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战国达人普遍不喜欢真田信繁?

回答
要说“战国达人普遍不喜欢真田信繁”,这说法有些过于绝对了,而且可能不太准确。不过,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一些“战国达人”对信繁的态度中,确实能观察到一些微妙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喜欢”的论调,但这背后往往不是简单的个人恩怨,而是基于对战国时代政治格局、军事策略以及历史人物评价的不同角度和侧重点。

这里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在某些研究者、爱好者(也就是你说的“战国达人”)群体中,会对真田信繁持有保留意见,甚至产生些许“不喜欢”的情绪:

一、 对“孤例”的过度拔高,削弱了时代整体的理解: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真田信繁(也就是真田幸村)之所以名声大噪,尤其是从江户时代后期开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个关键事件——大坂夏之阵的“幸村活跃论”。在历史记载中,他确实在大坂城坚守期间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指挥才能,尤其是在对德川家康本阵的突击,更是被后世津津乐道。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

“幸村活跃论”的来源和夸大: 很多关于信繁在大坂夏之阵的描写,比如“枪弹犹如雨点般落下,信繁从容拔刀”、“冲锋陷阵,直指家康本阵,令家康惊骇欲绝,甚至想举白旗投降”等等,这些描述很多都出自江户时代后期的小说、说书、戏剧(比如《义经记》、《叶隐》等作品的影响)。当时的创作者为了塑造一个“战国最后的英杰”形象,会进行艺术加工和神化。这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一些人奉为圭臬,甚至超越了史料的考证。
忽视了战争的整体走向: 大坂夏之阵的结局是丰臣氏的灭亡,这是历史的必然。信繁个人的英勇固然可嘉,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役的走向。一些“战国达人”会觉得,过分强调信繁个人的作用,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将领的贡献,也忽视了丰臣氏内部的政治斗争、经济衰败等更深层次的原因。他们认为,将一个战役的成败,尤其是最终的失败,简单归结于某一个人的“失败”或“勇敢”,是对历史的简化处理。

二、 相对“边缘化”的家族与历史背景的误读:

真田家,尤其是真田信繁的父亲真田昌幸,以其“表里比兴”的政治手腕,在战国后期得以在强大的大名之间周旋,保全了家族的独立性,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和那些拥有数百万石领地、数万大军的谱代大名相比,真田家始终是一个小势力,其政治影响力也相对有限。

“小人物的胜利”还是“被神化的个体”? 一部分“达人”认为,将一个原本相对弱小的家族,在乱世中能够生存并有所作为,这更多是依靠了当家人的政治智慧和策略(如昌幸),而非信繁个人的“天纵之才”。他们认为,信繁的功绩,很多时候是被其父亲的政治遗产和家族的声望所“捎带”的。而一旦把信繁单独拎出来,说他是超越时代的英雄,可能就站不住脚了。
对家族忠诚度的质疑: 历史上,真田家曾一度臣服于德川家康,后来又支持上杉景胜,之后又转向丰臣秀吉,最后又回到德川家,昌幸的这种反复横跳,可以说是生存智慧,但也可能在一些人看来是缺乏坚定的立场。虽然这更多是昌幸的策略,但作为他的儿子,信繁也曾一度被德川家软禁过,这种家族的“摇摆”,在一些强调“忠诚”或“立场坚定”的评价体系里,可能是不被看好的。

三、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与“唯史料论”的倾向:

“战国达人”这个群体,很多都对史料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和严谨性。他们更倾向于基于原始史料去进行分析和判断。

史料的局限性: 如前所述,关于信繁最精彩的描述,往往来自于后世的文学作品,而非同时代的史料。这让一些坚守“唯史料论”的学者觉得,对信繁的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不那么“硬核”的证据之上。他们会更关注那些能够被多方史料相互印证的事实,而不是那些经过加工和美化的传说。
对“卖惨”或“网红化”的警惕: 在一些严谨的研究者看来,过度渲染信繁的悲剧英雄形象,或者将其“网红化”,是一种对历史的浅薄化处理。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理解那个时代大名们在复杂政治军事格局下的生存之道,而不仅仅是关注个体身上短暂的闪光点。

四、 对“英雄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还有一部分“达人”,他们可能并不“不喜欢”信繁,而是对“英雄主义”本身有更复杂的看法。

“英雄”与“政治家”的区别: 他们认为,战国时代最成功的并非是那些勇冠三军的武将,而是那些能够运筹帷幄、平衡各方势力、最终实现国家统一或家族兴旺的政治家。在他们看来,信繁固然勇猛,但他的“活跃”更多体现在战场层面,而缺乏在政治战略层面的深远布局和成功实践。从这个角度看,他更像一个杰出的战将,而非改变历史走向的顶层设计者。
对“悲情”的审美疲劳: 战国乱世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时代,有很多英雄人物最终走向失败。如果对每一个失败的悲情英雄都给予过度的同情和赞美,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这是一种对历史的过度浪漫化。他们可能更欣赏那些在乱世中能够站到最后,实现目标的人物,比如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样的统一者。

