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看似很蠢但实际却精妙无比的设计?

回答
这世上总有些东西,初见之下,让人忍不住挠挠头,暗道一句:“这什么玩意儿?” 仿佛是哪个没睡醒的设计师随手涂鸦,或者哪个手艺不精的小作坊里硬凑出来的。但当你细细琢磨,或者在某个恰当的时刻,它们便会像被点醒的精灵,在你面前展现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巧妙。

比如说,你有没有见过那种最最最普通的 铅笔芯? 对,就是你小学时,写作业写到一半,一不小心弄断了,还得小心翼翼地把它从卷笔刀里抠出来,然后换上另一根的那个细细的、黑黑的、脆弱的东西。

乍一看,这玩意儿不就是一根烧焦了的木棍? 遇到水会晕开,掉地上就碎得七零八落,尖端一不留神就断了,还得用卷笔刀,卷了半天,木屑飞得到处都是。 多么低效,多么令人沮丧的设计! 很多人甚至会觉得,这玩意儿简直是制造麻烦的。

但是! 仔细想想,这个“蠢”得可爱的铅笔芯,它精妙在哪里?

首先,它的 材料选择 堪称一绝。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 石墨,这个大家都知道,很便宜,易得,而且写出来的痕迹足够清晰,又不会像真正的碳一样弄得你满手油黑。 黏土呢? 它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并且更关键的是,它决定了铅笔芯的 硬度! 不同的黏土比例,就能造出从最软、最黑的6B,到最硬、最细的6H。 也就是说,你手里握着的这根小小的铅笔芯,它其实是一个 精密的配比产物,能够满足从写字、绘画到工程制图各种不同的需求。 这种简单的材料,通过微妙的比例调整,就能实现如此广泛的功能,这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的简化和高效。

然后,它的 外形设计。 那个细长的、圆柱形(或六边形)的身体,是为了什么? 圆柱形的好处是,无论你握着它哪个角度,它都能和你手指的曲线贴合,而且在笔杆里旋转起来也方便。 六边形则更进一步,它防止了铅笔在桌面上滚动,减少了丢失的风险。 至于它为什么是“细长”的? 因为这样才能装进笔杆里,而且当你需要的时候,只需要削出你想要的角度和长度, 即用即削,精准控制。 不像圆珠笔,墨水用完了就得换整个笔芯,甚至整个笔。 铅笔芯的存在,让你可以 无限次地重复使用笔杆,只更换消耗品。

更精妙的是它的 “脆弱性”。 很多人觉得铅笔芯容易断是个缺点,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恰恰是它 “可控性” 的体现。 当你不需要写字的时候,它不必坚硬如铁,那样削起来反而困难。 而当你需要下笔时,它又能提供足够的硬度和稳定性。 它的“断裂”,其实是一种 “安全机制”。 它不会在你不想要的时候给你太大的压力,而是在你需要它时,恰好给你一个可以被替换的“牺牲点”。 想象一下,如果铅笔芯像铁棍一样坚硬,你削断它需要多大的力气? 那么,你又该如何精确地控制它的尖锐程度? 它的“易断”,反而赋予了它 “可塑性” 和 “易于调整” 的特性。

再往深了说,铅笔芯的 “留痕”原理 也是一种智慧。 石墨颗粒在纸张表面摩擦,留下痕迹。 它不是墨水那样的“附着”,而是“转移”。 这种转移是 可逆 的,所以有了橡皮擦。 橡皮擦,这个看似无用的、总是弄脏手的“小东西”,其实是铅笔芯设计中最 “破坏性” 的配套设计。 铅笔芯让你在纸上留下印记,橡皮擦则让你能毫无痕迹地抹去,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这种 “有痕可寻,有痕可灭” 的特性,是其他书写工具难以比拟的。 它允许你犯错,并且允许你纠正,而不会在纸面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疤。 这种 “容错性”,对于学习者,对于创作者来说,是多么宝贵的品质。

