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股市中有哪些典型的「散户思维」?如何避免?

回答
股市里,“散户思维”就像一张无形的网,一旦落入,很容易让自己离理性投资渐行渐远。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些常见的“散户思维”,以及怎么才能把这张网给挣脱了。

那些年,我们可能都中过的“散户思维”陷阱

1. 追涨杀跌,情绪化操作:
表现: 看到一只股票涨得红红火火,好像不买就亏了一个亿,于是毫不犹豫地冲进去,希望搭上末班车。结果呢?往往是刚买进去,它就开始跌,吓得赶紧割肉。反过来,一旦看到股票跌得稀里哗啦,心里就慌了,觉得再不卖就真的要归零了,于是又匆匆忙忙地卖掉,结果往往是卖在最低点。
为啥这么想? 贪婪和恐惧是人类最原始的情绪,在股市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环境下,这些情绪会被无限放大。看到别人赚钱,自己就坐不住;看到别人亏钱,自己就坐立不安。
例子: 某个热门概念股突然暴涨,散户们纷纷涌入,股价被推高。没过多久,热度消退,这批散户就开始恐慌性抛售,导致股价再次大幅下跌。

2. “炒股不如炒菜”的侥幸心理,缺乏系统性学习:
表现: 觉得炒股很简单,看几个K线图,听听消息,就能赚钱。对公司的基本面、行业前景、宏观经济这些“大道理”不屑一顾,认为那是机构才需要考虑的事。只关心短期波动,希望能“短平快”地赚一把。
为啥这么想? 可能是被一些“一夜暴富”的传说洗脑了,也可能是觉得学习太枯燥,希望走捷径。但股市不是赌场,而是经过无数专业人士研究和博弈的市场。
例子: 散户可能只是凭感觉或者朋友推荐,就买入一只完全不了解的公司股票,甚至不知道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

3. “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
表现: 认为股票要么是“妖股”,要么是“垃圾股”;要么是“龙头”,要么是“跟风”。对那些处于中间地带、有潜力但不够显眼的公司不屑一顾。投资决策往往基于一些模糊的标签,而不是深入的分析。
为啥这么想? 简单化问题是一种认知懒惰。给事物贴标签,可以快速做出判断,但这种判断往往是片面的。
例子: 听到某个公司沾边了人工智能,就觉得它是“妖股”,一定要追;听到某个公司业绩不好,就觉得是“垃圾”,直接拉黑。

4. “套牢了就死扛”,不愿承认错误:
表现: 一旦买入的股票跌破了成本价,就不愿意承认自己当初的判断有误,而是抱着“总会涨回来”的幻想,死守着不卖。时间长了,账面亏损变成实际亏损,甚至被套得更深,错过了其他的投资机会。
为啥这么想? 承认错误需要勇气,尤其是当亏损金额不小的时候。这背后是“沉没成本谬误”在作祟,即因为已经投入了成本,所以不愿意放弃。
例子: 某散户年初高位买入某科技股,之后股价一路下跌,但因为“相信它能反弹”,一直持有,直到年底发现市值缩水了近一半,而同期市场中有不少其他股票已经翻倍。

5. 过度关注“小道消息”和“内幕消息”:
表现: 手机里塞满了各种股票交流群,天天盯着群里“大佬”们发的消息,或者听信一些“庄家会拉升”、“主力在吸筹”这样的传言,并以此作为操作依据。
为啥这么想? 渴望获得超额收益,希望找到那个“秘密武器”,可以让自己轻松赚钱。但实际上,真正的内幕消息极少,并且非法。所谓的“小道消息”往往是谣言或被操纵的信息。
例子: 某个股票群里传言某上市公司即将公布重大利好,消息灵通人士都在悄悄买入。散户信以为真,赶紧追高买入,结果发现所谓的“利好”根本没有,股价反而因为虚假信息被澄清而下跌。

