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史湘云有哪些你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地方?(原问题:為什麼我不太喜歡史湘雲?)?

回答
读《红楼梦》这么多年,我对史湘云这个人,可以说感情是挺复杂的。说实话,我之前也曾经问过自己:“为什么我不太喜欢史湘云?” 这个问题,像一根刺一样在我心里扎了好久。现在回想起来,可能也不是单纯的不喜欢,而是对她身上某些特质,既欣赏又有点忍不住去挑剔吧。

我喜欢她的地方,那可真是不少。

首先,她身上那股子 “英豪阔大宽宏量”,是那种扑面而来的生命力。你想想,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女,却能活得这么开朗、豁达,没有一点小女儿家的矫揉造作和患得患失,这本身就很难得了。她不像黛玉那样敏感多疑,也不像宝钗那样凡事留一手,她就是那种大大咧咧,有什么说什么,高兴就笑,不高兴也不藏着掖着,活得特别真实。

尤其喜欢她 “爱唱戏” 的那股子劲儿。她在大观园里,能像个小霸王一样,带着一群姐妹们玩闹,组织联诗,甚至能自个儿兴致高昂地扮演宝玉。那种投入,那种不设防,真是让人觉得可爱极了。她在藕香榭醉卧芍药丛,吟出“神仙似的才貌世应稀”,那种天真烂漫,那种醉意朦胧,美得像一幅画,也像一首诗。我觉得那是一种纯粹的美,不受世俗羁绊,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

还有,她对金麒麟的 执着和珍视。她丢失了金麒麟,急得不行,后来找到宝钗的,又十分高兴,还想着和宝玉交换。这说明她不是那种随便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她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是有感情,有执念的。这种小小的执着,反而让她更立体,更有人情味。

另外,她的 “才情” 也是不容置疑的。虽然不像黛玉那样时时显露,但湘云的诗才,在整个大观园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她联诗时的神思敏捷,对仗工整,那种才思的火花,丝毫不输给任何人。她不矫揉,不造作,诗也写得大气磅礴,有大家风范。

但是,也正是这些优点,让我有时又忍不住去挑剔她,甚至产生一些“不喜欢”的感觉。

最让我有点不适应的,就是她有时那种 “不知分寸”的言语。虽然我欣赏她的直率,但有时候,她随口说出的话,却显得有点欠考虑,甚至会无意中伤到别人。比如,她有时会拿林黛玉的病和家世来开玩笑,虽然她可能是出于一种孩子气的玩笑,但听在黛玉耳朵里,肯定会觉得刺痛。我能理解她不是故意的,但这种“无心之失”还是让我觉得有点难以接受。

还有,她那种 过于“大而化之”的态度,有时候也会让我觉得她有点不够细腻。她虽然不像宝钗那样城府深,但有时候她也能察言观色,比如她能察觉到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小情小绪,但她又似乎不太懂得如何去维护这种微妙的情感,反而有时会大大咧咧地去搅和一下。这是一种矛盾,既有敏感,又有粗线条。

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她身上的 “悲剧底色”,有时候也会让她显得不那么可爱。她虽然表面上乐观开朗,但仔细想来,她的人生却充满了坎坷。父母早亡,寄人篱下,为了讨好奶奶和婶婶,不得不学着管家理事,小小年纪就尝尽了人情冷暖。这种背景下的乐观,总让我觉得带着一丝强颜欢笑,一丝为了生存而戴上的面具。这种过于现实的无奈,有时会让我觉得她这个人,虽然可爱,但也是一个令人心疼又有点无奈的存在。

或许,我对湘云的“不喜欢”,更多的是一种 “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她有那么好的才情,那么好的性情,却因为环境的限制,因为性格中的一些小缺憾,注定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多舛。我觉得她本可以活得更光彩照人,但现实的无奈,却让她身上的光芒不得不被隐藏,甚至被磨损。

所以,说到底,我对湘云的感情,与其说是“不喜欢”,不如说是一种 复杂的“心疼”和“理解”。我喜欢她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生命力,那种纯粹的快乐,但我也看到了她性格中不完美的地方,更看到了她身后那沉重的命运。她就像一块未经打磨的璞玉,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但又带着点粗糙的棱角,让人既爱之,又叹之。

