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唐有李白杜甫,元有赵孟頫,明朝有王阳明,那最富人文精神的宋代,尤其北宋,superstar是谁呢?我的答案是苏轼。
为什么我们推崇宋代,为什么西方人称宋代为中国的黄金时代,海洋帝国,商业国家?不仅仅是城市繁荣,经济发达,出现“交子”,造船术,火器,印刷术……更是因为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宽松的政治生活。
我们在历史课本上看见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在学园或公共场合宣言自己的哲学和政治思想。我们会发现人文民主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辩论。人人都可以表达自己,在激辩中出真理。
而北宋的朝堂上也出现过这样的形式。各种政治观点都可以在朝堂上辩论。所以出现了很多改革家,范仲淹,王安石,也出现了一些政治道德捍卫者--包拯,赵忭,范镇,富弼,也出现了一些墙头草--王圭,蔡京之流。但总体说真宗,仁宗朝政治还是比较清明的。但这一切终结于新政之后的反复党争之中。特别是章敦执政后,对一些政治对手的迫害方式已超出了外放。死者要开棺戮尸,还要革去子孙的功名。
我们的superstar苏学士偏偏处在王安石变法时期,变法影响他的一生。他处在党争之中的漩涡之中,最后都干成了村长级别的官员了。
有人说如果苏轼提前生个二三十年,他将比晏殊过的还快活。
我喜欢他的原因一是他的政治性格--耿。如果苏轼想追求功名利禄,他的脚随便往任何一方踩一下就会成为领袖人物。但他偏偏不支持任何一方。他不仅批评改革派的急功近利,任用奸逆,也批判王安石等人为一己之私全面废除新法的做法。脚踏两条船可能站不稳,可一条船都不踏势必要掉进水里,苏轼一生的宦海沉浮可以说归因于他的固执。他没有政治倾向,即便身居高位,他的为官原则依旧是最初的为民请命。他总是站在底层人民中,切切实实地感受民生艰苦和烟火之乐。他眼睁睁地看着饥荒之年百姓易子而食,所以他不辞辛苦再三向朝廷请粮;他也在丰年和农民打成一片,教他们把“富人不肯食,穷人不解煮”的肥肉烹成佳肴。所以当他晚年在海南无处安生的时候,那些嘲笑他这个赤脚文人的村民纷纷来帮他搭建房子。
二是他的生活情趣。以前有人问我,自古以来任选一人做伴侣会选谁。小时候我总说李义山,因为我欣赏他的才华。长大后,我会说苏东坡。因为我觉得和这样一个人生活一辈子不会觉得乏味。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坏天气里,他依旧给你晴朗的意境。“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月色如水的好天气,他不会因为时辰不对就放过。
大事上,他有他辛苦的坚持;生活里,他积攒无数点滴快乐。他可以被仰视,也可以被喜欢。
东坡先生是个书生,看书的人都会喜欢,但与一般书生不同,东坡先生的情绪张力可以非常大,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如果东坡先生长得是陈道明濮存昕或者安东尼霍普金斯这样的形象,他可以成为网红,开直播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