和工业实力,但其国力相较于一个完整的法国,依然存在差距。继续战争,即使是占领,也意味着持续的消耗。而通过索取巨额赔款,普鲁士既可以填补战争开销,还可以用于国内的建设和发展,这是一种更为经济和高效的回报方式。割让阿尔萨斯洛林,不仅是象征性的领土损失,更是地缘政治上的战略削弱,同时还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这对于当时迅速工业化的普鲁士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战略性财富。

此外,政治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即使是战胜国,其行为也需要一定的“合理性”作为支撑。将法国的领土“割让”给普鲁士,尽管是由战争结果强制执行,但其形式上仍然保留了国家主权的存在。而如果选择“消灭”,意味着要将其国家机器彻底瓦解,这在当时的外交辞令中是极其激动的,也很难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最后,避免为未来的冲突埋下更深的仇恨。虽然割让领土和赔款已经足以激起法国的复仇情绪(这在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印证),但如果普鲁士采取了更加极端的“消灭”政策,比如肢解法国,其造成的民族创伤和仇恨将更加深重,为未来持久的敌对关系埋下更不稳定的种子。普鲁士的战略考量,可能还包含着在可控范围内结束冲突,避免长期化的不稳定局面。

总而言之,普法战争中普鲁士之所以不直接“消灭”法国,是其 务实的国家战略、对国际政治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身国力限制的清晰认知 的综合体现。战争的目的在于确立普鲁士在德意志的霸权,而非彻底征服法国。在达成核心目标后,通过物质赔偿和战略性领土割让来巩固胜利,同时避免过度刺激其他欧洲强国,并为新生的德意志帝国争取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这才是更为明智和可行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根本就消灭不了法国

普法战争法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第二帝国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就算没有色当,拿破仑他也蹦跶不了几天,普法战争完全就是赶鸭子上架,要么去和德国人搏一搏,打赢了就可以靠威望压制反对派,打输了,打输了就打输了呗,反正第二帝国吃枣药丸。

然后德国人凭借着出色的动员机制,数量上完全碾压了法军,开战两周后的七月底,德军已经集结兵力47万之众,而法国人只有22万人。

9月2日,拿破仑被俘。

不过这只是王朝战争的结束,接下来开始了普法战争第二阶段。

9月4日,第二帝国覆灭,巴黎宣布成立国防政府,继续抵抗。到九月底,国防政府名义上动员起了一只超过一百万人的军队。(不过这些新兵的战斗力只能送人头)

然后就是新组建的军团到处送人头,以及漫长的巴黎围城战,打了足足四个月围城战,最后沦陷。所以我一直不清楚那个所谓的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的梗哪来的,纵观法国历史,投降时候巴黎还没丢的好像就拿破仑一世一个人,普法战争和二战投降时候巴黎都已经丢了。

总之,国防政府依然相当拉垮,就甘必大抵抗意志强一点。不过法国老百姓是真的勇,各地的抵抗运动风起云涌。这种东西描述不出来,建议还是读一读莫泊桑的小说,不少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法国甚至有刺杀德国佬的妓女,有拿刀专砍德国人的慈祥老头,你都难以想象法国人怎么能这么勇,虽然说法国的义勇军吧,勇是真的勇,菜是真的菜。不过几十万几十万乌拉拉上来,德国人他也害怕呀。

你说说俾斯麦能咋办,赶紧带着威廉一世加个冕跑吧,他1月18号加冕,巴黎1月22号就要起义,所以说何必呢?把这群老百姓留给梯也尔处理它不香吗?