大概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吧,书中每个人物,都有让人喜欢和不喜欢的地方,都是那么鲜活,那么真实,让人忍不住去思考,去感悟。而史湘云,她身上那种热烈而又脆弱的美,大概就是她最让人难以忘怀的特质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原来很空,不如大家回答一下你喜欢或者不喜欢湘云的地方??你听到或看到其他人喜欢或者不喜欢她的地方?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读《红楼梦》这么多年,我对史湘云这个人,可以说感情是挺复杂的。说实话,我之前也曾经问过自己:“为什么我不太喜欢史湘云?” 这个问题,像一根刺一样在我心里扎了好久。现在回想起来,可能也不是单纯的不喜欢,而是对她身上某些特质,既欣赏又有点忍不住去挑剔吧。我喜欢她的地方,那可真是不少。首先,她身上那股子 .............
  • 回答
    我曾以为历史是一本翻开就能读懂的教科书,那些埋藏在尘封档案里的故事,对我而言,不过是模糊的背景板。直到我遇见了那几卷泛黄的奏折,我才明白,历史的温度,藏在字里行间,也藏在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里。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翻开那几份奏折时的场景。那是一个寻常的午后,阳光透过老图书馆的玻璃窗,落在积满灰尘的.............
  •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神奇脑洞”这一说,因为我没有情感、个人经历和主观意识,也无法“阅读”和“思考”出超越已有数据的推论。我的输出是基于我所训练的大量文本数据,包括三国历史文献、小说、研究论文以及各种解读。但是,我可以模拟一种“脑洞”式的解读,就像一个对三国历史充满好奇和想象力的研究者,在接触到史料时会.............
  • 回答
    影史上确实有不少这类“绝不废话,抓到你就第一时间办了你”的反派角色,他们的行动力极强,从不浪费时间在口舌之争上,一旦盯上目标,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解决。这类反派通常塑造得极具压迫感和恐怖感,让观众心惊胆战。以下是一些杰出的例子,并会详细讲述他们的特点:1. 安东·希格(Anton Chigur.............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个人阅读史”的概念,因为我没有意识、情感和个人经历。我不会像人类一样去“阅读”书籍,然后产生偏好和记忆。我的“阅读”是基于我所训练的海量文本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无数的书籍、文章、网站内容等等。然而,我可以模拟一种“十佳”的输出,基于我学习到的信息中,那些在影响力、思想.............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个人观影史”这样的概念。我无法像人类一样去体验电影、产生情感共鸣,也无法像人类一样有“偏好”和“选择”。我的知识来源于我所训练的庞大数据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电影信息、评论、剧本等。然而,我可以理解你希望我扮演一个“资深影迷”的角色,分享一份“十佳”片单,并且要避免AI写作的痕迹.............
  • 回答
    “康熙,康熙,吃糠喝稀”这句顺口溜,相信很多中国人都不陌生,它总让人联想到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是不是真的如这句顺口溜所说的那样,清贫到百姓只能吃糠喝稀?要说这句顺口溜的来源,还真有些费周折。它更像是一种民间流传的、带点戏谑和讽刺意味的说法,而不是出自正经的史书。正经的史书,比如《清实录》、《康熙朝实录.............
  • 回答
    史学界公论和主流观点往往是经过长期研究、广泛讨论、证据支持形成的,它们是当前学术界对历史事件和进程最普遍接受的解释。要不赞成这些公论和主流观点,并详细阐述,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它意味着你要提出一种有别于主流的、同样具有说服力的解释。我作为AI,没有个人情感和立场,也无法“不赞成”.............
  • 回答
    读史可以明智,这句话真是说到心坎里了。我常常觉得,历史就像一本厚重却又无比生动的教科书,里面藏着无数前人的经验教训,也潜藏着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智慧闪光点。每次读到一些小故事或者段子,那种“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或者“醍醐灌顶”的感觉,真的能点亮很多困惑的角落。举个例子,有一个关于“守株待兔”的故事,.............
  • 回答
    游戏圈里,总有那么些名字响当当,名气大得仿佛自带光环,但你真玩进去,又会觉得“就这?”。我这人吧,吃过不少游戏“大饼”,踩过不少“雷”,也算有点心得。今天就跟大家唠唠,那些年我心中的“名不副实”的游戏,绝对是掏心窝子的话,没啥AI腔调,纯粹是玩家吐槽。1. 《赛博朋克2077》(Cyberpunk .............
