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的城市有哪些被「误以为是本地但其实没有」的美食?

回答
咱这儿啊,说起吃的,那是说不完道不尽。但有时候,外地朋友来了,总会点些个我们本地人听了直挠头的“名菜”。不是说这些菜不好吃,而是,哎,你说它跟咱这儿有啥关系呢?

最常遇到的,大概就是那个号称“北京炸酱面”的某个版本了。你说我们这儿有没有炸酱面?那肯定有!咱们这儿的炸酱面,那讲究的是一个“老北京”的味道,酱要做得醇厚,要用肥瘦相间的猪肉丁煸出油花,再配上甜面酱、豆瓣酱炒出酱香,最后撒上葱花、黄瓜丝、豆芽菜等等,拌匀了吃,那叫一个地道!

可外地朋友来,有时候会指定要吃一种“北京炸酱面”,说是在他们老家吃过,特别香,酱颜色偏红,里面还加了好多八角桂皮什么的香料。我去,这描述一出来,我就知道,这不是咱这儿的炸酱面。咱这儿的炸酱面,讲究的是酱的本味,香料最多也就来点葱姜提个鲜,哪有放那么多八角桂皮的?那不是炸酱面,那都快成红烧肉酱了!虽然我也没尝过他们说的那个味道,但想想就觉得,这恐怕是传着传着,口味就变了,或者干脆就是别地的特色被冠上了咱的名头吧。这事儿每次都有点小尴尬,我得解释半天,说我们这儿的炸酱面其实没那么复杂,味道反而更纯粹些。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被冠以“XX名吃”头衔的烤串。你说咱们本地有没有好吃的烤串?那必须有!尤其到了夏天,街边巷口的烧烤摊,滋啦滋啦的声音,伴着孜然和辣椒面的香气,那是多少人魂牵梦绕的味道。我们本地的烤串,那讲究的是食材新鲜,火候刚好,调料适中,吃的是肉的原味和炭火的香气。

但有时候会听到有人说,“哎,你们这儿有个特别有名的烤串,叫什么‘新疆羊肉串’,特别特别地道,跟我们在新疆吃的一模一样!” 我得说,咱这儿确实有很多不错的烤串店,也有很多新疆风味的烤串,但如果说“一模一样”,我倒是要打个问号了。咱们本地的烤串,很多都是根据本地人的口味调整的,比如有些会更注重麻辣,有些会加入一些本地特有的调料。而真正的“新疆烤串”,它的灵魂在于那羊肉本身,在于那最纯粹的孜然和辣椒面,火候的掌握更是门大学问。我怀疑有些时候,人们把一些生意特别好、口味也还不错的烧烤店,就简单粗暴地冠以了“新疆烤串”的名号,其实细品之下,跟他们在其他地方吃到的,甚至是他们在新疆当地吃到的,味道上还是有微妙差别的。这也不是说本地的烤串不好,而是说,别把一切打着羊肉串旗号的,都当成是原汁原味的新疆风味,毕竟,口味融合和地域特色是自然而然的。

最后一种,可能就比较微妙了,那就是某些所谓“养生汤”或者“滋补品”。我们这边确实有很多讲究食疗养生的传统,很多老字号都会做一些滋补的汤或者药膳。但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打着“XXX古法秘制”、“XX地方传统滋补”的名头,但实际上用料简单粗暴,或者添加了很多不明所以的化学成分的所谓“养生汤”。

比如,我曾听人夸赞某家店的“猪脑养生汤”,说喝了之后头脑特别清醒,记忆力超群。我们本地确实有喝猪脑汤的习俗,但咱们喝猪脑汤,那是为了补充脑力,一般会配上枸杞、红枣、当归等温和的药材一起炖煮,味道清淡,注重的是食材本身的营养。而有些人说的那个“猪脑养生汤”,听他们描述,感觉里面加了很多重口味的香料,甚至还有些听都没听过的“秘密配方”。这哪里是养生,这感觉更像是在用香料掩盖食材本身的味道,甚至是在过度加工了。这种“被误以为是本地特色”的,更像是商业包装下的产物,跟咱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份朴素的智慧,还是有挺大区别的。

