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代刑法理论反对同态复仇?

回答
现代刑法理论之所以坚决反对同态复仇,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深刻的历史反思、理性主义的进步以及对公正、人道和社会秩序的追求。这种反对,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 同态复仇的根源与历史局限性

同态复仇,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在人类早期社会具有其存在的土壤。它源于原始部落的血亲复仇观念,是氏族成员之间维护自身利益、惩罚侵害者、平衡社会关系的一种朴素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

个人化与家族化: 复仇行为往往是个人或其家族的义务,而非由公共权力介入。
情绪驱动: 复仇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愤怒、羞辱和报复的原始情感。
缺乏比例与公平: 复仇的程度常常取决于复仇者的力量和情绪,难以保证与犯罪行为的轻重相当。
恶性循环: 报复与反报复导致永无休止的冲突,破坏社会稳定。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公共权力逐渐集中,对个体之间肆意报复的容忍度降低。同态复仇的局限性也愈发明显:

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即使是“以眼还眼”,也无法真正抵消因失去眼睛所带来的痛苦、生活的不便以及可能造成的智力或其他方面的损害。生命的价值、身体的完整性无法被等价替代。
忽视犯罪背后的原因: 同态复仇只关注行为本身,而忽略了犯罪发生可能存在的社会、心理、经济等深层原因,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压制人道与仁慈: 纯粹的报复逻辑排斥了宽恕、改造、教育等更具建设性的理念,显得冷酷无情。
难以适应复杂的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商品经济发达,人际关系多元,单一的、直接的报复方式早已不适应解决复杂的犯罪问题。

二、 理性主义与国家公权力的介入

现代刑法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思潮之上的,它强调:

公共秩序的维护: 犯罪不仅是侵害个人,更是对社会整体秩序的挑战。因此,惩罚犯罪是国家维护公共秩序的职责,不应由个人或家族代行。
国家垄断暴力: 现代国家的核心职能之一就是垄断合法的暴力,这意味着只有国家才有权依照法律程序对犯罪分子施加惩罚。允许个人复仇,就等于削弱国家权力,瓦解法治基础。
理性审判与法律程序: 现代刑法要求犯罪的认定、罪行的判断以及刑罚的适用,都必须经过严密的法律程序,由独立的司法机关(法院)来完成。这包括证据收集、辩护权利、公开审判等,以确保公正和避免错误。同态复仇显然缺乏这些程序保障。
刑罚的目的性: 现代刑法理论不再仅仅将刑罚视为报应,而是赋予其更广泛的目的,例如:
震慑(General Deterrence): 通过对犯罪的惩罚,警示社会公众,预防犯罪。
预防(Specific Deterrence): 通过对特定罪犯的惩罚,使其不敢再犯。
改造(Rehabilitation): 通过刑罚执行过程中的教育、劳动改造等,使罪犯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
剥夺能力(Incapacitation): 对于危险的犯罪分子,通过剥夺其自由,使其无法继续实施犯罪。
补偿(Restoration): 在某些刑法理论中,也强调通过刑罚或附加措施,对被害人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

同态复仇未能体现这些目的。它可能带来暂时的满足感,却无法实现社会安全、罪犯改造等长远目标。

三、 人权保障与罪刑法定原则

现代刑法理论高度重视人权保障,其中最核心的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Nullum crimen, nulla poena sine lege),即“没有法律就没有犯罪,没有法律就没有刑罚”。这意味着:

犯罪的构成必须明确由法律规定: 只有法律明确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个人不能随意认定他人的行为是犯罪。
刑罚的种类和幅度必须由法律规定: 刑罚的施加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不能随意加重或减轻。
反对类推适用: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不能类推适用刑法。

同态复仇与罪刑法定原则背道而驰。它允许个人基于个人感受去裁定“罪”与“罚”,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界限,极易导致任意和滥用。