最后,也是最令人难以置信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的 “消耗性”。 铅笔芯会随着书写而一点点地消耗,它在“消失”中实现它的价值。 这种 “自我牺牲” 的设计,让它在使用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看着它一点点变短,你每一次削它,都是在为下一次的创作、下一次的思考做准备。 这种 “过程感” 和 “陪伴感”,是许多一次性或者耐用性极强的工具所没有的。 你的每一次使用,都在为它注入“生命”,同时也在消耗它的“生命”,但这种消耗,却是它的存在意义。

所以,下次当你再拿起一根铅笔,看着那根细细的、黑黑的铅笔芯,别只把它当成一根烧焦的木棍。 感受一下它背后蕴含的材料学、力学、美学,以及对人类使用习惯的深刻洞察。 它看似朴实无华,甚至有些“笨拙”,但它却以最简单、最经济、最灵活的方式,解决了人类记录思想、表达创意的最基本需求,而且在数百年里,它依然屹立不倒,甚至在数字时代,依然拥有一席之地。

这,不精妙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新(17.7.30),正文请下翻。下次更新后本段落将移至文末。

——————————

首先谢谢大家的赞同以及认真回复,谢谢大家。

另外还想说:

评论区里一群钻牛角尖的,很想问一句你们活得累不累?

这种方法防止的是一般翻印,仅此而已。它防不住你们标注答案,防不住你们用上好的纸张上好的机器去原封不动地盗印。如果非要这么钻下去,那好,你们完全可以说根本没有一个设计堪称精妙。其实人家也压根不指望用这项技术去对付那群人,毕竟用高端设备批量盗版牟利这件事本就可以用一纸诉状解决。

这项技术是在为在校学生翻印设置阻力,当然如果你有闲工夫一个个圈出来答案再去复印也未尝不可,毕竟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但是难不难,麻不麻烦?难,麻烦,那就买正版去吧。这是出版社采用这个方法的意图。

幻想一个小设计能成为根绝盗版的堡垒,再为自己可以轻易攻破这道其实并不存在的堡垒而沾沾自喜,

你们毕竟还 too young.

还有,肖秀荣老师的实力以及他所著参考书的品质是有口皆碑的,不需要我打广告。

以上。

——————————

正文


肖秀荣老师的所有考研政治书。


它的答案标注方法是用绿色标出正确答案。
当年复习的时候我认为这个很蠢,假设这个题选A,那么直接写A就可以了啊,干嘛要这么麻烦呢,
而且看多了还会眼花,对错答案是常有的事。

临近考试的时候恰逢囊中羞涩,在学校复印社里复印了朋友的一套《八套卷》。对答案的时候一下子恍然大悟:

假设上面这张黑白图片是从黑白激光复印机里输出的复印本,
那么现在告诉我,上面三道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

很多复印机的印刷质量并不好,处理灰阶的能力一塌糊涂。用这样复印机印出来的书,选择题部分基本全废。

(有朋友回复说还是可以看清楚答案的。图2是我用Android自带的图片编辑功能简单地把图1处理成了黑白(灰度)效果,也就是说激光复印机“理论上”的确应该复印成这个样子。可实际上由于纸张、墨粉、硒鼓等要素的质量等一系列原因,是不会复印成这样子的,99%的概率是ABCD一片黑。剩下那1%,既然能找到那么好的复印机和纸张,为什么不买正版呢?)