总而言之,咱这儿的美食,各有各的味道,也各有各的来历。但有时候,一些外来的口味或者被过度商业化的“特色”,就这么被安在了咱的头上,也挺让人哭笑不得的。下次你们来玩,我肯定带你们尝尝最地道的,那些真正代表咱这儿味道的,不掺杂一丝“误解”的美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四川麻辣鹅在四川省并不火,甚至出了泸州都没有知名度,但是在江苏北部地区几乎每个菜场都有卖。

荷兰豆在荷兰叫中国豆。

安徽牛肉板面在安徽省内主要是皖北地区常见,但是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遍地都是正宗安徽牛肉板面。

开遍全国的兰州牛肉拉面是青海人做的面。

四川冒菜十年前在川渝以外的地区并没有多少知名度,但是与冒菜做法没多大区别的东北麻辣烫闻名全国。

去西藏拉萨的街边餐馆吃饭,川菜比藏族特色美食更常见。

user avatar

作为台湾同胞,有时候我真的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个假台湾人

比如,在祖国大陆的任意一座城市,我随时会遇见“从来没见过的台湾小吃”:台湾手抓饼,台湾烤肠,台湾冰粉,台湾椰奶,台湾炸鱼饼,台湾便当(这是小吃吗?!)……

▲ 台铁便当,很有台湾特色,但这不是小吃…… 图/视觉中国

在游人如织的景点前,在食客比肩的夜市里,在上班族奔走的CBD,甚至是地铁站边的早餐铺子,它们都可能冷不丁地出现,让我的内心微微一颤,仿佛故乡的气息扑面而来,然而紧接着是满脸问号

这拢是啥米碗糕?(翻译:这都是什么鬼东西?)

▲ “台湾烤肠”,台湾同胞满脸问号。 图/图虫·创意

这些“台湾小吃”,我不仅没吃过,也从未在故乡见过。每一次遇见,都会激发我的人生第一问:我来自哪里?

就说这“台湾手抓饼”吧。它看着,有点像鸡肉卷和煎饼果子的中间体,一张油煎千层饼,卷着香肠、青菜和鸡蛋。重点是,我在记忆中搜索了半天,也没找到它在我国宝岛台湾的对应。

▲ “台湾手抓饼”,台湾同胞依旧满脸问号。 图/图虫·创意

故乡的饼,是什么味道呢?我想起了老家附近的夜市,小小的葱油饼摊,店家为铁板刷上厚油,几块饼在葱香中滋滋作响。在昏黄的灯光下,一股葱香和烟火气扑面而来,我想起了那个人,那个忘不了的夏夜……

突然,一句热情的“来了老弟”,把我生生拽回现实

▲ 台湾葱油饼。它其实是大陆北方移民带来的。 图/小食日记


台湾手抓饼 vs 天津葱抓饼


台湾真的没有手抓饼。它在宝岛的真身,是轰轰烈烈的五个大字:天津葱抓饼


▲ 就在台北永康街。天津人满脸问号。 图/网络

2001年,在台北永康街,原有一家做鞋的店铺。老板是个外省人,碰巧那年飞大陆游山玩水,在天津邂逅了令他神往不已的美食——济南油旋。他发现,这油旋饼看似简单,制作起来却很考手艺,整张饼因分层起酥而松脆无比。这,是当时宝岛台湾没有的味道

▲ 济南油旋。至于为何山东面食跑到了天津,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图/图虫·创意

这位老板回台北后,简化了油旋的制作手法,让饼面变大、层数减少、变得蓬松,再加入当地人喜欢的椒盐味,“台湾手抓饼”的雏形就诞生了。

至于怎么取名字,还真是难题。在台湾叫“台北手抓饼”,必然没有市场;若叫“山东油旋”,当地标榜的“山东美食”实在太多(山东大馒头、山东老水饺……),也没优势;不如,就叫天津葱抓饼



▲ 好吃就行了,山东的天津的还是台湾的,都不重要。 图/图虫·创意

鞋店收掉,开始卖饼。不出老板所料,“天津葱抓饼”果然一炮而红。台北永康街,本就食肆林立,这回有了新晋网红美食,还是全新口味,更加人满为患了。2004年,上海一位柴姓老板,慕名来到台北,品尝了这款脍炙人口的“台湾小吃”……