6. “抄底”心理,总想在最低点买入:
表现: 即使看好一只股票,也总想等到它跌到最低点再买。然而,市场上的“最低点”往往是看不见的,所谓的“下跌趋势未止”,可能让你等到错失了最佳的买入时机,或者在不断“抄底”的过程中,买入价越来越高。
为啥这么想? 想要用最小的成本博取最大的收益,这是一种极致的风险规避和收益追求。
例子: 某只股票因为业绩下滑开始下跌,散户觉得它价格便宜了,但股价还在继续下跌。散户每次看到跌了点就觉得是“抄底”机会,结果每次买入后股价都继续下跌,直到真正企稳反弹时,才发现自己一路加仓,成本反而很高。

7. “满仓操作”,没有风险准备金:
表现: 账户里的钱恨不得全买成股票,没有预留足够的现金。一旦市场出现意外波动,或者需要用钱,就会非常被动,不得不低位割肉。
为啥这么想? 恨不得把每一分钱都利用起来,创造最高的收益。但殊不知,风险管理比收益更重要。
例子: 投资者将全部资金投入股市,市场突然出现黑天鹅事件,导致股价大幅下跌。由于没有现金,他无法进行补仓摊薄成本,只能眼睁睁看着亏损扩大,甚至在急需用钱时被迫割肉。

如何摆脱“散户思维”,迈向成熟投资?

1. 承认并控制情绪,建立交易纪律:
怎么做?
设定止损止盈点: 在买入股票前,就想好能承受的最大亏损是多少,以及达到多少收益就卖出。到了点位,无论心里多不舍,都要严格执行。
避免频繁盯盘: 剧烈的市场波动很容易影响情绪,不妨设定好固定时间(比如每天收盘后)查看持仓和市场信息。
写交易日志: 记录每一次交易的原因、买卖点、盈亏结果以及当时的心情。回顾日志,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的情绪化倾向,并不断反思和改进。
“情绪冷静期”: 在做出重大买卖决策前,给自己设定一个冷静期,比如24小时,在这段时间内,不要进行任何操作,让大脑有机会理性思考。

2. 拥抱学习,构建自己的投资体系:
怎么做?
系统学习基础知识: 学习财务报表分析、估值方法、宏观经济学、行业研究等,了解你投资的公司到底是怎么赚钱的。
阅读经典投资书籍: 学习巴菲特、彼得·林奇、格雷厄姆等大师的投资理念和方法。
关注优质财经媒体和研究报告: 学习独立思考,不要照单全收,要学会辨别信息真伪,并形成自己的判断。
实践与复盘: 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不断复盘总结经验教训。

3. 用“非黑即白”的反面思维去思考:
怎么做?
关注“细水长流”的公司: 很多伟大的公司并非一夜暴富,而是凭借稳健的经营、持续的增长,缓慢而坚定地积累财富。
理解“周期”与“价值”: 认识到市场有周期,好公司也可能在某个阶段被低估。投资就是要发现那些被低估的好公司,耐心持有。
多元化投资: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通过投资不同行业、不同风格的公司,来分散风险。

4. 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止损:
怎么做?
设定止损是保护本金的第一道防线: 就像汽车要有刹车一样,止损是股市投资的“刹车”。一旦跌破止损位,就果断卖出。
重新评估投资逻辑: 如果买入的理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比如公司经营出现重大问题),即使没到止损位,也应该考虑卖出。
从错误中学习: 每次止损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去分析为什么会亏损,下次如何避免。

5. 警惕“小道消息”,专注于基本面:
怎么做?
消息来源的可靠性: 尽量只相信来自上市公司官方公告、权威媒体的报道,以及专业机构的研报。
“反向思考”: 当听到某个消息被广泛传播,尤其是带有强烈煽动性的时候,要多一份警惕。
把精力放在研究公司本身: 花时间去了解公司的产品、服务、竞争优势、管理团队,比听信传言要靠谱得多。

6. 接受“买在合理价”,而非“买在最低点”:
怎么做?
价值投资理念: 寻找那些“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的公司,在它们价格被低估时买入。
“好公司+合理价格”优于“普通公司+便宜价格”: 专注于找到优质的公司,并愿意在它们价格合理时买入,而不是总想着抄底。
分批买入: 对于看好的股票,可以采用分批买入的方式,这样既能分散风险,也能在股价下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