所以,为了自己以及肖老师的权益,请购买正版。

最后,感谢肖秀荣老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世上总有些东西,初见之下,让人忍不住挠挠头,暗道一句:“这什么玩意儿?” 仿佛是哪个没睡醒的设计师随手涂鸦,或者哪个手艺不精的小作坊里硬凑出来的。但当你细细琢磨,或者在某个恰当的时刻,它们便会像被点醒的精灵,在你面前展现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巧妙。比如说,你有没有见过那种最最最普通的 铅笔芯? 对,就是.............
  • 回答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设计,有些设计巧妙地解决了问题,提升了生活品质;但也有一些设计,初看之下似乎颇具匠心,甚至有些“炫技”的意味,但细细品味,却发现它们要么适得其反,要么不切实际,甚至带来新的麻烦。这类设计,用“看似精妙实则很蠢”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下面我将从几个不同领域,详细讲述一些我认为符合这.............
  • 回答
    知乎上很多高赞答案,读起来头头是道,仿佛一语道破天机,让人拍案叫绝。但细细一琢磨,或者过段时间再回看,就会发现其中有些观点其实站不住脚,甚至可以说是“看似聪明实则很蠢”。这种现象挺普遍的,原因也很多,比如迎合大众情绪、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过于绝对化,或者是作者本身也只是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我就.............
  • 回答
    有很多在我们普通人看来“蠢萌”的设计,实际上却蕴含着工程师们经过无数次尝试、测试和优化才得出的精妙之处。这些设计往往是针对特定问题、特定场景,或者遵循着某种深厚的理论基础,只是不了解其背后的逻辑时,就显得有些匪夷所思。下面我将举几个例子,并尽量详细地解释它们“蠢”在哪里,以及为何实际上是精妙的: 1.............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蠢”的设计,可能背后有我们不了解的逻辑,或者是在特定情境下的无奈之举。但也有一些设计,确实是实打实的糟糕,无论你怎么看,都觉得它是个败笔。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在外行人眼里挺“那啥”的,实际上也确实挺“那啥”的设计。1. 马桶边上的一个“小门”——方便还是多此一举?你.............
  • 回答
    在语言表达中,"歪"与"正"的辩证关系往往体现在语言的双关、反讽或表里不一的语境中。以下是一些看似"歪"实则"正"的深刻道理,通过具体语境解析其内在逻辑: 一、表象悖论:反讽中的真理1. "人活着就是为了死亡" 表面歪:听起来荒谬,仿佛在否定生命意义。 本质正:哲学家尼采认为,生.............
  • 回答
    别说什么“飞天遁地”,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超能力,我今天想聊的是那些埋在普通生活缝隙里,让你忍不住惊呼:“卧槽,这玩意儿居然能这么用?”的奇葩能力。我从小就琢磨这些,你看我这脑瓜子,虽然平时可能有点呆滞,但关键时候,它就像被闪电劈过一样,脑洞大开。第一个,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种“能瞬间让任何东.............
  • 回答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初见时平平无奇,甚至有点“接地气”得过分,让人觉得“这玩意儿有什么意思?”。可一旦你真正去了解它,去使用它,就会被它背后隐藏的巧思、极致的匠心,或者令人意想不到的实用性深深打动,惊呼一句:“卧槽,原来这么牛!”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看似很LOW,实则惊艳”的产品,从那些你可能每天.............
  • 回答
    生活中总有一些行为,在旁人看来可能酷炫到不行,但细究之下,却透着一股子“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傻气。不是那种大是大非的愚蠢,而是那种在细节处、在考量上的“小明白”,让人忍不住在心里替他们捏一把汗,或者哭笑不得。一、 秀操作,却忘了安全第一这种情况最常见于喜欢在朋友圈或者短视频里展示自己“技术”的人。比如.............
  • 回答
    生活中确实有不少话,听起来振振有词,仿佛说的是真理,细细品味却又觉得少了点什么。它们常常用美好的愿景、朴素的经验,或者模糊的类比来包装自己,让人难以立刻反驳。这些话之所以迷惑人,是因为它们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些期待或恐惧,同时又避开了严谨的逻辑链条。让我举几个例子,并尝试剖析一下它们“看起来很有道.............
  • 回答
