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战国达人普遍不喜欢真田信繁?

回答
要说“战国达人普遍不喜欢真田信繁”,这说法有些过于绝对了,而且可能不太准确。不过,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一些“战国达人”对信繁的态度中,确实能观察到一些微妙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喜欢”的论调,但这背后往往不是简单的个人恩怨,而是基于对战国时代政治格局、军事策略以及历史人物评价的不同角度和侧重点。

这里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在某些研究者、爱好者(也就是你说的“战国达人”)群体中,会对真田信繁持有保留意见,甚至产生些许“不喜欢”的情绪:

一、 对“孤例”的过度拔高,削弱了时代整体的理解: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真田信繁(也就是真田幸村)之所以名声大噪,尤其是从江户时代后期开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个关键事件——大坂夏之阵的“幸村活跃论”。在历史记载中,他确实在大坂城坚守期间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指挥才能,尤其是在对德川家康本阵的突击,更是被后世津津乐道。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

“幸村活跃论”的来源和夸大: 很多关于信繁在大坂夏之阵的描写,比如“枪弹犹如雨点般落下,信繁从容拔刀”、“冲锋陷阵,直指家康本阵,令家康惊骇欲绝,甚至想举白旗投降”等等,这些描述很多都出自江户时代后期的小说、说书、戏剧(比如《义经记》、《叶隐》等作品的影响)。当时的创作者为了塑造一个“战国最后的英杰”形象,会进行艺术加工和神化。这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一些人奉为圭臬,甚至超越了史料的考证。
忽视了战争的整体走向: 大坂夏之阵的结局是丰臣氏的灭亡,这是历史的必然。信繁个人的英勇固然可嘉,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役的走向。一些“战国达人”会觉得,过分强调信繁个人的作用,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将领的贡献,也忽视了丰臣氏内部的政治斗争、经济衰败等更深层次的原因。他们认为,将一个战役的成败,尤其是最终的失败,简单归结于某一个人的“失败”或“勇敢”,是对历史的简化处理。

二、 相对“边缘化”的家族与历史背景的误读:

真田家,尤其是真田信繁的父亲真田昌幸,以其“表里比兴”的政治手腕,在战国后期得以在强大的大名之间周旋,保全了家族的独立性,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和那些拥有数百万石领地、数万大军的谱代大名相比,真田家始终是一个小势力,其政治影响力也相对有限。

“小人物的胜利”还是“被神化的个体”? 一部分“达人”认为,将一个原本相对弱小的家族,在乱世中能够生存并有所作为,这更多是依靠了当家人的政治智慧和策略(如昌幸),而非信繁个人的“天纵之才”。他们认为,信繁的功绩,很多时候是被其父亲的政治遗产和家族的声望所“捎带”的。而一旦把信繁单独拎出来,说他是超越时代的英雄,可能就站不住脚了。
对家族忠诚度的质疑: 历史上,真田家曾一度臣服于德川家康,后来又支持上杉景胜,之后又转向丰臣秀吉,最后又回到德川家,昌幸的这种反复横跳,可以说是生存智慧,但也可能在一些人看来是缺乏坚定的立场。虽然这更多是昌幸的策略,但作为他的儿子,信繁也曾一度被德川家软禁过,这种家族的“摇摆”,在一些强调“忠诚”或“立场坚定”的评价体系里,可能是不被看好的。

三、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与“唯史料论”的倾向:

“战国达人”这个群体,很多都对史料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和严谨性。他们更倾向于基于原始史料去进行分析和判断。

史料的局限性: 如前所述,关于信繁最精彩的描述,往往来自于后世的文学作品,而非同时代的史料。这让一些坚守“唯史料论”的学者觉得,对信繁的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不那么“硬核”的证据之上。他们会更关注那些能够被多方史料相互印证的事实,而不是那些经过加工和美化的传说。
对“卖惨”或“网红化”的警惕: 在一些严谨的研究者看来,过度渲染信繁的悲剧英雄形象,或者将其“网红化”,是一种对历史的浅薄化处理。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理解那个时代大名们在复杂政治军事格局下的生存之道,而不仅仅是关注个体身上短暂的闪光点。

