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跟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说谎」?

回答
跟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说谎”这件事,其实比咱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因为它不仅仅是“对与错”的道德判断,更涉及到信任、关系、个人品格以及长远的社会影响。咱们得把这话说得透彻,让他们打心里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一、 从“信任”这个最核心的基石说起

这是最容易让孩子理解的点。咱们可以这样开场:

“宝宝,你知道咱们家最珍贵的是什么吗?除了咱们一家人在一起的爱,还有一样东西也非常非常重要,那就是‘信任’。”

“信任是什么呢?就是爸爸妈妈相信你说的都是真的,你也相信爸爸妈妈说的都是真的。咱们相信彼此,心里才踏实,才觉得温暖,对不对?”

然后举个例子:

正面的例子: “比如,你昨天有没有好好吃饭?我问你的时候,你诚实地告诉我,今天早上妈妈做你爱吃的煎蛋,你就会觉得妈妈很懂你,很相信你。妈妈也会觉得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以后我会更愿意给你准备好吃的。”
负面的例子(但要讲得温和,不是责怪): “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明明没写作业,却跟我说写完了。那会怎么样呢?我可能就会想,是不是我没有及时看到你写作业,没在你身边提醒你?或者,我会担心你是不是觉得写作业很难,不知道怎么写?那下次我再问你作业的时候,心里就会有点打鼓,不知道你说的‘写完了’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你看,一次小小的说谎,就像在我们之间建立的那座‘信任桥’上,掉了一块砖头。如果砖头掉多了,这座桥就摇摇欲坠,我们的信任就没办法坚固地建立起来了。”

“当别人不相信你的时候,哪怕你说的是真的,别人也可能会怀疑。这不是很可惜吗?我们希望别人相信我们说的话,我们也要做到诚实,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让我们的关系更美好。”

二、 说谎的“短期痛苦”和“长期收益”

很多时候,孩子说谎是因为他们觉得说实话会带来眼前的麻烦或者不愉快(比如挨批评、失去喜欢的东西),而说谎似乎能“暂时”解决问题。咱们要跟他们解释清楚,这种“暂时”是多么脆弱,以及诚实的“长期收益”有多么丰厚。

“宝宝,你想想,如果今天你打破了花瓶,承认了,可能会被批评几句,心里可能有点难过,对不对?但如果说谎了,说是一个不小心碰倒的,或者推到别人身上了,虽然当下可能躲过了批评,但你心里会不会一直装着这件事?会不会害怕被发现?这种藏着掖着的滋味,其实比被批评更难受,是不是?”

“而且,一旦被发现了,那种被欺骗的感觉,带来的伤害,比打破花瓶本身还要大。那个时候,即使不是故意的,别人也会觉得你是个不诚实的孩子,以后再信任你,就会更小心翼翼了。”

三、 说谎会让你“失去”很多东西

这里要具体化,让孩子知道说谎的代价。

失去别人的信任: 这一点已经强调了,但可以再补充一些具体场景。比如,“如果你总是说谎,你的好朋友就不会把秘密告诉你了,因为他担心你到处说;老师也不会再把班长的工作交给你了,因为怕你汇报不真实;甚至以后你长大了,别人在招聘的时候,听到你的名字,都会犹豫一下,是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
失去自己内心的安宁: “说谎就像在心里种下一颗‘不安’的种子,它会长出‘害怕被发现’的藤蔓,会让你时时刻刻都像在走钢丝,担心突然掉下去。而诚实,就像在心里种下一棵‘勇敢’的树,它让你心里踏实,挺直腰板,做什么事情都很有底气。”
失去成长的机会: “宝宝,我们犯错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就像一块绊脚石,如果我们诚实地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才能帮助你爬起来,教你下次怎么绕过这块石头,怎么走得更稳。但如果说谎了,我们看不到真正的‘石头’在哪里,就没办法帮助你学会真正的‘走路技巧’,你的成长就会被耽误。”

四、 诚实是品格的一部分,是内在的力量

上升到“品格”和“内在力量”的高度,会让孩子明白这不仅是规矩,更是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根本。

“宝宝,诚实就像你身体里的一种‘超能力’,它是你最宝贵的一种品质。拥有这种品质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重。”

“想象一下,有两个孩子,一个总是说实话,哪怕说实话会吃点小亏,但他看起来总是那么光明磊落,让人觉得很可靠;另一个孩子呢,偶尔说点小谎,虽然有时候看起来能占点小便宜,但他总是躲躲闪闪,让人觉得不太舒服。”

“你希望自己成为哪一种孩子?爸爸妈妈希望你成为那个光明磊落、值得大家信赖的孩子,因为那样你才会真的快乐,真正的强大。”

五、 家长如何以身作则,并给予支持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自己也必须做到诚实。

家长先诚实: 即使是一些小事,比如“妈妈今天有点累,想晚点给你讲故事”,也要诚实告知,而不是编造理由。
鼓励孩子说实话: 当孩子犯错后,即使我们觉得生气,也要先鼓励他说实话。可以说:“我知道说实话有时候不容易,但妈妈很想听你诚实地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区分“行为”和“孩子本身”: 当孩子说谎时,我们批评的是“说谎”这个行为,而不是“你就是个坏孩子”。要让他们知道,即使犯了错,爸爸妈妈依然爱他们,但希望他们改正错误的行为。
创造一个安全的沟通环境: 让孩子知道,即使他们犯错了,只要诚实地告诉我们,我们不会过分责骂,而是会一起想办法解决。