总结一下, 说“战国达人普遍不喜欢真田信繁”可能不够准确。但确实存在一部分研究者或深度爱好者,他们对真田信繁的态度可能更为审慎,甚至带有保留意见。这种态度并非源于对信繁本人的厌恶,而是出于对历史事实的严谨考证、对战国时代宏观格局的深刻理解、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以及对“英雄主义”本身的不同解读。他们更倾向于看到信繁在历史中的真实地位,而不是被后世的传说和浪漫化所包裹的那个形象。

这并非否定信繁的勇气和价值,而是提醒我们在看待历史人物时,要多一份批判性的思考,避免被单一的叙事所局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田信繁没有黑历史,他是一位合格的武士。后世(尤其是幕末)的小说家,“吟游诗人”们,为了黑当时的德川幕府,对这个无辜的历史人物添很多油加很多醋,让信繁成为一个“虚假”的人物。

当时大家都在闹革命啊,相当狂热。革命靠刀枪,也需要文学作品做政治宣传。大家就找,找一个历史上最配得上“反德川”这个名号的悲剧英雄。就从秀吉死后,可恶的家康只手遮天开始,进行筛选。

上杉景胜?这怂货大坂的时候可是个带路党,不行。

伊达政宗?副将军且非浪得虚名?不行。

直江兼续?键盘侠一个,不行。

那就从七野爹里找一个,这7位可是战到最后,死于德川之手,够悲壮的。

但这7个,要么太年轻,只见过大坂的战场,资历不足。要么大水货,从头挂机到尾。要么大老粗,不符合悲剧英雄偶像级的个人形象。

最后剩下两个人选。毛利胜永,真田信繁。

真田信繁,决死突击老乌龟本阵,还cos大波波的翼骑士,酷爆,有噱头。

毛利胜永,牛逼啊。突突突,打穿德川数阵,杀得小高达抱头鼠窜,逼得二十年怒射队友。而且这位老兄也参加过石田三成的西军,爬过伏见城,资历足,战绩猛。问题是,你看人家《魔戒》,前传《精灵宝钻》写的比正传都多。《冰火》也是一个劲更前传。主角故事讲完了,观众不过瘾,就得讲主角祖宗的故事。

这时候一比。胜永他爹胜信不过是跟着太阁鸡犬升天的犬。可人家真田,爷爷幸隆是武田信玄左右手。幸隆几个儿子都是忠义无双的人才,尤其这个爸爸草刈正雄,,,真田昌幸,表里比兴,玩弄北条上衫丰臣德川于股掌之中。更是关原时的头号巨星,猛料太多。至于哥哥真田信之,特殊能力是长寿。

