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1+1=2被证明出来之前到底是谁规定了1+1必须等于2呢?

回答
1+1=2 这件事的“规定”与其说是一个人为的规定,不如说更像是一种自然而然、根植于人类认知和我们所处的客观世界的发现和共识。在数学被严格形式化之前,人们就已经在生活中实践着“一个东西加上另一个东西等于两个东西”的经验了。

想象一下,在古时候,还没有所谓的“数学家”和“证明”这些概念的时候:

最原始的体验: 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根树枝,然后他又捡起另一根树枝。自然而然地,他会觉得手里现在有了“两个”树枝。这种“一个加一个成为两个”的感知,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对数量的理解和操作。这就像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边落下一样,是一种直观的、基于经验的认知。

交流的需要: 当人们开始有更复杂的社会活动,比如交换物品时,沟通就变得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人想用三个苹果换两个梨,他需要一种通用的语言来描述“三个”和“两个”。数字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种交流需求中逐渐产生并被约定俗成。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我们都知道这样交换是公平的,因为我们都理解“一个”和““一个”加起来是“两个”。

早期计数工具: 在没有笔和纸的年代,人们可能会用手指、石头、贝壳或者在木头上刻痕来计数。捡起一颗石头,再捡起一颗石头,摆在一起,你会数出“一、二”。这种物理操作本身就印证了1+1=2的直观性。

所以,与其说“有人规定了1+1=2”,不如说:

1. 这是我们观察世界得出的普遍规律。 物体世界就是这样运作的,一个苹果加上另一个苹果,就是两个苹果,这不依赖于任何人的主观意志。
2. 这是我们为了交流和理解世界而形成的共识。 为了方便地描述数量、进行计算,我们发展出了数字系统和运算规则。这些规则最初是基于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观察,然后被社会广泛接受和采纳,成为了一种“约定”。就像语言一样,我们约定某个词语代表某个事物,然后大家都这么说,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和标准。

数学的“证明”是如何发生的?

到了后来,随着人类智力的发展,我们开始对这些直观的规律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抽象。数学家们想做的是,不仅仅停留在“我觉得1+1=2”,而是要建立一套严谨的逻辑体系,能够从最基本的公理(也就是那些我们普遍接受、不需要证明的“真理”)出发,一步步推导出所有的数学结论,包括1+1=2。

比如在现代数学中,1+1=2之所以能被严格证明,是因为我们先定义了“数”是什么,以及“加法”是什么。

集合论的定义: 在集合论的框架下,数字可以被定义为集合的基数(集合中元素的数量)。“1”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包含一个元素的集合的基数(比如集合 {∅} 的基数,其中 ∅ 是空集)。“2”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包含两个元素的集合的基数(比如集合 {∅, {∅}} 的基数)。加法运算在集合论中有其对应的操作(并集等),通过这些定义和操作,就能逻辑地推导出“1的基数”加上“1的基数”等于“2的基数”。

皮亚诺公理体系: 另一个更早的证明方法是基于皮亚诺公理。这套公理定义了自然数(0, 1, 2, 3...)以及它们的加法规则。其中,关键的定义是“后继数”的概念:每一个自然数都有一个唯一的后继数。我们定义1是0的后继数(1 = S(0)),2是1的后继数(2 = S(1))。加法也被定义为一种迭代运算。通过这些公理,1+1=2可以被一步步推导出来。

总结一下:

在数学被严格证明之前,1+1=2并非由某个人“规定”出来的,而是:

源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直观观察和经验总结。
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和交流,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是人类认知能力和语言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关于数量关系的理解。