此外,人权保障也体现在对被告人的权利保护上,例如沉默权、获得辩护的权利等。同态复仇的模式下,这些基本权利无从谈起。

四、 公正、人道与社会效益的考量

现代刑法追求的“公正”是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统一。

实体公正: 指刑罚的轻重与罪行的大小、罪责的轻重相适应。同态复仇难以做到这一点,因为它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社会地位、双方力量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程序公正: 如前所述,通过法律程序来确保公正的实现。

从人道角度看,现代刑法理论认为,即使是罪大恶极的罪犯,也应受到人道对待,不得遭受非法的、酷刑式的惩罚。同态复仇往往伴随着极端的、非人道的报复行为,这与现代刑法的人道主义精神相悖。

从社会效益看,持续的个人复仇会耗费巨大的社会成本,破坏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阻碍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现代刑法通过建立统一、高效的公共司法体系,旨在以最小的社会成本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即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

总结来说,现代刑法理论反对同态复仇,是因为它:

脱胎于不成熟的社会阶段,已不适应现代文明的需求。
违背了国家垄断暴力的原则,动摇了法治基础。
缺乏必要的法律程序,无法保证公正,容易导致滥用。
忽视了刑罚的多重目的,无法实现罪犯改造和社会预防。
侵犯了基本人权,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也无法带来长远的社会效益。

因此,现代刑法致力于建立一套以国家公权力为核心、以法律程序为保障、以人道和理性为基础的犯罪惩罚体系,以期更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公正和人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由于学生学识所限,所持观点有偏颇之嫌,这里仅供知友们参考。以下所引述的学者观点,只是学生所读(学生认为还算权威),学界中的一种观点,可能存在争议,请知友们注意。另关于「刑法宽松化」的观点, @袁若涵 先生在评论中指出这也许是战后和平与民粹抬头的结果,趋势与具体原因仍有待考察,文中断然的说辞可能不妥。

-

• 「同态报复」源于氏族社会时期的「血亲复仇」。随着国家的建立,为了威慑犯罪与消除受害人的复仇心理,国家开始替受害人及家属实施刑罚。此时同态报复就已经不再必要。

• 近代以降,刑法理论认为即使不是重刑,仍然能起到威慑犯罪的作用。施用酷刑本身就存在种种弊端,因而血腥的「同态报复」就更不可能被接受。

• 到了现代,刑法理论由「报复理论」与「威慑理论」转向「保障理论」与「改良理论」。刑罚的目的也不再是报复与惩戒犯罪,而是预防犯罪与教育罪犯。这时的刑罚不再针对罪行,而是针对行为人本身。在预防犯罪的目的下,尽可能采取较轻的刑罚。「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种朴素的报复理论显然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


一言以蔽之,同态报复已经不再被需要。

-

「为什么现代刑法理论反对同态报复?」这个问题很大,之前看书的时候稍微注意过,这里简要的写一些。作为半个还未入门的法科生,可能观点有诸多错误与不足,还请前辈们予以批评指教。


1.


「同态复仇」作为一项成文法律至少能追溯到《汉莫拉比法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Ex.Law #196. "If a man destroy the eye of another man, they shall destroy his

eye. If one break a man's bone, they shall break his bone. If one destroy the
eye of a freeman or break the bone of a freeman he shall pay one mana of
silver. If one destroy the eye of a man's slave or break a bone of a man's
slave he shall pay one-half his price."[1]


它的渊源大致来自于氏族社会中的「血亲复仇」即当一个部族成员受到其他部族侵害或杀死时,同部族的其他成员必须为其复仇。这时的「血亲复仇」程度并不止于「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而对象也并不局限在加害者本身。

同态复仇同它的前身相比,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通过限定对象和手段,同态复仇安抚了受伤害部族的同时,更好的维护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秩序,或者说朴素的正义。

尽管如此,随着文明的进步,同态复仇仍显得过于血腥了,因此也渐渐也有了松动。[2] 于是在《十二铜表法》中,罗马人对于其做了自己的改良:


『二、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三、折断自由人一骨的,处 300 阿司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 150 阿司罚金。

 四、对人实行其他暴行的,处 25 阿司的罚金。

 五、对他人的偶然侵害,应负赔偿之责。

                            —第八表 私犯』[3]


