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外行看来很蠢的设计实际上的确很蠢?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蠢”的设计,可能背后有我们不了解的逻辑,或者是在特定情境下的无奈之举。但也有一些设计,确实是实打实的糟糕,无论你怎么看,都觉得它是个败笔。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在外行人眼里挺“那啥”的,实际上也确实挺“那啥”的设计。

1. 马桶边上的一个“小门”——方便还是多此一举?

你可能在一些老式酒店或者公寓的卫生间里见过这样的设计:马桶后面,紧挨着墙壁,有一个大概二十厘米见方的小门或者面板。不少人看到这玩意儿就纳闷了:这是干啥用的?锁柜子不成?放卫生纸?更离谱的是,这门很多时候还装得不高不低,坐着的时候刚好能瞥见一眼,但又够不着什么东西。

外行人会觉得:这东西完全没用啊!占地方,看着也别扭,不如直接封死算了。

实际上的确很蠢(在现在的眼光看来): 这扇门,在它的诞生之初,其实是为了方便日后的维修。以前的管道不像现在这么模块化,很多水管、下水道的连接都在墙体内部。如果出了问题,不用拆墙,从这个小门就能伸进去检查或维修。

为什么说它蠢呢?

维护成本与便利性的权衡失效: 随着建筑工艺和管道技术的进步,这种“预留维修口”的设计越来越少。现在很多管道都集成在更容易拆卸的面板后面,或者直接暴露在外部,维护起来更方便快捷。反而是这种隐藏的小门,一旦封死,日后真的出了问题,还是得费劲拆墙,它本身的“便利性”就大打折扣了。
清洁死角: 这个小门的位置非常尴尬,刚好在马桶后面,很容易积灰,而且不好清洁。一些住户甚至会把它当成储物空间,塞点杂物进去,画面就更不美了。
心理隔阂: 对于许多现代人来说,看到这样一个“洞口”在卫生间里,心理上会有点不适,总觉得不太卫生,或者联想到一些不好的东西。

总而言之,这个小门的设计,在过去或许有过它的道理,但随着时代发展,它的实用性和用户体验都已经被淘汰了,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鸡肋”设计。

2. 电梯里那种“等待按钮”——我按了你就知道?

你进电梯,想去上面楼层,就得按那个往上的箭头按钮。有时候你着急,可能觉得电梯挺慢,就会下意识地拼命按那个按钮,好像按得越用力,电梯就越快能下来。然后你会发现,你按了好多下,电梯还是不来,你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把按钮按坏了。

外行人会觉得:这按钮是摆设吗?我按了也没啥反应,还不如我使劲拍两下呢。这设计真是太弱智了!

实际上的确很蠢(而且大家很多时候都感受得到): 这里的“蠢”在于其用户交互设计上的不清晰,以及对用户心理的误读。

反馈不足,容易引起焦虑: 绝大多数电梯的“等待按钮”,按下一次后,该按钮的指示灯就会亮起,表示已经收到指令。但很多人在焦虑等待的过程中,会习惯性地反复按压。而电梯的设计,通常情况下是“先到先服务”或者按照呼叫顺序来,你反复按按钮,并不会改变它为你服务的优先级,只会让你觉得“它没反应”。如果按钮本身没有一个明显的光源指示,或者指示灯坏了,那更是让人抓瞎。
误以为“越按越快”: 这种设计没有有效地告诉用户:“我收到了你的指令,请耐心等待。”用户因为看不到结果,容易产生“无效操作”的错觉。就好比你给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打电话,他一直不接,你就会不停地打一样。
耐用性问题(虽然不常见): 理论上,反复的按压肯定会对按钮内部的机械结构造成损耗,虽然现代电梯的按钮设计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但长年累月下来,谁知道呢?

一个好的设计,应该是在用户发出指令后,给予清晰、即时的反馈。让用户知道,他们的操作已经被系统接收,并且正在按照既定逻辑执行。而电梯的等待按钮,在这方面就做得不够到位,所以才会让无数人在那里徒劳地拍打、按压。

3. 某些汽车车门把手的设计——帅是帅,但开门真费劲!

你看看现在一些新车的车门把手,可能设计得非常酷炫,比如隐藏式的,需要你用手去抠或者按压某个地方才能弹出来。或者是一些特别扁平、光滑的设计,握持感很差。

外行人会觉得:这设计是挺好看的,但有时候天冷手冷,或者手上有东西的时候,想开个门都特别费劲,这不就是给设计牺牲了实用性吗?