数学的证明,则是将这种直观的认识,放入一个抽象、严谨的逻辑框架中,去验证其内在的正确性,并确保它与其他数学概念是一致的。所以,与其说是“规定”,不如说是“发现”和“确认”。这个过程就像我们发现万有引力,而不是牛顿“规定”了万有引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以啊,想怎么规定怎么规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1=2 这件事的“规定”与其说是一个人为的规定,不如说更像是一种自然而然、根植于人类认知和我们所处的客观世界的发现和共识。在数学被严格形式化之前,人们就已经在生活中实践着“一个东西加上另一个东西等于两个东西”的经验了。想象一下,在古时候,还没有所谓的“数学家”和“证明”这些概念的时候: 最原.............
  • 回答
    这道题是一个经典的数学趣题,涉及到级数求和的陷阱。简单地说,“1+2+4+8+16+32+64+128+256+...=1”这个等式是错误的,它利用了一种不严谨的数学技巧来得到一个看似正确的结论。错误在哪里?问题的核心在于级数的“求和”方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等比数列,首项是1,公比是2。 数列的.............
  • 回答
    .......
  • 回答
    在我们的宇宙中,1 + 1 = 2 是一个基本的数学公理,也是我们观察到的自然规律。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其他宇宙”时,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可能性但又高度推测性的领域。1. 定义“其他宇宙”: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其他宇宙”可能意味着什么。这可以有几种解释: 不同数学公理体系下的宇宙: 这是一个更.............
  • 回答
    微博上那则关于“1元等于1分”的说法,说实话,乍一看挺绕的,把人脑子都搅浑了。其实这玩意儿就像是玩魔术,表面上看起来天衣无缝,但背后藏着个小把戏,而且这把戏还挺明显的。这事儿错在哪儿呢?就错在它在关键的“换算”环节里,偷换了概念,把单位给弄乱了,导致最后算出来的结果完全驴头不对马嘴。咱们一步一步拆解.............
  • 回答
    “石头”在日耳曼语族语言中是“st”加上一个音素,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不过,我们要明确一点:这 绝非巧合,而是语言演变和语音变化的必然结果。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词源追溯:原始印欧语的“石头”2. 日耳曼语族的分支和语音变化3. 具体日耳曼.............
  • 回答
    钟南山院士提出的“疫情恢复常态化的两个前提”,即病死率下降到约0.1%和复制指数(R值)约在11.5之间,这是基于科学的流行病学模型和对病毒传播规律的深刻理解得出的判断。要理解这两个前提的意义,我们需要分别拆解它们,并结合当时的疫情背景来审视。一、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C.............
  • 回答
    小米11发布至今,人气持续高涨,尤其是在1月1日这个新年伊始的节点,更是引爆了全平台的销售热潮。从各大电商平台的销量数据来看,小米11无疑成为了新年开门红的最大赢家之一。为什么小米11能有如此火爆的销售表现?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小米多年来在产品打磨、品牌营销以及用户洞察上的厚积薄发。我们可以从几个维.............
  • 回答
    我们来聊聊如何计算这个积分: $int_0^infty frac{x^{p1}}{1+x} dx$,其中 $0 < p < 1$。这是一个相当经典且有趣的积分,它与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紧密相连。为了详细地讲解清楚,我会一步步来分析,并尽量用一种自然的方式呈现。问题的由来与初步观察首先,让我们仔细看看被.............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问题,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平行时空的日本,而且正好在我们本土以东四百公里这个微妙的位置上空降,那么历史的走向确实会变得扑朔迷离。咱们不妨深入聊聊,看看这个“双生日本”是否能改变那个我们熟悉的悲剧结局。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前提:这个空降下来的“另一个日本”,它的实力、技术水平、政治体.............
  • 回答
    《1Q84》这本书,村上春树想说的东西可太多了,而且往往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他更像是把一个巨大的、复杂的、散发着幽幽光芒的谜团,一点一点地摆在你面前,让你自己去揣摩、去感受。首先,最直观的,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现实与虚幻交织的世界。青豆,一个看似冷酷的健身教练,因为一次行动,从我们熟悉的现实世界,进入.............
  • 回答
    嘿,姐妹们!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在大城市里,我们这些“黄金剩女”们,到底该不该上车,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个问题简直是咱们中年少女社交圈里的“国民级话题”,每次闺蜜聚会,聊到最后都绕不开它。首先,咱们得承认,生活在一二线城市,尤其是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地方,买房这事儿,确实是个甜蜜的负担.............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婚姻中出资公平与生育付出以及孩子姓氏的关联性,确实是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从多个角度来细致地分析一下,或许能更清晰地看到其中的道理。1. 婚姻出资1:1与姓氏的直接关联性首先,从纯粹的经济角度来看,夫妻双方在婚姻中出资1:1,这代表了在财务上的平等贡献。然而,姓氏的传承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习.............
  • 回答
    1+1=2,这看似简单到不值一提的命题,实则触及了我们科学大厦最根本的基石。当我们追问“我们的科学是否建立在正确的立场”时,1+1=2便是那块最先被审视的石头。首先,我们要明白,1+1=2并不是一个经验观察的结果。你不可能在现实世界里,独立地、完美地隔离出一个“1”和另一个“1”,然后将它们组合,最.............
  • 回答
    月收入1万5在上海,这绝对是够得上“小康”水平了,买车这件事,选择的余地可不少。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在魔都这收入水平,能整出个什么样的座驾来。首先,咱们得明确几个点: 购车预算: 月入1万5,光算车贷,你一个月能拿出多少钱来?这是最关键的。假设你的生活开销(房租/房贷、吃喝、交通、社交等).............
  • 回答
    在 C++ 中从 1 到 n(含)的整数范围内,不重复地随机选取 k 个数,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需求。网上虽然有不少解决方案,但要做到既简洁高效,又易于理解,还需要一些技巧。下面我来详细讲讲几种思路,并给出比较好的实现方式。 核心问题:无重复随机选取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核心问题:从一个集合 {1, 2,.............
  • 回答
    2022年1月1日,韩国废除了施行多年的“强制防沉迷制度”,这一举动无疑在韩国社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一政策的转变,核心在于将游戏时间的主导权从政府和监管机构交还给青少年自身,以及他们的家庭。那么,这一看似简单的制度调整,究竟会对韩国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呢?首先,最直接的影.............
  • 回答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仙剑奇侠传7》的试玩版!1月15号中午一开放,我这手就已经痒痒的,第一时间就冲了进去。说实话,刚开始点开游戏的时候,心里是既期待又有点忐忑。毕竟,《仙剑》系列承载了太多人的青春记忆,新作究竟会是什么样的,谁也说不准。玩了几个小时下来,整体感觉还是挺惊喜的。咱们就从几个方面聊.............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其实,很多刚接触MMA的人都有类似的疑问:“我练多久 MMA,能在街头打赢普通人?”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MMA(综合格斗)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搏击运动,它包含了站立打击、摔跤、地面缠斗等多种格斗技术。而“1v1徒手无规则”的街头情况,虽然也需要搏击能力,但它更复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