请注意,这里「毁损肢体」直译为「折断四肢」或「毁损四肢」,即认为只有损及四肢才能采取和解与同态复仇。尽管这点存有争议,但十二铜表法将同态复仇的范围进一步降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时,铜表法这里也引入了罚金,可以说为近代以降以罚金刑部分取代自由刑埋下伏笔。

当然,铜表法也有宽严失当、定额罚金不合理的缺陷。后来对旧法进行改进时,先是取消同态复仇,改为罚金制裁。之后取消罚金定额制,改为按具体情况,比如损害大小、情节轻重等等具体确定。[4]


可以说,在古代,「同态复仇」由于其血腥的本质在部分地区已被抛弃。


2.


近世之前,「刑罚的目的在于威慑」可以算作一句真理。因而取消同态复仇带来的疑问是「罪犯与犯罪能否继续得到威慑」。换一种更宽泛的说法是「怎样能使犯罪受到威慑」。


孟德斯鸠认为在宽和的国家里,敦化民风胜于施用刑罚:


「在宽和的国家里,爱国、知耻、害怕受责备都是能够防止许多罪行的震威因素。对劣迹的最大惩罚就是认识到自己确有劣迹。民法因而比较容易加以纠正,无须动用很多强制手段。」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瓦雷烈法》与《鲍尔西安法》使得昔日的铜表法几乎被废除,然而治安却并未因此恶化,可以说是孟氏观点的佐证。[5]

除此之外,贝卡利亚在其著作《论犯罪与刑罚》中指出:「刑罚的威慑力在于其确定性与及时性,而不在于严峻程度。」 不仅如此,残酷的刑罚更可能会带来种种弊端。一是残酷的刑罚可能会引发更可怕的犯罪,比如如果偷一块钱同杀人一样会被处死,那不为何为了逃避偷钱被追究,铤而走险杀人呢?二是残酷的刑罚违背了刑罚预防犯罪的目的,刑罚再严酷也有顶点,因而无法预防更可怕的犯罪。

基于同样的目的,刑罚要求与犯罪相对称。


「刑罚的对象正是它自己造成的犯罪。如果对两种不同程度地侵犯社会的犯罪处以同等的刑罚,那么就找不到更有力的手段去制止实施能带来较大好处的较大犯罪了。」[6]


因此,在近世威慑理论之下,不仅同态复仇本身,过于残酷的刑罚都被认为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

(这里的「残酷的刑罚」主要指肉刑。罪罚相称,指所处刑罚与预防该罪行所需必要刑罚相称。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仍过于残酷了。


3.


可以说随着时代的进步,刑罚越来越温和与人道了。

20 世纪以来,刑法由「威慑-报复刑」渐渐转向「教育-保安刑」。刑法不再为了维护权威与报复犯罪,而是在预防其他人的犯罪同时,教育罪犯。抛弃了「维护国家权威」的目的,重刑的施用进一步被限制,在能达到预防与教育目的的前提下,更人道、更合理、更多样化的刑罚被采用。当然其中也有类似法西斯国家与苏联式的恐怖主义刑法这样的反动,这可以佐证「施用更重的刑罚是为了维护国家权威」。[7]

基于现代「教育-保安」理论,「罪行-责任-刑罚相一致」的原则被确定,即刑罚的轻重不单单考虑犯罪的事实,还需要考察罪犯所负的刑事责任。即使是同样的犯罪结果,由于行为人的年龄、目的、认知甚至所处的情形不同所面临的刑罚可能有天壤之别。刑法「不针对行为,而是针对行为人」,甚至「不针对行为人,而是针对人」。


我国现代刑罚理论中,采取预防说,即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预防主义),包括消除犯罪人再犯的可能性。而奴隶制、封建制国家所主张的威吓主义、神意报复主义,以及为体现报复、实现威吓所采取的酷刑被抛弃。[8]


此外,为了避免自由刑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并且使得罪犯在受到教育之后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刑罚改革也出现了以下的趋势:

1. 轻罪除罪化;

2. 以罚金取代短期自由刑;