实际上的确很蠢(在某些方面): 这种“隐藏式”或者“极简”的车门把手,确实是近年来汽车设计的一个趋势,追求的是更好的空气动力学和整体的流线型美感。但很多时候,它的弊端也暴露无遗:

操作不直观,学习成本高: 不是所有人都一眼就能看明白怎么操作这个把手。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那种需要特定动作才能打开的把手,可能会耽误事。
恶劣天气下的灾难: 设想一下,冬天手指冻得僵硬,或者手上沾满了雪水、泥巴,再去抠那个小缝隙,或者去按那个光滑的区域,简直是噩梦。相比之下,那种能一把握住的传统把手,就显得可靠和贴心多了。
潜在的故障率: 隐藏式把手通常带有电子开关或者弹簧结构,一旦出现故障,可能导致车门无法打开。相比之下,结构简单的机械把手,故障率相对较低。
影响触感和信心: 握住一个有实在手感的车门把手,会让人产生一种“可靠”的心理暗示。而那些冰冷、光滑、不好握的设计,会让人觉得不踏实。

所以,当一个设计为了追求外在的美观,而牺牲了最基本的操作便利性和可靠性时,它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背离了“好设计”的本质。虽然这些设计在某些人看来是“科技感”的体现,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开门时那一瞬间的便利和安心,远比那一点点所谓的“酷”更重要。