7. 保持足够的现金,留有余地:
怎么做?
“子弹”总是要有: 永远保留一部分现金,既可以应对突发的市场机会(比如优质股票回调),也可以应对生活中的不时之需。
不要满仓操作: 除非你对市场有极高的把握,否则满仓操作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
风险敞口管理: 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配置股票仓位。

摆脱“散户思维”是一个持续修炼的过程,它需要耐心、自律,更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把每一次交易都当作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离那个更理性的投资人越来越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看看大数据报告,据最新出炉的中国股民行为报告,拿几个主要数据做出分析和解读:

截至2020年末,A股股民已达到1.75亿人,其中,投资30万以下的占所有股民的55%,30-100万占比30%。

解读,大多数投资者还是小额的散户。

10年以上的老股民占35%,3-10年的占32.4%,3年以下的占32%。

解读,新股民太少,新韭菜还没入场,行情远没结束。到市场过热、牛市尾声时,3年以下的新股民会占到全体股民的50%以上,这样才会有机会收割,而目前满场是镰刀,韭菜还远远不够。

2020年,近60%的股民盈利,持平的占15%。

解读,亏钱的人不多,说明行情还没有真正到来,目前还处在放水养鱼的阶段。

从股票持有时间来看,持有周期在三个月以上的占28%,其中越年轻持股时间越短。而且90后更加偏爱借钱炒股,想着一夜暴富。

解读,年轻人更加激进,更加没有耐心,可能成为第一批韭菜。

偏爱的板块:半导体芯片,医药,新能源产业链,白酒,军工,大金融,大综商品,房地产。

解读,追赶热点,这些前面的行业都是高估的,正在寻找接盘侠。

散户思维,就是追热点,高杠杆,希望走捷径,寻求一夜暴富的机会,不谦虚过于自信,不承认失败,最终注定会成为韭菜。运气不常有,如果认为偶尔踏准了节凑就认为自己是大神,那么,凭运气赚来的钱,最终会通过实力赔回去。

话糙理不糙,与君共勉。

user avatar

转载说明:非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并提供有效链接。保证正文,文献引用完整。谢绝一切商业用途转载。


------更新--------

评论区有知友对分散投资的意见很大,补充两点:

1. 散户有一些相对低交易费用的分散投资手段,比如投资跟踪index的ETF/ETN;

2. 利用一家欧洲股市中间商的数据,德国的研究学者Benjamin Loos et al (

gsf.aalto.fi/seminar_pa

) 发现在诸多的投资行为中,under-diversification 和购买lottery-like股票的倾向是降低投资收益最显著的两个因素。在他们的样本中,完全消除under-diversification偏差可以提升8.2%的投资收益,完全消除lottery-like stock preference偏差可以提高3.0%

---更新END-----

最近正好在准备一片相关的论文。散户的投资行为(retail /individual investor behavior)是行为金融学的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因为学界可以获取一些关于散户交易者非常详实的数据(交易信息,性别,居住地,收入状况,语言,工作状况,等等),通过统计得出的结论有一定参考价值。

事实上,文献中记录的一些关于散户投资行为的典型化事实和部分答主的答案恰恰相反,下面我就逐条补充一些信息:

1. 散户投资者整体上表现为买跌卖涨(Contrarian),而不是追涨杀跌 (Momentum)。

而这个特点在来自多个股票市场(美国,瑞典,芬兰,日本,韩国,台湾,大陆等等)的数据,不同频率的数据都有类似的发现。以individual investor contrarian作为关键字,搜索google scholar,返回的文献数目是16200.