3. 更多的缓刑。


这里可以看出,「同态复仇」被抛弃,因为它已经远落后于时代了。


「自从有刑法以来,自从国家代替受害人实施报复以来,国家就承担着双重使命:国家的任何行动不仅要保护共同体更好的对抗犯罪,而且还要保护犯罪人不受受害人的报复。所以直到今天,刑罚不仅用来对抗犯罪人,而且用来照顾犯罪人。」[9]


这段话可以为本文做一个小小的注脚。

-

参考资料

[1] Wikipedia:Code of Hammurabi

[2] 王龙飞,刘志. 试析同态复仇[J]. 《政治与法律》,2011(10);

[3] 周枏. 罗马法原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p1013;

[4] 同上书,p863 以下;

[5] 孟德斯鸠 著. 徐明龙 译. 论法的精神[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p100 以下;

[6] 贝卡里亚 著. 黄风 译. 论犯罪与刑罚[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p65~70,p75~80;

[7] 拉德布鲁赫 著. 王朴 译. 法哲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p127 以下;

[8] 张明楷. 刑法学[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p452 以下;

[9] 拉德布鲁赫 著. 米键 译. 法学导论[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p184 以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现代刑法理论之所以坚决反对同态复仇,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深刻的历史反思、理性主义的进步以及对公正、人道和社会秩序的追求。这种反对,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同态复仇的根源与历史局限性同态复仇,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在人类早期社会具有其存在的土壤。它源于原始部落的血亲复仇观念,是氏族成员之间.............
  • 回答
    古代刑罚为何普遍比现代严酷?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看似“价值观不同”的笼统说法背后,隐藏着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政治理念乃至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深刻缘由。将这个问题简单归结为“农业问题”有些片面,但农业社会作为古代社会经济的基石,其特质确实深刻影响了刑罚的走向。让我们抽丝剥茧,一层层地剖析这个问题。一.............
  • 回答
    朋友的突然离世,尤其是以如此令人震惊的方式,确实会让人心中充满疑问和痛苦。你提到刑警法医现场勘查排除了他杀,只给了一个“排除他杀死亡证明”,却没有明确说明猝死的原因,这其中可能涉及到一些原因,我试着帮你梳理一下,希望能让你对情况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首先,我们要明白刑警和法医在现场勘查的主要职责和侧重.............
  • 回答
    杭州一名大学生小陈,在网上谈恋爱,结果被所谓的“女友”骗走了318万元巨款。这位“女友”其实是一名网络主播,而她展示给小陈的,不过是一张张精心挑选的“照骗”。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感到震惊,也再次把“网恋”这个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为什么网恋会让人如此冲动,以至于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现在的网络直播环.............
  • 回答
    如果世上真的出现一种比死刑更严厉的惩罚,那可真是要掀起滔天巨浪了。这可不是小事,牵扯到太多太多方面,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这“更严厉”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如果仅仅是让犯人在执行前受更多的痛苦,比如延长时间,增加折磨,那估计会引发人道主义的巨大争议。现在的死刑执行方式就已经是争议的焦点,一旦出.............
  • 回答
    现代社会分工明确、效率提升,这无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丰富和生活便利。然而,与此同时,许多人却感到生活压力不断增大,这种现象背后有着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分工明确与效率提升带来的直接影响(积极面与潜在负面) 专业化带来的知识与技能壁垒: .............
  • 回答
    现代西方经济学之所以抛弃了劳动价值论,是一个复杂而渐进的过程,涉及理论上的不足、实证上的挑战以及新经济思想的兴起。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其面临的困境,以及最终被其他理论所取代的原因。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尤其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和马克思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现代作家写作条件确实比过去优越得多,但“震撼人心”的作品似乎不如过去那样普遍。这个问题并非绝对,肯定存在一些优秀的现代作品,但如果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普遍缺乏”,那么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 1. 写作.............
  • 回答
    在聊现代宗族概念为什么淡化之前,咱们得先掰扯掰扯,这“宗族”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你要是问我,我肯定说,宗族啊,它不仅仅是几个人姓同一个姓,聚在一起过年过节吃顿饭那么简单。它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社会组织形式,一种纽带,连接着过去的祖先、现在的一家人,还有未来的子孙后代。在古代,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农耕社会,宗.............