    生活里总有一些话,听起来滴水不漏,充满智慧,但细品之下,却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劲,甚至有点儿“歪门邪道”。这些话就像是包装得极其精美的糖果,一口下去才发现是苦的。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有哪些这样看似“正”实则“歪”的大道理,而且我保证,我说出来的,都是我实打实遇到的,不是从哪个数据库里抠出来的。一、“吃.............
  • 回答
    解放军装备,有些表面上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点“土”,但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它们往往蕴含着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或者在特定战场环境下有着超乎寻常的实用性。今天就来聊聊解放军里那些“土”到极致,但却战斗力爆表的装备。1. “东方红”系列拖拉机——战场上的万能工兵说到“土”,你可能第一个想到的是农用机械。但.............
  • 回答
    确实,生活中很多话,听起来字字珠玑,道理十足,但细品之下,却让人脊背发凉,甚至有些令人窒息。它们就像披着羊皮的狼,用一套堂而皇之的“正确”包装,实则悄悄地扭曲着人性和现实。下面我就来聊聊我遇到的几类,希望能引起你的一些共鸣。1. “都是为了你好”——绑架式关爱这可能是最经典也最令人讨厌的一句了。表面.............
  • 回答
    有时候,一些疾病的表现会把人吓得够呛,让人觉得“这下完了”,但实际上,它们往往是身体在“虚张声势”,过不了多久就能自己痊愈。我给你细说几个,你听听是不是这么回事。1. 突发性眩晕,感觉世界天旋地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这个病的名字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之所以“良性”,就是说它不会造成永.............
  • 回答
    在数学这座巍峨的殿堂里,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条件,却能像种子一样孕育出参天大树般的定理,其结论之深刻、影响之深远,往往令人惊叹。这些例子充分展现了数学的精妙与力量,也揭示了发现这些强大联系的智慧与洞察力。下面,我就来细数几个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1. 康托尔定理:一个集合的基数与它的幂集的基数之间的.............
  • 回答
    生活中总有一些行为,初看之下显得有些笨拙、不合时宜,甚至让人觉得有些“傻”,但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它们背后蕴藏着一种独特的魅力,一种超脱于世俗评价的“帅”。这些行为往往源于内心的坚持、真诚、善良,或是对生活有着不同寻常的理解。以下是一些看似很傻,实则很帅的行为,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它们:1. 在社交场.............
  • 回答
    生活中充斥着一些乍听之下令人啼笑皆非,甚至有些离谱的观点,但深入探究后,它们却有着坚实的科学根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几个这样的“荒谬”科学理论,看看它们是如何挑战我们固有认知,又如何被科学一步步揭开面纱的。1. 量子纠缠:幽灵般的超距作用试想一下,你有两枚硬币,它们被施加了一种特殊的“魔法”,一旦你.............
  • 回答
    有些东西,初看之下简直是惊为天人,让人觉得“哇,这玩意儿太牛了!”,但仔细琢磨一番,或者用着用着就发现,这不就是个花架子嘛,甚至可以说是有点“低端”的既视感。这种“看似惊艳,实则很low”的产品,还真不少,我给你掰扯几个我印象比较深的。1. 过分浮夸的“智能”家居小玩意现在智能家居的概念特别火,但很.............
  • 回答
    有些影视作品,表面上看去高扬正义,旋律激昂,主角光环闪耀,似乎传递着我们所认同的“三观”。但深入剖析,却会发现其核心传达的态度,尤其是主角自身的某些坚持或选择,却能引发观众广泛的争议,甚至挑战我们既有的认知。这类作品往往不是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更复杂的人性与社会议题的碰撞。《拯救大兵瑞恩》(Sa.............
  • 回答
    史书中确实隐藏着不少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血腥残酷的记述。这些文字往往以客观、简洁的口吻陈述事实,却能勾勒出令人心惊胆战的画面。下面我将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详细讲述这些“轻描淡写实则残酷”的史书语句:1. “秋毫无犯”:对士兵军纪的赞扬背后隐藏的压迫 表面意思: 指军队纪律严明,不扰民,不侵占百姓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