一些需要注意的语言技巧:

多用“我们”和“你”: “我们”表示这是一起面对的问题,“你”表示我们是针对孩子,但要温柔。
用故事和比喻: 孩子更容易理解具体生动的例子,而不是抽象的道理。
耐心和重复: 孩子不会一次就完全理解,需要反复地、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沟通。
表扬诚实: 当孩子做到诚实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具体地表扬他们。比如,“宝宝,你今天把饼干打翻了,第一时间告诉我,妈妈觉得你真是个诚实的好孩子!谢谢你这么勇敢。”
避免过度恐吓: 虽然要讲后果,但不能用“如果你再说谎,就会被抓走”、“没人会喜欢你”这种极端的言语,以免造成孩子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

总而言之,跟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说谎”,是一个循序渐进、需要耐心和智慧的过程。核心在于让他们理解诚实的好处——它关乎信任、关乎内心的安宁、关乎长久的尊重,以及关乎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当孩子从心里认同并想要成为一个诚实的人时,说谎的念头自然就会减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是怎么啦?基础教育这么脱节了吗?在我们小的时候关于说谎这个问题,最好的解释就是狼来了的那个故事。

因为你说谎,所以下次你要表达真实需求的时候,别人就不知道你要干什么,那万一你真的碰到了危险呢?

你要知道,很多故事能够流传那么久,并不是因为这些故事有多么奇妙,而是因为这些故事中饱含的道理朴素直白易懂很多,你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到今天依然有用,今天的孩子并不比你小时候高级多少,你听过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依然非常直白有效。

user avatar

“不能说谎”这件事不能绝对化。

比如日本鬼子问你知不知道八路军伤员藏在哪里?你从小被教导不能说谎,所以你如实回答说知道,就藏在村里某某的家里。

那么你是傻?还是坏?

再比如亲朋好友过生日,你从小被教导不能说谎,所以你不能祝福人家长命百岁,你要说实话,祝人家活到77岁再死,因为人均寿命是77岁。

那么你是傻?还是坏?

又比如你在谈恋爱,爱人穿上新买的衣服,问你好看不好看?你从小被教导不能说谎,所以你如实回答,好看个屁,又土又丑。

那么你是傻?还是坏?

因此,“不能说谎”需要加前提,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而不是绝对化的。如果有人教导你,无论何时何地何事何人都必须说实话,不能说谎。那你一定要远离ta,因为ta可能是疯子,也可能是傻子,更有可能是坏人。


那么真正的问题来了,什么情况下说实话?什么情况下说谎话呢?

我夜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悟出一个非常适合的原则: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也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对方。遵循这个原则,你就可以在“说谎话”与“说实话”之间无缝横跳了。

举个例子,你在谈恋爱,爱人穿上新买的衣服,问你好看不好看?

这时你要按照“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去评估:如果是你穿上新衣服,你不喜欢听对方说又土又丑呢?还是不喜欢听到对方夸你美丽漂亮呢?

你是个正常人的话,你肯定不喜欢听到又土又丑。

因此,如果爱人穿新衣服,在事实上是又土又丑,那么你就得选择不说实话。

如果爱人穿新衣服,在事实上是美丽漂亮,那么你就得选择不说谎话。

各路好汉,兄弟我把话讲明白了吗?

user avatar

列举一下跟孩子的说法:

1,说谎的孩子,会被狼(吸血鬼、怪物、外星人)抓走。 X

2,说谎的人道德败坏,而我们要做道德高尚的人。 X

3,讲狼来了的故事,告诉孩子,一旦丧失了信用,可能会有很多恶果。 ✓

4,这个世界上有善意的谎言,比如。。。 ✓

5,不能说谎的适用范围是自己人,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很多战争、斗争案例中,对敌人进行欺骗是正当的。✓

6,说谎往往只能骗到信任你的人,也会伤害信任你的人。 ✓

7,不说谎,不代表对所有人坦诚以对,对亲人以外的人,要少说,没必要的不说。 ✓

以上。

供参考。

user avatar

因为经常说谎的人最终会遭到所有人的唾弃。

就好像年轻时的李鸿章,在外交事务中总是采用“用翻云手,使痞子腔”的外交手段,希望能够以夷制夷,结果谎话说得多了,就没人信了。

辛丑条约谈判时,八国联军虽然在桌面下也是互相踹黑脚打黑拳,但在对待李鸿章时态度却是出奇一致。法国代表还嘲笑般的当着李鸿章的面宣读了一份法国国内寄来的警告信:“李鸿章是个老奸巨猾、专搞挑拨离间的大骗子,中国驻外使节在他的指导下,颇费活动。对俄秘密交涉,对美请求调解,对德道歉,对日本动以种族感情相召,对英以长江商业利益之保护为词……”

这种情况下,李鸿章个人的努力对于大势而言已经微不足道,在苦苦周旋了一年之后,李鸿章最终代表清政府在《辛丑条约》上签了字,几乎全盘接受了所有不平等条约。

user avatar

因为你说谎你老妈我会揍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