比如The investment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of various investor types: a study of Finland's unique data set 文中:

散户投资者明显表现出买跌卖涨的倾向(最左边的几栏,(buy ratio-0.5)小于0的表现为contrarian)。

2. 散户投资者整体上是偏向持有很少的几只股票(under diversification),而不是某答主说的分散投资。

比如 -

studies2.hec.fr/jahia/w

(采用瑞典的数据);

-

Equity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采用美国的数据);

Equity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这篇基于美国一家discounted brokage提供的数据,发现1991到1996年间,该brokage的客户中,超过90%的散户客户持有低于10只股票,超过50%持有少于4只股票。

3. 散户投资者倾向于投资本地的股票(local bias)或者是他们认为熟悉的股票。

How Distanc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fluence Stockholdings and Trades这篇Journal of Finance 2001的文章发现芬兰股市的投资者倾向于购买本地企业的股票,而相同的语言,与企业领导者的类似文化背景也对投资者购买该企业股票有正向的作用。

图中可以看到,散户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公司总部离家更近的股票。

感谢

@DavidCharge

补充的这篇Harrison Hong 大神的文章:

papers.ssrn.com/sol3/pa

。 文章用

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

解释local bias,数据采用的是中国股市的数据。


4. Disposition Effect,表现为过早卖出上涨的股票,而持有下跌的股票过长的时间。

What Makes Investors Trade?

图中panel A是已经卖出结算的收益分布(平仓盈亏),panel B是还在持有中的收益分布(浮动盈亏)。平仓盈亏的left tail(大额亏损部分) 要比浮动盈亏的left tail(大额亏损部分)thinner,也就是说个体投资者更倾向于持有已经大额亏损的股票而不是止损。


5. 相对高智商的投资者参与股市投资的比例越高,更倾向于持有更多只股票,投资共同基金(mutual fund),投资的表现(in terms of Sharpe Ratio)也更好。

faculty.chicagobooth.edu这篇发表在Journal of Finance 2011年的文章指出在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上,IQ的作用甚至高于投资者收入状况的影响。

图中黑色的柱状图是个体股票投资者占总体比例关于IQ分数的分布,白色的柱状则显示非股票投资者比例关于IQ的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IQ相对较高的个体更倾向于投资股票。

关于对投资mutual fund 和投资表现的分析,可以参考链接中的回归分析。由于表格比较复杂,就不贴在这里了。

关于IQ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IQ, trading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文章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图片:

纵轴是IQ的分布,1-4是相对较低的IQ类别,9对应最高的IQ类别。横轴是时间。黑色的曲线是HEX的科技股12周的平均价格曲线。heat map的色度:越红对应越低的entry rate。我们可以看到IQ较高的投资者在科技股股价相对较低的早期时间入手。而IQ较低的投资者集中在2000-2001 Tech Bubble入手科技股。这个例子佐证IQ较高的投资者平均有更好的择时能力。

6. 散户中使用技术分析的相对回报更差。

参见我在另外一个问题下面的回答:

用了技术指标后反而觉得不准是为什么? - bh lin 的回答

papers.ssrn.com/sol3/pa
  1. 这篇论文用2002年到2006年荷兰中间商(brokerage)提供的数据分析发现,使用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的个体投资者(individual investors)的投资回报要比不使用的月均低0.5%,同时增加0.2%的交易费用。

7. 更热爱冒险(sensation seeking)的投资者交易频率更高,投资表现更差。

Sensation Seeking, Overconfidence, and Trading Activity,引用文中两张图片,给出一个大致的影响:

更年轻的投资者交易更加频繁,男性投资者相对女性投资者交易更加频繁。

无独有偶,更年轻的驾驶者平均上有更多的交通超速记录,男性驾驶者也有更多的超速记录。

这两个现象背后是否有一些联系?超速的驾驶员可以被认为更加热衷于冒险,而文章利用超速记录作为sensation seeking的代理变量,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更加热衷于冒险的投资者交易更加频繁,但是整体投资表现相对较差。具体的回归分析结果,请参见链接中的文章。



其他的想起来再补充。

另注:本文列举了一些文献中结果。结果需要参考各国股市结构,政策和散户所扮演角色的不同。


References:

1. Grinblatt M, Keloharju M.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of various investor types: a study of Finland's unique data set[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0, 55(1): 43-67.