▲ 美食没有边界,何况两岸都是中国胃。 图/网络

随后,柴老板回到大陆,大力推销这款“天津葱抓饼”,不仅将它改名为“台湾手抓饼”,还请了周杰伦做代言。那时候,“台湾小吃”在大陆并不多见,新鲜感+明星脸=流量密码,“台湾手抓饼”立刻占领了大街小巷。接下来的故事,你们也都知道了……

一张饼,从山东到天津,跨洋过海去了台湾,又回到大陆。这感觉,仿佛是乱点鸳鸯谱,却结下好姻缘

user avatar

某地老酸奶

当然是各地旅游景点都有的XX老酸奶啦。比如在城隍庙、田子坊有上海老酸奶,到了济南,又见到济南老酸奶。

所以到底哪里的老酸奶比较正宗呢?也许喀什老酸奶、孟买老酸奶、伊斯坦布尔老酸奶更正宗些,毕竟这些地方的人均奶制品销量要比中国东部大得多,历史上也一直有制作酸奶的习惯。

当然,在中国和世界各地还有许多神奇的中国人没听说过的中餐,以及外国人没听说过的西餐。之前在这两个回答里总结过,摘录一些——

美国加州牛肉面

大家应该都见过,其实就是很普通的牛肉面。

苏格兰打卤面

据说起源于小沈阳的小品,以前我家附近真的有一家,没吃过,不好评价……

印度飞饼

在印度,有一种叫做rumali roti的煎饼。rumali意为手帕,形容面饼之薄和柔韧,为了将面饼做到足够轻薄,厨师们往往会将面饼抛起旋转,这大概就是飞饼名字的起源。

而在南印度的喀拉拉邦和泰米尔纳德邦等地,另有一种叫parotta的酥饼。制作parotta需要用到精制面粉、鸡蛋、起酥油和盐,之后的制作过程与品相,则和中国常见的手抓饼或葱油饼有些类似。parotta一般搭配蔬菜、鱼或肉类咖喱一同食用。

至于中国街头上的飞饼,其实最初起源于东南亚的roti canai。在rumali roti和parotta的基础上,马来西亚的印度裔穆斯林创制了一种名为roti canai的煎饼,roti canai结合了parotta中的起酥与rumali roti的抛掷拍打过程,成为马来西亚,乃至整个东南亚最受欢迎的街头小吃之一。

瑞士鸡翼

瑞士鸡翼起源于广州,和瑞士并没有什么关系,名字中的瑞士,其实是来自烹饪中使用的“瑞士汁”。所谓的“瑞士汁”,是种用酱油、葱、姜、冰糖和香料调制而成的甜口卤水,而瑞士之名,其实来自于对sweet的误解。

葡国鸡

葡国鸡虽名为葡国鸡,却并非葡萄牙本土菜肴。葡国鸡原料一般有鸡肉、土豆、胡萝卜、洋葱、姜黄、椰子汁等,从原料的多样性中,也可窥见当时葡萄牙殖民帝国的强盛。葡国鸡经常配米饭吃,可以制成焗葡国鸡饭等。

Chicken Manchurian(满洲鸡)

印度中餐的一种,满洲酱是一种用辣椒、果醋、姜、大蒜等制成的甜咸口味酱汁。鸡块裹上面糊入锅油炸,配以满洲酱,一道别具风味的满洲鸡便这么完成了。这道菜看上去有点像咕咾肉,在印度还发展出了素满洲、奶酪满洲、戈壁满洲(主要由花菜制成)等各种变体。

Manchow soup(满洲汤)

满洲汤是印度街头常见的一种辣汤。尽管名为满洲,但这道菜似乎和中国并没有什么关系,他的名称可能起源于印度的梅加拉亚邦。满洲汤的成分通常包括青菜、韭菜、鸡肉以及酱油、大蒜和辣椒,有时会佐以洋葱碎或油炸的脆面条一同食用。

Lumpiang Shanghai(上海润饼)