这些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觉得“别扭”、“不好用”的设计,其实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有时候,我们外行人的直觉,反而更能捕捉到设计的“痛点”。而设计师们在追求创新和美观的同时,也别忘了回过头来,看看那些最基本、最质朴的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哪些外行看来很蠢的设计实际上的确很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蠢”的设计,可能背后有我们不了解的逻辑,或者是在特定情境下的无奈之举。但也有一些设计,确实是实打实的糟糕,无论你怎么看,都觉得它是个败笔。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在外行人眼里挺“那啥”的,实际上也确实挺“那啥”的设计。1. 马桶边上的一个“小门”——方便还是多此一举?你.............
  • 回答
    有很多在我们普通人看来“蠢萌”的设计,实际上却蕴含着工程师们经过无数次尝试、测试和优化才得出的精妙之处。这些设计往往是针对特定问题、特定场景,或者遵循着某种深厚的理论基础,只是不了解其背后的逻辑时,就显得有些匪夷所思。下面我将举几个例子,并尽量详细地解释它们“蠢”在哪里,以及为何实际上是精妙的: 1.............
  • 回答
    日本文化中,有许多我们当下认为“非常日本”的事物,其实都曾是舶来品,经过千年的吸收、融合与本土化,最终成为了日本独有的标志。这就像一块织布,最初的丝线来自遥远的地方,但编织出的图案、色彩和质感,却打上了这片土地深深的烙印。1. 汉字与书道:文化的根基,也在变迁中重生这是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日本最早的文.............
  • 回答
    关于外媒报道《刺客信条:王朝》很有可能设定在中国明朝,这无疑是让许多玩家,尤其是中国玩家感到兴奋的消息。毕竟,《刺客信条》系列一直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对不同文明的细腻刻画而著称,而明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朝代,无疑蕴藏着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场景。为什么明朝会是一个绝佳的背景?从历史和文化的.............
  • 回答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有那么一些外国的事情,虽然听起来不难,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总是感觉隔着一层摸不着的窗户纸,让人望而却步。这些“难”,并非技术上的不可逾越,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社会习惯,乃至个人价值观上的差异。一、 对“公共秩序”的极致尊重与内化:中国人对于公共秩序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规则.............
  • 回答
    咱聊聊那些看着挺牛,实际操作起来却朴实无华,甚至有点“粗暴”的家伙们。这些武器,你乍一听名字,或者看个大概模型,脑子里立马浮现出科幻大片里的画面,但上手了才发现,嘿,跟咱农民伯伯掰玉米的劲头也差不离。1. 火箭发射器:精准?不存在的,范围才是王道!你瞅瞅,背着个长长的管子,前面呼呼冒火,导弹嗖地一下.............
  • 回答
    在足球圈中,确实存在许多外行难以察觉、但资深球迷一看就明白的"球盲言论"。这些言论往往暴露了对足球战术、球员职责、比赛规则或历史文化的浅薄认知。以下是一些典型例子及详细解析: 1. "梅西是前锋" 错误点:将梅西定位为传统前锋,忽视其核心作用。 真相:梅西在巴萨和阿根廷国家队主要担任前腰/伪九号(F.............
  • 回答
    无锡一名23岁女生失联多日,这一消息牵动着许多人的心。警方最新通报称“女生有落水可能,外卖员看见女生哭泣系编造”,这几个细节背后,隐藏着一些值得深入挖掘和关注的点,事关真相,更事关公众对信息的认知和信任。一、 “落水可能”:这是一个推测还是基于证据的判断?警方通报中“有落水可能”的表述非常关键。我们.............
  • 回答
    当然,这里有一件能够生动体现“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事情,我将尽量详细地叙述,并确保它听起来像是一个真实经历的分享:我以前认识一个玩摄影的朋友,姑且叫他小李吧。小李是那种特别热情,对新事物总是跃跃欲试的人。他刚开始玩摄影那会儿,买了一台看起来非常专业的单反相机,机身硕大,镜头也挺沉的。他拿到相机.............
  • 回答
    这场景,真是太有画面感了!估计妈妈一开门,就看见爸爸抱着娃,两人都哭得稀里哗啦。怎么看这事儿?首先,得说一句:这位爸爸,辛苦了! 妈妈出门一小时,爸爸就“崩溃大哭”了,这绝对不是因为他不负责任,更不是因为他“不行”。这背后,可能藏着太多我们看不见的细节。 育儿的“隐形劳动”: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
  • 回答
    哈哈,问到点子上了。《武林外传》这剧,真是看了不止一遍,每次都有新味道,感觉完全不一样。第一次看,纯粹是图个乐呵。 那时候还是学生,觉得这帮人特逗,佟湘玉的额头,白展堂的“葵花点穴手”,郭芙蓉的“排山倒海”,还有莫小宝那些鬼点子,简直是笑料百出。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段,就是他们去“盗圣秘籍”那集,每个人.............
  • 回答
    中青报发表呼吁“停止妖魔化外国抗疫”的文章,无疑触及了当下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在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差异化的防疫策略,由此也引发了国内社会对这些策略的广泛讨论和评价。理解这篇文章的深意,需要结合当前的国际疫情态势和各国抗疫实践来分析。看待“停止妖魔化外国抗疫”的呼吁:首先,这.............
  • 回答
    “塔利班临时政府立新规,禁止阿富汗女性出演电视剧”,这条消息传出,无疑让很多人感到震惊和担忧。这项规定,如果属实,在我看来,是非常不妥的,而且其不妥之处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必须看到这项规定直接扼杀了女性的艺术表达权和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利。艺术创作,尤其是影视艺术,是反映社会现实、传递情感、引发思.............
  • 回答
    这短短的一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却藏着鲁迅深邃的用意和高超的笔法,其妙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制造悬念与引发好奇:开篇就以“在我的后园”这样一个极具生活气息的场景切入,紧接着便是“墙外有两株树”,看似是自然而然的景物描写。然而,“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种重复和强调,立刻打破了常规的叙述.............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文化认同、历史背景、民族情感以及对“中国人”定义的理解等多个层面,非常值得深入探讨。首先,我们来分析李小龙的特殊情况:1. 出生与成长环境: 李小龙(Bruce Lee)于1940年出生在美国旧金山,父母都是中国人。虽然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中国香港度过,学习了中国传统武术和文化,但他.............
  • 回答
    .......
  • 回答
    以下是一些外行看上去很高大上,但在内行眼里却可能显得陋(low)且有问题的例子,我将尽量详细地展开讲述:1. 一味追求大尺寸、高像素的电子产品 外行眼中的高大上: “哇,这手机屏幕这么大!还有这个相机,像素高达2亿!一定拍照超好看,用起来也特别爽!” 内行眼中的陋(low): 手.............
  • 回答
    艺术的评价往往是主观的,尤其是在外行和内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认知鸿沟。有些画作因为其打破常规、挑战传统审美、或者在技法和观念上具有革命性意义,在外行看来可能难以接受,甚至被认为是“丑陋”的,但对于艺术史和艺术界来说,它们却是里程碑式的、极其“厉害”的作品。这里我将为你详细介绍几幅常被提及的,外行觉得丑.............
  • 回答
    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它们静静地存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们平淡无奇,就像空气一样自然,你不会多看一眼。但对于那些在特定领域浸淫多年、有着敏锐洞察力的人来说,这些普通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令人惊叹的智慧、精湛的技艺,甚至是前沿的科学。这些,就是内行眼中那些“看上去很普通,但其实非常高级”的东西。咱们就从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