消灭法国?做梦呢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普法战争,这场深刻改变了欧洲格局的冲突,最终以普鲁士及其盟友的胜利告终。然而,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是:为何获胜的普鲁士没有选择彻底消灭法国,而是满足于割让领土和巨额赔款?这背后并非一个简单的“不忍”,而是深谙政治、军事和国际关系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普鲁士发动战争的 根本目的。这场战争并非由征.............
  • 回答
    普法战争(18701871年)中,德意志帝国(当时由普鲁士领导)战胜法国,攻占巴黎并迫使法国签署《凡尔赛和约》。尽管德国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并未直接吞并法国,而是通过赔款方式处理战后问题。这一决定涉及多重历史、政治和经济因素,以下是详细分析: 1. 国际法与外交惯例 战败国的主权原则:19世纪的国.............
  • 回答
    英国在普法战争(18701871年)期间选择不干涉,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经过深思熟虑的外交决策,背后有多重原因。英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其外交政策的核心是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全球贸易以及欧洲大陆的均势。以下是对英国为何不干涉普法战争的详细解释:1. 英国的国家利益考量: 对法国和普鲁士的评估.............
  • 回答
    消费者们对《使命召唤13:无限战争》的未来风格普遍反应冷淡,甚至可以说是厌恶,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复杂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思绪拉回到2016年那个时间点,看看当时的市场环境、系列积累的疲态以及玩家们普遍的期望。1. 系列疲态与玩家期望的错位:首先,得承认的是,《使命召.............
  • 回答
    要说“战国达人普遍不喜欢真田信繁”,这说法有些过于绝对了,而且可能不太准确。不过,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一些“战国达人”对信繁的态度中,确实能观察到一些微妙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喜欢”的论调,但这背后往往不是简单的个人恩怨,而是基于对战国时代政治格局、军事策略以及历史人物评价的不同角度和侧重点。这里咱们.............
  • 回答
    普法战争后,德国索取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是一个复杂且影响深远的决定,它既是战胜国的权利的体现,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民族和战略考量。理解这一决定,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动因以及对德国统一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一、 索取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动因:德国索取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非仅仅是战利品心态的体现,而是多重因素共.............
  • 回答
    有些战争的影响力如同潮水般深刻,却又往往淹没在历史的喧嚣之下,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它们或许没有改变世界的政治版图,却悄无声息地重塑了我们思考、生活乃至未来的方式。今天,我想带你走进一场这样的战争——一段被遗忘的“种子战争”。这不是一场硝烟弥漫、战鼓震天的冲突,没有旌旗招展的军队,没有英雄主义的传奇。.............
  • 回答
    一提到普奥战争,人们往往会想到普鲁士的辉煌胜利,以及由此开启的德意志统一进程。然而,这场战争的余波远不止于此,其中一个重要的、也是带有政治色彩的动作,就是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对汉诺威王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处置——将其废黜,并将汉诺威纳入普鲁士版图。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胜者为王,而是俾斯麦深思熟虑的政治算计,是其.............
  • 回答
    在古代冷兵器时代,步兵和骑兵在战场上的主导地位使得长柄武器成为了绝对的主角。而在众多长柄武器中,长枪和长矛无疑是最为普及和流行的一类。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其自身的设计、制造、使用以及战术适应性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首先,从武器本身的构造和原理来看,长枪和长矛拥有最直接有效的杀伤方式——刺击。 相.............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社会中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不安的层面:为什么在战争往往是由少数精英驱动的背景下,广大民众却常常表现出高昂的战争热情?这绝非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可以解释,而是多种心理、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将战争的根源完全归咎于“政客和资本家的利益行为”是一种简化的视角,.............
  • 回答
    拿破仑时期,法军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在欧洲大陆上几乎横扫了所有能遇到的对手,普鲁士、奥地利、俄国,都曾被他们打得溃不成军。然而,唯独面对英国,情况却截然不同。尽管拿破仑本人对英国怀有极大的敌意,并且在军事上投入了相当的精力,但法国海军在与英国皇家海军的对抗中,却始终处于下风,甚至可以用“惨败”来.............
  • 回答
    我理解您对《一拳超人》150话中怪人王大蛇的实力表现感到困惑,毕竟它之前被描绘得如此强大,结果却被埼玉一拳秒杀,这确实和大家之前的预期有很大的落差。咱们就好好聊聊这背后的原因,把事情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承认,漫画里对大蛇的铺垫确实很足。从它作为怪人协会的幕后主使,吞噬了无数怪人,甚至吸收了“饿狼怪.............
  • 回答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和普法战争(18701871)这两场发生在相隔不远的时间里的冲突,确实展现了法军截然不同的表现,从一个时期耀眼的胜利者,到一个时期的惨败者,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说法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表现出色”,这是一种片面的概括,而其在普法战争中的“无招架之力”则更为人.............
  • 回答
    关于“中印战争打赢”后普通老百姓能获得什么红利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假设性的情境,实际的获利情况会非常复杂,并且受到许多未知因素的影响。但如果纯粹从一个设想的、积极的、不考虑战争残酷性和负面影响的角度来探讨,并且力求内容详实且避免AI痕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构思:一、 民族自信心和国家凝聚力的极大提升.............
  • 回答
    关于“普京同意向乌克兰派遣志愿者”的说法,目前尚未有官方明确声明,但结合俄乌战争的背景和国际局势,这一消息若属实,可能意味着以下多方面的含义和潜在影响: 一、可能的背景与动机1. 缓解国内压力 俄罗斯国内存在对战争的争议,部分民众对长期战争的经济、社会和心理负担感到不满。派遣志愿者可能被用.............
  • 回答
    普京宣布俄罗斯战略威慑力量转入特殊战备状态,这无疑是当前国际局势下最引人注目的表态之一。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1. 战略威慑力量(Strategic Deterrence Forces)指的是什么?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力量,顾名思义,是指那些能够对潜在敌人造成毁灭性打击,从而.............
  • 回答
    2月27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将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力量转入“特殊战备状态”。这一声明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担忧,并引发了深入的解读。要理解其含义,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什么是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力量?首先,需要明确“战略威慑力量”是指什么。这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拥有并能够用于向潜在.............
  • 回答
    普京宣布俄罗斯战略威慑力量转入“特殊战备状态”(Specially Ready State),是俄罗斯在俄乌战争背景下对国际局势的明确军事表态,涉及军事、政治、地缘战略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这一状态的含义及其可能影响: 一、战略威慑力量的定义与范围1. 战略威慑力量 通常指国家用.............
  • 回答
    日本战国时代和中国三国时期,都涌现出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但若仔细比较两国政治格局和其中的角色,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日本战国的大名,其“四维”(通常指智谋、武勇、政治手腕、军事才能)似乎普遍更高,而三国时期则存在不少被后世认为是“低能”甚至“昏聩”的诸侯。要解释这一点,需要从多方面因素入手,深入剖.............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已久,关于普京的真实战略意图,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和分析人士争论的焦点。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将其置于俄罗斯长期的地缘政治考量、国内政治需求以及普京本人的世界观之中。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梳理和分析普京可能的战略意图,并承认其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推测和解读。核心战略目标:我认为,普京的最终战略目标可以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