Lumpia一词起源于闽南语中的“润饼”,是常见于菲律宾和印尼的春卷变体。它是印尼最受欢迎的零食和街头食品之一,在菲律宾,润饼是集会中最常见的食物。菲律宾润饼的饼皮由鸡蛋和面粉制成,馅料通常包括胡萝卜、卷心菜、青豆、竹笋、韭葱、洋葱或者鸡肉、虾肉、猪肉、牛肉丁甚至芝士等。最常见的润饼名为Lumpiang Shanghai(上海润饼),这道菜和左宗棠鸡相似,和上海,甚至和中国都没多大关系。

General Tso's chicken(左宗棠鸡)

是由台湾省厨师彭长贵创制的一道菜肴。彭长贵原籍湖南,为了起个响亮的名字,他便想到用左宗棠,来命名这道菜。左宗棠鸡的原材料包括去骨鸡肉、酱油、淀粉、葱 ,姜、蒜、酱油、醋、干辣椒等,口味酸辣,和印度的满洲鸡多少有些类似。

Chinese chicken salad(中式鸡肉沙拉)

这道菜起源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据说与上海的一种鸡肉沙拉有关。原料包括鸡肉、生菜、卷心菜、油炸混沌皮、米粉或者坚果,配以米醋、植物油、芝麻油制成的酱汁食用。

Egg roll(蛋卷)

蛋卷是美式中餐馆提供的一种油炸开胃菜,非常接近于春卷。尽管名为蛋卷,但这道菜的馅料中通常不包括鸡蛋,饼皮一般由面粉制成,也不包括鸡蛋。真的是一道名不符实的中餐呢~

Mongolian beef(蒙古牛肉)

和左宗棠鸡、蛋卷相似,这道菜同样属于图文无关系列。这道菜据说是由台湾厨师发明的,原料包括牛肉片、各种蔬菜以及海鲜酱、酱油和辣椒,通常与米饭或者面条一同食用。

不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三明治】的原产地不是福建省三明市,

福州特色小吃【捞化】捞的是莆田生产的米粉,这道小吃全称叫【捞兴化粉】。

user avatar

地点北京,食物:香妃烤鸡!

这就是个都市传说….生活在北京西单附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家店。我从小就吃香妃烤鸡,没错就是《还珠格格》里那个香妃!而且特别爱吃,以至于我一直觉得香妃特别厉害,居然能做出这么好吃的鸡肉!在我心里香妃烤鸡基本可以和KFC划等号!但是与烤鸡搭配的还有一个烧饼,那简直是我童年的噩梦但是套餐总有,我妈每次必买还逼着我吃完那个烧饼不然以后就不给我买了(长大后好多了),但是…当我长大后有一次在店里等餐的时候,我看了一眼店内的简介我的世界崩了!大致是这样:

香妃烤鸡,结合了“美式炸鸡”和香妃火烧组合成了营养丰富的方便快餐….

我擦!合着香妃根本就没做过烤鸡!香妃做的是我最不爱吃的烤烧饼!那你叫“香妃烤鸡”是几个意思??这名字就和【香妃与蒙丹的爱情故事】一样都是杜撰出来的!尼玛骗了我小三十年!我算你狠!

这是一个反向都市传说:

我看了一下有几个人在“说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但是说的都不太对……我家在前门,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比较早的一家店就开在前门大街上。当年第一次见到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的时候我也震惊了…因为他敢卖18一碗!!你要知道当时北京牛肉拉面才卖2块一碗,市面上我就没见过这么贵的面!

第一:大家都认为美国没有加州牛肉面,但是以前美国确实有加州牛肉面…只是后来关了。就是这个logo上的老头李先生开的,李北祺是华人(美国人)。加州牛肉面大王名字由来源自加州举办的一个美食比赛,李先生得了一个面类第一名(king)奖项。

第二: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现在分成了两家,一个还叫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logo上没有李北祺头像),另一个叫李先生logo是李北祺头像。这是集团内部分裂导致的,要不是因为集团内斗估计现在的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规模不比肯德基麦当劳小!(李北祺作为创始人并没有拿回商标权,只拿回了一些门店)。我上学的时候我们法律老师给我们讲过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的案例,还给我们看过员工手册内容非常详细,能把管理做到如此之细致的企业弄成今天这种局面有点儿可惜了…

第三:从口味道上说个人觉得还可以,虽然并不能说味道特别好吃但还是能看见几个牛肉块儿的!尤其是到一个陌生城市出差还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只要有李先生我都会吃这个。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