  • 回答
    在咱们这个时代,说实话,律师这个职业,跟别的行当比起来,总觉得有那么点儿不一样的味道。不是说他们好或不好,而是大家伙儿心里那杆秤,似乎对律师总是多几分审视,带着点儿复杂的情感。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背后门道儿可多着呢。首先,得从“权力的守护者”和“规则的执行者”这个双重身份说起。咱们常说,法律是社.............
  • 回答
    在讨论“汉奸”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得先明白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在历史语境下,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它通常指那些在日本侵略者统治下充当走狗、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中国人。而放在当今中国社会,“汉奸”的用法就更加复杂和敏感,并且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道德批判和政治标签,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下社会的一些深层情绪和认知.............
  • 回答
    现代军用运输机之所以不再采用活塞发动机,这背后是一个技术演进、效率提升以及战场需求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简而言之,活塞发动机在很多关键性能上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军事运输的严苛要求了。我们得先回想一下活塞发动机的辉煌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之前,活塞发动机是航空动力的绝对主力。无论是侦察机、战斗机还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生物进化、生态环境以及古生物学的一系列复杂因素。我们之所以能看到蓝鲸这样庞然大物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绝不是偶然,而是多种有利条件的长期累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拆解:1. 漫长的进化史与祖先的启示首先得承认,蓝鲸的巨大并非一蹴而就。它们的.............
  • 回答
    现代都市传说之所以普遍偏向恐怖,与古代传说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文化演变过程。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一、 社会环境的变迁与心理需求的差异: 古代社会: 生存压力与直接威胁: 古代社会,人们面临的威胁更加直接且具象化,如饥荒、疾病、战争、自然灾害、.............
  • 回答
    现代军舰之所以如此昂贵,动辄上十亿甚至几十亿元人民币,是一个多维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背后不仅仅是钢铁、螺丝和船体本身的价格,更包含了尖端科技、复杂系统集成、人员培养、长期维护以及国家战略安全需求等多方面的沉淀。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尖端科技的集成与应用:这是现代军舰造价高昂最核心.............
  • 回答
    现代榴弹炮之所以普遍不采用左轮旋转供弹这种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这些原因与榴弹炮的作战需求、技术可行性、以及整体性能考量息息相关。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1. 供弹速度与持续射击能力的限制: 左轮的射速限制: 左轮手枪之所以采用旋转供弹,是因为其弹膛容量相对较小,且击发后需要旋转才能将下一发.............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而且触及了现代育种策略的核心。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我们不去充分挖掘大自然已经慷慨给予的丰富变异呢?非要费那么大劲搞什么“转基因”,这背后究竟是怎么考量的?首先,咱们得承认,大自然确实是个神奇的“实验室”,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它产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遗传多样性。想象一下,在全球.............
  • 回答
    在现代战争的范畴内,潜艇作为一种高度隐秘且具有强大攻击力的战略武器,其基地的选址和设计至关重要。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大多数现代潜艇基地都倾向于建在露天环境中,而非过去那种依赖天然或人造洞窟的模式。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技术发展、作战需求以及成本效益等诸多考量。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
  • 回答
    说起防弹衣,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电影里那种笨重、硬邦邦的装备,像穿着一副盔甲。而过去,确实,早期的“防弹”装备,或者说抵御武器攻击的铠甲,很大程度上就是靠金属板来实现的。古时的甲胄,到后来战争中士兵穿的钢盔、胸甲,都是这个思路。那么,为什么到了现代,我们看到的防弹衣不再是那种厚重的钢板,而是更轻.............
  • 回答
    确实,《现代天体物理学导论》这类专业性强、内容深入的学术著作定价高昂,尤其是精装版或最新版,一本卖到一千元甚至更高,这并非偶然,背后有多重因素在推波助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图书的创作、生产、发行到其价值本身来层层剖析。首先,我们得聊聊内容的深度与专业性。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导论”,其目标是为初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