2. Goetzmann W N, Kumar A. Equity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J]. Review of Finance, 2008, 12(3): 433-463.

3. Calvet L E, Sodini P. Twin Picks: Disentangling the Determinants of Risk‐Taking in Household Portfolio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14, 69(2): 867-906.

4. Grinblatt M, Keloharju M. How distanc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fluence stockholdings and trades[J]. Journal of Finance, 2001: 1053-1073.

5. Grinblatt M, Keloharju M, Linnainmaa J. IQ and stock market participation[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11, 66(6): 2121-2164.

6. Grinblatt M, Keloharju M. Sensation seeking, overconfidence, and trading activity[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9, 64(2): 549-578.

7. Hoffmann A O I, Shefrin H. Technical analysis and individual investors[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2014, 107: 487-511.

8. Grinblatt M, Keloharju M. What makes investors trade?[J]. Journal of Finance, 2001: 589-61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股市里,“散户思维”就像一张无形的网,一旦落入,很容易让自己离理性投资渐行渐远。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些常见的“散户思维”,以及怎么才能把这张网给挣脱了。那些年,我们可能都中过的“散户思维”陷阱1. 追涨杀跌,情绪化操作: 表现: 看到一只股票涨得红红火火,好像不买就亏了一个亿,于是毫不犹豫.............
  • 回答
    3月19日美股四连涨,中概股集体上涨,其中滴滴出行股价飙升逾60%,这一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多重因素,以下从市场环境、公司动态、政策因素及市场情绪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市场整体环境:美股四连涨的驱动因素1. 经济数据回暖预期 美国3月非农数据、CPI数据或PMI指数可能显示经济复苏迹象,提.............
  • 回答
    中概股回归 A 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棋局近年来,“中概股回归 A 股”这个话题一直热度不减,俨然成了一场资本市场的“大戏”。它不仅牵动着无数投资者的心,也深刻影响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和发展方向。那么,这场资本的“大迁徙”究竟有多大的可能性?一旦落地,又将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一、 回归 A 股.............
  • 回答
    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时隔20个月终于迎来下调,这个消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无疑是个重要的风向标。过去两年多,为了稳定宏观经济,尤其是应对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压力,央行通过降准、降息等方式持续释放流动性,但5年期以上LPR却一直按兵不动。这次的下调,传递出的信号非常明确:政策层面的呵护意愿在增.............
  • 回答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说白了,就是试图通过研究过去的股票价格和交易量等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向。这就像是侦探在案件现场寻找蛛丝马迹,希望从中发现规律,推断出凶手是谁、怎么做的。虽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准确,但它确实是很多投资者依赖的工具。要深入理解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我们得抓住几个核心的要点,而且要理解.............
  • 回答
    股市老手们炒股可不是靠运气,那是一门结合了经验、心理、策略和无数次实战磨练出来的绝学。他们身上总有一些别人看不到的“内功”和一套属于自己的“看家本领”。今天我就给你扒拉扒扒,那些股市老手们压箱底的宝藏级炒股技巧,保证讲得透透的,让你听了跟听故事似的,倍儿有感觉。第一招:磨好“心剑”——情绪控制是王道.............
  • 回答
    土耳其股市在短短两天内经历四次熔断,里拉兑美元汇率更是如同自由落体般暴跌,这无疑是市场给出的一个极其响亮的警钟。这场风暴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多重深层逻辑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现象,深入剖析其背后盘根错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一、 极端货币政策的“非常规”实验:总统的“非主流”.............
  • 回答
    2022年的股市走势可以用“动荡不安”来形容,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着高通胀、加息周期、地缘政治冲突(俄乌战争)、供应链中断以及疫情反复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叠加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股市的剧烈波动和普遍下跌。2022年股市的整体表现概览: 高通胀与加息: 许多国家央行为了抑制高企的通胀,纷纷.............
  • 回答