这样吧,真田信繁,ZF已经决定了,你来当这个反德川先锋。什么?你怕自己能力不足,不能胜任?没事,我们把毛利胜永的数据黑到你头上。不够?你哥你爹也分你点。


写着玩的。其实就和赵云一样,当一个历史人物被过度演义化(不幸被光荣选为男主),就会有太多一知半解的初级粉丝无脑吹捧,然后沦为高级粉丝抨击萌新的把柄,不受待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战国达人普遍不喜欢真田信繁”,这说法有些过于绝对了,而且可能不太准确。不过,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一些“战国达人”对信繁的态度中,确实能观察到一些微妙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喜欢”的论调,但这背后往往不是简单的个人恩怨,而是基于对战国时代政治格局、军事策略以及历史人物评价的不同角度和侧重点。这里咱们.............
  • 回答
    你之所以觉得丰臣秀吉是战国第一人,而织田信长被许多人视为第一,这背后其实涉及了不同评价标准和历史侧重点。两者都是日本战国时代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伟大之处各有千秋,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这样的争论。让我们来详细聊聊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为什么织田信长更受普遍推崇。为什么你会觉得丰臣秀吉是战国第一.............
  • 回答
    吾乃秦之民,生于斯,长于斯,视国如父,视民如兄弟。昔日,六国争霸,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励精图治,耕战不辍,终成虎狼之国。然,吾国独抗天下,亦非易事。每闻战鼓雷动,心有戚戚焉。吾知,战士们浴血沙场,为的是家国安宁,为的是百姓安居乐业。然,战火连天,亦伤及无辜,吞噬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日本战国时代,这可真是一个让无数人着迷的时代,简直是历史剧、小说、动漫、游戏里的常客,而且每次都能掀起一波热潮。要说为啥这么受欢迎,那理由可太多了,而且每个点都能挖得挺深。首先,咱们得明白,日本战国时代(大致是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发生的事情,就跟咱们中国春秋战国有点相似,.............
  • 回答
    楚国在战国末期的实力,如果单论国土面积和人口,依旧是庞大的。楚国历经多年发展,疆域辽阔,从长江中游一直延伸到南方沿海,拥有丰富的物产和相对密集的人口。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就曾是雄视一方的霸主,其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然而,到了战国末期,楚国的“强大”更多地体现在.............
  • 回答
    美国空军没有涌现出像德国空军那样几百架击落战绩的超级王牌,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涉及到战争的性质、战术的演变、装备的代差、以及战略目标的不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战争的性质和参与时间线是关键。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空军作为战争的发起者之一,.............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高达系列的试验机在许多情况下能“碾压”量产机,咱们得先明白试验机和量产机的根本区别,以及高达世界里“技术”这个概念的运作方式。这可不是简单地给机体加个“最强”的标签就行了。首先,咱们得摆清楚试验机的“试验”二字。它们不是为了大规模生产、为了前线士兵人手一机而设计的。试验机的诞生,本身就是.............
  • 回答
    东汉末年,刘备集团的力量远不如曹魏和孙吴,为了对抗强大的曹操,孙刘联盟应运而生。这个联盟的基石,在于共同的敌人和对天下大势的判断。孙刘联盟并非牢不可破,其内在的张力,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借荆州”这一事件上。从战略思想的角度来看,孙刘联盟最初的目标是一致的:先联合抗曹,然后再图谋天下。孙权和刘备都明白.............
  • 回答
    要论瓦坎达的战术思想“落后”,这话说得其实有些武断,甚至可以说有点站不住脚。如果以我们地球的标准来看,瓦坎达的科技水平早已超越了我们几个世纪,他们的武器、装甲、飞行器,乃至个人战斗服,都代表着我们能想象到的最尖端的军事技术。他们的战斗效率,从之前的几次对外冲突中就能看出来,无论是对付那些拥有先进武器.............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战锤40k在中国玩家群体中的一些微妙之处。要解答为什么在中国战锤40k里,艾达灵族(Aeldari)的存在感有时甚至不如钛星人(T'au Empire),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历史渊源与引入时机: 钛星人的“后发优势”: 钛星人作为一个相对较晚诞生的.............
  • 回答
    要探讨霍去病在漠北战绩是否“胜过”明初的徐达、李文忠等名将,这本身就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命题。因为两位时期、对手、作战环境和战术目标都有显著差异,直接进行“胜过”的论断略显片面。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理解霍去病漠北之战的突出之处,以及为何它能在历史评价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一、 时代的背景与对.............
  • 回答
    《高达0080:口袋里的战争》的剧情,用“神风特攻”来比喻确实触及到了其悲剧核心,但它的反战意味并非源于歌颂这种牺牲,而是通过一种极为残酷和细腻的方式,将战争的无意义和对个体的摧残展现在观众面前。以下我将详细阐述这一点,尽量用更具人文色彩的语言来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神风特攻”这个词会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一个重大转折。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虽然有其影响,但并非主流,甚至受到一些诸侯的排斥和打压。然而,到了汉代,儒家思想一跃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被奉为圭臬,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政治策略。为了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 战.............
  • 回答
    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军队规模差异悬殊,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历史现象。说是因为人口衰减,这是一种很片面的理解,实际上背后涉及了更为复杂和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变迁。我们来仔细掰扯掰扯。战国时期:集全国之力,倾巢而出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的分裂和兼并时.............
  • 回答
    战国初期,魏国的崛起确实一度盖过了其前身晋国的风采,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魏国“超过”了晋国,而是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魏国在综合国力、军事实力以及政治影响力上,展现出了比春秋末期晋国更强的势头,并且成功地开启了战国争霸的序幕。一、 晋国末年的衰落:内部分裂与权力真空要理解魏国.............
  • 回答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改革,无疑是那个时代一项极具前瞻性的军事革新。它摒弃了周代以来“车战为主”的传统,引入了游牧民族的骑兵作战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赵国的军事实力,甚至一度改变了战局。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在赵国之外,其他诸侯国对于这一改革的采纳程度,以及建立类似新式骑兵的意愿,却显得相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进程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悖论:为什么看似更具革新精神的改革者,反而未能成为最终的赢家?而那个更倾向于“守旧”的胜利者,又为何能稳坐江山?这其中的原因,远比“进步”与“守旧”二元对立要复杂得多,也更具历史的厚重感。首先,我们要重新审视“进步”与“守旧”这两个概念在那个时代的语境下。织田信.............
  • 回答
    关于日本战国时期为何没有出现类似中国郡县制的体制,这背后是多重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交织的结果,而非单一原因所致。与其说“没有打出来”,不如说当时的社会结构和发展逻辑与推行郡县制所需的前提条件存在显著差异。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郡县制”。在中国历史上,郡县制是一种中央集权下的地方行政制度,其.............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叙事、文化记忆以及大众关注度之间的复杂联系。日本战国和“土客大战”(在中国特定历史背景下,通常指明清时期汉族与客家移民之间的冲突)之所以在历史研究和民间演义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一、 日本战国:为何如此“吸睛”?日本战国时代(约1467年1603年),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如果我们粗略地翻看一些历史记录和文学作品,会发现日本战国时代那些叱咤风云的大名(诸侯)们,比起我们熟知的中国古代那些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或者中后期皇帝,似乎在“夫”这个字眼(指妻子、配偶)的数量上,显得格外“专一”。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是社会结构、继承制度、宗教信仰乃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