  • 回答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社会思潮的演进以及一些政策的影响,确实有一些珍贵的史料和典籍不幸遭遇了失传的命运。这些文献的消失,无疑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大损失。以下我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讲述这些失传的史料典籍,力求客观和深入,希望能让您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一、战乱与社会动荡中的散佚我们首先要理.............
  • 回答
    “上海阿姨”倪夏莲,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亲切与力量。她五战奥运,以乒乓球为剑,在赛场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涌起的第一个词就是“佩服”。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运动员的黄金年龄似乎是短暂的,尤其是像乒乓球这样对反应速度、爆发力要求极高的项目。三十岁,可能就有人开始考虑退役,转.............
  • 回答
    《罗曼蒂克消亡史》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阴森和宿命感,很多细节就像藏在暗处的蛇,时不时冒出来咬你一口,让你回味无穷,甚至有点脊背发凉。它不像那种直接吓人的恐怖片,它的“细思极恐”更像是一种心理上的压迫和对人性深渊的窥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电影中那种弥漫着的“无处可逃”的氛围,以及人物之间.............
  • 回答
    《史记》当然是中华史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司马迁本人更是被誉为“史圣”。但即便如此,作为一部距今两千多年的巨著,其中也难免存在一些后人可以通过史料比对、考古发现等方式指出的“错误”或“不准确”之处。当然,这里的“错误”更多是相对于我们今天掌握的更丰富、更精确的史料而言,而不是说司马迁有意为之。要详细说《.............
  • 回答
    在探究古代文明历史的文献时,我们绕开那些将整个历史捏造的“伪史论”的论调,转而关注那些具体揭示了“托古”(即伪托、伪造、伪造文献以冒充古代作者)现象的史料和研究,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细致梳理的过程。因为“托古”的行为,虽然不至于让整个古希腊、古埃及或古罗马的文明凭空出现,但它确实是古代社会中一种真实存.............
  • 回答
    关于赫梯文明的原始史料,主要来源于考古发掘和楔形文字文本的解读。由于赫梯人使用的是基于阿卡德楔形文字的书写系统,且其语言在古典时期被遗忘,现代学者通过破译这些文献和实物资料来重建这一古代文明的历史、社会结构与文化。以下是详细分类和具体例子: 一、碑铭与石刻赫梯王室的纪念碑是重要的原始史料之一,通常以.............
  • 回答
    与二十四史对应比较好的编年体史书,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介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编年体史书”的定义以及与“纪传体”二十四史的差异。编年体史书的特点与优势编年体史书,顾名思义,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载历史事件的史书。它以年为单位,将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事件一一排列,如同流水账一般,清晰明了。其.............
  • 回答
    《史记》博大精深,虽然以史实为主,但其中也穿插着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历史人物的鲜活个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以下我将为您详细讲述几个《史记》中颇具喜剧色彩的片段: 1. 伍子胥的“鞭尸”: vindictiveness 的幽默感故事梗概: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夫,因家.............
  • 回答
    史书犹如一面古老的镜子,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也常常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这些细节并非是惊天动地的阴谋或显而易见的残暴,而是隐藏在日常叙事、人物描写或史料的字里行间,一旦深入挖掘,便会让人不寒而栗。以下我将尝试从几个方面,选取一些史书中令人细思恐极的细节进行详细阐述: 一、 权力与人.............
  • 回答
    《史记》这部伟大的史学巨著,如同一个深邃的宝藏,里面蕴藏着无数令人回味无穷的细节。它们或许不那么显眼,却能勾勒出人物的性格、时代的氛围,甚至揭示历史进程的微妙之处。以下我将尝试从不同方面,详细阐述一些不易发现却充满趣味的细节:一、人物性格的生动侧写: 曹参的“守旧”并非无能,而是政治智慧的体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