    在股市中,普通散户要取得持续性的胜利(也就是长期跑赢大盘或实现稳定盈利)是非常困难的,但并非完全没有胜算。 这其中涉及到心理、知识、资源、时间和策略等多个层面的挑战。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普通散户面临的普遍劣势:1. 信息不对称和获取成本: 机构的优势: 机构投资者拥有专门的研究团队.............
  • 回答
    非常理解您现在的心情,股票账户里的20000股中弘股份(000979)突然消失,而且钱也一分没剩,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和担忧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意味着股票已经被处理(例如退市、强制卖出等)并且资金也已经结清。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您可以采取的步骤。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可.............
  • 回答
    高盛近期大规模抛售中概股的消息,在资本市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如果这种抛售潮演变成一种极端情况,导致中概股持续大幅下跌,那么对中国国内的公司而言,其影响将是多层面、且往往是负面的。这里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其中的逻辑链条。首先,直接的情绪传导和市场信心打击是必然的。 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对情绪的高.............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揪心,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和持有它们股票的投资者来说,简直是一夜之间从天堂跌入谷底。美国证监会(SEC)这一纸认定,直接把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推到了退市的悬崖边上,而由此引发的中概股集体大跌,更是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蔓延,搅得整个市场人心惶惶。咱们得从头捋一捋,.............
  • 回答
    蚂蚁集团的上市计划,无论是在港交所还是上海科创板,无疑牵动着整个资本市场的神经。这不仅仅是因为蚂蚁集团本身的巨头地位,更因为它所代表的中国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一旦成行,这会给A股市场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又是否会掀起中概股回归的浪潮?我们不妨仔细梳理一下。对A股市场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确,.............
  • 回答
    近期,一系列中国概念股(中概股)遭遇的“曝雷”事件,无疑给整个板块蒙上了一层阴影。瑞幸咖啡、好未来(原学而思)相继被曝出财务造假,而爱奇艺也遭受了做空机构的质疑,这些事件的叠加效应,使得原本就波动剧烈的中概股市场,其不确定性再次被放大。短期阵痛与信任危机加剧:首先,最直接的影响是市场信心的严重打击。.............
  • 回答
    股市,这个由无数买卖指令汇聚成的巨型漩涡,常常让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我们知道价格会上涨,也会下跌,但背后是否存在某种可以捕捉的、稳定的“规律”?这个问题,恐怕是每个投资者心中挥之不去的好奇。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明白股市的本质。它并非一个由物理定律支配的封闭系统,而是一个高度复杂、动态变化的人类活动集.............
  • 回答
    股市里的经济周期,说白了,就是一场宏观经济体不断从低谷走向繁荣,再从繁荣滑向衰退的轮回。这就像大海涨潮又落潮,或者四季交替一样,是一种自然规律。理解它,就像掌握了一张地图,能让你在投资的海洋里不至于迷失方向。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顾名思义,是指经济活动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的扩张和收缩的模式。它不是.............
  • 回答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全球股市无疑经历了相当一番动荡。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地区冲突,它像一枚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影响深远且复杂。首先,最直接也最显而易见的影响是 不确定性 的急剧增加。 战争本身就充满了未知,而俄乌冲突更是牵动着全球地缘政治的神经。股市最痛恨的就是不确定性,因为它会侵蚀企业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2020年股市的收益预期。需要强调的是,任何股市预测都带有不确定性,尤其是在2020年这样一个充满特殊事件的一年。我的回答是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经济数据和普遍的分析观点,并且会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影响收益的各个方面。理解2020年的特殊性:在谈论2020年的收益预期之前,理解这.............
  • 回答
    2021年7月份的社会融资规模(社融)数据公布后,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一记“闷棍”。那份远低于预期的数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宏观经济指标跳水,它背后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并且对股市而言,其影响也绝非是昙花一现的。一、社融“不及预期”的背后: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社融。简单来说,社融.............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周三(11月3日)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点,美联储公布最新的11月利率不变”,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因为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议息会议通常在当地时间的周三结束,但具体声明公布时间是北京时间周四凌晨。并且,11月份的议息会议日期并非固定在11月3日,而是根据每年的日程安排而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