四、 对“英雄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还有一部分“达人”,他们可能并不“不喜欢”信繁,而是对“英雄主义”本身有更复杂的看法。

“英雄”与“政治家”的区别: 他们认为,战国时代最成功的并非是那些勇冠三军的武将,而是那些能够运筹帷幄、平衡各方势力、最终实现国家统一或家族兴旺的政治家。在他们看来,信繁固然勇猛,但他的“活跃”更多体现在战场层面,而缺乏在政治战略层面的深远布局和成功实践。从这个角度看,他更像一个杰出的战将,而非改变历史走向的顶层设计者。
对“悲情”的审美疲劳: 战国乱世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时代,有很多英雄人物最终走向失败。如果对每一个失败的悲情英雄都给予过度的同情和赞美,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这是一种对历史的过度浪漫化。他们可能更欣赏那些在乱世中能够站到最后,实现目标的人物,比如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样的统一者。

总结一下, 说“战国达人普遍不喜欢真田信繁”可能不够准确。但确实存在一部分研究者或深度爱好者,他们对真田信繁的态度可能更为审慎,甚至带有保留意见。这种态度并非源于对信繁本人的厌恶,而是出于对历史事实的严谨考证、对战国时代宏观格局的深刻理解、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以及对“英雄主义”本身的不同解读。他们更倾向于看到信繁在历史中的真实地位,而不是被后世的传说和浪漫化所包裹的那个形象。

这并非否定信繁的勇气和价值,而是提醒我们在看待历史人物时,要多一份批判性的思考,避免被单一的叙事所局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田信繁没有黑历史,他是一位合格的武士。后世(尤其是幕末)的小说家,“吟游诗人”们,为了黑当时的德川幕府,对这个无辜的历史人物添很多油加很多醋,让信繁成为一个“虚假”的人物。

当时大家都在闹革命啊,相当狂热。革命靠刀枪,也需要文学作品做政治宣传。大家就找,找一个历史上最配得上“反德川”这个名号的悲剧英雄。就从秀吉死后,可恶的家康只手遮天开始,进行筛选。

上杉景胜?这怂货大坂的时候可是个带路党,不行。

伊达政宗?副将军且非浪得虚名?不行。

直江兼续?键盘侠一个,不行。

那就从七野爹里找一个,这7位可是战到最后,死于德川之手,够悲壮的。

但这7个,要么太年轻,只见过大坂的战场,资历不足。要么大水货,从头挂机到尾。要么大老粗,不符合悲剧英雄偶像级的个人形象。

最后剩下两个人选。毛利胜永,真田信繁。

真田信繁,决死突击老乌龟本阵,还cos大波波的翼骑士,酷爆,有噱头。

毛利胜永,牛逼啊。突突突,打穿德川数阵,杀得小高达抱头鼠窜,逼得二十年怒射队友。而且这位老兄也参加过石田三成的西军,爬过伏见城,资历足,战绩猛。问题是,你看人家《魔戒》,前传《精灵宝钻》写的比正传都多。《冰火》也是一个劲更前传。主角故事讲完了,观众不过瘾,就得讲主角祖宗的故事。

这时候一比。胜永他爹胜信不过是跟着太阁鸡犬升天的犬。可人家真田,爷爷幸隆是武田信玄左右手。幸隆几个儿子都是忠义无双的人才,尤其这个爸爸草刈正雄,,,真田昌幸,表里比兴,玩弄北条上衫丰臣德川于股掌之中。更是关原时的头号巨星,猛料太多。至于哥哥真田信之,特殊能力是长寿。

这样吧,真田信繁,ZF已经决定了,你来当这个反德川先锋。什么?你怕自己能力不足,不能胜任?没事,我们把毛利胜永的数据黑到你头上。不够?你哥你爹也分你点。


写着玩的。其实就和赵云一样,当一个历史人物被过度演义化(不幸被光荣选为男主),就会有太多一知半解的初级粉丝无脑吹捧,然后沦为高级粉丝抨击萌新的把柄,不受待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